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靈食Soul Snack」的視頻1分25秒有一個IQ題:「找出小明最愛吃什麼水果?」

「我又不認識小明,怎麼知道他愛吃哪一種?」

「你如果不認識自己,怎麼知道喜歡做什麼工作」

……這個開頭我覺得很棒,就在這裡分享連結了。

無論直接、間接、反面,或主動、被動……得知自己的喜怒哀樂貪嗔痴,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情緒。我們會(但不只)藉由情緒認識自己。有人說「靈魂的語言是情緒」,無論好壞,若起了情緒,或許就表示靈魂深處有來自高我的訊息。

所以囉,對一個工作感到無聊、逃避,不喜歡跟人溝通,想逃避等等,其實若能善用這些情緒,似乎也是值得去觀察的。尤其是負面情緒是最好的老師——順風順水繼續就好啦,就是遇到轉折,才會停下來思考,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最近一段時間的工作經歷,我「重拾舊業」,技能上還應付過去,但就是有點「怪怪的」感覺。說不上喜歡,也離我想「做我所愛,愛我所做」的夢想,似乎就是差了一個坎。無論未來繼續或不繼續,總是要先善了手上的工作,也就順勢做點「舊創清理」。所以,不是很喜歡手上工作本身的感覺,就讓我被動的去思考,那我到底想做什麼?能做什麼?或該做什麼?

為了避免自己寫到欲罷不能,時間有限之下,就先以兩個比喻作為我的前提,然後再歸納出幾個重點吧。

就像想重新裝修房間,總要先清理一下吧?工作就像人生之屋的某個房間,從過去到現在總有一些有形的東西(能力),以及無形的規劃(理念)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最重要的還是想要什麼風格呈現?總要實際上、動線上、美感上都兼具才是心中最理想吧?所謂「小修小悟,大修大悟」(誤~)。

又如打麻將,總要先看手中拿到什麼牌,做個分類、思考機率,當進牌的時候才知道取捨,然後求最大贏面。當做到這件事,其餘的就看運氣了。不要小看心中的「牌理」,有時候打錯牌、手氣一拐,可就要等下一回合翻身了。記得有一本短篇小說合集叫做《十三不靠》,大概就是要說從一手爛牌打到胡牌的人生故事(但其實我太年輕時候看的內容都忘記了,只有這個書名創意留在腦海)。

以下幾個認識自己過程中幾個發現,做個重點筆記:

1.一開始觀察自己(或說小我)會發現「我的想法造成了我的世界」跟他人的行為其實無關。所以,為了未來住在美好的世界,會發現過去舊習性/負情緒的開關,於是就想修正它。這就是清點目前房間現狀。

2.總不能毫無止境的清理—修改?又,拿什麼參考點做修正呢?所以,需要一個設計圖按圖施工。總之,畫圖需要學習。

3.該拆的拆好了,開始重建並美化。所以原先圖面也有可能重繪。最後,並且要在工期結束前完成為佳。

4.回到個人生命旅程,我發現自己的顯化能力還真的滿強。自從我開始不想做什麼又想跨界做什麼,其實都有如願,因為我是很發力的要重新開始,雖然當時不理解為顯化。問題是,顯化能力越強,當我越變成怨天尤人實在最危險,因為那些無意識的發願會一直送到面前請享用,直到有一天我正視為止。&「凡面對必過去」。

5.不要把責任全都交給宇宙、老天、命運。如果相信命,就以紫微為例,粗淺理解,沒有人的命盤是全美的,連古代帝王英雄,也沒有所謂十全十美的格局。雖然我不是精通才剛在了解,但也有聽人說,他們比較是「知命後造好命」,其實也就是把最好的版本活出來,該有的亮點要最亮化,照耀全盤。如果覺得一定有例外,當然不要是自己吧?

