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從前,女主角不遠千里回到家鄉,首先久未謀面的母親瘋瘋癲癲,再來是鎮民惡意排擠,以及鎮長的刻意刁難,最令人無法忍受的是殺人犯罪名,最後女主角再也受不了,一把火燒了小鎮、遠走高飛,落實了犯罪。」
故事來自2015年電影《惡女訂製服》,講述設計師緹莉回到兒時的澳洲小鎮,尋找一段失落的記憶,最後總算狠狠報復過往欺負她的鎮民。
乍看之下《惡女訂製服》就是部女性復仇爽片,但深度思考下令人不禁疑惑,除了復仇沒有其他手段了嗎?
1.「惡女」歸來
I'm back. you're bustard. 我回來了,你們這些混蛋
緹莉提著具質感的皮箱,一襲精緻的Dior風套裝,出現在寂靜黑夜中的小鎮,衝突的畫面拉開了序幕。
歷時10年歲月,在法國學成服裝設計後她還是選擇回來家鄉,母親莫莉在山頂上如垃圾堆的小屋,她蓬頭垢面,甚至忘記緹莉這個女兒。
自私的兒時玩伴、冷血的鄰居、衛道者老師、嗜權如命的鎮長,小鎮裡沒有人歡迎她們母女,那麼緹莉該怎麼知道當年的真相呢?真的如同鎮民指控,母親是瘋子,她是名殺人犯嗎?
2.善類不善,惡女不惡
Clothes can't change anything. 衣服不能改變一切
於是她使出縫製絕活,一件服裝換一個情報,鎮民們被各式的禮服、禮帽、罩袍誘惑,他們「不計前嫌」地來委託。
兒時玩伴葛楚原本完全不相信衣服的魔力,但緹莉的宴會服真的幫她釣到夢中情人,於是成了忠實顧客,可以證明緹莉是個十足的好人,本該如此的。
鎮長將一切看在眼裡,他邀請號稱「講究優雅」的美國女設計師開設沙龍,鎮民們穿著緹莉所做的華服赴約,諷刺的是,她們的禮儀跟不上衣服,蛋糕的碎屑不停掉落。
在緹莉和鎮長中鎮民還未選邊站時,真相卻大白了!原來緹莉曾經殺了鎮長的兒子!一夕之間她再度被冠上惡女之名,是詛咒般的存在。
母女倆又回到「最不受歡迎人物」的名號,曾經追捧緹莉作品的鎮民,毫不留情地退散,衣服改變不了什麼,如同葛楚所說。
3.父權小鎮
You're the curse. You're gonna to be stopped. 妳們才是詛咒,該被阻止
當緹莉一蹶不振時,母親決定振作起來,她清楚知道一切都是鎮長的詭計,她不能讓女兒栽入同樣的命運。
原來鎮長是緹莉的父親,為了錢拋棄母女兩人,於是無所不用其極,想封住唯一知道真相的母親的嘴。然而他沒想到自己的佈局,也害死了自己的兒子,可憐的緹莉完全背黑鍋。
母親告訴緹莉真相,為此準備了一場復仇大戲,要阻止一切的不幸,沒想到心臟病突然帶走她,這下緹莉對於這個小鎮再無牽掛。
這次她選擇用裁縫天份狠狠修理這群人,然後走的不留餘地,也讓鎮民「不留餘地」。
離開這個恐怖小鎮後,她看著遠方升起的濃濃黑煙,總算得以輕描淡寫地說:
" You never met those rubbish. 你沒碰過那群垃圾 "
以社會學角度來說,小鎮得了厭女症。
什麼是厭女症?對女性不只偏見甚至有憎恨、蔑視,通常不是針對特定對象,而是對女性化、女性傾向等事物厭惡,都可被稱為厭女症。
從鎮民對各種女性特質的厭惡,就可以證實。
當緹莉身穿來自巴黎的時裝,搶眼的紅色奪走所有人的目光,展現女性魅力時,老師的評語是:蕩婦。
而厭女症恰好成為了鎮長的工具。未婚生女的母親被視為不潔,遭受鄰居的長期侮辱,是鎮長默許的。
兇殺案的真相,來自鎮長兒子長期的霸凌,最後死於緹莉的正當防衛,而包庇霸凌的,就是受鎮長指使的老師。
小鎮把女人簡易分成兩個集團:「聖女」和「妓女」,以是否投射男性的性幻想為依據,這個行為出於群體對女性引起的性慾有強烈的焦慮,男性害怕失去控制權,女性則害怕不被體制保護。
為了抵抗焦慮,「性」不受重視,在模糊地帶就容易變成行惡的工具。
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教育不就是這樣嗎?
