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年少日记》,我那无法与童年和解的人生

推荐|《年少日记》,我那无法与童年和解的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近兩年來,香港湧現出不少優秀的劇情片,如《落水流花》、《但願人長久》和《白日之下》。成長於2010年代的年輕電影人們開始專注表現時代浪潮下普通人的故事。

最近上映的《年少日記》也是這次風潮中的一份子。導演卓亦謙在2019年獲得香港第五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的資金撥款,拍攝了這部聚焦青少年自殺問題的處女作——陷入離婚風波的中學老師鄭Sir在教室的垃圾桶中發現了一封未署名的遺書,尋找遺書主人的過程中,他回憶起自己同樣被自殺的陰雲籠罩的成長經歷。工作的壓力、回憶的困擾以及愛情的瓦解使鄭Sir陷入情緒的漩渦。

raw-image

人該如何與悲傷的過去和解呢?暴力的父親,怯懦的母親和極少有過感情交流的兄弟——家庭成員的疏離使得成年的鄭Sir難以向周圍的人表達情緒。他無法勸服班上的問題少年,無法向妻子表達內心的不安,更無法與父親溝通多年積累的不滿情緒。這封無名的遺書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他翻開年少時的日記,逐漸困在由回憶構築的監牢里。悲劇發生的必然性透過鏡頭和對白逐漸被揭開,活下來的人一生都受制於過去的陰雲。影院裡時不時響起低聲的抽泣,不知更多是出於悔恨還是共鳴。

raw-image

編劇出身的卓亦謙巧妙地構建了《年少日記》的劇本結構。故事採用非線性敘事,交替展現了鄭Sir作為丈夫與教師的成年生活和他充滿暴力與冷漠的童年。這種處理手法生動地展現了家庭與性格的捆綁關係。故事行到中段,哥哥與弟弟身份的揭露可謂神來之筆,觀眾驚覺陷入了導演靜心策劃的敘事「詭計」,回顧之前的片段,更能深刻體驗到故事中人物的遺憾與悔過之情。

raw-image

從個人觀感上,我認為有兩個美中不足的地方。首先,描寫的要素過多(特別是成年線的愛情橋段),導致敘事節奏被打亂,看到後面都疲勞得找不到情緒的焦點。其次,父母形象過於單薄,如果能夠在人物動機上稍多著墨,故事的主題可以超越家庭,擴展到探討社會與文化對於人性的異化。但作為一個普通觀眾,我也許太挑剔了,《年少日記》用精心的敘事技巧講書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對於一步處女作來說,已經足夠深刻和真誠。

希望每位看了這部電影的觀眾都可以找到人生的解法。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學會放下,然後繼續前進。

raw-image








avatar-img
存在主義的El的沙龍
3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春節這個傳統與現代思潮碰撞得格外激烈的時期,抽出一些時間來看看《獨立時代》,也許會讓你對所處的處境有一些新的感悟。
从2012年注册豆瓣以来,我已经有1037部“看过”标记了。2023年我一共看了70部影视作品,我从中挑选出了最喜欢的五部推荐给大家,这些电影横跨不同的题材与类型,希望可以为大家的观影spectrum增光添彩。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于2023年末推出的特别展览。这次展览将展出52件世界顶尖艺术杰作,横跨了400多年的西方艺术历史。 展览旨在全面展示绘画艺术从15世纪文艺复兴至19世纪后印象派的发展脉络,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段漫长而多元的艺术历程。展览按照绘画主题
在春節這個傳統與現代思潮碰撞得格外激烈的時期,抽出一些時間來看看《獨立時代》,也許會讓你對所處的處境有一些新的感悟。
从2012年注册豆瓣以来,我已经有1037部“看过”标记了。2023年我一共看了70部影视作品,我从中挑选出了最喜欢的五部推荐给大家,这些电影横跨不同的题材与类型,希望可以为大家的观影spectrum增光添彩。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于2023年末推出的特别展览。这次展览将展出52件世界顶尖艺术杰作,横跨了400多年的西方艺术历史。 展览旨在全面展示绘画艺术从15世纪文艺复兴至19世纪后印象派的发展脉络,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段漫长而多元的艺术历程。展览按照绘画主题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