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則大哉問 赴美讀書的第一個學期,留臺、赴美的差別是什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申請上啦!美國博士班的申請歷程「簡述」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申請美國博班的心路歷程,不算很順遂,但也順利得申請到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生物醫學工程的博士班,現在各位看的這篇文章,就是我在學校圖書館外草皮寫出來的。出國讀書的想法,存在心裡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因為不喜歡被太多框架綁住,也喜歡教學跟研究,成為教授不出所料得成為我的目標,為了這個理想,必須要讀博班,那要去哪裡讀博班呢?美國也不意外得成為首選。

美國 State park 的風景

美國 State park 的風景

赴美讀書的第一個學期,留臺、赴美的差別是什麼?

為什麼我要問這個問題?


世界這麼大,為什麼選擇美國?

一開始大概也只是崇洋媚外,感覺喝過鹹水的學歷比較厲害,而媒體上常出現的知名大學:哈佛、史丹佛、柏克萊,都在美國,系上也有很多教授是美國大學畢業的博士,參照這些資訊,「我該去美國讀書吧?」便默默得在心裡下了決定。不過隨著讀過的論文量增加,加上參加一些學校的留學講座,歐洲、日本、澳洲等等也漸漸被列為選項,那為什麼最後選擇來美國讀書?首先,美國有比較多的大腦研究、腦機介面的資源跟新創公司。另外,我不需要學其他語言,畢竟我們從小就在學英文,生活習慣上,美國感覺也會跟臺灣接近一點,適應起來似乎困難會小一點。

為什麼要離開臺灣?有什麼重要的考量?

「為什麼你會想去美國讀書?不留在臺灣?」

申請上之後,很多人問過我這個問題,朋友、家人或老師,到了這個階段,面對這個問題,我的理由已經不只是崇洋媚外,除了上一段提到的資源面,還有我想體驗不同的生活,跟建立自己的人脈網絡,也希望可以增強自己跟世界競爭的決心。

為什麼要離開熟悉的地方?

《第六十一則大哉問 畢業即就業? 中研院研究助理兼科普創作者的新生活》中研院其實想留下更多臺灣學生,也想招收更多國際學生,待遇算還不錯,但基於上述理由,雖然老實說出國前不確定,去美國我真的會有比較多資源嗎?體驗得到新生活嗎?還是會被文化差異擊潰,無法建立人脈,反而摧毀信心?不過,即便如此,我還是想試試看。


學期末了,美國跟臺灣真的不同嗎?

來美國的第一個學期,我覺得最重要,也最印象深刻的感受是「原來世界這麼大」。待在臺灣,大部分的時候只會遇到臺灣人,就算偶爾遇到國際學生,多數也是亞洲人,來美國遇到的人來自世界各地,聽他們分享自己的文化,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和他們相處,也會對自己未來要面對的挑戰更有想法,這是來美國後,我覺得真正為什麼「我會想出國讀博士班的原因」。要想更多國際學生去臺灣,留下更多臺灣學生,只能仰賴學者們努力創建臺灣學術品牌,塑造出可匹敵的交流環境吧!

UMN 風景

UMN 風景

除此之外,美國的上課環境跟臺灣沒什麼差別,但作業比我想像中多,而考試方面,美國的內容感覺比臺灣容易,雖然這樣說,其實也是要有讀書才會寫,只是老師只會考上課範圍內的難度,我覺得他們對考試難度拿捏得還不錯。另外,雖然臺灣有很多教授在漸漸增加提問頻率,但美國教授還是比較常跟學生互動,然而在學生方面,回應的狀況倒是沒有想像中熱烈!跟臺灣的狀況一樣,會積極回應的學生就固定幾個,唯一的不同點是這些人的想法很多,即便不確定正確性,也更願意猜答案。

以上是我覺得留在臺灣跟出國念書的差別,其他文化差異的內容,留待未來分享~


推薦延伸閱讀:【海外博士回臺任教之路】(一)回臺發展不好嗎?──靠超前部署、主動出擊,刷新瑞士老闆對成功的唯一認知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7238


學期間更新得比較慢,歡迎追蹤社群媒體:

追蹤我的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havemouth

追蹤我的哀居專頁→https://www.instagram.com/brainhasmouth/


喜歡我的文章按讚追蹤加分享!或是斗內抖起來!

