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惡的145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幾天在Facebook上到處可見,只要提到「萬惡的1450」就會提高觸及率,於是無論有關無關,什麼事情都可以扯到萬惡的1450;因為只要能提高觸及率,講一句萬惡的1450又怎樣?不痛不癢又不犯法啊,那當然要講,流量密碼誒,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不是嗎?

結果可想而知,一旦有人發現講「萬惡的1450」對讚數和觸及率都沒影響,這場歡樂的自白(?)大會立刻結束了。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說明「誘因」是如何運作。

誘因是動力,但結果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在這個案例當中,先假設「萬惡的1450」這個 hashtag 真的有座標之力,可以有效提高讚數和觸及率,然後有一些人這樣做了,也成功獲得了想要的結果。這是第一波。

看到第一波的成果,有些人被吸引了,於是跟著做。這是第二波。

接下來會有第三波、第四波擴散出去。結束的時間點,就是當這個誘因吸引力消失時,只留下一堆曾經自己標示「萬惡的1450」文。

至於為什麼要設計出這個 hashtag,不確定。通常也沒人在乎,反正對一般使用者來說,我有賺到一波聲量就好。

可以透過內容調控來反操作嗎?

有些人可能覺得,由於不能確定設計出這個 hashtag 的人到底想幹嘛,只要採用反諷語氣來使用這個流量密碼,就可以一舉兩得:反正我有賺到聲量,而且我可以傳播我想傳播的內容。

但這個策略其實是無效的。

設計者在乎根本就不在乎內容,你寫什麼都一樣,字多字少都無妨;只要最終形成這個 hashtag 被廣為傳播的「現象」就好。那一點流量,送你好了。

唯一有效的對抗方式

「魔鬼又領他到耶路撒冷去,叫他站在殿頂上,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從這裡跳下去;因為經上記著說:主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保護你;他們要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

耶穌對他說:經上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路加福音4:9-12)

