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書十二探秘(二):耆老之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卻說蜀書十二。第三人名杜瓊,跟第一杜微的家鄉不同(東漢這個意思就是出身不同)。不過,二杜同樣都是任安的學生。

任安字定祖,廣漢綿竹人,是上過太學的蜀人。主修孟氏易:這跟「歐陽尚書」的意思一樣。

就是說,古文不是我們看了很難懂,古人看了一樣很難懂。文言文本身就不是用口語寫成的。加上秦朝統一文字,其實有些古文書,漢朝人甚至無法確認是用哪一地「方言」的文法所寫成。

你想要學一個科目,如果不是家學淵源--家裡有很多書可以交叉查詢,你家長輩又很懂--那就是拜師學藝啦。

同樣一個課文,你高中老師講解的,補習班老師講解的,你爸講解的,經常是完全不同。要是都一樣幹嘛補習?

所以你從中也可以知道,有的老師講求虛應故事之反正我有唸給你聽過。有的老師講求考試必中。也有的老師講求融會貫通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今如此,古亦如此。

科舉考試可是從漢朝就開始了,只是當時著重「士族子弟的傳承」。

隋煬帝首發的是「平民亦可晉身士人」。也就是所謂的「進士科」。秀才叫做「苗子不錯」。舉人叫做「可以被推舉出來」。整個過程在隋唐以前,就被稱為「造士」,打造一個士。

說回到任安,孟氏易不是孟子的學說,而是一個名叫孟喜的人,所開發出來的「周易」流派。那就像前面說的,歐陽尚書是漢朝尚書第二代,孟氏易也是。第一代的尚書是伏生帶來的,這是一個在秦朝想方設法在「焚書」中保留古文獻的老先生。

周易則是田老先生保存的,孟喜是他的弟子。

伏老先生的弟子不止歐陽,田老先生的弟子也不止孟喜。誰是正統這種嘴砲一定要吵,不過這就可以跳過了。

孟氏易在西漢,就是一個流派。但因為傳承到大師「京房」的身上,所以在東漢就完全成為主流了。四世三公老袁家之始,也是孟氏易的學者。

身為台灣人,你簡單把任安想成上了台大讀了醫科,然後回鄉下開診所的類型。在上個世紀,還不給人當活神仙喔。

不過,即使任安的傳記只有短短幾行,大致也可以看出:他不想給劉焉打工。可二杜都有來擔任劉璋從事喔。

其實劉璋這個人,好厲害的。然後我突然發現一件事,今天的閒聊大概又要完結在這裡了。

杜微,周羣,杜瓊,三個人都是劉璋從事。

周羣的爸爸,老師叫做楊厚,是圖讖學大師。二杜的老師任安也跟楊厚學過不少。

周易,圖讖,觀星者。劉璋身邊的「老賢者」都是這類人。就好像有點可以理解諸葛亮「不置史」的緣故。

史是天象官喔,注記才是我們一般所謂的「寫言行記錄的史官」。太史公司馬遷本身就是天象官,他們原本的主流記錄是像天文志五行志那類。要記錄:天災,時間,對應的世事。所以資料豐富,習慣比對。

蜀漢是兩者「皆不置」。不記言行推論可以有很多,不過我還沒什麼證據資料。但不涉天文,或許就與此相關。

意思是,巴蜀的「天文迷信」,對諸葛亮來說可能過於嚴重。

講真那是現在用名士的角度去寫這些事。你換個姿勢看,叫做劉璋在巴蜀當土皇帝,身邊全是巫師長老啊。

不管這些巫師算得準不準,只要天有異相就出來靠杯靠木的,事情還要不要做了?而且老實說啦,對這些巫師長老以禮相待一回事,對於蜀蠻子的武力鎮壓,諸葛亮還少做了嗎?

劉備處死張裕(參見上回),你要說是劉備小心眼當然可以。但是不是也透露出這個政權的領導人,對於這些「觀天推算之術」的態度呢?

對,劉備屬於明面不表態,實際上很反感的類型。這還滿符合有些人喜歡「腹黑劉備」的設定。

孫權是很喜歡,很相信,神算子在東吳基本都高官。這個脈絡就適合「孫策遭于吉咒殺」的感覺。

曹操?在華陀傳我們就說過了。孟德那是明刀明槍的反對迷信,他不完全是不相信那些人的本事,但他不能接受被這種未知力量要脅。

結果三國活最久是東吳哈哈哈哈哈。

這裡面有一個道理是,信仰跟民眾的關聯性。甚至你看政權的延續與替代。

曹操父子不承認既有的信仰,他邀請各地奇人仙師來作客,一方面要驗證,一方面找到機會就要攻擊他們。

這跟他們對於大漢天子的態度,有87%像。他們終究是要推翻「漢朝」這個迷信的。

劉備表面上是「繼承」漢政權,但他做了什麼?那不是那樣簡單的一個年代,或者我們說,劉秀尚且要認個乾爹來繼承道統。劉備其實只聲明了自己是前朝王孫,曹操孫權都是發動曹氏孫氏來打天下的。

