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吿】金馬 60 總觀:電影作為關照世界的方式

【編輯室報吿】金馬 60 總觀:電影作為關照世界的方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開場影片|凝聚眾人,直奔未來/台北金馬執行委員會 提供

開場影片|凝聚眾人,直奔未來/台北金馬執行委員會 提供

電影一直被視為保存記憶,再現真實的一門藝術。今年入圍金馬獎的多部作品,都呈現出了年輕厭世代渴望突破卻無所得,遂選擇看似「躺平」的生活方式;另一類作品,則是試圖打破新世代身上的刻板形象,以電影回應現代社會過度資本化、階級化的處境──這個世界依然不曾變好,而電影經過百年更迭,也仍在摸索新的模樣。

甫獲最佳原著劇本的《大山來了》由中國新導演孫杰執導,以未曾露面的地方流氓「大山」貫穿了整部片中未明的恐懼,亦紀錄下了中國北方小鎮的青少年,欲唸好書備高考,以爭得未來破口卻不得,只得作流氓的絲絲無望;由閆嘯林執導,入圍同獎項的《菠蘿,鳳梨》則是將眼光放在高考生的母親身上,胡伶的瘋魔映照出千百張眾生臉孔,活脫地演繹了一個歪醜、畸形、躁狂,甚至難堪的病態母親,是如何將個人/家庭對翻轉階級的希冀都託付在孩子身上。

上面兩部片都在問:欲掙得一個明亮的未來,對現代人來說,何其困難?

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孫杰(代領邵懿德)《大山來了》/台北金馬執行委員會 提供

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孫杰(代領邵懿德)《大山來了》/台北金馬執行委員會 提供

但這樣的困難,其實存在久矣。譬如《老狐狸》拍的是八〇、九〇後的孩子為了翻轉處境,必須習得的形變。在電影路上打磨二十年的蕭雅全,終以此奪下了最佳導演獎。面對變動的世代,成長中的孩子該繼承多少的純真,學習多少的狡詐才得以突破階級,卻又不致成為「真正的」老狐狸?

同樣作為台灣作品,同樣描寫親情,由新銳導演靳家驊所執導的《小曉》是攜上了千禧年後出生的林品彤,講述著新一代的家庭與母女關係。

靳家驊用小曉的鋒利刺破了社會總認為母親應當退讓、溫柔的刻板形象,亦激怒著部份對母親的理想形象抱持希望的觀眾。林品彤演繹了未曾經驗過的生命體驗,陳意涵亦在片中練習找回身為「自己」和「母親」之間的平衡。此作實是為了將觀者從慣習的框架想像中釋放,並給予快要被社會眼光壓垮的家庭一絲被接住的可能。也誠如導演所言,如果在電影裡感覺到被冒犯的觀眾,或許是因為少有苦痛,只盼電影的存在能讓闖進角色生命裡的觀者,對人在不同困境底下的選擇擁有更寬厚的理解。

未來雖不見得明亮,但或許我們能透過電影,關照世界。

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導演──蕭雅全《老狐狸》/台北金馬執行委員會 提供

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導演──蕭雅全《老狐狸》/台北金馬執行委員會 提供

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林品彤《小曉》/台北金馬執行委員會 提供

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林品彤《小曉》/台北金馬執行委員會 提供

將目光轉至香港和馬來西亞,奪下新導演大獎的香港導演卓亦謙以自身經驗出發,在大學故友自殺離世的 16 年後,與當時的同窗朋友、演員盧鎮業一起完成了《年少日記》,紀錄在亞洲高壓的教育環境裡,孩子是如何失去自我存在的價值,迷失了生之意義。導演的故友之死,絕非是個案,而卓亦謙所拋出的無聲怒吼,是再次質問這個世界──經過了 16 年之後,社會何以繼續扼殺孩子的生命盼望。而作為創作者的他,作為被留下來的人,如果不願放棄和傷痛和解的可能,還能做什麼?

