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心念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參禪或念佛,最契應的心態是:直接、單純,不迂迴、不複雜;單刀直入,不拖泥帶水;直截根源,不攀葛附藤。拈詩一首以述懷,並與大眾分享:

【念佛乘佛力,直入涅槃城;雲深亦知處,只在名號中。】

《無量壽經》:「若有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觀經》:「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維摩詰經》〈觀眾生品〉:「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不諂眾生來生其國。深心是菩薩淨土, 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菩提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大乘眾生來生其國。.... 迴向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得一切具足功德國土。」「行無隱慈,直心清淨故;行深心慈,無雜行故。」〈佛國品〉:「菩薩隨其直心,則能發行; 隨其發行,則得深心;隨其深心,則意調伏;隨意調伏,則如說行;隨如說行,則能迴向;....。」〈菩薩品〉:「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 發行是道場,能辦事故;深心是道場,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場,無錯謬故。 」「於六和敬,起質直心。....以出家法,起於深心。」

《大乘起信論》:「信成就發心者,發何等心?略說有三種。 云何為三?一者直心,正念真如法故;二者深心,樂集一切諸善行故; 三者大悲心,欲拔一切眾生苦故。」「是菩薩發心相者,有三種心微細之相。 云何為三?一者真心,無分別故; 二者方便心,自然遍行利益眾生故;三者業識心,微細起滅故。」

《大智度論》:「心有二種:一者,念念不生滅心;二者,相續次第生總名一心。以相續次生故,雖多,名為一心。是時,不令貪、恚等心,相續得入。」魏,曇鸞《往生論註》卷下:「有三種不相應: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 二者信心不一,無決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續,餘念間故。」

《六祖壇經》〈定慧品〉:「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如淨名經云。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

