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大部分的時間,我們都在討論如何準備足夠的退休金,如何透過股市讓自己變得更有錢,也建議大家盡量省錢,把錢花在有價值的地方,但相信多數人應該會迷茫,怎樣才算是有價值的地方呢?


這本由遠流出版的書,作者是比爾.柏金斯,他是美國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與企業家,曾在5年內為自己任職的公司創造了超過10億美元的收益,本身也涉足電影產業,擔任好萊塢電影的製片。


他認為成功的人生並不是最佳化你的投資方式,想辦法賺到花不完的錢,而是最佳化你的人生,他認為最佳的人生是盡量增加自己的人生體驗,而要達到這點,需要在對的時間有足夠的錢來幫你完成。


這本書並不是在討論如何賺錢,也不是在討論要怎樣把你的錢花完,如果我們要討論的是購買商品或資產,相信我,即使是給你10億元,你也一定可以在幾個月內就把這筆錢花完。


這本書在探討的是,在努力賺錢與投資的情況下,該在甚麼時候,用甚麼方式,來好好善用你所賺的錢,讓你的人生更有價值,而且不會在人還沒死之前就已經把錢花完了。


絕大部分人的收入都是來自於工作,要花時間做事才會有金錢收入,即使是靠投資來獲得被動收入,前期也一定是要先花時間來獲得投資本金,所以我們所賺的錢,很大比例是用我們的時間生命所換來的。


相信你也會認同,錢不是賺來存下來的,花時間賺錢是為了拿錢來達到某些目的,最基礎的就是讓自己可以好好的活著,進一步就是用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是用在自己認為值得或認同的地方,譬如慈善捐款。


賺錢需要花時間,享受生活、體驗人生也需要花時間,人一天就只有24小時,人的壽命就約這短短的100年左右,到底該怎麼妥善的分配你僅有的時間,讓你所能用來賺錢與體驗人生的時間之間獲得平衡,是一個很難的功課。


年輕的時候身體健康,體力很好,可以從事很多活動來豐富自己的人生,但是此時應該也是人生中最沒有錢的時候。到中年的時候收入比較好了,但此時很多人有了家庭與小孩,卻是相對比較沒時間的時候。


到了小孩成年獨立,自己也賺了夠多的錢,該是可以退休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時,卻又是健康與體力比較差的時候,很多比較需要體力的事情,在60幾歲退休後都不能做了。


我們到底該在健康、時間、與金錢這三個主要維度間,在不同的年紀與人生階段,做怎樣的選擇呢?作者在這本書給了幾個很有影響力的例子,與不同的思考價值觀。


作者建議,千萬不要把錢都留在退休後才開始花用,因為你在那之前會錯過很多事情,不要把錢留到死後才以遺產的方式給小孩,要給小孩就提早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他們,生活應該要取得一個平衡。


建議每個人要思考,何時是自己的高峰,這裡指的不只是金錢與收入,還包括了空閒時間與健康,知道何時要停止將重心放在累積你的財富,開始用你累積起來的財富,來豐富自己的人生。


為你的人生設定時間表,賺錢還是很重要,但賺來的錢該好好用來讓自己能過一個無悔的人生。你一定有一些希望人生中能夠做到的重要經歷,把它們寫下來,列成清單,是非常有幫助的。


不同事情有不同年紀適合做的時機,你在列表的時候,加上年紀維度,會發現有些事情只能在45歲以前做,譬如極限運動或是比較刺激冒險的活動,有些事情可以留到60歲以後才做,譬如看電影或下棋。


在你開始填滿人生各個時段時,可能會發現,你想擁有的人生體驗並不是均勻的落在各個年齡階段,它們反倒是很自然的集中在某些時期,有些事情一旦過了一個年紀,就很難再有相同體驗了。


我自己看這本書時,也想透過作者不同的觀點,幫助我調整自己的價值觀,希望在花時間工作賺錢的過程中,可以更好的分配自己的時間,與用錢的地方,甚至可以更早的、更大膽的用錢,來增加自己的人生體驗。


