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投資週報2023.11.19

2023/11/19閱讀時間約 26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圖片來源:Midjourney繪製

圖片來源:Midjourney繪製

「邏輯投資」專欄(專欄介紹)每月分享至少 4 篇個人研究心與觀念分享(含週報),目的是作為學術討論與知識分享,未有推介股票意圖,亦未有對證券價值進行分析,內容絕無任何目標價及買賣建議,請讀者務必詳閱「免責聲明」。訂閱費用每月 129 元,能夠幫助作者持續研究、分享投資知識與市場觀點,歡迎訂閱支持。請記得「追蹤」本專欄及「邏輯投資」臉書粉專、IG,作者將不定期分享更多市場觀點與產業看法。


※ 潘健成聊記憶體,原來四月早有預告景氣循環

最近讀資料的時候看到一段今年四月,群聯(8299)執行長潘健成在「中國閃存市場峰會」的演講影片(閃存:快閃記憶體)。


最後他送給在場觀眾一首七言絕句:

再逢烏雲寒雨天, 批蓑鋤禾莫怨言。
晨曦既現東風起, 麥黃稻香又豐年。

他補充說道,認為壞日子不會太久:「試想一個道理,所有原廠都賠大錢了,還能持續多久,你只要理解這個道理,你就知道答案了。」

其實這就是抓景氣循環主題投資要理解的基本邏輯,回看群聯的操作,公司早在去(2022)年7月宣布要實施庫藏股。

圖片來源:中時新聞網

圖片來源:中時新聞網

可以發現7月確實是波段低點,後來10月份雖然有回檔,但反彈後股價就逐步墊高,代表公司執行庫藏股的時機恰到好處。

圖片來源:Yahoo!股市

圖片來源:Yahoo!股市

另外根據當時的媒體報導,9月份群聯的高層也有抄底增持股票,價格現在看起來也都是相對低點。

而今年四月,潘健成說「晨曦既現」、「東風起」,正巧三星在四月宣布減產,而隨著大廠供給大幅減少,下半年記憶體報價開始落底反彈,且研調機構認為明年記憶體報價還有調漲空間,這是否代表他當時確實看到了晨曦與董風呢?

那潘健成現在在做什麼呢?

根據群聯計畫,公司希望透過預付貨款方式確保原廠供貨,另外規劃發行國內第二次無擔保轉換公司債,要用於研發支出與擴大營業規模,簡單說,群聯正在「搶料」與「加大投資力道」,這是否意味著潘健成已經預見未來的「豐年」景象呢?

作為一個投資人在看潘健成的觀點與操作,總覺得潘執行長更像是厲害的景氣循環股大師,時機是真的抓得很漂亮,也有充滿發揮公司本身在供應鏈當中的資訊與經驗判斷優勢,所以儘管部分法人對群聯做偏空解讀,但我個人還是看好,正所謂「相信潘董,年底就懂!」,就像做債券,我們可以參考京城銀戴誠志董事長的觀點一樣,這些經營者的眼光、經驗與看法,是值得參考的。

例外最近媒體報導,業界傳出因應NAND Flash市況不佳影響,加上美中貿易戰限制,使Marvell的NAND Flash控制IC業務受到衝擊,將會裁撤台灣Marvell的NAND Flash控制IC的團隊。

而群聯過去強調自家公司是不裁員的,並且積極招聘,沒意外的話他應該會積極招募這批被釋出的人才,而隨著行業開始整併,供需反轉,存活(貨)下來的業者可能又有機會收割一波麥黃,高唱「稻香」,讀者不妨持續注意群聯與相關公司的動向與觀點,以及內部人持股變化。

除了景氣循環外,記憶體有沒有未來性呢?這個部分可能跟AI有關。

根據麥格理的分析報告,智慧型手機若要在設備上運行「生成式AI」的相關應用,會需要更多記憶體容量,目前手機的記憶體容量多為8GB,而需要使用AI生成圖片功能,記憶體需求上看12GB,若需要使用生成式 AI技術的個人助理,需求上看20GB。