《大智度論》:「涅槃城有三門,所謂空、無相、無作。」

《觀經四貼疏》:「畢此生平後,入彼涅槃城。」

北宋.慈受懷深: 「萬事無如退還休,本來無證亦無終。明窗高懸菩提月,凈蓮深栽濁世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2會員
328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2025/04/24
弘願稱名-頓教菩薩藏(象山慶25.4.18)     善導師《般舟讚》: 聖道權實頓漸之法,通為漸教;淨土弘願稱名一行,別為頓教。 釋迦如來真報土,清淨莊嚴無勝是,為度娑婆分化入,八相成佛度眾生。或說人天二乘法,或說菩薩涅槃因;或漸或頓明空有,人法二障遣雙除;根性利者皆蒙益,鈍根無智難開悟;瓔
2025/04/24
弘願稱名-頓教菩薩藏(象山慶25.4.18)     善導師《般舟讚》: 聖道權實頓漸之法,通為漸教;淨土弘願稱名一行,別為頓教。 釋迦如來真報土,清淨莊嚴無勝是,為度娑婆分化入,八相成佛度眾生。或說人天二乘法,或說菩薩涅槃因;或漸或頓明空有,人法二障遣雙除;根性利者皆蒙益,鈍根無智難開悟;瓔
2025/04/20
平日發願,臨終如意(象山慶25.4.12)  《往生禮讚》於「禮懺已,歸敬三寶」之後,說「日沒無常偈」[1]已,心口發願云: 願弟子等,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心不錯亂,心不失念;身心無諸苦痛,身心快樂,如入禪定;聖眾現前,乘佛本願,上品往生阿彌陀佛國。到彼國已,得六神通,入十方界,救攝苦眾生。虛空
2025/04/20
平日發願,臨終如意(象山慶25.4.12)  《往生禮讚》於「禮懺已,歸敬三寶」之後,說「日沒無常偈」[1]已,心口發願云: 願弟子等,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心不錯亂,心不失念;身心無諸苦痛,身心快樂,如入禪定;聖眾現前,乘佛本願,上品往生阿彌陀佛國。到彼國已,得六神通,入十方界,救攝苦眾生。虛空
2025/04/14
念佛乃是菩薩行(象山慶25.4.12)         有人說,「菩薩」的含義是傾其心智、意志於「追求」覺悟的修行者。其核心在「發心」、「立志」,是「求覺」的動態歷程,而非「已證」的靜態結果(覺悟的眾生)。bodhi-sattva 與bodhi-citta(菩提心)本質上一脈相承,指向大乘佛教的根
2025/04/14
念佛乃是菩薩行(象山慶25.4.12)         有人說,「菩薩」的含義是傾其心智、意志於「追求」覺悟的修行者。其核心在「發心」、「立志」,是「求覺」的動態歷程,而非「已證」的靜態結果(覺悟的眾生)。bodhi-sattva 與bodhi-citta(菩提心)本質上一脈相承,指向大乘佛教的根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念佛一法。不出四種。一者念佛實相。即本覺理性。如大集等經所明是也。二者念佛法門。即種種三昧。如諸大乘經所明是也。三者念佛相好。即勝劣身相。如十六觀經所明是也。此三種念佛。勝則勝矣。非異方便。葢必洞明事理。深達境觀。上智猶難。鈍根絕分故也。四者念佛名號。即一心持名。如小本阿彌陀經所明是也。
Thumbnail
念佛一法。不出四種。一者念佛實相。即本覺理性。如大集等經所明是也。二者念佛法門。即種種三昧。如諸大乘經所明是也。三者念佛相好。即勝劣身相。如十六觀經所明是也。此三種念佛。勝則勝矣。非異方便。葢必洞明事理。深達境觀。上智猶難。鈍根絕分故也。四者念佛名號。即一心持名。如小本阿彌陀經所明是也。
Thumbnail
直心即初發心,起心動念無染濁去染著、惟菩提心 ; 哪處有菩提心,哪兒就有道場。是故剎那間能有道場,四維上下盡虛空界皆能有道場。
Thumbnail
直心即初發心,起心動念無染濁去染著、惟菩提心 ; 哪處有菩提心,哪兒就有道場。是故剎那間能有道場,四維上下盡虛空界皆能有道場。
Thumbnail
念佛人的作業-四修(象山慶’23.9.8)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前序所說「安心、起行、作業」(三心、五念、四修),以此確定得生彼國;最後則歸結於(一行三昧)的「專稱佛名」,並斷言:若此則「十即十生、百即百生」,又說明其原因:「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這些重點
Thumbnail
念佛人的作業-四修(象山慶’23.9.8)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前序所說「安心、起行、作業」(三心、五念、四修),以此確定得生彼國;最後則歸結於(一行三昧)的「專稱佛名」,並斷言:若此則「十即十生、百即百生」,又說明其原因:「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這些重點
Thumbnail
上篇文章提到了五蘊是如何蒙蔽真如本我,主宰著我們的一切行為。明白了這個道理,便有了修行的方向。那麼要如何修、去哪修呢?《維摩詰經》云:「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六祖壇經》亦引用了這段經文,但原作則是「真心是道場。」唯據《維摩詰經》的〈菩薩品〉以及〈佛國品〉改為「直心是道場」。故我們可以
Thumbnail
上篇文章提到了五蘊是如何蒙蔽真如本我,主宰著我們的一切行為。明白了這個道理,便有了修行的方向。那麼要如何修、去哪修呢?《維摩詰經》云:「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六祖壇經》亦引用了這段經文,但原作則是「真心是道場。」唯據《維摩詰經》的〈菩薩品〉以及〈佛國品〉改為「直心是道場」。故我們可以
Thumbnail
今天,念佛了嗎?(慶’23.4.18) 敬邀一起念佛 不論您信什麼教,或學哪一宗;平時就有念佛,或從來沒此習慣;「南無阿彌陀佛」可說是人間共通的語言與招呼,獨自稱唸或對人問候,都充滿了歡喜與吉祥;有念就有益,確乃惠而不費,何樂而不為? 敬邀您,從今天起,與我們一起唸佛,每天50、100聲以上,久而成
Thumbnail
今天,念佛了嗎?(慶’23.4.18) 敬邀一起念佛 不論您信什麼教,或學哪一宗;平時就有念佛,或從來沒此習慣;「南無阿彌陀佛」可說是人間共通的語言與招呼,獨自稱唸或對人問候,都充滿了歡喜與吉祥;有念就有益,確乃惠而不費,何樂而不為? 敬邀您,從今天起,與我們一起唸佛,每天50、100聲以上,久而成
Thumbnail
一切眾生不名為覺,以從本來念念相續,未曾離念。念者,不覺也,佛者,覺也。念佛者,以覺攝不覺也;念佛三昧者,以覺攝不覺,入于正覺海也。
Thumbnail
一切眾生不名為覺,以從本來念念相續,未曾離念。念者,不覺也,佛者,覺也。念佛者,以覺攝不覺也;念佛三昧者,以覺攝不覺,入于正覺海也。
Thumbnail
淨土法門 三根普被 大暢如來 度生胸懷 彌陀弘誓 九界全收 唯依念佛 得度生死
Thumbnail
淨土法門 三根普被 大暢如來 度生胸懷 彌陀弘誓 九界全收 唯依念佛 得度生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