推薦給你,我相信這本書也可以為你帶來不同的生思考方式。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65865




本專欄會分享生活中投資理財的相關話題,包含理財觀念、退休金準備、保險、儲蓄等理財話題探討,協助建立日常生活中清晰的理財價值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一直都被教育著,要努力才會成功,做得越多才會獲得越多,但如果一開始的方向就走錯,越努力只是讓自己離成功越遠而以。大家都想賺錢,想方設法看是否能賺更多,但事實上,我們可能都努力錯了方向。 這本書是由樂金文化所出版,作者是比爾.蘇西斯,他是「咖啡館投資人」這場運動的創始人,也是一家財富
你有沒有想做甚麼卻一直沒去做的經驗,你有沒有願望很多,卻沒有一個達成過的體驗,你覺得有自己有拖延症嗎?年初訂一堆計畫,到年末卻完成沒幾件,有沒有想過問題在哪裡?該怎麼改善? 這本書是由方言文化所出版,作者是 Don M. Green,擁有45年的銀行、金融和創業經驗,他在大學開立的積極
我自己主要採行指數化投資的方式來準備退休金,我也認為這個方式會是適合絕大多數人的方法,但我不會說這是全世界唯一可行的投資方式。這世界上厲害的人很多,有些人有他的一套方法,搭上合乎時局,就可能獲得大筆財富,否則巴菲特這樣的人就不會存在。 想要從股市賺錢,很多人有他自己的一套,不管是買個股、用
忙碌的你,是否每天都覺得時間不夠用?工作是否常需要加班才能完成進度?這很大的主因並不是因為你能力差,只是沒有找到更簡單的方法而已,有些事情是可以用2成的努力,達到8成的效果。 這本由幸福文化所出版的書籍,作者越川慎司曾在日本微軟擔任業務執行總監,在2017年成立商務改革顧問公司,充分利用I
這是我寫在《散戶進化入門》這本書的推薦序,作者是棒喬飛,這是他的第二本書,他的第一本書是分享他的成功存股經驗,而第二本書卻是在講他轉變成指數化投資方式了,為什麼呢? 十幾年前剛開始投資台灣股市時,我也是懵懵懂懂的,先從翻財經雜誌與看財經媒體找投資標的,到買書研究各種技術指標分析,大賠過後又
越來越多人願意投資美股,除了ETF,還有很多個股也相當吸引人,像是蘋果、特斯拉、麥當勞等等世界知名的企業,台灣券商的複委託就可以直接下單購買美國企業股票,但到底該買哪些公司,一直都是個難題。 這本由高寶出版的韓國翻譯書籍,作者是李朱澤,以他20幾年美國移民者的經歷 ,分享他過去投資韓國與
我們一直都被教育著,要努力才會成功,做得越多才會獲得越多,但如果一開始的方向就走錯,越努力只是讓自己離成功越遠而以。大家都想賺錢,想方設法看是否能賺更多,但事實上,我們可能都努力錯了方向。 這本書是由樂金文化所出版,作者是比爾.蘇西斯,他是「咖啡館投資人」這場運動的創始人,也是一家財富
你有沒有想做甚麼卻一直沒去做的經驗,你有沒有願望很多,卻沒有一個達成過的體驗,你覺得有自己有拖延症嗎?年初訂一堆計畫,到年末卻完成沒幾件,有沒有想過問題在哪裡?該怎麼改善? 這本書是由方言文化所出版,作者是 Don M. Green,擁有45年的銀行、金融和創業經驗,他在大學開立的積極
我自己主要採行指數化投資的方式來準備退休金,我也認為這個方式會是適合絕大多數人的方法,但我不會說這是全世界唯一可行的投資方式。這世界上厲害的人很多,有些人有他的一套方法,搭上合乎時局,就可能獲得大筆財富,否則巴菲特這樣的人就不會存在。 想要從股市賺錢,很多人有他自己的一套,不管是買個股、用
忙碌的你,是否每天都覺得時間不夠用?工作是否常需要加班才能完成進度?這很大的主因並不是因為你能力差,只是沒有找到更簡單的方法而已,有些事情是可以用2成的努力,達到8成的效果。 這本由幸福文化所出版的書籍,作者越川慎司曾在日本微軟擔任業務執行總監,在2017年成立商務改革顧問公司,充分利用I