6.最後,相信宇宙。祂不是只為你或我或他存在,這也不是人類不重要,只是當人順「道」(或可說源頭)就可有豐盛(也許非你所想),反之亦然。

就像我們以為一直建設世界說是為了人類福祉,但一個天災來,萬物為芻狗。還在的,都是天選之人。天道是真善美,絕對不是要捉弄誰。

P.S.還有一個頻道給我在認識自己的觀念上啟發很多,但一時我還很難的描述的,就是的大眾占卜塔羅老師頻道:「SofiaTarot塔羅占卜」。雖然不是每一則都有看,但有點進去選組的,以大眾占卜來說準確程度很驚人。牌陣解讀嚴謹,簡潔有力,牌卡及布置美麗,事實上我都當作心靈成長小貼士來聽。可能剛好我都有聽到相對應的指引,先推薦給讀到這裡的又點開看的人。一旦我梳理清楚共鳴之處,再多做筆記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一天我突然領悟到,每個在我最需要的時候,說了當下『噹』得進我腦袋的道理而讓我鬆開某些心智枷鎖的智者,都是值得尊敬的靈性導師。Louise Hay對我而就是這樣的存在。她不只是教導肯定句的老師,多了解一點之後,我發現,她的自省之所以深刻,似乎是因為人生前半段悲傷的經驗。 以下節錄視頻中最有意義的段
    「人們常說時間會治癒一切,其實並非如此。因為過去的情緒創傷儲存在大腦的位置是沒有時間感的。」 Time doesn’t really heal all the wounds, because old conception of emotional wounds are in the part of
    (原寫於2010年6月) Dear friend, 今天晚上這段書寫的時光,我想留給你。紀念我們短暫的情誼。 朋友說,或許前世我倆曾經給予幫助,所以你會想幫我,我也會想回饋。好美的想法。難怪過往的心靈碰觸裡,許多對話擦亮了我內心無數火光。 最感謝的,莫過於你邀請我認識佛法,開啟認識自己、探索
    2019年摘自《麥迪遜之橋》裡男主寫的信: 「我不喜歡爲自己感到遺憾,那不是我的作風……雖然我們可能像兩粒宇宙沙塵那樣彼此疾速掠過,卻還能遇見你,我心存感激。上帝、宇宙,或隨便人們要怎麼稱呼這個擁有平衡與秩序的龐大系統裡,沒有所謂的地球時間存在。對宇宙而言,四天和四十億光年是一樣的。」
    生過一場大病休養了幾年,某一天,我突然想通了。能工作,是一種福氣。因為我還能做。重點改變了,優先順序也變了。於是,我簡單歸納出三點體認: 第一,自己所做的、所寫的,是有益處的。 不需要批評或傷人利己,更有甚者,可以當作服務。服務沒有大小。也可以只是安他人的心,讓大家笑一下,順手之勞,或要服務自己
    當人有情緒的時候,並不全然是那時的「我」在反應,而是跟從過去到現在的「小孩」在一起。內在小孩可以是潛意識那個不知道的自己,曾經經歷過類似事件而觸發的每一個「我」,可能是五歲、十四歲、二十八歲前「我」的集合,一起站在情緒的大雨中淋濕。 「內在小孩」名詞,指的是大概八歲前,在自我意識還沒具體的時候,給
    有一天我突然領悟到,每個在我最需要的時候,說了當下『噹』得進我腦袋的道理而讓我鬆開某些心智枷鎖的智者,都是值得尊敬的靈性導師。Louise Hay對我而就是這樣的存在。她不只是教導肯定句的老師,多了解一點之後,我發現,她的自省之所以深刻,似乎是因為人生前半段悲傷的經驗。 以下節錄視頻中最有意義的段
    「人們常說時間會治癒一切,其實並非如此。因為過去的情緒創傷儲存在大腦的位置是沒有時間感的。」 Time doesn’t really heal all the wounds, because old conception of emotional wounds are in the part of
    (原寫於2010年6月) Dear friend, 今天晚上這段書寫的時光,我想留給你。紀念我們短暫的情誼。 朋友說,或許前世我倆曾經給予幫助,所以你會想幫我,我也會想回饋。好美的想法。難怪過往的心靈碰觸裡,許多對話擦亮了我內心無數火光。 最感謝的,莫過於你邀請我認識佛法,開啟認識自己、探索
