直心是道場

2023/11/0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初作偈言

直心即初發心,起心動念無染濁去染著、惟菩提心 ; 哪處有菩提心,哪兒就有道場。
是故剎那間能有道場,四維上下盡虛空界皆能有道場。

七個白頭翁 - 偈言

發菩提心

佛與神鬼

佛與神鬼的區別?相同之處?神鬼尚有貪嗔痴,而相同之處則眾生皆有佛性,但須要修佛法,明心見性,同觀音菩薩那般廣發菩提心。

每每讀經都能從經文中,體會出一種無法言說的共識,即對菩提心與大愛的那種共鳴,這是單純信奉天神乃至廟宇神祁者、外道邪見者所不能體會的境界(精確來說,是指沒能真正發心為三千大千世界三界六道眾生發願的部分信仰者),因為天神需要被供養,並且伺機討取回報(甚至發生如信奉者犯了不夠尊敬或不能還願的行為,而感到憤怒降臨災害、禍患、病苦); 而佛祖、佛心(有情眾生皆有佛性,只是被迷霧所蓋,故需要學佛啟發心性)是不會索取任何回報的,因為佛祖是我們多世(並非只此一世)的父母。

「勸於閻浮提眾生 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 出自地藏經》。

觀音菩薩

農曆九月十九日為觀音菩薩出家日

如同觀音菩薩發願,聞其音聲,解救眾生,為其除去怖畏、離苦得樂,那種真真正正的慈悲心、菩提心,是觀世音菩薩發自真正熄滅貪嗔痴的心念,甚至發願為稱其名號的眾生消除三毒而今天第一次赴中華佛教文化館才知法鼓山是觀音菩薩道場!我也是今天參加法會,從法師說法中聽聞的,感到無比的法喜)。

關於如上經文出處,請詳觀世音菩薩的普門品,全名為《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法鼓山慶祝觀音菩薩出家日之觀音法會,攝影於中華佛教文化館 ( 國曆 2023 年  11 月 2 日 為農曆 9 月 19 日)

法鼓山慶祝觀音菩薩出家日之觀音法會,攝影於中華佛教文化館 ( 國曆 2023 年 11 月 2 日 為農曆 9 月 19 日)

「心無所住」

末學七個白頭翁的見解如下
中華佛教文化館(前身為東初寺),攝影於觀音菩薩出家日 2023 年 11 月 2 日

中華佛教文化館(前身為東初寺),攝影於觀音菩薩出家日 2023 年 11 月 2 日

三大經典

直心是道場」是出自維摩詰所說經或簡稱《維摩經》或稱《淨名經》的一偈,而這種心境我認為與金剛經的一句名言「心無所住」相同(這句偈言,是讓六祖禪師惠能聽聞便開悟,並且決定出家目標成佛的名句),乃是無論發何種心、作何種事、說何種言,起心動念乃至行為語言,都能不覆藏自私自利的目的,真正發心為對方著想,無區別心,不分貴賤、年齡、遠近、怨親,皆能利益他人的廣結善緣、佛緣、淨緣,專注一境的做佛事、做善事而不求回報

關於六祖禪師惠能大師出家的故事,請詳六祖寶壇經

迷霧v.s.迷悟

偉大的尊者出世

學佛群疑

然而很可惜的,在佛道教二者並行的台灣社會中,大多數人深刻地誤解佛教文化,故建議大家可以多閱讀聖嚴法師的學佛群疑這本書,書中解答了很多人的疑問,那種追根究底的精神和不隔靴搔癢、不蜻蜓點水的回答風格,讓我印象深刻,因為這種 Q & A 的一針見血地擊破各種疑惑,是極需要真知洞見的領域深刻之經驗者才能回答的。

聖嚴法師

我在以往做 IPO 籌資法說會擔任 QA 蒐集者的工作經驗時,能知道那種發問人疑惑的心情和解答人正中要害、直達義理的考究思維,而聖嚴法師面對社會裡不分階層,凡所有人對佛教和傳統道教的混血兒-台灣特有的宗教文化所產生的團團疑雲法執偏見中,不論是佛是否要開光?佛壇佈置要如法到何種地步?包含佛與神鬼的差別(甚至包含神鬼的相同之處),完全考究、不隱晦、明明白白讓讀者領略真正讀通大藏經、真正能釋疑、不靠法會利益拐騙、直求真理、發揚慈悲心的真正修行人與令人崇仰的尊者

發心祈願

如何發心?發願?正確迴向?如何處處是道場,分秒是道場?

正確迴向

聖嚴法師的祈願文

聖嚴法師的祈願文

讚嘆尊者

六波羅蜜皆具足的尊者 聖嚴法師
不用懷疑!越是閱讀聖嚴法師的書籍,越是讚嘆聖嚴尊者的持戒之修為、對大藏經好學不卷考究深透的精進勇猛心、學習轉念方法的忍辱功伕、發揚出入息令人心安寧和專注一境的禪定、敏銳的思維、禪定同時俱發的慈悲智慧,和不對初學菩薩產生一絲一毫的我慢態度(非常少見,尤其在男女尊卑意識嚴重的台灣而言)而持謙虛平等心(這是我觀察諸多道場比較難能可貴的美德),甚至做佛事的起心動念乃至發願迴向都是為著三界六道眾生而發起的(尊者的慈悲心讓人無限的感動)法佈施,越是閱讀他的著作,越能感受台灣有聖嚴法師是何其幸運、台灣有法鼓山是何等榮耀,作者本人七個白頭翁(頂禮跪拜)致上滿滿的深刻的景仰與感激。
蘇川甜品坊
蘇川甜品坊
現為『風味棗泥糕』- 研發長。奶奶的阿彌佗佛念佛號聲中成長,七年前因《金剛經》而入佛門,疫情期間主修《金光明經》,現在主修《圓覺經》,版主自身長期茹素(全素、奶素)加之喜愛甜食,生活方式奉行大乘思想,以不傷害生命的方式完成理想的甜食事業,故以奶奶名字開業傳統糕餅之網路店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