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卓亦謙《年少日記》/台北金馬執行委員會 提供

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卓亦謙《年少日記》/台北金馬執行委員會 提供

仿若註定般,另一部香港電影交出了與自我和解的可能性。祝紫嫣執導的首部長片《但願人長久》以一對姐妹的故事拍下了失能家庭裡孩子的成長心境,同時埋下了移民的離散經驗。孩子在青春期渴愛而不得,遂在長大以後失根,成了無腳的笨鳥,祝紫嫣刻畫下九七回歸後至今二十年的香港轉變,隱隱地在禁錮的體制裡言說自由,想著離開與飛翔,回家與棲根。

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謝咏欣《但願人長久》/台北金馬執行委員會 提供

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謝咏欣《但願人長久》/台北金馬執行委員會 提供

同樣作為被社會遺落的人,擔任電影監製多年的馬來西亞新導演王禮霖首執導演筒,以《富都青年》領著吳慷仁拿下從影多年來的第一座金馬影帝。電影描述渴望翻轉階級,卻連辦張身分證、提款卡都有問題的兄弟,流轉在低薪、違法的勞動空間,被社會福利邊緣化,因而步步被命運推向無以挽回的境地。

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吳慷仁《富都青年》/台北金馬執行委員會 提供

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吳慷仁《富都青年》/台北金馬執行委員會 提供

同樣來自馬來西亞的張吉安帶著新作《五月雪》重回金馬,張吉安如牆上的蒼蠅靜默地再現了他在這十多年來針對「513 事件」的採訪和田調紀錄,有別於前作《南巫》是個人的生命書寫,張吉安這次選擇回首被噤聲的歷史,在不被承認的血泊裡投下了石子,為的是喚起記憶,也再次濺起歷史的血痕。

表演嘉賓|萬芳〈五月的人〉/台北金馬執行委員會 提供

表演嘉賓|萬芳〈五月的人〉/台北金馬執行委員會 提供

榮獲最佳劇情片的《石門》由黃驥、大塚龍治共同執導,將目光放在湖南小鎮裡,飛不上高空,只得在鄉村邊界打轉,想著賣卵換錢卻意外懷孕的女孩子身上,黃驥的「女性三部曲」來到第三章,女孩的世界依然沒有變好,仿若一眾人都是笨鳥,都是被困在遠方,去不了更好的世界的無腳鳥。而女孩子的成長生命史,更濃縮了所有人類史上的壓迫和破壞。

《石門》耗時近一年,以接近紀實的拍攝方式模糊了電影的虛構與世界的真實,此舉所揭示的實是殘酷的生命狀態;拿下最佳紀錄片獎的《青春(春)》更是耗時五年,拍攝浙江小鎮的勞動青年生存樣貌,王兵的旁觀與不干涉所記錄下的,是更為直接的、存在於現實之中的青年面對生活日復一日的絕望,以及仍然湧動的年輕的、愛戀的心。

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黃驥、大塚龍治《石門》/台北金馬執行委員會 提供

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黃驥、大塚龍治《石門》/台北金馬執行委員會 提供

拍下這些生命的電影工作者們,不斷地靠近世界上層層相疊的石頭山,將橫亙在你我之間,屬於家國、歷史、生命、個人的傷痕加以記錄,為的也並不只是記憶,而是揭開一些不該被無視的瘡疤,打開一道生命的縫隙,將一剎的真實永遠保存,望有一日,苦痛能真的成為過去。

