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山不來我就去

2023/11/1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image

曾經,默罕穆德向群眾說,某年某月某一天,他將把城外那座山移近一點。

  到了約定好的那一天,聚集了許多民眾等待目睹神蹟。默罕穆德終於在大家的期待中出現,他低頭禱告然後仰頭對山大聲呼喊:「山啊!大山!到這裏來!」

  廣場迴蕩著默罕穆德的聲音,但是,山一點也沒有動。默罕穆德再度禱祰,深呼吸後喊著:「山啊!大山!到這裏來!」

  山依然沒有移動的跡象,群眾開始議論紛紛,默罕穆德三度呼喊:「山啊,大山,到這裏來!」

  山還是屹立不動,群眾開始喧嘩:「難道眼前這位我們尊敬的人是個騙子嗎?」

  鼓噪聲逐漸大聲時,默罕穆德轉過身來面對群眾說:「各位鄉親父老兄弟姊妹們!你們都看到了,我向那位山呼喊三次,可是山還是不動,既然它不肯來,那麼我就走向那座山!」

  於是默罕穆德抬頭挺胸,從從容容地向山走去!

 

  這二十多年來,常常想起這個故事。

  我知道從事公益活動的朋友們常會感慨民眾的冷漠,對周邊的環境,對社會公益完全置身事外;我也知道大家汲汲惶惶奔走時,最大挫折就是來自於周遭群眾漠不關心地冷眼旁觀。

 

   當我們怪他們不關心我們所關心的議題時,我們可曾嚐試去理解他們所在乎的事情呢?

  這個時代每個人的生存競爭壓力都很大,扣除工作及家庭所花掉的時間,僅剩一點點注意力已被多元社會裏無數的議題給折騰得無所適從,再加上商品消費的行銷以舖天蓋地之勢、無孔不入的方法來搶佔那一點點個人空閒時間。

 

  我相信愈是指責別人不關心,只會把他們愈推愈遠,這些年來我[盡量採取默罕穆德的『山不來那麼我去接近它』,以『主動出擊』的精神接近民眾,包括荒野保護協會在成立第一年時,就成立了推廣講師志工團隊,任何社區學校公司工廠甚至住家,只要找到20個人以上,我們就派志工去免費演講,也包括這些年來,我們以『跨界』的精神,儘量與社會上眾多不同團體不同領域的人合作,讓不同興趣與關懷不同議題的人,都可以將『環境保護』當做最大公約數。

  當然,要這麼做很不容易,畢竟傾聽別人以及關心別人關心的,都得花時間;要站在別人的立場與思維來理解,也需要有一顆非常柔軟的心。

  不過,要擴大關心環境的民眾的數量,讓大家不只是言語上的支持,而是願意行動上參與,我想,除了『我們去接近山』之外,好像也沒有更簡便省力的方法了。


    illustration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李偉文
    李偉文
    1.5K追蹤者
    1.9K內容數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曾擔任童軍團長,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並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 著有《電影裡的生命教育》、《與荒野同行》、《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幫青蛙找新家》等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