    2019年摘自《麥迪遜之橋》裡男主寫的信: 「我不喜歡爲自己感到遺憾,那不是我的作風……雖然我們可能像兩粒宇宙沙塵那樣彼此疾速掠過,卻還能遇見你,我心存感激。上帝、宇宙,或隨便人們要怎麼稱呼這個擁有平衡與秩序的龐大系統裡,沒有所謂的地球時間存在。對宇宙而言,四天和四十億光年是一樣的。」
    生過一場大病休養了幾年,某一天,我突然想通了。能工作,是一種福氣。因為我還能做。重點改變了,優先順序也變了。於是,我簡單歸納出三點體認: 第一,自己所做的、所寫的,是有益處的。 不需要批評或傷人利己,更有甚者,可以當作服務。服務沒有大小。也可以只是安他人的心,讓大家笑一下,順手之勞,或要服務自己
    當人有情緒的時候,並不全然是那時的「我」在反應,而是跟從過去到現在的「小孩」在一起。內在小孩可以是潛意識那個不知道的自己,曾經經歷過類似事件而觸發的每一個「我」,可能是五歲、十四歲、二十八歲前「我」的集合,一起站在情緒的大雨中淋濕。 「內在小孩」名詞,指的是大概八歲前,在自我意識還沒具體的時候,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聆聽別人的意見,也學習他人的作法,最後開始一點點的改變與他人的互動模式 面對自己造成的缺失真的很難,但一直不讓孩子面對,更容易累積成怨天尤人的特質 老師鼓勵大家,每次做一點點不一樣的嘗試就好,久了,這些涓涓細流也能匯成大河
    Thumbnail
    有時落淚有時笑 看似癲狂卻真情 大千遊戲赤子心 眾人不識又何妨
    我想透過文字達成什麼目的呢?我該如何做到自己預設的目標?要如何讓我的作品接觸到更多的讀者?面對認同和反對的回饋我可以怎麼反應?如何說服讀者我是個怎麼樣的人? 我希望透過我的作品傳達的訊息,是每個人都是需要提醒的,有些人可以做到自己提醒自己,而有些人不行,事實上我就是那些不能提醒自己的人,但在機緣巧合
    Thumbnail
    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無所知。」「我知道得比彆人多的,不過是明白自己的無知。」正因為有這種謙虛學習的心態,蘇格拉底才能發展出自己的哲學思想,澤被後世。 有人曾經問過世界上最早的哲學家泰勒斯一個問題:「什麼是最困難之事?」泰勒斯回答:「認識你自己。」那人又接著問:「什麼是最容易
    經過昨晚的事情,我和學長間有沒有尷尬? 很神奇的,完全沒有。 凌晨五點一到就跟往常一樣學長把我搖醒,然後開始整理床鋪和蚊帳準備進辦公室工作,我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感覺,學長也沒有因為這件事情多了什麼奇怪的舉動,就像是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可能是因爲學長在幫我服務時我並沒有什麼奇怪的悸動。喔,對,
    Thumbnail
    這真是個大哉問 自己一直是變動的 隨著時間經歷 形成的不同的我 想了很久 也許要找的其實是那個 帶著清明覺知 觀看著一切的那個 而那個是甚麼 誠如佛經說的 眾生皆有的 清淨無染的自性 而走在 反璞歸真的這條路上時 或許就是認識自己的進行式吧
    Thumbnail
    「誠實面對自己吧!」 這階段先不要對自己太好,逼自己認識自己。
    過去二十年,陳伯母常常和我談小時候發生的事,這麼做大概為了近年流行的療癒內在小孩一樣的目的。陳伯母是父親年輕時主管的太太,他們倆夫妻涵養好,對父親不錯,也給父親正面的觀念,父親年輕時工作很愉快,家中狀況也是這輩子最好的一段。 四歲時,媽媽帶我和弟弟到台北幫親戚工作,弟弟半夜發燒,媽媽帶弟弟去找醫生,
