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條件》第一講:政治潮流中的個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類個體在政治共同體中的生存與追尋並不像是一般倫理學家或政治哲學家所說的那樣純然只是為了一股集體的趨勢或意向在努力,更多的可能是個體之間為了生存或成全一己之宿願而與其他個體之間展開的合作、衝突與算計,即便從後世的角度或者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更像是一條匯集成巨流的大川,但其中的個體也必定是那些曲折、流速各異,隱藏在川中或其地下的「伏流」。
那麼做為一位旁觀者或歷史學家有沒有可能洞視到隱藏在這一巨川之中的諸多伏流呢?如果他們堅持站在巨流之旁、保持距離觀看的話,那麼他們必定只能沾沾自喜於自己所見的巨大趨勢,卻始終也弄不明白這樣的趨勢是如何在每個個體的實踐過程中辦到的,最後也只能把這一現象歸諸時代精神、必然趨勢、民族性或人類本質等等抽象而無法整合到行動者認知的圖像知識,流於一種純粹精神動力學的觀察。
那麼,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夠直透巨大歷史現象的表面,更具體而直接的看到每個個體實踐政治的過程?這種願望不用說也只不過是天方夜譚,正如同一個人嘗試將沙灘上的每一粒砂都辨認出來一樣荒謬。我們究竟要如何認識,才能給這幅巨大的政治圖像一個細緻到足夠認知者可能確認如何行動的具體路標?答案其實一直存在於人們是常生活之中。一個人如果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山林時,他首先要做的並不會是看清楚整座山林的樣貌,而是先認清自己目前的環境、地點以及要如何走才能安全地走出山林。這個過程中「安全走出山林」成為他最主要的目標,然後從這一刻起他必須要開始辨認沿途所經過的一草一木是否會對他的行路或安全造成阻礙,最後他必然能夠知道他所行經過的那一部份山林到底存在著什麼、有著怎麼樣的安危。如果他決心成為這篇山林中的居民,他甚至能更熟悉這片山中大部分的動植物分布與道路狀況以及在這裡生存的法則。
從以上這則故事中我們就能知道,要能夠辨認出巨大政治結構中的細流,不能只是遠遠的觀看其表面,而是要跳入其中緊握著那條自己有能力駕馭且意識到的細流,這條細流雖然不能讓你看清楚巨河中每條分支的全貌,但卻能清楚自己在這細流中是如何與其他流動碰撞、融合、扭曲而成就了這一巨大河景。你只有在以細流的一份子自居時才能看得出來,並且作為它的一份子你所構畫出的巨流突現即使不是完全正確,但卻是能實實在在的為自己的分支標示出他們可能將面臨的衝突、阻礙與自我救贖的方向。
在台灣民族的歷史脈絡裡,學者們常常用簡單的現代化、民族主義或地緣政治考量所勾畫出來的台灣政治共同體圖像總是帶有一種卡通漫畫般的純真理想(即便這種理想確實也某些行動者的願望),卻總是在風雨飄搖的現實中形成一種沙漠幻影的形象,然後又在這些幻影消失時將一切怪給看不見的陰謀、無知或主義。即便人類在俗世的生命當中是脫離不了一切感官和經驗所構成的表象之困,但在行動的過程中我們仍然是要為自己的生存和短期慾望尋找足以信任的出口,這也正是每個個體在政治掙扎中最真實的目的。於是,當你是一名來自台南、以台語為母語的台灣民族主義者時,你很清楚的會知道除了那些1949後來台的中國民族主義者外,也有那些因為利益或長期的黨國教育而和中國民族主義者站在一起的台語人士,又或者是那些出生在以北京話叫為主流的大都市青年,缺乏真正對現實土地的熱愛,只追求表面進步或全球化的高知識份子,他們都在這條從古至今發展過來的歷史流動上與你、你的先人與後繼者們做永無休止的競合、同化、排斥與鬥爭才形成了如今的政治圖像。也唯有認清這樣一幅政治圖像,我們才能知道眼下我們該與誰鬥爭、該與誰合作、該歸順誰或者該利用誰?我們的行動在可預測的將來可能會造成怎樣的結果?這樣的認知即便可能與旁觀者的認知或是某種真實絕對的觀點有所出入,卻是作為特定行動者的我們唯一能夠信任的,只因為我們人類是活在當下、意識當下的生物,前方除了信念與希望引導著我人的靈命之外,一切都是不可知的黑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分享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知識與文章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內容簡介:本課程將討論台灣當代政治中有關台灣共同體形成的主要議題,同時也將提出此一台灣共同體在當前情況下所需面臨的前景和生存策略,最終將揭示出台灣愛國者在當下政治潮流中的定位何在。
民族國家( nation-state)是近兩百年來才產生出來的政治制度,它是由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王權擴張,掃除了多數封建勢力後,首先形成了大範圍領土的中央極權體制,而後再經由中產階級和群眾發動階級革命或改革後重新分配領土內所有居民的政治權力,並且越接近當代國家內的群眾越具有實質統治的權利
歷史意識是由認知主體對現實世界的過往具有延續性的想像,這樣的想像會使得個體認為在超越自身能夠直接感官的當下時空之外,尚有一個由過去連接至認知當下的巨大世界存在。
當代史學在學院制度逐漸強大且具有壟斷合法性的情況下,成為了當代絕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審視歷史的唯一途徑,即使學院之外也就有一些受人景仰及信任的文史工作者或歷史作家,但他們也不過是在學院史學價值觀上稍微游離至人類更多元的接收歷史方式一點,絕非能夠在同一個社會中打造能與學院史學相對立的歷史典範或價值觀。
歷史並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紀錄過去而已,或者說即便只是記錄過去也同樣都是為了某個目的而記錄過去,這些目的都是渴望透過歷史書寫的方式去影響寫作者在寫作當下所身處的那個外在環境。所以我們可以說,歷史學即為一種精神動力學。
一部歷史作品對一個社會來說具有怎樣的象徵意義?
