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2023/11/2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商業理財| Yahoo奇摩購物中心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商業理財| Yahoo奇摩購物中心


【書籍介紹】

書名: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懂得花錢,是最好的投資——理想人生的9大財務思維

作者:Bill Perkins

出版日期:2023/8/30

選書原因:此書經許多KOL推薦 於華人社會多有存錢多多益善的理念

對於財產歸零概念顯得突兀 把錢花光的思維 為目前市面少見的理財觀念


【記憶股息】P50

作者用「記憶股息」來討論體驗的價值 有些體驗雖然要花費

但體驗會比物質來得更有價值

像是2023/10/30 CPBL季後挑戰賽門票$1300 (可惡...輸球...

也有去看故事工廠的表演(莊子兵法) 哈利波特的電影音樂會(魔法石)

不用太多花費的也有參加志工活動(營隊 僅保險&餐費) 台創祭(花在高鐵票跟週邊)

台南城市音樂節(跟海豚刑警伍悅合照到)

總而言之 花錢買最新手機 興奮感會遞減 直到下支新手機

但體驗會產生許多面向 每一場球賽出現的結果都不同 會不斷回味當初的模樣

會加強你的連結 產生屬於你的股息複利




【醫療照護】P120

關於醫療照護的費用 花在前端會比尾端的來的有效益

定期且預防性的檢查 ​vs 癌症發生時的療程

保健食品 vs 治療疾病的藥物

日常運動 健身 vs 機能退化 復健

年輕保險 vs 老年投保 保險在可負擔的範圍內 越早投保越好

有年齡使保費相對便宜 避免保單停售 未來保障範圍縮小or變貴

65歲跟35歲做傳承保險 誰比較容易被認為是躲避稅務呢


【衝突的理財專家】P138

台灣常見的銀行 保險 證券

保險業務可以規劃年金 醫療 保障類 但聊到投資

有點概念都認為多半投資型保單不會是首選

而證券端 投資為主 想聊醫療保障 相對來得不專業

他們更想賺快錢 賺週轉率 (看看IPO ETF熱潮)

而銀行 傳統最常賣的基金 基富通等平台存在

理專會推薦你用嗎 不會 他們要手續費 或是還有保管費可以賺 比例較少


高資產族群較有機會接觸到更全面的服務

對他們來說 些許的費用 可以節省他們自己來規劃 思考的心力

當然 現在的金融環境越來越融合

一站式規劃是各大金控努力的方向 避免錢被其他人賺走

但民眾仍需有基礎的判斷 買到不適合的商品 可就不妙妙了

(保障 》高費用 槓桿效果差 保障內容少 , 投資 》綁約期間長 變現率差 )


【最好的贈與年齡】P163

多數人都有傳承 留富的心意 給下一代或是想照顧的人

但卻跟古代皇帝一樣 死了才給 即便已經有交代

但不免俗像 家族鬥爭 特留分 遺產課稅等問題

書中提到 既然要給 不如早點給

當然不是在未成年就塞給他一千萬 觀念尚未充足反而是害他

但也不要等到50 60歲才給 擁有財富的邊際效應通常是遞減

書中表示26~35歲是最好的年齡 正值出社會到成家立業的階段

實現夢想 闖出天地 伴侶承諾

年紀夠大可以妥善運用 但又足夠年輕

可以充分享受錢所帶來的效益



【自由時間 金錢 健康】P275

既然要把錢花錢光 要試著瞭解人生高峰 這不會是一個金錢的數字

而是你的年齡 退休前會累積更多財富沒錯 但與此同時你到身體機能

也正在衰老跟退化 ( 會想說60歲有健身可以贏過30歲的年輕人?

那你就給我30歲健身啊!!??)

年齡增長 健康衰退 財富上升 而從中找尋那個年齡跟財富 負擔得起的人生體驗20歲

如果有打工存點錢 環島 打工換宿一個月都不是問題

但40歲要請假一個月 也不見得好請 工作 家庭等因素

而且40歲會想要求更高的品質 我要好好渡假 才不要打工換宿

適當地在對的時間 花錢來獲得記憶股息


【投資健康】P297

跟前述概念類似 投資健康 如保健食品 保險 健身(教練)

重訓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細節 我原本身體素質較差

但重訓之後改善許多 若是我沒有找教練盯動作 可能早就受傷了

或是年齡較長的人也是 他們更加需要有專業人士盯著 更負擔不起受傷的風險

如果要不斷突破自己 增加重量等等 有人在旁協助 也可以避免大重量的掌握失衡

我曾在課程中增加重量 但當天狀況不佳未察覺 嘴唇發白 教練喊停 否則硬撐可能更慘


【總結】

書中並未提到太多具體的理財規畫 多半是給一個概念

認同之後再來尋找執行方式 畢竟這個把錢花光的理念較為新穎

只不過對本身財務上為不健全的 可能要先看其他理財書籍或是增進自身收入

才能來執行這個理念

仍值得一看的原因在於體驗 把錢花光看起來很蠢

但記憶股息是任何人都能適用的概念

我的2023下半年過的比下半年充實 也確實感受到記憶股息的美好


許願 明年出國 或是 搶到熱區看李多慧


【後記】

raw-image

書中提到一個概念 20出頭歲的你不要過度儲蓄

這時候投資自己 無論是學識 或是 記憶股息

因為你未來的收入會持續增加

這時候省幾千幾萬沒必要

但對比台灣實質薪資 可以針對自己狀況去調整

也許台灣人偏向好好儲蓄 謹慎理財投資 相對會更適合





FinanceMix
FinanceMix
探討 學習各種金融環境 Nothing Worth Having Comes Easy #交流分享 #有錯誤請指正 #記錄認知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