這是我寫在《散戶進化入門》這本書的推薦序,作者是棒喬飛,這是他的第二本書,他的第一本書是分享他的成功存股經驗,而第二本書卻是在講他轉變成指數化投資方式了,為什麼呢? 十幾年前剛開始投資台灣股市時,我也是懵懵懂懂的,先從翻財經雜誌與看財經媒體找投資標的,到買書研究各種技術指標分析,大賠過後又
越來越多人願意投資美股,除了ETF,還有很多個股也相當吸引人,像是蘋果、特斯拉、麥當勞等等世界知名的企業,台灣券商的複委託就可以直接下單購買美國企業股票,但到底該買哪些公司,一直都是個難題。 這本由高寶出版的韓國翻譯書籍,作者是李朱澤,以他20幾年美國移民者的經歷 ,分享他過去投資韓國與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大部分的理財建議都是要你除了生活必要支出外,不該亂花任何一分錢,因為你的每一分錢在未來會累積成一筆不小的資產,但這些理財建議沒有考慮到人的壽命和時間是有限的,而本書則是告訴大家在存錢的同時,也要懂得花錢,讓你的人生最佳化,才不會留下任何遺憾。 首先要知道你的錢代表生命活力,而
Thumbnail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這本書告訴我們, 許多人臨死前才發現花太多時間給工作了, 賺到的錢自己根本沒有用到就掛了, 這不表示努力工作賺的錢都在做白工嗎? 人生是你所有體驗的總和, 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最大化正面體驗, 就像我們投資資產一樣,好的體驗帶來的回憶與快樂,並能累計待給你複利。
Thumbnail
人生應該創造回憶,因為生活無常可能隨時改變,因此應該把握當下,不只工作,也要投入自己熱愛的事。這篇分享了書中的核心理念:積累「記憶股息」,即在生活中積極體驗,這些經歷會隨時間增值,帶來持久的滿足感。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懂得花錢,是最好的投資——理想人生的9大財務思維 作者:Bill Perkins 出版日期:2023/8/30 選書原因:此書經許多KOL推薦 於華人社會多有存錢多多益善的理念 對於財產歸零概念顯得突兀 把錢花光的思維 為目前市面少見的理
-偶然機緣進入方格子的書寫平台,當初的念想是打發時間,寫寫字,動動腦,避免老化的太快。 -在這平台的時間不長,慢慢發現有許多優秀的年輕人,正面臨人生新的挑戰與轉折,心疼他們生長在這年代,賺錢不易、物價飛漲、想進入婚姻,養育後代,能有個遮風擋雨的小窩,對他們而言,路太長!很難有盡頭⋯⋯!除非上ㄧ代有
Thumbnail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光》是書名就讓人印象深刻,作者是一名對沖基金的經理人,有別於以往財經書籍,都是教你賺錢,而這一本書是少數教你花錢的書,事實上花錢其實比賺錢更重要。 作者比爾·柏𠈔斯提出「死前財產歸零」的觀點,是指扣除存夠退休金、給家人、慈善的部分,剩下的錢用來創造最佳化人生,而非不花錢把錢留到
為興趣而挨餓,你願意嗎?  晨起,慢慢騎了一個小時的腳踏車,回來坐在電視前,打開電視,節目內容正在訪問一個格鬥選手。原任職於金融業?三十歲左右突然覺得有點倦怠,想要有所改變,因此毅然請半年長假去巴西閒晃。期間發現巴西生活與台灣大相逕庭。台灣步調快,工作忙,為了未來而不敢享受,緊張壓力隨身;巴西則步
Thumbnail
