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e1986 張堂庫個展」@慈林教育基金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看展紀錄20231103

此行的目的地「Since1986 張堂庫個展」❤️

慈林基金會以編年主題式展出堂庫老師37年來的創作歷程。60幾件畫作,匯集在寬廣的空間裡,每一張畫都溫暖接納著我的心和眼;似曾相識:有我在這片土地上來去的風景,成長過程抓取的記憶,感動讚嘆的瞬間。我總是可以在堂庫的畫中,看見誠實、努力、謙卑,感受到一種溫柔且穩定的力量。人如其畫,踏實生活,不怨天尤人。

人會改變,但有些本質不會。我珍惜像堂庫這樣真實的人,認識的這15年來,他始終是他自己,我也仍舊是我,這是我們友情的連結。

這趟宜蘭行,特別感謝好朋友抽空和我一起,只要我邀約,他幾乎每一次都會陪同,而且體貼每個狀態的我,感恩🙏

堂庫的畫,一定要親臨觀賞,照片絕對拍不出那些堆疊、色調、迷霧!建議前往展場的朋友,最少要預留半天的時間,我實在疏忽這生命的細膩度,還耽誤到人家閉館時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gie Chen的沙龍
7會員
46內容數
記錄一些生活的樣態和內在感受思維,這些凌亂、靜默、提問、體會,都是屬於我自己的,我不躲藏,也不怕誰知道。
Angie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26
分享奈良叔叔的畫作😀 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的大幅作品《三顆星》,在11/25的香港邦瀚斯秋拍,以港幣3,675萬元(台幣1.49億)摘得成交桂冠。 《三顆星》出自其金色四角星系列。藝術家將大小不同的黃麻布拼貼縫合成繪畫基層,在光線的照射下,布料的粗獷自然質地更為純粹活潑,使平面繪畫呈現了一種
Thumbnail
2023/11/26
分享奈良叔叔的畫作😀 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的大幅作品《三顆星》,在11/25的香港邦瀚斯秋拍,以港幣3,675萬元(台幣1.49億)摘得成交桂冠。 《三顆星》出自其金色四角星系列。藝術家將大小不同的黃麻布拼貼縫合成繪畫基層,在光線的照射下,布料的粗獷自然質地更為純粹活潑,使平面繪畫呈現了一種
Thumbnail
2023/11/24
雖然是南部人,但我對高雄不熟,應該也是五隻手指頭數得出來😅 第一次去駁二看漾藝術博覽會,第一次搭高雄輕軌,短短的,慢慢的,行駛運轉噪音較小。
Thumbnail
2023/11/24
雖然是南部人,但我對高雄不熟,應該也是五隻手指頭數得出來😅 第一次去駁二看漾藝術博覽會,第一次搭高雄輕軌,短短的,慢慢的,行駛運轉噪音較小。
Thumbnail
2023/11/15
你相信有天使嗎?祂是什麼模樣?滑臉書的時候看到莊立豪作品裡呈現的天使,覺得奇幻到需要去展場感受。
Thumbnail
2023/11/15
你相信有天使嗎?祂是什麼模樣?滑臉書的時候看到莊立豪作品裡呈現的天使,覺得奇幻到需要去展場感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葉石濤的名言:「臺南,是一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 這次去南美術館是為了看『春源畫室』潘麗水的門神作品,看葉石濤紀念館,順遊文學館卻又想起袁哲生。 最後再到第一間廟宇設置的文物館:普濟殿文物館觀看潘麗水的門神畫作的修復展示。 兩天六個展覽,完美達成。
Thumbnail
葉石濤的名言:「臺南,是一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 這次去南美術館是為了看『春源畫室』潘麗水的門神作品,看葉石濤紀念館,順遊文學館卻又想起袁哲生。 最後再到第一間廟宇設置的文物館:普濟殿文物館觀看潘麗水的門神畫作的修復展示。 兩天六個展覽,完美達成。
Thumbnail
有事來到龜山銘傳大學 對我來說好遠的地方 站在看台上,遙想當年看建中黑球衣的PK大賽。 這樣看更清楚一些。 其實是來看畫展的。 梁丹丰的風景畫,很有張力。 這幅靜物非常精典,水彩用色很到位。 這是藝術中心的典藏觀音像。 看完展走出來,旁邊的遊覽車是直達台北士林校區的。 下課時
Thumbnail
有事來到龜山銘傳大學 對我來說好遠的地方 站在看台上,遙想當年看建中黑球衣的PK大賽。 這樣看更清楚一些。 其實是來看畫展的。 梁丹丰的風景畫,很有張力。 這幅靜物非常精典,水彩用色很到位。 這是藝術中心的典藏觀音像。 看完展走出來,旁邊的遊覽車是直達台北士林校區的。 下課時