內容簡介:本課程將討論台灣當代政治中有關台灣共同體形成的主要議題,同時也將提出此一台灣共同體在當前情況下所需面臨的前景和生存策略,最終將揭示出台灣愛國者在當下政治潮流中的定位何在。
民族國家( nation-state)是近兩百年來才產生出來的政治制度,它是由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王權擴張,掃除了多數封建勢力後,首先形成了大範圍領土的中央極權體制,而後再經由中產階級和群眾發動階級革命或改革後重新分配領土內所有居民的政治權力,並且越接近當代國家內的群眾越具有實質統治的權利
歷史意識是由認知主體對現實世界的過往具有延續性的想像,這樣的想像會使得個體認為在超越自身能夠直接感官的當下時空之外,尚有一個由過去連接至認知當下的巨大世界存在。
當代史學在學院制度逐漸強大且具有壟斷合法性的情況下,成為了當代絕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審視歷史的唯一途徑,即使學院之外也就有一些受人景仰及信任的文史工作者或歷史作家,但他們也不過是在學院史學價值觀上稍微游離至人類更多元的接收歷史方式一點,絕非能夠在同一個社會中打造能與學院史學相對立的歷史典範或價值觀。
歷史並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紀錄過去而已,或者說即便只是記錄過去也同樣都是為了某個目的而記錄過去,這些目的都是渴望透過歷史書寫的方式去影響寫作者在寫作當下所身處的那個外在環境。所以我們可以說,歷史學即為一種精神動力學。
一部歷史作品對一個社會來說具有怎樣的象徵意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著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怪罪某些人沒有把事情做對,然後認為解法就是某些人應該做些什麼「對的事情」。但實質的改變不會發生在表層,而表層,就是政治的舞台。
Thumbnail
在湖南省坪陽鄉的「轉生村」裡,有多達110位居民自稱能清楚記得自己的前世,這些轉生記憶經前世家人核實後,被確認無誤。「集體潛意識」早期由卡爾·榮格提出,認為人類行為受過去經驗和文化傳統影響,並非源自個人的經歷,而是整體文化歷史的積澱。台灣的現代制度和發展是否受到特定朝代集體潛意識的影響?
Thumbnail
「山那麼多,為什麼台灣人對山林如此陌生?」 其實不止志祺的標題,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惑著許多愛山的人們。 台灣走入世界舞台剛好滿四百年,而多山之島的台灣,島民對山的陌生,起點各異,卻完整訴說了一段段開拓與衝突的歷史。直到千禧年後,台灣才真正迎來自由的全民之山。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因為環境險惡所激發出與自然共存的智慧、由於地處偏遠意外保留的文化遺產與珍貴物種,還有面對財團撐腰的專業知識輾壓,卻不惜一切努力而誕生出的公民意識;它不只讓讀者對「惡地」有了更多的想像,同時也在人文、公民及文化等領域,有了深刻的啟發。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台灣自成一格」(自治)這一政治議題,已經深化為社會議題與文化議題—「政治」已滲入「社會層面」、「社會」已滲入「文化層面」。表示,長一輩過去的努力已經開花結果,體現於新一世代的身上。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著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怪罪某些人沒有把事情做對,然後認為解法就是某些人應該做些什麼「對的事情」。但實質的改變不會發生在表層,而表層,就是政治的舞台。
Thumbnail
在湖南省坪陽鄉的「轉生村」裡,有多達110位居民自稱能清楚記得自己的前世,這些轉生記憶經前世家人核實後,被確認無誤。「集體潛意識」早期由卡爾·榮格提出,認為人類行為受過去經驗和文化傳統影響,並非源自個人的經歷,而是整體文化歷史的積澱。台灣的現代制度和發展是否受到特定朝代集體潛意識的影響?
Thumbnail
「山那麼多,為什麼台灣人對山林如此陌生?」 其實不止志祺的標題,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惑著許多愛山的人們。 台灣走入世界舞台剛好滿四百年,而多山之島的台灣,島民對山的陌生,起點各異,卻完整訴說了一段段開拓與衝突的歷史。直到千禧年後,台灣才真正迎來自由的全民之山。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因為環境險惡所激發出與自然共存的智慧、由於地處偏遠意外保留的文化遺產與珍貴物種,還有面對財團撐腰的專業知識輾壓,卻不惜一切努力而誕生出的公民意識;它不只讓讀者對「惡地」有了更多的想像,同時也在人文、公民及文化等領域,有了深刻的啟發。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台灣自成一格」(自治)這一政治議題,已經深化為社會議題與文化議題—「政治」已滲入「社會層面」、「社會」已滲入「文化層面」。表示,長一輩過去的努力已經開花結果,體現於新一世代的身上。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