圖片來源:Revegnus/@Tech_Reve/X

圖片來源:Revegnus/@Tech_Reve/X

目前iPhone 15 Pro 的記憶體為8GB,我自己使用的Samsung Galaxy S23 Ultra記憶體為12GB,若未來AI手機逐漸成為標配,且這份報告的評估屬實,那記憶體用量的增長確實有想像空間,因為AI的終端裝置不只手機,還包括PC、NB等。

因此對於投資記憶體族群,最好的劇本是上游持續減產、報價持續提升,到了明年上半年隨PC、NB、手機復甦,記憶體需求與價格同步增長,供給則慢慢開出,下半年隨市況轉樂觀,AI帶動更多記憶體需求的想像,股價進一步拉高,當然,那個時候就是該退場的時刻了。

劇本人人會寫,但是否真的會照劇本演呢?只能懷抱期待,邊走邊觀察!



※ 年收70萬,30歲零存款的人能夠東山再起嗎?不要讓自己的人生被錯誤的比較群體定錨

圖片來源:Dcard

圖片來源:Dcard

30歲,存款0元,國營事業年收70萬元,這種條件還是有相當高的翻身機會,這並非是一場穩輸的比賽,沒有必要想著放棄。

參考行政院主計總處「薪情平台」的資料,年收70萬元已經高過70%的受薪階級,更別說工作單位是「國營企業」,至少是「鐵飯碗」,也代表未來收入跟退休待遇都相對穩定。

圖片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圖片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若認為跟全體比較不合理,那也可以只跟男性比較(假設原文作者是男性),70萬元的年薪水準仍高過65%的男性。

圖片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圖片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還是要跟同年齡的對象作比較呢?與30-39歲的群體相比,作者的年薪也是贏過同群體的70%。

圖片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圖片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這裡就要提到「社會比較理論」,也就是人類透過跟不同群體比較,來理解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而根據我的經驗,我認為那是讓人活得更快樂的秘訣。

比較的訣竅是跟比你低一層次或稍微高一層次的對象做比較,而非跟那些你本來就比不過也不該比較的對象做對照,例如你會跟郭台銘比較財富嗎?

本文的作者將自己跟其他同學、同事作比較,而且跟那些買房的人作比較,但買房等於富有嗎?實際上你把貸款算進去,這些人就只是比多了一筆頭期款,換句話說,真正的淨資產分別為150萬與0元,這個差異是賺不回來嗎?

所以要記得:

  • 跟正確的對象作比較
  • 不要只看特定對象的優勢
  • 不要被錯誤的比較定錨自己的地位(多看看自己的優勢)

換個角度想,30歲就知道錯誤之所在,若能反省錯誤,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那付出150萬的學費未必不值得。

而且30歲才開始真正投資累積資產,一點都不嫌晚,要知道:

巴菲特99%的財產是在50歲之後賺到的…

最近我去錄Podcast,受訪時被問到想對年輕人說什麼?

我自認沒資格跟年輕人說教,但如果說能讓我自己回到30歲或更早的時刻,我會立刻開始投資跟學習,持續提升自己,並且絕對不會輕言放棄,如果能更早這樣做,我的財富水準一定能再翻上幾翻。



※ 遇到「飆股」怎麼下車?分享個人習慣做法

圖片來源:Yahoo!股市

圖片來源:Yahoo!股市

「邏輯投資」於9月24日發布「潛力股短評|在建工程餘額超過450億元的營造小巨人|皇昌(2543)」,介紹了皇昌(2543)這家有著潛在價值的公司。

以隔日開盤價14.25元作基準點估算,截至11月17日含息報酬率約為140%,這種漲幅是不可能在一開始就預料到的,所以提醒讀者不要將這種「飆股」當作專欄分享研究會遇到的常態,這更像是運氣好或極端值,僅供參考。