劉備?他很可能是「不敢」。為什麼說他是不敢?因為劉封必須死。劉封跟東漢皇室的親族關係,還比劉備來得近呢。(劉封算是東漢外戚屬出身)

孫權就是一直在找尋天命的替代管道。

說到信仰跟民眾,加上諸葛亮的「國不置史」,就讓我想起過去聊過的「輔漢將軍」。輔漢在劉備政權底下,有三個人受封過,一個人繼承過。官職是不能繼承的,爵位才能。

此外,曹丕也繼承過曹操的「大漢丞相」之位。這個連動卻是來自於「實力」了。

輔漢一職可以被繼承,一直到我發現道教傳說,「張道陵本字輔漢」產生了突破口。

而諸葛亮更將此職轉封給誰?張君嗣。張師君之嗣。那個意思是,輔漢將軍實際上是天師道在劉備政權中的官方代表人。

而最後一任的有記錄「輔漢」,就是姜維,姜伯約。

如果諸葛亮最後給姜維的,不是虛無縹緲的「漢室尚未復興,同志仍需努力」。而是「天師教官方領袖」的身分。那一切都合理了,全都合理了。

季漢朝廷誰也不能忽視天師道領袖的聲音。逐漸產生出要罷黜天師道領袖的團體。

以及即使季漢覆滅,天師道領袖仍在努力翻盤。

那當然姜維全家死,蜀漢也滅亡,所以官方認證還是張魯那一派。

不過我想「范長生」是不能忽視的。我是沒有相信范長生活了百多年,從劉備入蜀就是天師道領袖。

但范長生的傳奇,絕對明擺著即使張魯降曹,巴蜀漢仍然有著天師道「組織」。且他的故事中會牽涉到劉備跟劉禪,我們也可以相信,季漢政權有利用天師道組織力量的部分。

五胡亂華,宗教大師紛紛躍上舞台當起大官。三國時代,到底是沒有?還是沒有明說?又或者是張魯五斗米「歸順天朝」,所以只有他的部分能詳細解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2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4/08
過年期間走了一趟武廟。 你知道,我常常會寫一些關於關羽的五四三,所以有空的時候最好去拜一下關公繳點保護費這樣。 不過這次,我才進去又萌生了一個念頭。 在過去嘴「關羽=張飛」的時候,有提到一件事:周倉的造型,跟張飛簡直有87%像。 但我怎麼沒想到,關平的造型跟劉備也是啊!
Thumbnail
2024/04/08
過年期間走了一趟武廟。 你知道,我常常會寫一些關於關羽的五四三,所以有空的時候最好去拜一下關公繳點保護費這樣。 不過這次,我才進去又萌生了一個念頭。 在過去嘴「關羽=張飛」的時候,有提到一件事:周倉的造型,跟張飛簡直有87%像。 但我怎麼沒想到,關平的造型跟劉備也是啊!
Thumbnail
2024/02/27
偶然翻到舊文章寫得還行就來貼一下,其實主要是講湘水之盟:建安二十年孫權襲擊荊州,劉備帶大軍回援後定下的盟約。
Thumbnail
2024/02/27
偶然翻到舊文章寫得還行就來貼一下,其實主要是講湘水之盟:建安二十年孫權襲擊荊州,劉備帶大軍回援後定下的盟約。
Thumbnail
2024/01/31
「方今朝士山積,髦俊成羣,猶鱗介之潛乎巨海,毛羽之集乎鄧林,游禽逝不為之尠,浮魴臻不為之殷。」 優秀的人才這麼多,我郤正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小小咖。朝廷有任何建樹或有任何缺失,都不是我所能影響的。 「且陽靈幽於唐葉,陰精應於商時,陽盱請而洪灾息,桑林禱而甘澤茲。」 開始耍典故了,得請裴松之解說。
Thumbnail
2024/01/31
「方今朝士山積,髦俊成羣,猶鱗介之潛乎巨海,毛羽之集乎鄧林,游禽逝不為之尠,浮魴臻不為之殷。」 優秀的人才這麼多,我郤正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小小咖。朝廷有任何建樹或有任何缺失,都不是我所能影響的。 「且陽靈幽於唐葉,陰精應於商時,陽盱請而洪灾息,桑林禱而甘澤茲。」 開始耍典故了,得請裴松之解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蜀書十二一開始,我們有講到「任安」這個人,做為蜀地學者老師的代表。 今天來補一下另外兩個:董扶跟楊厚。 董扶這名聽著都沒印象,其實你一定看過五百遍。 「侍中廣漢董扶私謂焉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 他就是勸劉焉入蜀自立的侍中,堪稱影響時代的學者代表人物。
