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薇趨勢/當AI出現幻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期一則有趣的生成式AI新聞,內容是這樣說的:「像是ChatGPT等生成式AI,跟人一樣會產生幻覺。所謂的幻覺,是指生成式AI用錯誤、甚至是不存在的資訊回答使用者的提問。其中的錯誤率,ChatGPT是3%,Meta旗下的聊天機器人是5%,而Google的PaLm竟高達27%。」

生成式AI產生幻覺,究竟是件好事還是壞事呢?答案其實取決於使用者更希望它是一個「工具」,還是一個「人」。

生成式AI的原理是這樣的:資料庫蒐集了一大堆資料,經由大型語言模型進行深度學習,在使用者問了問題之後,它重新組織答案,生成我們能理解的語言。

這個工具的侷限是無法回答資料庫沒有的資料。這有點像是小時候常常玩的連連看——第一個選項有張三、李四,第二個選項只有「去」,第三個選項有餐廳、山洞、海邊。用這樣的模組創造出的組合,其中一種會是「張三去山洞」;因為資料庫裡沒有其他資訊,所以它永遠不會出現「王五去百貨公司」。反觀,若生成式AI出現幻覺,那將可能跑出資料庫以外的答案。

美國CNN曾採訪專門研究AI的布朗大學教授,教授表示:「生成式AI的主要任務,就是提供使用者一個看似合理的答案,中間並沒有核實資料正確與否的步驟。與其說它們謊話連篇,出現幻覺;不如說,這樣的現象比較像是四歲小孩脫口而出的故事,本質上沒有惡意。」

如何辨別沒有惡意的虛假內容,便是使用生成式AI時必須核實的原因,這正凸顯了在便利的工具下,「人」特別的價值。

然而,生成式AI產生幻覺的意外,在短時間內很難解決,這讓許多懼怕AI工具取代自己工作的人鬆了一口氣。

其實,坊間對於這個工具的衡量維度過於單一,因而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舉例來說,常看到這類的新聞標題:「ChatGPT AI通過美國大學商學院和法律考試」、「Google AI醫療聊天機器人取得美國醫師資格證書」等。

試問,AI聊天機器人通過上述的考試,就能成為合格的商學院或醫學院的畢業生嗎?

這讓我想起從前的入學測驗與現在大不同。我考大學的那一年,入學管道還沒有那麼多元,只有「學測」與「指考」。學測成績搭配在校期間其他的優良事蹟,可以參加「推甄」;而指考就是以筆試分數為主的入學方式,答錯還會倒扣。雖然學測入學考慮了分數以外的向度,但筆試成績沒達到一定水準,還是很難進入理想的學校。

而現今,大學入學考試愈來愈多元,有繁星計畫、學測、推甄、特殊選才、分科測驗等,筆試成績不再是唯一的指標,這確實更符合國際上多元發展的風氣,強調不是只有智育成績優秀而已,更應該追求五育平均的發展。

而通過各式各樣考試的AI聊天機器人,就比較像是過去只追求筆試成績就得到入學資格的學生,除了考試的幾個科目,其他該具備的能力一樣都不擅長。

這樣看來,生成式AI要取代「人」,還需要花不少的時間;但作為化繁為簡的工具,卻已經足夠協助處理日常事務了。

產生幻覺的生成式AI,以文字生成來說,有點像是過去作文老師期待的,既要有邏輯,又要有想像力。而目前的實際是,有時天馬行空,有時胡說八道。端看把它當成是「工具」還是「人」,才能決定它是好是壞。