Thumbnail
池上穀倉藝術館 本為池上農民梁正賢的有60年歷史的老穀倉,根據蔣勳老師在書本中的說法,當時他正覓其新工作間,池上基金會的朋友帶他來到此老穀倉,但老師認為穀倉的空間很倘大,若作為自己一人的工作間實在浪費,遂參了一腳於推動改建為池上的首家藝術館的事宜。
Thumbnail
池上穀倉藝術館 本為池上農民梁正賢的有60年歷史的老穀倉,根據蔣勳老師在書本中的說法,當時他正覓其新工作間,池上基金會的朋友帶他來到此老穀倉,但老師認為穀倉的空間很倘大,若作為自己一人的工作間實在浪費,遂參了一腳於推動改建為池上的首家藝術館的事宜。
Thumbnail
看展紀錄20231103 此行的目的地「Since1986 張堂庫個展」❤️ 慈林基金會以編年主題式展出堂庫老師37年來的創作歷程。
Thumbnail
看展紀錄20231103 此行的目的地「Since1986 張堂庫個展」❤️ 慈林基金會以編年主題式展出堂庫老師37年來的創作歷程。
Thumbnail
很久沒有去南故宮,這回應朋友邀請去看看此時的書畫陶瓷和茶文化展,很豐富的藝術之旅,走一趟南故宮加上朋友的博學多聞,居然逛到下午一點多,忘了午餐時間......... 今日行程:嘉義故宮南院-->東石海產
Thumbnail
很久沒有去南故宮,這回應朋友邀請去看看此時的書畫陶瓷和茶文化展,很豐富的藝術之旅,走一趟南故宮加上朋友的博學多聞,居然逛到下午一點多,忘了午餐時間......... 今日行程:嘉義故宮南院-->東石海產
Thumbnail
適逢李梅樹120歲冥誕,國美館展出百餘件李梅樹的作品及珍貴文獻,我趕在展期結束前,特意抽空前往看展。對李梅樹的油畫並不陌生,這次展出少數的水墨作品倒是我第一次看到,帶給我很大的震動。幾幅三峽祖師廟畫稿和石雕影像對照,細看畫稿落款癸卯,正是距今一甲子的畫作,突然眼一熱,想起許多事。 依稀記得郭博州教授
Thumbnail
適逢李梅樹120歲冥誕,國美館展出百餘件李梅樹的作品及珍貴文獻,我趕在展期結束前,特意抽空前往看展。對李梅樹的油畫並不陌生,這次展出少數的水墨作品倒是我第一次看到,帶給我很大的震動。幾幅三峽祖師廟畫稿和石雕影像對照,細看畫稿落款癸卯,正是距今一甲子的畫作,突然眼一熱,想起許多事。 依稀記得郭博州教授
Thumbnail
自從1969年(民國58年),林柏壽先生把「蘭千山館文物」寄存故宮開始,53年來,蘭千文物曾經多次出現在故宮的展廳,與故宮一起為訪客創造了無數美好的記憶。 筆者比對相關資料,儘量記錄蘭館文物曾經的足跡。只是2015年前,年代已遠,故宮官網的資料也已經失效,仍多缺漏。若後續還有相關資料,將繼續補充。
Thumbnail
自從1969年(民國58年),林柏壽先生把「蘭千山館文物」寄存故宮開始,53年來,蘭千文物曾經多次出現在故宮的展廳,與故宮一起為訪客創造了無數美好的記憶。 筆者比對相關資料,儘量記錄蘭館文物曾經的足跡。只是2015年前,年代已遠,故宮官網的資料也已經失效,仍多缺漏。若後續還有相關資料,將繼續補充。
Thumbnail
今天(2020/12/23)上午十時卅分,和教會十多位長者開車相互搭載,一同往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大墩藝廊。參觀張敬大師的雕塑展。中午在【梧桐吾同咖啡】享用愛餐。這是神住611靈糧堂每週三固定的【豐盛120】的活動。不知不覺已舉行了25回合。
Thumbnail
今天(2020/12/23)上午十時卅分,和教會十多位長者開車相互搭載,一同往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大墩藝廊。參觀張敬大師的雕塑展。中午在【梧桐吾同咖啡】享用愛餐。這是神住611靈糧堂每週三固定的【豐盛120】的活動。不知不覺已舉行了25回合。
Thumbnail
經典再現--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看展心得感想。2020~2021 國立美術館。
Thumbnail
經典再現--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看展心得感想。2020~2021 國立美術館。
Thumbnail
●201803 高雄 美濃尖山【鍾理和文學紀念館】走在文學步道,請你打開心內的門窗   「我一直都在學習,現在仍在學習,因為我始終都沒能把文章寫好,寫通順;我不知道我幾時才能完成學習真正成為一個『作家』」。(鍾理和)
Thumbnail
●201803 高雄 美濃尖山【鍾理和文學紀念館】走在文學步道,請你打開心內的門窗   「我一直都在學習,現在仍在學習,因為我始終都沒能把文章寫好,寫通順;我不知道我幾時才能完成學習真正成為一個『作家』」。(鍾理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