因皇昌已經引發市場關注,股價漲幅驚人,許多讀者私訊我買賣建議,這裡要強調我不會也無法提供任何買賣建議,但我可以分享我自己規劃的停利策略。

其實我對「飆股」型態股票的停利策略一直都沒變,過去週報聊到八貫(文章請見:冷門股獵人|迎接爆發性成長,醫療、戶外、救生、工業多點突破|八貫(1342))或材料-KY(文章請見:發掘潛力股|打入全球五大菸商供應鏈,2023年大幅擴產,逐步完成垂直整合|材料-KY(4763))的時候也分享過,原則很簡單:

股價收盤跌破五日線,隔天沒站回就會出掉1/3。

至於其他2/3,就沒這麼複雜,可以依照自己的設定分批出場或保留一部份,如果覺得股價漲幅太誇張,要全部賣掉也是合理的。

那為什麼是這樣的策略呢?

因為當資金進場開始炒作一檔股票時,為了吸引市場參與者參與,股價都會營造一種強勢的感覺,並且通常都會遵照市場習慣以沿著「五日線」上攻為主,若當日因當沖帶來的劇烈波動而跌破五日線,主力有可能會為了維持型態,而在第二天找機會拉回,確保技術型態不要惡化,讓市場相信這檔股票仍可維持強勢,所以我才會以收盤價(非盤中價格)及隔日是否站回五日線作為個人的判斷指標。

但要注意,若按照這個策略,目前的未實現損益是有可能大幅回吐的,但這就是一種取捨,因為這個策略是要預防操作者太過積極執行停利,避免在這種「不講武德」的飆股上錯失後面潛在的漲幅,而皇昌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我早早賣出,後面市場刻意炒作的漲幅不就全部都錯過了嗎?

簡單說,我是用「策略」在「停利」與「追利」之間取得平衡,我相信會有更好的策略,而我只是分享自己的操作習慣給大家參考,也許以後我會再調整,因為「策略」太多人用就不靈了,希望讀者自己思考找出更適合自己,或更貼近市場的策略喔!



※ 皇昌與雙喜?當時怎麼看?現在怎麼樣?

本文繼續聊皇昌,但重點我不會放在皇昌身上,而是同為營造股,股價近日卻不斷重挫的雙喜(5516),它在15日吃了根跌停,原因在於15日盤中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今年累計EPS由盈轉虧為-3.32元,第三季單季毛利虧損高達-1.92億元。

圖片來源:Yahoo!股市

圖片來源:Yahoo!股市

資料來源:優分析

資料來源:優分析

之前有很多讀者問我關於雙喜的看法,我個人對這家公司沒有深入研究,但推測大家對他感興趣的原因,可能跟我選擇皇昌的原因相似,也就是公司在手訂單(標案)豐厚,因此對公司未來業績有所期待。

但讀者可能忽略我在「潛力股短評|在建工程餘額超過450億元的營造小巨人|皇昌(2543)」這篇專欄文章中提到的另一項重點,也就是皇昌的毛利率有逐漸在改善。

資料來源:自行整理

資料來源:自行整理

皇昌提到公司已逐步完成低利潤的標案,而新承接的案件,多為最有利標,且有物價調整機制,另外新承接的海事工程標案,利潤率更高,這些因素都有助於改善公司過去低利潤的問題,並將目前接到手的訂單金額,在未來能轉化成更高的利潤,所以當時我其實是順著這個可預見,且也已經展現毛利率改善路徑的觀點決定投資皇昌。


那雙喜呢?

以上圖來看,雙喜的毛利率波動明顯較大,特別是今年第二季毛利率出現大幅下降,一般來說營造公司依工程進度認列營收,不應該有大幅度的利潤率波動,因此這種高波動性或不可預測性,其實就是投資者要注意的潛在風險。

另外,雙喜9月公布營收年減 -80.31%,​原因為「廣慈工案調整預算致本月營收較去年同期減少80.31%」,這可能也是某種徵兆,因為這種營收變化顯然不太合理。

如果你是雙喜的投資人,遇到公司第二季毛利率明顯轉差,或是9月營收暴跌,除非你真的很清楚問題原因,不然你只是在賭這可能只是一次性事件,但現在回顧更像是對投資人的示警。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當然講這些都有「事後諸葛」的成分,我也不否認自己投資皇昌的運氣成分居多,但我認為這種對於投資思維的假設與檢討是有幫助的,畢竟投資總不能永遠只靠運氣,把做對的機率提升,才有可能在投資道路上走得更長遠。

那雙喜可以投資嗎?