這是電影之神告訴我們的,也是所有記錄苦悲、孤獨、愛恨、生滅、人心與人性的電影真正交遞給我們的秘密:對電影抱著相信,讓電影之神走進去,你就還有被它接住的可能。

第 60 屆金馬獎評審團主席|李安/台北金馬執行委員會 提供

第 60 屆金馬獎評審團主席|李安/台北金馬執行委員會 提供


raw-image

文中當然還有許多珍貴的作品未被提及,
欲看更多專題文章,請見釀電影官網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三十年前,作家艾倫.萊特曼寫下《愛因斯坦的夢》,為那位上一世紀的人類天才做了三十個「夢」,夢見不同運行規則的時空,及其中人們的心思。那之後,此書的討論度始終不墜;也有越來越多劇作者透過搬弄時間,探索人性可能的角落與極限。也一如《愛因斯坦的夢》,所有這些故事到最後,真正想談的還是我們這只有一次、人人公
無疑地,這是《釀電影》創刊以來,分量最重的一個專題。 今年稍早,當得知國家影視聽中心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在籌備楊德昌大展,我們就知道這期的主題非此不可了。作為一個台灣的影評媒體,楊德昌導演其人其藝,是我們遲早要挑戰的題目;作為一個影迷,本次放映的楊導作品之完整、見世的無數件文物之豐富,都讓這個時機再看
如果看一部電影是做一場夢,釀電影想和你一起做夢。 今年夏天,釀電影嚴選了幾部心頭愛片,包括影迷讚譽的公路經典《末路狂花》、近年口碑滿載的《日麗》、《燃燒女子的畫像》──再加上片名先保密,但片頭一下、保證心花朵朵開的神秘驚喜場⋯⋯無論新作或經典,電影裡的靜謐懷思、奔放狂想,都是影迷心中的一場場好夢。
《釀電影》謝謝這一路上的機緣,更謝謝有你。六週年慶的這個月,我們每週都準備了一份好禮,想送給總是支持我們的你。 ❋ 七月續訂 / 新訂的季費、年費會員即可享有此優惠 ❋ ❋ 訂閱禮依扣款順序增送,數量有限,售完不補 ❋
曾經,「改編電影」距離一切 IP 和商業考量,是很遙遠的。那是跨形式的藝術還不常彼此共生,粉絲經濟也還沒變成唯一的經濟,改編看上的是故事而非品牌,改編的本身則是創作者與創作者(而非與市場、與粉絲之間)互相對話的、美好的年代。因為看到你說出傑出的故事,用你的方式,讓我也想用我的所有,來為虎添翼。
對停格動畫工作者而言,時間的折磨是揮動魔杖的必要交換。唐治中是長期與黃勻弦合作的動畫拍攝與剪輯師,他回憶前陣子在拍攝新作品時,光三個角色就拍了12個小時,最後獲得7秒的畫面:「我那時突然發現,我的生命12個小時,換他們活過來7秒鐘。」這些戲偶,對動畫工作者而言,是有靈性的,是他們生命的延伸。
三十年前,作家艾倫.萊特曼寫下《愛因斯坦的夢》,為那位上一世紀的人類天才做了三十個「夢」,夢見不同運行規則的時空,及其中人們的心思。那之後,此書的討論度始終不墜;也有越來越多劇作者透過搬弄時間,探索人性可能的角落與極限。也一如《愛因斯坦的夢》,所有這些故事到最後,真正想談的還是我們這只有一次、人人公
無疑地,這是《釀電影》創刊以來,分量最重的一個專題。 今年稍早,當得知國家影視聽中心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在籌備楊德昌大展,我們就知道這期的主題非此不可了。作為一個台灣的影評媒體,楊德昌導演其人其藝,是我們遲早要挑戰的題目;作為一個影迷,本次放映的楊導作品之完整、見世的無數件文物之豐富,都讓這個時機再看
如果看一部電影是做一場夢,釀電影想和你一起做夢。 今年夏天,釀電影嚴選了幾部心頭愛片,包括影迷讚譽的公路經典《末路狂花》、近年口碑滿載的《日麗》、《燃燒女子的畫像》──再加上片名先保密,但片頭一下、保證心花朵朵開的神秘驚喜場⋯⋯無論新作或經典,電影裡的靜謐懷思、奔放狂想,都是影迷心中的一場場好夢。
《釀電影》謝謝這一路上的機緣,更謝謝有你。六週年慶的這個月,我們每週都準備了一份好禮,想送給總是支持我們的你。 ❋ 七月續訂 / 新訂的季費、年費會員即可享有此優惠 ❋ ❋ 訂閱禮依扣款順序增送,數量有限,售完不補 ❋
曾經,「改編電影」距離一切 IP 和商業考量,是很遙遠的。那是跨形式的藝術還不常彼此共生,粉絲經濟也還沒變成唯一的經濟,改編看上的是故事而非品牌,改編的本身則是創作者與創作者(而非與市場、與粉絲之間)互相對話的、美好的年代。因為看到你說出傑出的故事,用你的方式,讓我也想用我的所有,來為虎添翼。
對停格動畫工作者而言,時間的折磨是揮動魔杖的必要交換。唐治中是長期與黃勻弦合作的動畫拍攝與剪輯師,他回憶前陣子在拍攝新作品時,光三個角色就拍了12個小時,最後獲得7秒的畫面:「我那時突然發現,我的生命12個小時,換他們活過來7秒鐘。」這些戲偶,對動畫工作者而言,是有靈性的,是他們生命的延伸。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