  也能在留言處提出你的看法喔!

(想看以前的文章可以去付費訂閱~)


2.6K會員
180內容數
寶可夢可能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但它不僅是一部卡通,裡面其實蘊含相當多的生物知識,讓我們一起從演化生物學、生態學、發育學、比較解剖學……,一起從頭到腳認識寶可夢,成為寶可夢大師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政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之前提到自己去中研院黃國華老師實驗室實習的過程,暑假過後,我以大專實習生的身分,繼續新竹臺北兩頭跑待了一年,後來我直接由實習生成為正職,當上「學士級研究助理」,成為中研院的學術社畜。究竟這一年做了些什麼?
薪盡火傳,語出自《莊子.養生主》,在雲門之後,「薪傳」這兩個字才逐漸成為臺灣社會的生活語言。很幸運趕上《薪傳》最後一輪的演出,加上古碧玲撰寫的《薪傳 ‧ 薪傳》與《雲門舞集五十週年薪傳紀念專刊》,讓雲門在我心中印象,變得更加生動,也更加深刻。
前陣子在臉書看到日本知名男公關羅蘭的訪談截圖,他說送禮時不該說「自己送的只是小東西」。聽起來蠻特別的,人與人相處時,謙虛是美德,但在我們的文化裡,過謙似乎成了習慣,看到羅蘭的分享,這才仔細思考到這個問題。
《神人之家》剛上映的時候,我滿心期待地到光點華山想看導演QA場,結果竟然快速完售,只有遠遠得看到導演本人,好險過了兩週還有場次!這是購入光點年度套票後收看的第四部電影,也是我第一次進電影院看紀錄片,平常甚至很少看這類型的作品,覺得比較不對胃口,但看完《神人之家》的第一個想法竟然是:「好想去QA場!」
我是一個對作品極有自信的人,因為對我來說,任何產出都會經過詳細思考的過程,品質也都會被謹慎地檢視過,若描述得誇張點,我甚至會說這些成果是自我精神的延伸。如果有人想多加討論,甚至給予批評跟建議,絕對是非常重要的鼓勵。
高中畢業,因為擔任畢籌會幹部,學業成績又不突出,沒有在畢業典禮上台的機會,因此過幾年再臨畢業,我想給自己留個上台領獎的回憶,但因為申請梅貽琦獎章未果,就只剩下畢業生致詞代表這條路。
我之前提到自己去中研院黃國華老師實驗室實習的過程,暑假過後,我以大專實習生的身分,繼續新竹臺北兩頭跑待了一年,後來我直接由實習生成為正職,當上「學士級研究助理」,成為中研院的學術社畜。究竟這一年做了些什麼?
薪盡火傳,語出自《莊子.養生主》,在雲門之後,「薪傳」這兩個字才逐漸成為臺灣社會的生活語言。很幸運趕上《薪傳》最後一輪的演出,加上古碧玲撰寫的《薪傳 ‧ 薪傳》與《雲門舞集五十週年薪傳紀念專刊》,讓雲門在我心中印象,變得更加生動,也更加深刻。
前陣子在臉書看到日本知名男公關羅蘭的訪談截圖,他說送禮時不該說「自己送的只是小東西」。聽起來蠻特別的,人與人相處時,謙虛是美德,但在我們的文化裡,過謙似乎成了習慣,看到羅蘭的分享,這才仔細思考到這個問題。
《神人之家》剛上映的時候,我滿心期待地到光點華山想看導演QA場,結果竟然快速完售,只有遠遠得看到導演本人,好險過了兩週還有場次!這是購入光點年度套票後收看的第四部電影,也是我第一次進電影院看紀錄片,平常甚至很少看這類型的作品,覺得比較不對胃口,但看完《神人之家》的第一個想法竟然是:「好想去QA場!」
我是一個對作品極有自信的人,因為對我來說,任何產出都會經過詳細思考的過程,品質也都會被謹慎地檢視過,若描述得誇張點,我甚至會說這些成果是自我精神的延伸。如果有人想多加討論,甚至給予批評跟建議,絕對是非常重要的鼓勵。
高中畢業,因為擔任畢籌會幹部,學業成績又不突出,沒有在畢業典禮上台的機會,因此過幾年再臨畢業,我想給自己留個上台領獎的回憶,但因為申請梅貽琦獎章未果,就只剩下畢業生致詞代表這條路。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學會藏在細節裡的英文使用規則! 推薦給: ❦​想要"更有禮貌"地使用英文口說的人! ❦想了解英文口語的道地細節的人! 這是一本『很有禮貌』的書!作者是韓國藉Ku Seul老師, 在YouTube 頻道「구슬쌤」號稱「就算有沒看過老師影
