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心態》是去年在排行榜上有名的書籍,也有許多人推薦。這本書全部有20章,最後2章是「觀點匯總」與「我的自白」,所以重點會環繞在前18章,不過這18章基本上都是獨立的,可以分開閱讀彼此不影響。
這本書著重在財富與投資的心法,但因各章都是獨立,所以西恩先把這18章個別簡述內容,再做重點綜整。
- 沒有人是真的瘋子:作者用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的10歲與20歲的股市表現差距,說明我們的理財經歷可能佔了這世界的理財經歷很小,但我們卻是用這些經歷在看待世界。
- 運氣與風險:不要聚焦特定人士與個案研究,反倒應更關注廣泛適用的模式。在學習理財的最佳方式時,必須確認何為運氣、技巧與風險。
- 貪得無厭:沒有理由為了自己沒有、不需要的事,賭上自己擁有、不可或缺的事物。
- 讓人混淆的複利:巴菲特的845億淨資產,有815億是過65歲生日才得到。他不僅投資得夠早,還活得夠久。
- 致富與守財:高明的投資術不一定是與做出好決策有關,而是持續不讓事情出錯。
- 長尾效應:你可以搞砸一半的機會,只要看對幾件,最終仍可能大賺一筆。
- 自由:金錢最大的實質價值,就是賦予你掌控時間的能力。
- 超跑車主的謬誤:你以為擁有超跑大家會覺得你很酷,其實大家眼裡只有那輛超跑,而不是「你」。
- 財富其實是你看不到的資產:花錢向別人炫耀自己多有錢,其實是最快讓自己越來越沒錢的方法。
- 存錢:存錢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賺得多不如存得多。
- 合理勝過理性:做出理財決定時,要著眼於合理,而不是理性。
- 意外:從意外事件學到的正確教訓,就是我們的世界總是讓人出乎意料。所以儘管歷史有參考價值,但不要用歷史當成牢靠的未來指南。
- 預留犯錯空間:把「你預想未來會發生什麼事」跟「可能會發生什麼事」的差距拉大,讓自己可以再戰一回。
- 你會改變:長期規劃有困難度,因為我們的目標跟慾望也在改變,但要避免走極端路線,並接受自己已經改變看法。
-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每個事物都有價格,但價格沒有全寫在標籤上,關鍵在於找出標價,並心甘情願付錢。
- 你和我:每個人都投資目標跟理念都不同,如果看別人的做法照單全收,受傷的可能是自己。
- 悲觀主義的魅力:悲觀主義往往進展太緩慢,但一旦挫敗卻發生很快。
- 當你相信任何事情:你越想要某件事成真,就越可能相信一則高估事情成真的故事;也因此,雖然每個人看待世界的視角不同,卻會想像其中一套論述來填補其中的空白。
西恩綜整重點:
金錢的價值
有了錢可以做什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超跑?不過買超跑是因為自己真的很喜歡超跑,還是想跟別人炫耀自己有超跑?
書中提到,如果是想跟別人炫耀自己有超跑,那也是徒勞無功,因為通常別人只看到「你身旁的超跑」,而不是「有超跑的你」。另外,作者有提到應該謹慎分別富裕(Wealthy)跟有錢(Rich)的差別,有錢指的是當前的收入,有人開名車,不過有可能是貸款買的,我們可以從這些車房看得出哪些人「很有錢」,但不代表他很富裕,財富是隱而不顯的。
而金錢最大的實質價值,在於賦予我們掌控時間的能力。如果有一點錢,那麼被裁員時就比較不需要擔心,更重要的是,有了足夠的金錢,讓我們可以在想要的時間,跟自己喜歡的人做自己想要的事。
投資與犯錯
掌握自己能掌握的事
西恩後見
其實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可能是翻譯的問題,有》幾次西恩看到出神。因為這本書的18章裡,每章都會援引故事呼應主題,但可能是因為翻譯的關係,西恩感到許多語句不是那麼到位,所以有時候看完會不太能清楚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得再看一次。
另外,書中的18章的內容,對西恩來說,有《成功的反思》、《跟錢好好相處》、《獲利的法則:一個操盤手的虧損自白》綜合體之感,提到不要成功當作是理所當然,要找到自己的幸福感來源,以及確認自己在投資市場內要扮演什麼角色。
所以難免看完後會有些狐疑「這真的是暢銷書嗎?」
不過這本書也不是一無所獲,我發現原來巴菲特之所以擁有那麼多財富,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他投資夠早,且「夠長壽」,才能發揮複利的威力。「夠長壽」這點,以前還真的沒想過,單純只是覺得巴菲特很厲害。
而這也延伸到書中提到,不要去特別研究成功的個案,而要關注廣泛適用的模式,世界上只有一個巴菲特,所以他能這麼成功不代表你如法泡製也能成功,因為所處的環境與作法都不同,反而如能夠發現周遭的親朋好友,有哪些人能過著美好的生活,找出這些通則並加以運用,反而會是最適合自己的。
西恩的文章都是花費時間閱讀、整理與提出心得,如果喜歡或是覺得有幫助到你,可以日行一善,在下方幫我按五下拍手鼓勵(化讚為賞幫助我)、留言(交流內心想法),或是按愛心(讓我知道有幫助到你),一起用實際行動,營造正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