如果你已經在船上,著急也沒用,好好找公司問清楚原因吧!若只是一次性損失,未來有機會利益回沖,那我覺得就不用太擔心,反之,則需要重新估算公司價值,不要抱著沈船而不自知。



※ 堅持與固執,你是哪一種?

聊個小故事,我有兩個朋友,一位是2020年底看好鴻海發表MIH電動車開放平台,進軍電動車產業的美好願景,加上鴻海股價當時低迷已久,認為公司未來將重返榮耀,因此買進鴻海(2317)持股一直抱到現在,我們可以稱他「鴻海君」。

另一個好朋友則是著眼於新潤(6186)的建案布局,認為公司股價遭到低估,大概在2021年開啟主力模式,持續買進,甚至到去(2022)年中都還在買,並同樣地一直抱到現在仍未退場,我們稱他為「新潤君」。

二人同樣都打算波段操作,且都深具耐心,持股時間都超過兩年,那結局究竟如何呢?

根據 TradingView 的資料,「鴻海君」最終買了個寂寞,因近期鴻海股價大跌,還原股價只比2021年1月多了3.4%,反觀「新潤君」則獲得了超過一倍的績效,波段含息報酬率達到128.9%,二人績效一個是天,一個是地,差距懸殊。

資料來源:TradingView

資料來源:TradingView

有趣的是最近我分別問他們的持股狀況,兩人都不約而同地表示持股會續抱,但二人的投資思維有本質上的差異,這也是我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

新潤君是這樣說的:

新潤的排案完整,銷售狀況良好,合約負債維持高檔,市場還沒有真正反映公司未來價值,因此選擇持股續抱,等未來財報開出更好的成績,公司發布吸引人的股利政策後,再逢高出脫。
但股價已經漲多,現階段他不會加倉,選擇讓子彈繼續飛。


鴻海君的說法則是:

富士康遭中國查稅只是短期事件,仍相信鴻海對於電動車的藍圖規畫與目標,劉揚偉董事長一定會說到做到,重點是鴻海股價並不高,反而是逢低買進的好機會。
但手上銀彈不多,只能分批買零股,但一定要等到鴻海翻身的一天,證明自己沒看錯!


不知道投資朋友是否有感覺到二人的差異?

在我來看,「新潤君」對於公司有清楚理解,並對未來業績有一定把握,他設定了自己的進出場目標,堅定執行。

「鴻海君」或許也對公司有清楚了解,但他將希望主要寄託在公司勾勒的美好願景,用過去的股價定錨當前的公司價值,並且在缺乏資金的狀況下,選擇用小額加碼,並抱持賭徒心態相信「下一把不會再輸」!


從我的角度,「鴻海君」的想法有些已經偏離基本邏輯了,包括:

  • 3年前勾勒的願景,該問的是3年後的目標達成度。
  • 公司高層的喊話並非「軍令狀」,真正該問的是:「為什麼你認為他會達成目標?」,而非因為是○○○說的,你就相信他會做到。
  • 鴻海長期股價區間在80-120元之間,你認為「便宜」是跟哪個階段比較呢?不要因為跌破自己的買入價,就將股價變低,錯認為投資價值變高。
  • 資金不夠,最後小額加碼,這不叫投資,只是在努力彌補過錯罷了,若真的這麼看好,不是應該更積極買入?(這裡不是鼓勵大家抄底鴻海,而是我認為看好價值,卻少少買進,這本身是很不合邏輯的,某種程度反映當事人其實缺乏信心)


當然,也許某一天,鴻海會重新站起來,甚至股價衝到200元甚至300元,未來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我也不會把話說死,然而這到底是運氣還是實力呢?

