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提問:想了解甘蔗。

#119提問:想了解甘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由 Rufino Uribe - caña de azúcar, CC BY-SA 2.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155927

由 Rufino Uribe - caña de azúcar, CC BY-SA 2.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155927

(每年10到4月是台灣甘蔗盛產的期間,等了好久,終於又可以迎接甘蔗了。)

甘蔗是自帶怡然喜悅能量的食物,青黃色的甘蔗汁液光是用聞的,就足以讓人打開脾胃生津,在節氣轉換之際,秋天很適合吃甘蔗滋補、清瘀潤燥、緩解昏沉。

甘蔗紫色的外皮是很堅強的淬煉,透過外皮這一層機轉,與太陽交換光的能量,催化出甘蔗裡的甜度,挑甘蔗可以看皮色,越亮澤的顯示有良好的日照交換作用。因此,甘蔗需要日照,但不是那種烈日當頭的酷暑,太大的烈陽會灼傷外皮細胞裡的交換組織,甚至會裂開。

甘蔗是很能與外界交換的果物,每一根、每一絲紮實緊密的連結在一起,創造出清甜潤肺的口感。每一段節點都是和土地互動的結果,當節點太密,便顯示著這一根甘蔗和地面之間的交換作用頻繁。

節點是甘蔗自己的生長紀錄,某段時間的甘蔗和地力交互平衡作用,就長出一個節點,這是甘蔗和大地互動的過程,也許對你們人類來說,節點越多,越不好食用,但這就是一段生命力在地上持續成長的紀錄。

甘蔗是南方的食物,很依賴陽光、土地、水源,才能夠順利成長。地球為什麼顯化這種直直長長,外表和內在不太相符(紫色的外皮和內在的黃色是相互作用喔),卻非常芳香、甘甜的物種呢?

你要知道,在大自然裡這麼「全糖」的滋味並不多見,蘋果、香蕉、草莓也有甜味,但都不及甘蔗這種可以拿來製糖的程度。

在甜味裡,人們會感到愉悅、放鬆,自然而然地想要lay back(是不是很有南國風情?),甜讓動物在大自然你死我活的生存環境裡,還能享受一口最原始、圓滿的快樂,甘蔗裡的甜,最初便是扮演著這樣的提醒。

在秋收冬藏之際,享受一口甘蔗甜味帶來的滋潤與閒適讓全身心放鬆,好好的學習喘一口氣,讓自然裡的全糖稍微為你加持,打氣一下再往前走。

你真正要吃糖,最好直接是甘蔗裡的糖,有香氣、有風味,會回甘,甚至加一點酸更好,這是帶來療癒和喜悅的自然甜味,不是人造或者再提煉出來的蔗糖,加在其他食物裡,蔗糖只剩下甜,而沒有糖的風味了。

甜是味道,糖是風味,還有不同層次的來源,甘蔗作為大自然裡氣味最成熟又內斂的甜味表現,我們覺得很精彩,也鼓勵你在對的時間,能夠借重甘蔗的力氣,放鬆、舒緩,帶來喜悅之氣,滿血復活。

作為自然造物,甘蔗的本質便是堅守本分、善盡職責、寸度有節,帶來穩定、按部就班的喜悅,適合在秋天生長、使用,也是大地送給人類的禮物啊。

祝福你,我的小孩。


延伸閱讀:甘蔗居然是躺著種?倒吃甘蔗的由來是什麼?你不知道的甘蔗小知識!

avatar-img
愛的正反合的沙龍
64會員
14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愛的正反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的內在有擔憂,但不深,釋放出來就沒事了。 (能否帶我有更深的看見?) 主要是一種未知,以及,不知道他能否順利地過關。這將是一個人生全新的舞台,但你並不知道兒子能否勝任。 (信任?) 是的,在大人的眼裡,孩子都是需要擔心,這是因為你從現實世界的「不夠」去看他,但且收起這些擔憂,而轉向你希
很快感受到,不是「做」,在龐大的宇宙系統裡,不會有人管你做了什麼。既然問題的重心不在於「做什麼」,那麼,你的責任感、焦慮和壓力是不是瞬間輕了一些? 親愛的孩子,這個問題你只有問自己的心才會知道,因為心不會說謊,心很誠實,真正的滿足和喜悅她都知道。這無關乎於你
透過深入探索自己的恐懼,可以讓我們看見內心的真誠和感恩的品質。由愛的角度出發,去深入直指核心,觀察自己的心思變化和行為方式。持著愛的主軸去看,別人的恐懼和行為就不再讓我們感到不耐、厭煩或抱怨。愛上自己,便是今生最大的創造力。
你的內在有擔憂,但不深,釋放出來就沒事了。 (能否帶我有更深的看見?) 主要是一種未知,以及,不知道他能否順利地過關。這將是一個人生全新的舞台,但你並不知道兒子能否勝任。 (信任?) 是的,在大人的眼裡,孩子都是需要擔心,這是因為你從現實世界的「不夠」去看他,但且收起這些擔憂,而轉向你希
很快感受到,不是「做」,在龐大的宇宙系統裡,不會有人管你做了什麼。既然問題的重心不在於「做什麼」,那麼,你的責任感、焦慮和壓力是不是瞬間輕了一些? 親愛的孩子,這個問題你只有問自己的心才會知道,因為心不會說謊,心很誠實,真正的滿足和喜悅她都知道。這無關乎於你
透過深入探索自己的恐懼,可以讓我們看見內心的真誠和感恩的品質。由愛的角度出發,去深入直指核心,觀察自己的心思變化和行為方式。持著愛的主軸去看,別人的恐懼和行為就不再讓我們感到不耐、厭煩或抱怨。愛上自己,便是今生最大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