    每個人如何認識自己? 從小大概就是個情緒不安的孩子, 認識自己也都從別人嘴裡看自己。 隨著年紀漸長, 和自己相處, 相信自己的判斷, 與他人的對談, 慢慢整理自己的世界, 認識自己就像掉到一個染缸裡, 想知道自己染的布是什麼色? 那你得爬出來看, 因為缸裡的顏色是別人的話語、長輩的期待、你的作為 爬
    Thumbnail
    "不要理會別人的評價,努力做好自己",很多人都會講類似的話,但它並不是絕對正確,要看以什麼樣的角度觀點去認識這句話呢?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聆聽別人的意見,也學習他人的作法,最後開始一點點的改變與他人的互動模式 面對自己造成的缺失真的很難,但一直不讓孩子面對,更容易累積成怨天尤人的特質 老師鼓勵大家,每次做一點點不一樣的嘗試就好,久了,這些涓涓細流也能匯成大河
    Thumbnail
    有時落淚有時笑 看似癲狂卻真情 大千遊戲赤子心 眾人不識又何妨
    我想透過文字達成什麼目的呢?我該如何做到自己預設的目標?要如何讓我的作品接觸到更多的讀者?面對認同和反對的回饋我可以怎麼反應?如何說服讀者我是個怎麼樣的人? 我希望透過我的作品傳達的訊息,是每個人都是需要提醒的,有些人可以做到自己提醒自己,而有些人不行,事實上我就是那些不能提醒自己的人,但在機緣巧合
    Thumbnail
    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無所知。」「我知道得比彆人多的,不過是明白自己的無知。」正因為有這種謙虛學習的心態,蘇格拉底才能發展出自己的哲學思想,澤被後世。 有人曾經問過世界上最早的哲學家泰勒斯一個問題:「什麼是最困難之事?」泰勒斯回答:「認識你自己。」那人又接著問:「什麼是最容易
    經過昨晚的事情,我和學長間有沒有尷尬? 很神奇的,完全沒有。 凌晨五點一到就跟往常一樣學長把我搖醒,然後開始整理床鋪和蚊帳準備進辦公室工作,我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感覺,學長也沒有因為這件事情多了什麼奇怪的舉動,就像是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可能是因爲學長在幫我服務時我並沒有什麼奇怪的悸動。喔,對,
    Thumbnail
    這真是個大哉問 自己一直是變動的 隨著時間經歷 形成的不同的我 想了很久 也許要找的其實是那個 帶著清明覺知 觀看著一切的那個 而那個是甚麼 誠如佛經說的 眾生皆有的 清淨無染的自性 而走在 反璞歸真的這條路上時 或許就是認識自己的進行式吧
    Thumbnail
    「誠實面對自己吧!」 這階段先不要對自己太好,逼自己認識自己。
    過去二十年,陳伯母常常和我談小時候發生的事,這麼做大概為了近年流行的療癒內在小孩一樣的目的。陳伯母是父親年輕時主管的太太,他們倆夫妻涵養好,對父親不錯,也給父親正面的觀念,父親年輕時工作很愉快,家中狀況也是這輩子最好的一段。 四歲時,媽媽帶我和弟弟到台北幫親戚工作,弟弟半夜發燒,媽媽帶弟弟去找醫生,
    每個人如何認識自己? 從小大概就是個情緒不安的孩子, 認識自己也都從別人嘴裡看自己。 隨著年紀漸長, 和自己相處, 相信自己的判斷, 與他人的對談, 慢慢整理自己的世界, 認識自己就像掉到一個染缸裡, 想知道自己染的布是什麼色? 那你得爬出來看, 因為缸裡的顏色是別人的話語、長輩的期待、你的作為 爬
    Thumbnail
    "不要理會別人的評價,努力做好自己",很多人都會講類似的話,但它並不是絕對正確,要看以什麼樣的角度觀點去認識這句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