Thumbnail
蜀書十二一開始,我們有講到「任安」這個人,做為蜀地學者老師的代表。 今天來補一下另外兩個:董扶跟楊厚。 董扶這名聽著都沒印象,其實你一定看過五百遍。 「侍中廣漢董扶私謂焉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 他就是勸劉焉入蜀自立的侍中,堪稱影響時代的學者代表人物。
Thumbnail
上次介紹了一下譙周的基本人設,接著來看他涉入政壇的部分。 諸葛亮任命譙周為勸學從事,蔣琬接班後則改為典學從事。 從事是州牧刺史副官的名稱,也就是這邊,兩人都不是以中央朝廷官員的部分在「使用」譙周。 原則上看起來也是很單純的興學教學,譙周幹得也不錯:典學的典就是總管的意思。 然後出現了變化。
Thumbnail
上次介紹了一下譙周的基本人設,接著來看他涉入政壇的部分。 諸葛亮任命譙周為勸學從事,蔣琬接班後則改為典學從事。 從事是州牧刺史副官的名稱,也就是這邊,兩人都不是以中央朝廷官員的部分在「使用」譙周。 原則上看起來也是很單純的興學教學,譙周幹得也不錯:典學的典就是總管的意思。 然後出現了變化。
Thumbnail
尹默,梓潼涪人。李譔則是他的同鄉兼同學。 這兩人跟之前壁壘分明的益州荊州人士大不相同:他們出身西蜀,卻往荊襄求學,其中尹默更得荊人神髓:左氏春秋。 鎮守荊州的關老爺最愛的一本書,左氏春秋,裡面藏著甚麼驚人秘密?足以讓尹默突破地域的藩籬,得到劉禪政權的重用?
Thumbnail
尹默,梓潼涪人。李譔則是他的同鄉兼同學。 這兩人跟之前壁壘分明的益州荊州人士大不相同:他們出身西蜀,卻往荊襄求學,其中尹默更得荊人神髓:左氏春秋。 鎮守荊州的關老爺最愛的一本書,左氏春秋,裡面藏著甚麼驚人秘密?足以讓尹默突破地域的藩籬,得到劉禪政權的重用?
Thumbnail
孟光跟來敏。就是上回跟許慈胡濟一起制定季漢禮法跟各種制度的人。 孟老先生是洛陽人,祖上也是三公之家。不過這個孟太尉不見於《後漢書》。事實上,以裴松之的考證,陳壽是故意給孟光長臉的。因為孟太尉其實是中常侍孟賁的弟弟。(不是古代勇士孟賁) 心裡一抽對吧?不要懷疑,就是漢末大宦官。
Thumbnail
孟光跟來敏。就是上回跟許慈胡濟一起制定季漢禮法跟各種制度的人。 孟老先生是洛陽人,祖上也是三公之家。不過這個孟太尉不見於《後漢書》。事實上,以裴松之的考證,陳壽是故意給孟光長臉的。因為孟太尉其實是中常侍孟賁的弟弟。(不是古代勇士孟賁) 心裡一抽對吧?不要懷疑,就是漢末大宦官。
Thumbnail
這次來到蜀書十二第四位,許慈,南陽人。欸?不是說十二是蜀部名士嗎?荊蜀在東漢末年複雜的關係,可不是從劉備入蜀才開始的。 大家熟知的甘寧老師,本身就是益州投荊,轉入東吳的將領。劉璋政權底下的董和李嚴等大官,同樣也是荊州出身。
Thumbnail
這次來到蜀書十二第四位,許慈,南陽人。欸?不是說十二是蜀部名士嗎?荊蜀在東漢末年複雜的關係,可不是從劉備入蜀才開始的。 大家熟知的甘寧老師,本身就是益州投荊,轉入東吳的將領。劉璋政權底下的董和李嚴等大官,同樣也是荊州出身。
Thumbnail
蜀書十二最前頭的這二杜一周,都是易學天文的流派。陳壽的老師譙周,也在杜瓊傳露了個臉。名號是「後進通儒」。跟這些老名士比起來,譙周自然是後進。 不過通儒有點意思,這裡也跟我們上一篇連結在一起。 譙周是去問杜瓊,你身為天文高手,卻不見在這方面有什麼研究著作,為什麼呢?
Thumbnail
蜀書十二最前頭的這二杜一周,都是易學天文的流派。陳壽的老師譙周,也在杜瓊傳露了個臉。名號是「後進通儒」。跟這些老名士比起來,譙周自然是後進。 不過通儒有點意思,這裡也跟我們上一篇連結在一起。 譙周是去問杜瓊,你身為天文高手,卻不見在這方面有什麼研究著作,為什麼呢?
Thumbnail
未論蜀中耆老,先來看他們的老師。 三國志中最強調的有兩大家,任安跟董扶。 我們必須從這邊開始了解,漢代的學術思想,究竟是如何傳承的。
Thumbnail
未論蜀中耆老,先來看他們的老師。 三國志中最強調的有兩大家,任安跟董扶。 我們必須從這邊開始了解,漢代的學術思想,究竟是如何傳承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