Thumbnail
在有限的人生的旅程中,「如何過活」是人生大哉問。讀Randy Pausch生命旅程手札The Last Lecture《最後的演講》,深思自己此生有無遺憾,是閱讀此書最大的收穫。
Thumbnail
【《陪妮一起長大》讀書心得:以身作則,放手讓妮試,給予十足的陪伴】 那對夫妻從影片化做文字,寫下育兒路上的甜蜜小事👶👶👶 金錢換不到時間,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3/18(三)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山下英子。2017。太雅出版社。游韻馨譯。 推薦給:想嘗試斷捨離(人際、物品、想法…)的人 反正跟斷捨離有關的都會很吸我眼球,而且我最近也正探討親子關係的事。但看到後來我代入的角色竟不是我父母,而是他!作者是個斷捨離,而母親是囤積狂,剛好這樣的角色和我們很像,可我有讀到其他的延伸…有了新想法。 雖
Thumbnail
趙哲暘。2015。時報文化。 推薦給: 剛好我前陣子曾想著若自己能透過呼吸增加能量,是否就能更有精神的撐過下班後的居家時光,也曾查到呼吸訓練器這樣的商品,但它超貴的!如果一根吸管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那當然得瞧瞧書上怎麼說!但說了很多缺氧的影響與健康的關係,說穿了也會與睡眠啦、營養有關。 趙醫生是牙
Thumbnail
三橋美穗。2017。邦聯文化。江伊琪譯。 推薦給:想好好睡個覺的人,對「睡眠」行為有興趣的人! 我很喜歡她的排版,右邊的每一個與睡眠有關的主題,右下角用圖示標示此主題的功能,然後以一句一段然後換行的方式敘述,約2頁就是一個主題,很容易閱讀,再穿插手繪圖,非常好看的一本書!比較尷尬的是,我常常熬夜
Thumbnail
Charles Duhigg。2012。大塊文化。鍾玉珏、許恬寧譯。 推薦給:想知道「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的人 超好看的一本書!我看超久的,有很多考證知識,字很小,把每個例子串得很好,這麼有知識份量的一本書,好像是第一次看!跟那瓦羅的不太一樣,這本讀起來有點像在看文獻,但是聽作者把文
Thumbnail
汪培珽。2014。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出版。 推薦給:想要孩子更會讀書、不知孩子到底會不會讀書的「父母」。 封面是作者很感動的一幕,她說,這群孩子,好想好想讀書!所以她把這幕作為封面!其實這種渴望,也令我很感動,我深信應該每個孩子心裡都有這個點,只是現在的學習環境及生活讓這個欲望變淡了。我覺得比較
Thumbnail
【《少,但是更好》讀書心得:選擇你真正要的,專注投入】 首本閱讀心得亮相登場✨✨ 本書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書👏 獻給被工作與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你😵😵😵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2/14(五)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p>  鄭問不是敘事藝術方面的成就,而是每一格漫畫作為藝術的可能。<br />   他所畫人物的臉容是細膩寫實的,但頸部以下經常是極簡的勾勒,像是毛筆隨意點撥撇束,寫書法也似的。<br />   多麼微妙神祕難以直言的意境啊。</p>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學會藏在細節裡的英文使用規則! 推薦給: ❦​想要"更有禮貌"地使用英文口說的人! ❦想了解英文口語的道地細節的人! 這是一本『很有禮貌』的書!作者是韓國藉Ku Seul老師, 在YouTube 頻道「구슬쌤」號稱「就算有沒看過老師影