avatar-img
24會員
98內容數
Podcast節目【數位趨勢醬子讀】的專欄作家文章匯流 從科技新聞帶你看產業趨勢,有別於坊間搖旗吶喊式的附和,本節目提供的獨家觀點絕對讓你耳目一新! 你想知道科技新聞背後的微趨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嗎?跟著兩位專欄名家一起看就世界還沒發現的微趨勢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薇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期常在大專院校演講,有機會與即將步入職場的新鮮人交流。「有人想要創業嗎?」我總是這麼問。因為自己在博士畢業就創業,因而對現在新鮮人的職涯規劃深感好奇。
近十年來,拜數位網路之賜,新技術開發的訊息在世界各地迅速散播,這讓企業在研發時有更多的策略與想像。近期觀察到的幾個現象,讓人不禁開始思考,究竟在研發端作為顯學的產品,離成為市場寵兒的距離有多遠? 自從祖克伯喊出「元宇宙」口號後,許多科技公司便研發AR、VR、MR穿戴式載具,消費者可以透過穿戴裝置,
科技浪潮一波接一波,大公司每年提出新產品或構想,其後就有源源不絕的追隨者。這些大公司看似獨領風騷,其實時常也進退兩難。 舉例來說,當淨零排放成為全球永續目標之一,世界各國開始熱中於電動車產業的布局,台灣的鴻海科技集團也提出MIH電動車聯盟,希望創造絕佳的使用者體驗,並陸續設立生產工廠,招募供應鏈夥
日本具代表性的品牌東芝(Toshiba),有上市74年的歷史,若日本企業聯盟對東芝實施股票公開買賣,東芝將於今年下市。 東芝主力有半導體、核電與家電,許多產品都是日本首家製造商,包括雷達、電晶體電視與微波爐等,世界上第一台筆記型電腦也是出自東芝之手,昔日榮光歷歷眼前。
今年年初,OpenAI推出ChatGPT應用程式,正式開啟了全球生成式AI(AI Gernative Content; AIGC)的序幕。
By 王薇瑄 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恰逢七月,我任職的單位舉辦孩子的夏令營,加強小學五年級到國中三年級學生的口語傳播能力。短短三天,我訝異現在的孩子獲得的資訊量,遠遠超出我同齡的時候。 課程中,有個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分享他對「人的價值」的想法。當老師還在讚嘆十歲年紀竟想談如此有意義
近期常在大專院校演講,有機會與即將步入職場的新鮮人交流。「有人想要創業嗎?」我總是這麼問。因為自己在博士畢業就創業,因而對現在新鮮人的職涯規劃深感好奇。
近十年來,拜數位網路之賜,新技術開發的訊息在世界各地迅速散播,這讓企業在研發時有更多的策略與想像。近期觀察到的幾個現象,讓人不禁開始思考,究竟在研發端作為顯學的產品,離成為市場寵兒的距離有多遠? 自從祖克伯喊出「元宇宙」口號後,許多科技公司便研發AR、VR、MR穿戴式載具,消費者可以透過穿戴裝置,
科技浪潮一波接一波,大公司每年提出新產品或構想,其後就有源源不絕的追隨者。這些大公司看似獨領風騷,其實時常也進退兩難。 舉例來說,當淨零排放成為全球永續目標之一,世界各國開始熱中於電動車產業的布局,台灣的鴻海科技集團也提出MIH電動車聯盟,希望創造絕佳的使用者體驗,並陸續設立生產工廠,招募供應鏈夥
日本具代表性的品牌東芝(Toshiba),有上市74年的歷史,若日本企業聯盟對東芝實施股票公開買賣,東芝將於今年下市。 東芝主力有半導體、核電與家電,許多產品都是日本首家製造商,包括雷達、電晶體電視與微波爐等,世界上第一台筆記型電腦也是出自東芝之手,昔日榮光歷歷眼前。
今年年初,OpenAI推出ChatGPT應用程式,正式開啟了全球生成式AI(AI Gernative Content; AIGC)的序幕。
By 王薇瑄 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恰逢七月,我任職的單位舉辦孩子的夏令營,加強小學五年級到國中三年級學生的口語傳播能力。短短三天,我訝異現在的孩子獲得的資訊量,遠遠超出我同齡的時候。 課程中,有個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分享他對「人的價值」的想法。當老師還在讚嘆十歲年紀竟想談如此有意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成式AI(Generative AI)能夠創造新內容和想法,包括對話、故事、圖像、視訊和音樂等。本文將介紹幾種生成式AI模型,以及其在設計製造、教育、客戶服務、媒體與娛樂、市場營銷領域的應用和風險。然後就生成式AI的應用,設計製造、教育、客戶服務、媒體與娛樂、市場營銷等相關領域提供了一些示例。
Thumbnail
進入 AI 時代後,人們普遍感到焦慮。在過去,AI似乎是遙不可及的新技術,但隨著ChatGPT的推出,AI應用變得普及。這使得人們開始擔心AI是否會取代人類,以及哪些工作將會消失。然而,正如歷史所示,恐懼源於不了解。因此,選擇是否使用AI是個人的決定,但在AI時代中生存,了解如何與AI互動是關鍵。
在當今這個數字化時代,人工智慧的發展日新月異,AI聊天機器人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不禁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真人會被AI取代嗎?這個問題引發了人們對於人工智慧與人類之間的比較和交互作用的深入探討。