其實很單純,抗拒誘惑就對了。不過,就算這麼單純,還是很多人做不到。

要 Line Moonshot 畫 1450 它就給我這張圖

要 Line Moonshot 畫 1450 它就給我這張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EPT-avatar-img
2023/11/11
還想說可以去隔壁試試看有沒有用勒
蝸蝸講不聽-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1/12
EPT 雖然座標之力消失,恢復成透過 hashtag 或關鍵字搜尋等原本的引流方式,還是有一點用 @/:
測試後真的沒有用,哈哈
蝸蝸講不聽-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1/11
Danielson在童話王國丹麥 有可能是很快就又調整了 @/:
輕煙飄過-avatar-img
2023/11/19
很有趣的思考,這真的是網路時代才有的紛爭,其實這世界上還是有很多人,日復一日坐著賠錢的生意,那就是付出了終身的健康,去換取那些短暫的虛名假利與所謂的流量,至於值不值得就真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癡迷的人喚不醒,除非一天他自己醒悟。
蝸蝸講不聽-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1/19
輕煙飄過 要是以健康為代價,只怕醒時已太遲 @/:
我忙著搬家,沒跟上這一波。對MoonShot而言,1450感覺很溫暖平靜。😂😂
蝸蝸講不聽-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1/11
芳閣裡的傻有理 這個其實有討論空間。在做網路聲量分析時,目前AI可以區分出正面、中立和負面聲量,所以使用像「萬惡的1450」這種本身就有負面意涵的 hashtag,表面分析結果一定是成功帶動一波負面聲量,但稍微看一下內容,就會發現反操作。唯一有效的只有 hashtag 真的被傳播了。或許有這樣的成效就可以了吧?@/:
avatar-img
蝸蝸講不聽 [沙箱]
105會員
56內容數
沙龍這名稱太高級了;這裡是蝸蝸講不聽 [沙箱]。根據一般定義,沙箱 (sandbox ) 是安全的測試環境;蝸蝸的沙箱不是封閉隔離場域,採開放風格,請隨意。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讓我再度回想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最簡單、卻也是最難貫徹實行的道理。 「我們都是由成千上萬的關係與事物的線路,所相交構成的存在。」 另外,近期閱讀的【我可能錯了】這本書中,也提及了: 「你遇見的每個人,都在進行一場戰鬥,你對此一無所知,與人為善,永遠如此。」
Thumbnail
讓我再度回想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最簡單、卻也是最難貫徹實行的道理。 「我們都是由成千上萬的關係與事物的線路,所相交構成的存在。」 另外,近期閱讀的【我可能錯了】這本書中,也提及了: 「你遇見的每個人,都在進行一場戰鬥,你對此一無所知,與人為善,永遠如此。」
Thumbnail
由於近年來發生太多長期追求、愛而不得、由愛生恨的情感悲劇,跟騷法就是為了讓我們記取之前教訓、防止往後的悲劇發生才誕生。想要以跟騷法來制裁對方,建議提出在好幾條路、好幾天都被對方跟著的證據。雖然提告看起來很有強制力,但實施起來卻相當麻煩。
Thumbnail
由於近年來發生太多長期追求、愛而不得、由愛生恨的情感悲劇,跟騷法就是為了讓我們記取之前教訓、防止往後的悲劇發生才誕生。想要以跟騷法來制裁對方,建議提出在好幾條路、好幾天都被對方跟著的證據。雖然提告看起來很有強制力,但實施起來卻相當麻煩。
Thumbnail
  所謂「禍從口出」,說的就是有時不經意脫口而出的話語,會為自己招來禍患。若是平凡的一句話,啟動了禍事的關鍵,我們很難預料得到,但是惡念伴隨著話語出口,那這惡語就極有可能為自身帶來災害了。   在《賢愚因緣經》中,沙彌均提的過去就因一句惡念之語,為自己帶來困苦生命的因緣。當時,尊者舍利弗常用天眼觀
Thumbnail
  所謂「禍從口出」,說的就是有時不經意脫口而出的話語,會為自己招來禍患。若是平凡的一句話,啟動了禍事的關鍵,我們很難預料得到,但是惡念伴隨著話語出口,那這惡語就極有可能為自身帶來災害了。   在《賢愚因緣經》中,沙彌均提的過去就因一句惡念之語,為自己帶來困苦生命的因緣。當時,尊者舍利弗常用天眼觀
Thumbnail
知道負能量也有吸引力的同時,如果心想哪些,也是負能量的吸引力,我的測試驗證,可以不要這樣想,會有更好的吸引力。 今天看了Only Two 翁立兔的文創【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為何不該討厭有錢人,因為你無法變成你討厭的人!,衍生出我想分享,也許不知道曾經有過這些想法,會牽連一些能量負面的轉換,
Thumbnail
知道負能量也有吸引力的同時,如果心想哪些,也是負能量的吸引力,我的測試驗證,可以不要這樣想,會有更好的吸引力。 今天看了Only Two 翁立兔的文創【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為何不該討厭有錢人,因為你無法變成你討厭的人!,衍生出我想分享,也許不知道曾經有過這些想法,會牽連一些能量負面的轉換,
Thumbnail
每個人每一天都在跟"慾望的陷阱"交戰 重點是你最終做出了什麼選擇 你向內心的黑暗慾望屈服了 還是你堅守良心到底
Thumbnail
每個人每一天都在跟"慾望的陷阱"交戰 重點是你最終做出了什麼選擇 你向內心的黑暗慾望屈服了 還是你堅守良心到底
Thumbnail
同一個事件,若以不同角度的標題來呈現,皆能引發怒火,而且是燒向不同處的怒火。尤其是人們的閱聽幾乎仰賴手機的時代,匆匆一瞥滑過天下事,別說獨立思考,連內文都沒有仔細看就被標題牽著鼻子走,跟著喊殺喊打。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同一個事件,若以不同角度的標題來呈現,皆能引發怒火,而且是燒向不同處的怒火。尤其是人們的閱聽幾乎仰賴手機的時代,匆匆一瞥滑過天下事,別說獨立思考,連內文都沒有仔細看就被標題牽著鼻子走,跟著喊殺喊打。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網路上的酸民、喜歡在留言區亂噴別人,可能反應這個人有暗黑人格,最新的德國研究這麼說。
Thumbnail
網路上的酸民、喜歡在留言區亂噴別人,可能反應這個人有暗黑人格,最新的德國研究這麼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