出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母親的這番話堵住思琪的嘴,錯過女兒求救的訊號,讓狼師繼續伸出魔爪。
對性的了解是如此重要,但我們該怎麼好好認識性呢?
1.孩子的性教育
家長聽說小學要施行性教育課程,多少有擔心的聲音,最容易出現的說法就是教反而有了「提示」的作用,但試想當「性」被束之高閣,孩子會怎麼理解「性」呢?
第一,可能激化對性的好奇,於是私下尋找相關的訊息,結果都是錯誤知識,例如:A片。
第二,因為將性視為上不了檯面的事物,面對性容易引發羞愧感和焦慮感。
因此性教育的內容並不是敘說性交過程,而是讓孩子理解性的重要性,不是拿來開玩笑或製造刻板印象的工具,同時認知到每個人的身體都有自主權,學會保護自己,尊重他人,這些觀念的建立才是性教育的目的。
2.家長的性教育
不只孩子,家長對性也要有正確的認知,想想電影裡何以小鎮集體得厭女症?正是靠著家庭不斷複製而成。
最難以想像的,我們以為父權是由男性主導,但事實上母親卻是重要的功臣。
上野千鶴子的《厭女》解析了這個模式,母親深諳父權社會的運作模式,知道其中的生存之道,尤其會教導女兒遵循常規,避免適應不良,父權就這樣一代傳一代。
這也是為什麼保守型家庭對「性」有強烈焦慮,因為對他們而言這就是破壞現狀的警訊。
改變的開始該是家長,對於性要有接納與正向的態度,擔負起傳遞正確觀念的角色,教導孩子尊重自己的身體,以及正確看待性別角色的方式。
相關連結:上野千鶴子《厭女》
有許多作品與《惡女訂製服》雷同的「女性復仇」橋段,這些作品重複的出現,是對男性復仇隱形的期待,回應了社會向別不平等的現象,如同梁山好漢,都是官逼民反而來。如果說文學藝術作品折射了社會現象,這是對大眾的警醒,總有一天是否因為性別,導致兩方恨意的激化?
願真正性別平等的一天到來!
妳穿的是……Dior嗎?
看完《惡女訂製服》留在腦中印象最鮮明的,絕對是服裝!
為了符合主角設定,以及渲染1950年代的氛圍,服裝設計非常用心,運用了許多當時的風格,如高腰、寬裙,展現女性腰部與臀部的線條。
單透過螢幕,就可以感受到服裝設計、材質、剪裁的精巧,不只製作精良,服裝也形塑了人物性格。
身為服裝設計師,緹莉也很懂得透過服裝來表達自己。足球場上濃重的雄性費洛蒙散發時,她的紅色洋裝在其中過於顯眼,男人們再顧不得足球,女人們明白打扮的力量;當她整裝待發,套上俐落的黃色大衣準備離開,回眸一望被火海吞噬的房舍,與乾淨齊整的她呈現反差,凸顯她的決心與狠勁。
被長期壓抑的警官,自始自終一身制服,象徵身分卻同樣是束縛,保守熱愛時裝藝術的秘密,被警車帶走時,穿上了華麗亮眼的鬥牛士服,這一刻她總算做回自己,服裝製造了戲劇化的反差。
服裝往往不是電影的主角,而《惡女訂製服》做到了極致,呼應電影的中心思想,創造力是強大的力量,唯有能深刻理解的人才能將之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