  但什麼是通用人工智能?最通俗的想像,就是我們在科幻作品裡會看到的那些像人一樣或比人更厲害的AI,它們一開始為人類的生活水平帶來大幅提升,之後基於各式各樣的原因毀滅人類文明。雖然我們沒有理由相信現實世界最後一定會往那種悲慘的方向發展,但「大幅改變」則幾乎不可能避免。
Thumbnail
生成式AI對搜尋方式帶來了革新, ChatGPT、Gemini和perplexity都是一些值得關注的工具。生成式AI提供參考來源,讓使用者可以查證回覆內容,並提供相關的資訊與建議。在研究與創作時,透過持續對話,AI也可以成為有效率的參考夥伴。對於教學創作也有很好的應用。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人工智能(AI)的發展對就業市場的影響,並提出應適應技術革命,充分利用AI潛力的建議。AI 相關的中文關鍵詞包括: 人工智能, AI, 智能化, 自動化, 智能交易, 影像識別, 技術的進步, AI的潛力。
Thumbnail
與其僅從應用面思考AI,不如瞭解其背後的原理。本文章探討生成式AI的發展及應用,包含使用AI生成文章、影片等的原理和技術。透過AI的世界原理記錄,可以達到應用無窮的效果。
有研究機構預計,隨著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興起,網站搜尋引擎的使用量2026年將減少兩成半。 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ChatGPT 2022年底推出,隨即在全球掀起熱潮,不少人用它解答生活上大小問題。據OpenAI去年底透露,ChatGPT每月有過百萬名活躍用戶。 有研究機構發表報告,這類聊天
Thumbnail
生成式 AI 讓人們驚艷,也開始認真思考:生成式 AI 會對教育培訓帶來什麼樣的衝擊?AI 會取代老師嗎?如何運用生成式 AI 來加速學習?企業如何運用生成式 AI 來加速創新? 但也開始懷疑 — 人類的工作是不是真的要被 AI 取代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成式AI(Generative AI)能夠創造新內容和想法,包括對話、故事、圖像、視訊和音樂等。本文將介紹幾種生成式AI模型,以及其在設計製造、教育、客戶服務、媒體與娛樂、市場營銷領域的應用和風險。然後就生成式AI的應用,設計製造、教育、客戶服務、媒體與娛樂、市場營銷等相關領域提供了一些示例。
Thumbnail
進入 AI 時代後,人們普遍感到焦慮。在過去,AI似乎是遙不可及的新技術,但隨著ChatGPT的推出,AI應用變得普及。這使得人們開始擔心AI是否會取代人類,以及哪些工作將會消失。然而,正如歷史所示,恐懼源於不了解。因此,選擇是否使用AI是個人的決定,但在AI時代中生存,了解如何與AI互動是關鍵。
在當今這個數字化時代,人工智慧的發展日新月異,AI聊天機器人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不禁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真人會被AI取代嗎?這個問題引發了人們對於人工智慧與人類之間的比較和交互作用的深入探討。
  但什麼是通用人工智能?最通俗的想像,就是我們在科幻作品裡會看到的那些像人一樣或比人更厲害的AI,它們一開始為人類的生活水平帶來大幅提升,之後基於各式各樣的原因毀滅人類文明。雖然我們沒有理由相信現實世界最後一定會往那種悲慘的方向發展,但「大幅改變」則幾乎不可能避免。
Thumbnail
生成式AI對搜尋方式帶來了革新, ChatGPT、Gemini和perplexity都是一些值得關注的工具。生成式AI提供參考來源,讓使用者可以查證回覆內容,並提供相關的資訊與建議。在研究與創作時,透過持續對話,AI也可以成為有效率的參考夥伴。對於教學創作也有很好的應用。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人工智能(AI)的發展對就業市場的影響,並提出應適應技術革命,充分利用AI潛力的建議。AI 相關的中文關鍵詞包括: 人工智能, AI, 智能化, 自動化, 智能交易, 影像識別, 技術的進步, AI的潛力。
Thumbnail
與其僅從應用面思考AI,不如瞭解其背後的原理。本文章探討生成式AI的發展及應用,包含使用AI生成文章、影片等的原理和技術。透過AI的世界原理記錄,可以達到應用無窮的效果。
有研究機構預計,隨著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興起,網站搜尋引擎的使用量2026年將減少兩成半。 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ChatGPT 2022年底推出,隨即在全球掀起熱潮,不少人用它解答生活上大小問題。據OpenAI去年底透露,ChatGPT每月有過百萬名活躍用戶。 有研究機構發表報告,這類聊天
Thumbnail
生成式 AI 讓人們驚艷,也開始認真思考:生成式 AI 會對教育培訓帶來什麼樣的衝擊?AI 會取代老師嗎?如何運用生成式 AI 來加速學習?企業如何運用生成式 AI 來加速創新? 但也開始懷疑 — 人類的工作是不是真的要被 AI 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