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 | 培養理財的富腦袋(人生實用商學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你也想要快速獲利嗎?

貝佐斯(Jeff Bezos)曾經問巴菲特:「你的投資理念與方法都非常簡單,就是買進指數和好公司,然後就放著不動,讓時間幫投資人獲利,但為什麼大家都不聽?」

巴菲特:「因為很少人願意慢慢變有錢,多數人都只想要快速獲利」(笑)

raw-image

如果有在存股的人,應該都對作者陳重銘不陌生,知名理財講師與投資人,擁有二十多年股市投資經驗,股市小白或是想購買ETF的人可以先從他過去的多本著作瞭解什麼是ETF及存股的概念。

我。已經是一個開始存股的小資上班族,平常也沒有太多時間鑽研金融知識,但是開始存股後內心就會有一股踏實感(花錢時比較不會感到罪惡),而這次我從此書又獲得一個重要的觀念想分享大家:

幫孩子存股!

雖然我的孩子目前只是一個小學生、雖然我的總資產也不多,但是說不定哪一天我也可以存股存到300張,未來可能就有贈與稅/遺產稅的問題(笑)。所以提早瞭解怎麼「幫孩子存股」是必要的,根據作者的分享,幫孩子存股有3個好處:

1.節省補充保費

健保補充保費,「單筆達到2萬」才要課徵2.11%。假設股票都買在自己名下,如果存股張數夠多,股利一多,就要繳補充保費。但假若你分散買在配偶及小孩身上,每個人的股利都沒有超過2萬,就都不用繳交補充保費。雖然補充保費金額不高,但拿來吃吃美食也不錯。

raw-image

2.節稅

父母贈與子女,每人每年贈與免稅額有244萬,父親與母親可以分開贈與,「一年」就可以贈與共488萬。用「持股」贈與比「現金」好,因為不會被通膨稀釋(當然,前提是你要買到好標的)。

作者用一個非常簡單易懂的例子算給大家看,假設孩子長大後購屋需要大筆資金,父母可以先在年底一起贈與488萬,然後隔年初再贈與488萬,才1-2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免稅贈與976萬。但如果你不懂合法贈與的技巧,父母一次給孩子976萬買房,被國稅局查獲之後,首先會扣掉244萬的免稅額,剩下的732萬必需要繳交10%的贈與稅,也就是73.2萬,然後再罰一倍的罰金73.2萬。連補帶罰就高達146.4萬😱😱😱

(記得要善用「跨年度」來作贈與的動作。如果想瞭解更多贈與稅/稅率細節,書中作者有製表分享)

3.長期投資

作者說,有些股票需要長期投資,就會放在小孩的帳戶內,因為放在自己的帳戶內,有可能手癢就會隨便賣掉。


最後,作者還利用台灣人很愛喝的手搖飲來作比喻窮人與富人的差別。

窮人買進負債

喜歡用錢來換取快樂,導致錢一直流出去,最後就變成窮人。

富人買進資產

把錢當成工人來幫自己賺錢,讓錢一直流進來,最後一定變成富人。

raw-image

若你跟我一樣,很愛追求小確幸又腦波弱,工作一悶就想花錢,作者建議你戒除「瀏覽購物app」的習慣(蝦皮, momo)、戒除追求網紅般的生活...

根據2021年人力銀行的調查:

39歲以下的受訪者,34.8%的人每個月薪水扣掉生活開銷後,幾乎歸零無法儲蓄,也就是所謂的月光族。

所以,決定你將來會變成富人或是窮人,其實是“你對金錢的態度”