投資這麼多年,看過太多凹單凹到逆轉勝的案例,但有的人凹單是慧眼識英雄,最後成功反敗為勝,但有更多是凹單辯稱「長期投資」或「價值投資」,有的凹成功,但凹到畢業的也不在少數。

後來我跟「鴻海君」說,我對鴻海不熟悉,不方便提供意見,但你押注在鴻海身上太多,若公司真的失敗,它家大業大,可以到處融資,總有一天能東山再起,但你多年辛苦累積的積蓄呢?

你認為公司未來能夠重返榮耀,到底是基於「相信」,還是你對公司策略及產業結構有深入掌握?若是前者,你的投資更像是宗教,但你是為了信仰而奉獻嗎?還是為了賺錢而投資呢?

我不知道「鴻海君」有沒有聽進去,我也只能祝福他,也許明年、後年他的績效將有突破,但平均下來的年化報酬率真的值得嗎?錯過2021、2023年的多頭,真的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圖片來源:梗圖產生器

圖片來源:梗圖產生器



※ 房地產回溫與代銷產業的機遇

代銷龍頭海悅10月營收5.53億元,YoY+20.84%,較9月5.43億元小幅增加,仍維持不錯水準,擺脫上半年銷售低迷的狀態。

資料來源:優分析

資料來源:優分析

另一家代銷公司愛山林10月營收6.58億元,YoY+80.56%,較9月5.07億元大幅提升。

兩家代銷公司的數據呈現相當一致,反映下半年房地產市場明顯增溫,與我自己到案場實際觀察的感受相符。

資料來源:優分析

資料來源:優分析

至於房仲業龍頭信義房屋(9940)10月營收表現也不錯,達到11.17億元,YoY+22.9%,較7-9月更高,是否新屋市場的買氣傳達到二手市場,有待後續觀察。

資料來源:優分析

資料來源:優分析

近期營建業、營造業股價轉強不是沒有原因的,房價會不會再漲很難說,但投資人願意重新進場買房子,對於相關業者跟投資人來說就是「喜訊」。

圖片來源:Histock

圖片來源:Histock

另外海悅也公布了3Q23的財報,在買氣回籠的狀況下,單季EPS達到3.16元,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回顧海悅2Q20到2Q21的走勢,因為海悅的高獲利常常會帶動市場對於高股息的預期(或想像)而對股價產生拉抬效果,這可能是潛在的投資機會。

只是要注意,這種「預期行情」最終往往會套牢一大票人在山頭上,所以再次提醒,千萬不要只看殖利率投資啊!(文章請見:投資策略思考|存股別「盲」存!比股價、殖利率跟成本更重要的事情),真正會操作「殖利率行情」題材的投資人,是在低點布局,例如在3Q23財報發布的現在就已經開始找標的布局了,反觀只看殖利率或消息面在股價漲多後進場的投資人,一旦結果不如市場預期,反而必須承重追高買入帶來的嚴重虧損。

提醒讀者,殖利率行情投資的「時機」,比殖利率本身更重要。
資料來源:優分析

資料來源:優分析



※ 潛力股資訊總整理(截至20231119)

資料來源:自行整理

資料來源:自行整理

  • 意德士(7556)公告11月22日、23日分別參加永豐金舉辦之法說會及櫃買中心業績發表會,建議讀者關注,有興趣報名可以點選連結
資料來源:櫃買中心

資料來源:櫃買中心

  • 關於各家公司的3Q23季報追蹤,將以另文形式發布,目前資料整理撰寫當中,週報部分則會保留原有公司之營收、消息面或籌碼面的資訊追蹤與解讀。


(歡迎訂閱付費解鎖更多深入分析與價值內容)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0768 字、14 則留言,僅發佈於邏輯投資-發掘投資機會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邏輯投資」發掘潛力股、營建股、定存股與冷門股,分享投資觀念、市場觀察與潛在風險,歡迎訂閱作者的投資專欄,每個月只要一個便當錢(99元)就能支持作者持續發掘投資機會,降低「韭菜率」,跨越投資痛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