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續與社會責任成為全球採購新標準的現在,越來越多國際買家將具備ESG或BSCI等認證視為優先合作條件。對於尚未取得這類認證的供應商而言,若選擇原地不動,可能將錯失未來更多的合作機會。
若你正面臨是否取得認證的考量,以下提供幾個實務上常見的替代做法,也許能為你打開另一扇門:
1. 先釐清買方的具體認證要求不同買家對認證的重點並不一樣,有些關注品質管理系統,有些強調環保製程,有些則重視社會責任或勞動條件。因此,在評估前應先主動詢問對方希望的是哪類型的認證,以避免走錯方向,做了許多不必要的投入。
2. 考慮成本較低、較易達成的替代性認證
部分國際認證在精神或結構上具有相似性,例如在無法立即取得某高門檻認證的情況下,可先申請相關度較高、成本較低、或申請門檻較低的認證,再與客戶確認是否可被接受。有些國家也提供中小企業認證費用補助,能有效降低初期投資負擔。
3. 與已具認證資格的合作夥伴共同出貨
若自身尚無法申請認證,也可以考慮與已有認證的合作廠商進行聯合出貨,例如將部分加工、包裝流程移至認證工廠進行,並以該工廠名義進行出口。這種方式在實務上需留意幾個要點,例如出口文件處理、資訊保密協議、客戶溝通等,都需事前充分協調與規劃。
4. 由買方主導認證,我方配合檢驗與準備
在某些情況下,若買方願意主導並承擔認證的申請與費用,而我們配合完成實地檢驗與標準流程,也是一種可行的方式。此舉不僅可滿足客戶對供應鏈透明度的需求,也能建立我方實際達標的證據,作為後續拓展其他客戶時的可信依據。
結語:
取得認證從來不是一蹴可幾的事。重要的是,你是否願意面對趨勢、正視市場要求、並靈活思考解法。不一定每一間工廠都適合投資高額的認證,但每一間願意調整腳步、積極應對的工廠,都有機會在轉型中穩住合作關係,甚至開拓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