Thumbnail
在有限的人生的旅程中,「如何過活」是人生大哉問。讀Randy Pausch生命旅程手札The Last Lecture《最後的演講》,深思自己此生有無遺憾,是閱讀此書最大的收穫。
Thumbnail
【《陪妮一起長大》讀書心得:以身作則,放手讓妮試,給予十足的陪伴】 那對夫妻從影片化做文字,寫下育兒路上的甜蜜小事👶👶👶 金錢換不到時間,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3/18(三)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山下英子。2017。太雅出版社。游韻馨譯。 推薦給:想嘗試斷捨離(人際、物品、想法…)的人 反正跟斷捨離有關的都會很吸我眼球,而且我最近也正探討親子關係的事。但看到後來我代入的角色竟不是我父母,而是他!作者是個斷捨離,而母親是囤積狂,剛好這樣的角色和我們很像,可我有讀到其他的延伸…有了新想法。 雖
Thumbnail
趙哲暘。2015。時報文化。 推薦給: 剛好我前陣子曾想著若自己能透過呼吸增加能量,是否就能更有精神的撐過下班後的居家時光,也曾查到呼吸訓練器這樣的商品,但它超貴的!如果一根吸管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那當然得瞧瞧書上怎麼說!但說了很多缺氧的影響與健康的關係,說穿了也會與睡眠啦、營養有關。 趙醫生是牙
Thumbnail
三橋美穗。2017。邦聯文化。江伊琪譯。 推薦給:想好好睡個覺的人,對「睡眠」行為有興趣的人! 我很喜歡她的排版,右邊的每一個與睡眠有關的主題,右下角用圖示標示此主題的功能,然後以一句一段然後換行的方式敘述,約2頁就是一個主題,很容易閱讀,再穿插手繪圖,非常好看的一本書!比較尷尬的是,我常常熬夜
Thumbnail
Charles Duhigg。2012。大塊文化。鍾玉珏、許恬寧譯。 推薦給:想知道「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的人 超好看的一本書!我看超久的,有很多考證知識,字很小,把每個例子串得很好,這麼有知識份量的一本書,好像是第一次看!跟那瓦羅的不太一樣,這本讀起來有點像在看文獻,但是聽作者把文
Thumbnail
汪培珽。2014。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出版。 推薦給:想要孩子更會讀書、不知孩子到底會不會讀書的「父母」。 封面是作者很感動的一幕,她說,這群孩子,好想好想讀書!所以她把這幕作為封面!其實這種渴望,也令我很感動,我深信應該每個孩子心裡都有這個點,只是現在的學習環境及生活讓這個欲望變淡了。我覺得比較
Thumbnail
【《少,但是更好》讀書心得:選擇你真正要的,專注投入】 首本閱讀心得亮相登場✨✨ 本書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書👏 獻給被工作與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你😵😵😵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2/14(五)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p>  鄭問不是敘事藝術方面的成就,而是每一格漫畫作為藝術的可能。<br />   他所畫人物的臉容是細膩寫實的,但頸部以下經常是極簡的勾勒,像是毛筆隨意點撥撇束,寫書法也似的。<br />   多麼微妙神祕難以直言的意境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