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河流、高山、洞穴,這些自然場景經常在潛意識中以地點的方式出現。有趣的問題是,這些地點所各自象徵的寓意是什麼?
人所壓抑的潛意識始終源於生活。一個現代人如果很少接觸這些自然環境,那這類的意象也就不容易出現在他的夢裡。然而我認為這些場景除了本身的現實面以外,還有受其性質影響的象徵寓意,其抽象的概念會經我們的潛意識化用,並體現在夢境中。
首先是樹林。樹林給人的感覺是茂盛的,另一方面則是層巒疊嶂、難以脫身,置身其中難以看清方向的迷路感。廣義上的解讀有兩種:最常見的是陷入樹林間的個體,象徵失去方向的困境,可能是生活或未來的無所適從;其次則體現在相對現實的反差,是一種對快節奏都市生活的逃避,在這裡缺乏目標的迷走反而成為心靈上的避風港。
高山和河流就比較有趣,這和人的生活環境多少有關係。比如台灣多高山,那山林的意象就更容易出現;河流、湖泊、海洋,也都和我們生活中能否接觸到有關係。高山的話有向峰頂攀登的意義,多半代指朝向某個目標努力前進。河流有消逝、隨波逐流的含意;湖泊則反過來象徵著靜謐、安穩;海洋廣闊無際,既給人希望感,也容易使人失去定位。
洞穴最常見的解讀就是「洞穴隱喻」──這是來自柏拉圖《理想國》中的一則寓言,他認為人從洞穴走向外界,是一個從已知走向未知的過程,是一種同時夾帶好奇和恐懼的探索。不過討論「從洞穴走向外界」和「從外界走進洞穴」,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情境代表的寓意也並不完全相同:在我看來前者是未來性,外部光明的世界通常象徵著美好的理想,而徘徊的理由多半是舒適圈下的桎梏;後者則是過往潛藏於潛意識中的陰影,代表著被我們刻意忽略、不願面對的恐懼,山洞看似陰森且恐怖,然而深入探索能帶給我們的收穫卻絕不小於前者。
不過潛意識的投射是個人化而且脈絡性的,因此上述的分析也只能聊作參考。
甚至可以說,這些自然景物所蘊含的意象是極其龐大的。我自己在創作的時候,偏遠的山村、河畔的小屋、山洞裡的穴居人類,每每都能帶給我無窮無盡的聯想。正因為我們生於斯、長於斯,這些生態也就不自覺地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有時候思考,像我們這樣的都市化人類,看到辦公大樓、學校操場、商店街覺得習以為常,看到以前人熟悉的自然景物反而會有種陌生的神秘感。如果是古代人看到這些解讀,大概只會因為過度詮釋而感到可笑。但這大概就是一種時代性,每個時代的人會擁有相似的生命經驗,其中又因個體差異而或多或少有所不同,形塑出一個龐雜的集體潛意識。假設我們將最開頭的問題推回一百年前,那大概上面的所有隱喻都會被推到性或戰爭上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