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你的情緒「成年」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他的命運。

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他的命運。

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就是一個人的模型,如果你發現自己會一再地做出相同的選擇,犯同樣的錯誤,無論如何努力,似乎都逃不出過往的命運,其實就是受到了思維模式的影響。這些舊有的思維模式,也許過去曾經保護你不受傷害,或是幫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但是隨著個人的成長,可能已經不再使用,反而限制了你的發展,甚至引發許多負面的想法和情緒。







一個女人失戀了。

兩個人在相處一段時間之後,男方覺得彼此不合適,決定結束這段感情。女人痛苦不堪,一直沉溺在感情傷痛中。在與情緒教練的談話過程裡,她細數前男友的所有缺點,尤其是在分手一段時間之後,對方有了新的女友。她沉浸在對男方的留戀、怨恨所交織的情緒中。在某次教練會談時,她又再次提及前男友的缺點和對她的辜負,教練問了她一個問題:「在這段失敗的感情中,你覺得自己要負什麼樣的責任?」


你在情緒方面成年了嗎?


如果你認為自己的負面情緒是由伴侶、父母或其他人所造成,那麼你就給了對方過多的權力影響或控制你的生活。同樣的,如果你認為你的負面情緒是由過去發生的事件所造成,你就會過度沉浸在過去的失敗與痛苦,而錯過了現在和未來。

有一個概念叫做「情緒成年」,是人生中較為成熟的發展階段,表示你完全對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歸咎於他人。情緒教練對自己的啟發就是:我的情緒並不是由外界所造成,而是我自己的想法而決定。不管別人怎麼做,無論外界發生什麼事,我都可以經由管理自身的想法進而管理自己的情緒。當意識到這一點,你就會覺得自己充滿力量,體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

情緒成年和一個人的生理年齡並沒有絕對的關聯,有的人年紀輕輕就懂得對自己的情緒負責,有的人雖然已經年紀不小卻還是像一個情緒巨嬰。

有些受害心態的人喜歡自憐和抱怨,一開始大家聽到這樣的遭遇時都會報以同情,可是過多抱怨,最後會只剩下自己在處境中不停繞圈。自憐是會讓人上癮的,也許能獲得暫時的快感,但卻失去了行動的能力,也就失去了讓情況變好的機會。

這種受害者心態的人喜歡凡事向外聚焦,從外界找原因而不是從自身檢視,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很難客觀地審視環境,不能承擔起自己應負的責任,而是把注意力放在缺乏建設性的情緒和行動,因此失去自己的力量,也難以獲得真正的改變。

在同樣的客觀情況下,不同的想法和解讀,會造成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當你察覺到自己正處於向外聚焦的思維時,可以進一步思考自己還能夠創造哪些向內聚焦的新想法。要轉變想法並不容易,可以把這個當作是一項自我成長的刻意練習,而向內聚焦不只代表新的想法,也代表會有新的行動。



區分「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是人生智慧。

區分「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是人生智慧。


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


高情商者的重要思維之一,就是把時間大量花在那些可以被自己掌控和影響的事情上,而對無法掌控的事情不抱執念,這樣就不會白白浪費精力,也不會讓自己的情緒受到無法掌控事件的影響。

「我的事」是指可以被我全權掌控的事,「他的事」是指只能被我部分影響的事,「老天的事」則是任何人都無能為力的事。

在面對問題的當下,很難區分到底是屬於我的事,他的事還是老天的事,往往要等事情發生一段時間後,才會恍然大悟。然而能夠準確判斷,就擁有了重要的人生智慧。「控制點理論」把人大致分為內控和外控,內控者相信自己的行為能夠完全決定結果,外控者則相信絕大部分的結果取決於外部因素。但是過於渴望掌控而忽視外界的影響,會變的容易焦慮,也難有和諧的人際關係。一般來說偏好內控的人,會傾向更加努力和上進並為自己的命運負責,相較於外控者,內控的人會更加健康和成功。

因此比較健康的思維模式是將內控和外控結合起來,也就是「雙控」雙控者在自己可以控制和影響力的領域會做到最好,但也願意承認某些事情是無法被自己所掌控,當事情超出掌控時,會懂得放手。




自律的人更有自信

如果身邊有一個人,只要是他答應的事情,無論多困難,一定會想盡辦法完成,那麼你自然會非常信任這個人。如果這個人是你自己,凡事你決定要做的事情,最後總會想辦法完成,那麼這樣的你是否也會更相信自己?自律呈現的就是一個人跟自己的關係。我們都知道不要讓自己在意的人失望,答應對方的事情一定要盡力做到,但現實生活中卻有許多人無視於對自己的承諾,因此慢慢地就失去了對自己的信任。當真的想要達到某個目標的時候,內心就會疑問,「我真的做得到嗎?」於是在猶豫不決的過程中就不會使出全力,因此失敗也就不是意外了。

