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發生了很多事,算是整個生活基礎遇到了億點動盪吧?身心俱疲。
感覺還沒到可以談那些事的時機,所以先講點別的。
想聊聊成年與成熟。
有時候會想:
「成年」是代表可以為自己負責了。
「成熟」是能在完成自己的事之餘,對周遭多一分同情理解與擔待。除了追求正確,也能知道留餘地的裁量。又或者是能分清界線,不讓他人傷害到自己,自己也不去太多占用到他人。
有的人還沒成年,卻被迫成熟。
擔當母職父職的長女長子,因為親屬的缺席,或者是過多的期待,讓他們從小放下自己的慾望,拋下作為孩子想去玩、想任性、想撒嬌的權利,成為家庭中的照顧者,提早認識到「責任」。
又或者是太懂得察言觀色的孩子,過於體貼成年人所想,壓抑了自己的想法。
早熟的孩子最體貼了。
但早熟的孩子,終究不是成熟。他們以傷害自己為代價,穿上不合腳的高跟鞋,好站得更高一些。
因為還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不知道如何拒絕。若是說「不」可能會被責怪任性,所以只好學習忽視自己的情緒,一再、一再鞭笞自我,已達成目標。
有的人已經成年,卻從未成熟。
這個實在太多了,多到好難舉例。
- 把價值寄託在孩子身上的父母。
瘋狂傾倒給小孩他們當年的遺憾,像是在玩模擬人生一樣──如果當年我做了這個決定,是不是現在就不需要在這裡了?將孩子視作自己行走人間的代理人、第二個我,實驗著自己想走的人生路線。
- 自我中心的巨嬰。
認為這是我的決定,你又何從置喙?全然不管不顧旁人的感受。「你要為自己負責啊!」在傷害他人的時候,他們這麼說。可是當自己受傷的時候,又指著旁人說:「因為你,我才會受到這些傷,你要負責。」
有沒有一個可能性,是巨嬰的心還沒學會走路,就急著跑步,所以才會一直摔傷?
在巨嬰身邊,到底是該扶著護著?還是放他去死?
取中庸之道吧?護著,但不主動介入,只做一個溫柔的承接。可是被巨嬰注意到,又會尖叫著說:「我不需要你的保護,你把我當作小孩嗎?」
沒有,我把你當巨嬰。
只是因為成年了,所以破壞力比嬰兒還要強很多。
- 自我傷害的犧牲奉獻。
巨嬰是沒有對外的界線,犧牲者就是沒有對內的界線,且高概率是從早熟者發展上來的。有些會發展成情緒勒索,有些停留在自我哀憐。不知道哪個傷害性比較高?
這一篇滿憤世嫉俗的,有點不知道怎麼收尾。
如果要正向一點結尾,大概就是「希望自己能更成熟一點」吧?
能夠愛人,能夠更有餘裕,能夠在乎,但不至於踰矩。
但愛似乎總是無可避免地變得醜陋。
人的愛不是完全的,所以私慾、控制會佔上風。
我心中有恨,溫火慢煮。慢慢地燒掉了對一些人事物的愛(whcih is我本來就很缺乏的東西)。在與人對話的時候,會意識到我其實真的不在乎對方了。
怎樣都好,去死也罷。
不執著的時候,意外達成了尊重與不傷害。
這不是一種成熟,只是一種喬裝,但也是我現階段能做到的,最成熟的做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