我們的理財觀念一直被伊索寓言「螞蟻與蟋蟀」的故事所束縛,認為延遲享受未來可以過更好,但是人豈又有無限的未來? 美國一名成功的投資人告訴我們及時行樂也很重要! 若死前沒有把資產歸零就等於白白投入年輕時的寶貴生命能量在工作,這可是不得了的吃虧。
Thumbnail
<p>有時候,不是別人太玻璃心,而是沒人有義務承受你的惡言惡語。</p>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大部分的理財建議都是要你除了生活必要支出外,不該亂花任何一分錢,因為你的每一分錢在未來會累積成一筆不小的資產,但這些理財建議沒有考慮到人的壽命和時間是有限的,而本書則是告訴大家在存錢的同時,也要懂得花錢,讓你的人生最佳化,才不會留下任何遺憾。 首先要知道你的錢代表生命活力,而
Thumbnail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這本書告訴我們, 許多人臨死前才發現花太多時間給工作了, 賺到的錢自己根本沒有用到就掛了, 這不表示努力工作賺的錢都在做白工嗎? 人生是你所有體驗的總和, 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最大化正面體驗, 就像我們投資資產一樣,好的體驗帶來的回憶與快樂,並能累計待給你複利。
Thumbnail
人生應該創造回憶,因為生活無常可能隨時改變,因此應該把握當下,不只工作,也要投入自己熱愛的事。這篇分享了書中的核心理念:積累「記憶股息」,即在生活中積極體驗,這些經歷會隨時間增值,帶來持久的滿足感。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懂得花錢,是最好的投資——理想人生的9大財務思維 作者:Bill Perkins 出版日期:2023/8/30 選書原因:此書經許多KOL推薦 於華人社會多有存錢多多益善的理念 對於財產歸零概念顯得突兀 把錢花光的思維 為目前市面少見的理
-偶然機緣進入方格子的書寫平台,當初的念想是打發時間,寫寫字,動動腦,避免老化的太快。 -在這平台的時間不長,慢慢發現有許多優秀的年輕人,正面臨人生新的挑戰與轉折,心疼他們生長在這年代,賺錢不易、物價飛漲、想進入婚姻,養育後代,能有個遮風擋雨的小窩,對他們而言,路太長!很難有盡頭⋯⋯!除非上ㄧ代有
Thumbnail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光》是書名就讓人印象深刻,作者是一名對沖基金的經理人,有別於以往財經書籍,都是教你賺錢,而這一本書是少數教你花錢的書,事實上花錢其實比賺錢更重要。 作者比爾·柏𠈔斯提出「死前財產歸零」的觀點,是指扣除存夠退休金、給家人、慈善的部分,剩下的錢用來創造最佳化人生,而非不花錢把錢留到
為興趣而挨餓,你願意嗎?  晨起,慢慢騎了一個小時的腳踏車,回來坐在電視前,打開電視,節目內容正在訪問一個格鬥選手。原任職於金融業?三十歲左右突然覺得有點倦怠,想要有所改變,因此毅然請半年長假去巴西閒晃。期間發現巴西生活與台灣大相逕庭。台灣步調快,工作忙,為了未來而不敢享受,緊張壓力隨身;巴西則步
Thumbnail
我們的理財觀念一直被伊索寓言「螞蟻與蟋蟀」的故事所束縛,認為延遲享受未來可以過更好,但是人豈又有無限的未來? 美國一名成功的投資人告訴我們及時行樂也很重要! 若死前沒有把資產歸零就等於白白投入年輕時的寶貴生命能量在工作,這可是不得了的吃虧。
Thumbnail
<p>有時候,不是別人太玻璃心,而是沒人有義務承受你的惡言惡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