人不是因為優秀才自信,而是因為自信而優秀

其實我們的自信並不源於感覺,而是來自於行動。當我們的行動為零的時候,我們的結果就是零,真正的自信是-「即使感到焦慮,成果也不得而知,仍舊願意採取行動,一步一步實現重要的目標的人。」

只有跳下去,才知道水的溫度。

只有跳下去,才知道水的溫度。


avatar-img
8會員
6內容數
自我成長、心靈探索、女性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oJo M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就是自己的救星。 我們常常會像個小孩,深陷於負面情緒而無法自拔,有時你悔恨過去並焦慮未來;有時可能自大,有時卻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想要逃避與人互動,卻又害怕孤獨;想要行動,卻又動彈不得。如果有一個人可以引導你或聆聽你, 那麼你就會更快的讓情緒好起來。 協助你情緒恢復正常的教練,就是「你自己」。
你就是自己的救星。 我們常常會像個小孩,深陷於負面情緒而無法自拔,有時你悔恨過去並焦慮未來;有時可能自大,有時卻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想要逃避與人互動,卻又害怕孤獨;想要行動,卻又動彈不得。如果有一個人可以引導你或聆聽你, 那麼你就會更快的讓情緒好起來。 協助你情緒恢復正常的教練,就是「你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Thumbnail
在《中年之路》這本書裡討論到了年屆中年會面臨各種關係的崩壞與重建:與工作、與原生家庭、與伴侶、與小孩。 中年人的孩子們大多進入青春期:一個正達到生命的高峰後往下走、大腦幾近僵固,一個則是正在往上走、大腦正在重建、第一次在尋找「我是誰」的真正定義。 衝突是必然的。 年屆中年的我們,能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情緒穩定通常被視為成熟的關鍵象徵,因為它反映了一個人對情緒的處理和反應,成熟的人通常能夠適當地管理他們的情緒,並不容易受到情緒波動的控制,常常我們會在這些人身上看到以下的特徵: 1. 自我控制:成熟的人能夠有效地控制他們的情緒,以確保不會因情緒的激動或急躁而做出不明智的決定,他們能夠冷靜地處理並克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每個人都是血肉之身,沒有誰是不會痛的。在面對失重時,我們可以調整自己的狀態,找到出口,而不是讓負面情緒影響我們和身邊的人。這樣的經歷造就了成熟穩重的表象,這才是真正的成熟。
Thumbnail
聽到「情緒化」一詞,相信多數人都會認為是偏向負面的形容詞,而我們不僅對於情緒化的人避而遠之,也極力克制自己成為一個情緒化的人,深怕因為這項特質而影響人際關係,進而讓自己陷入孤立的狀態。 然而,對於養育小孩的父母而言,肯定都經歷過孩子情緒激烈起伏的時期,也深深為此感到惱怒及煩心不已,但《情緒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Thumbnail
在《中年之路》這本書裡討論到了年屆中年會面臨各種關係的崩壞與重建:與工作、與原生家庭、與伴侶、與小孩。 中年人的孩子們大多進入青春期:一個正達到生命的高峰後往下走、大腦幾近僵固,一個則是正在往上走、大腦正在重建、第一次在尋找「我是誰」的真正定義。 衝突是必然的。 年屆中年的我們,能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情緒穩定通常被視為成熟的關鍵象徵,因為它反映了一個人對情緒的處理和反應,成熟的人通常能夠適當地管理他們的情緒,並不容易受到情緒波動的控制,常常我們會在這些人身上看到以下的特徵: 1. 自我控制:成熟的人能夠有效地控制他們的情緒,以確保不會因情緒的激動或急躁而做出不明智的決定,他們能夠冷靜地處理並克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每個人都是血肉之身,沒有誰是不會痛的。在面對失重時,我們可以調整自己的狀態,找到出口,而不是讓負面情緒影響我們和身邊的人。這樣的經歷造就了成熟穩重的表象,這才是真正的成熟。
Thumbnail
聽到「情緒化」一詞,相信多數人都會認為是偏向負面的形容詞,而我們不僅對於情緒化的人避而遠之,也極力克制自己成為一個情緒化的人,深怕因為這項特質而影響人際關係,進而讓自己陷入孤立的狀態。 然而,對於養育小孩的父母而言,肯定都經歷過孩子情緒激烈起伏的時期,也深深為此感到惱怒及煩心不已,但《情緒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