以上簡單心得分享,如果喜歡,拜託幫我按一個愛心❤️(每一個愛心都是我閱讀與分享的動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口氣看完一本書
101會員
115內容數
透過閱讀豐富了我的視野、開闊了我的胸襟、也啟發了我狹隘的思維,甚至加快了我的理解能力。除了學習每一位作者的成功經驗,我期望分享大家書中啟發我的話語與觀念。
2025/04/25
我們正處於極度渾沌、眼前一片迷茫的「不安的時代」。生活算是富裕,內心卻不滿足,理由是大多數人找不到生存的意義與價值...本書是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罹癌後接觸佛法,並將自己的人生、經營經驗與佛法之道結合,悟出的新生存法則
Thumbnail
2025/04/25
我們正處於極度渾沌、眼前一片迷茫的「不安的時代」。生活算是富裕,內心卻不滿足,理由是大多數人找不到生存的意義與價值...本書是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罹癌後接觸佛法,並將自己的人生、經營經驗與佛法之道結合,悟出的新生存法則
Thumbnail
2025/03/29
作者曾在Google Japan擔任人資主管6年,在他擔任人資期間,他將「非都會區大學畢業生」錄取率增加四成,公司業績反而大爆發。他究竟看中這些人哪些潛力?什麼特質的人是Google愛用的人才?
Thumbnail
2025/03/29
作者曾在Google Japan擔任人資主管6年,在他擔任人資期間,他將「非都會區大學畢業生」錄取率增加四成,公司業績反而大爆發。他究竟看中這些人哪些潛力?什麼特質的人是Google愛用的人才?
Thumbnail
2025/03/08
我自己看過很多提升學習、提升效率、時間管理的書籍,總希望能不斷學習到各種專家厲害的方法,才能讓我更有效率、擠出時間作自己喜歡的事。這本「最高自主學習法」教你如何抓重點>>做筆記>>集中注意力>>反思提問>>提高學習意願
Thumbnail
2025/03/08
我自己看過很多提升學習、提升效率、時間管理的書籍,總希望能不斷學習到各種專家厲害的方法,才能讓我更有效率、擠出時間作自己喜歡的事。這本「最高自主學習法」教你如何抓重點>>做筆記>>集中注意力>>反思提問>>提高學習意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39歲以下的受訪者,有高達34.8%的人每個月薪水扣掉生活開銷後,幾乎歸零無法儲蓄,也就是所謂的月光族。決定你將來會變成富人或是窮人,其實是“你對金錢的態度”
Thumbnail
39歲以下的受訪者,有高達34.8%的人每個月薪水扣掉生活開銷後,幾乎歸零無法儲蓄,也就是所謂的月光族。決定你將來會變成富人或是窮人,其實是“你對金錢的態度”
Thumbnail
股票大亨 Warren Buffett 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時,著名的投資理論家 Benjamin Graham 告訴他:「讀懂這本書,你將成為億萬富翁。」本文從《心態致富》這本書66個財富的公開秘密中整理出三大方向。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有錢,有些人再怎麼賺就是窮?
Thumbnail
股票大亨 Warren Buffett 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時,著名的投資理論家 Benjamin Graham 告訴他:「讀懂這本書,你將成為億萬富翁。」本文從《心態致富》這本書66個財富的公開秘密中整理出三大方向。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有錢,有些人再怎麼賺就是窮?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輕鬆跑贏通膨、躺著也賺的指數化投資,讓你的錢錢不縮水! 作者:理財館長 IG粉絲最多的指數推廣者 、 狂徒 活躍於Dcard善於挑戰規則 選書原因:指數投資推廣 台灣難得的新書 兩位作者也都時有觀看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輕鬆跑贏通膨、躺著也賺的指數化投資,讓你的錢錢不縮水! 作者:理財館長 IG粉絲最多的指數推廣者 、 狂徒 活躍於Dcard善於挑戰規則 選書原因:指數投資推廣 台灣難得的新書 兩位作者也都時有觀看
Thumbnail
我生長在一個不算很貧窮的家庭,但小時候總感覺媽媽都是在追著錢跑,在那個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夠得到相對回報的年代,爸爸並沒有因此得利,反而因為太過投入股票市場,過度自滿與貪婪,結果一敗塗地。 記得他跑路到高雄,我大概小學,最後賣了房子還債後才回到台北,結束躲債的日子,記得當時因為急著將房子脫手,還被房仲坑
Thumbnail
我生長在一個不算很貧窮的家庭,但小時候總感覺媽媽都是在追著錢跑,在那個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夠得到相對回報的年代,爸爸並沒有因此得利,反而因為太過投入股票市場,過度自滿與貪婪,結果一敗塗地。 記得他跑路到高雄,我大概小學,最後賣了房子還債後才回到台北,結束躲債的日子,記得當時因為急著將房子脫手,還被房仲坑
Thumbnail
股神巴菲特說:『如果你沒有找到一個當你睡覺時還在掙錢的方法, 你將一直工作到死!』 我們終其一生,都需要金錢來維持生活、實現夢想,因此除了依靠工作收入外,也應該打造多元的收入來源,就我的觀點裡,在多元收入中,投資理財收入將會是最重要的一種。 因為現在沒有錢,所以不需學投資理財!!!
Thumbnail
股神巴菲特說:『如果你沒有找到一個當你睡覺時還在掙錢的方法, 你將一直工作到死!』 我們終其一生,都需要金錢來維持生活、實現夢想,因此除了依靠工作收入外,也應該打造多元的收入來源,就我的觀點裡,在多元收入中,投資理財收入將會是最重要的一種。 因為現在沒有錢,所以不需學投資理財!!!
Thumbnail
不要把消費剩下的才儲蓄,要先儲蓄再消費。-巴菲特
Thumbnail
不要把消費剩下的才儲蓄,要先儲蓄再消費。-巴菲特
Thumbnail
一輩子能夠累積多少財富,不取決於你能夠賺多少錢,而是取決於你如何投資理財,錢找人勝過人找錢,要懂得讓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 巴菲特
Thumbnail
一輩子能夠累積多少財富,不取決於你能夠賺多少錢,而是取決於你如何投資理財,錢找人勝過人找錢,要懂得讓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 巴菲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