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座是一種被動的偏見運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博愛座是一種被動的偏見運動

「造成對立和仇恨,真的是因為博愛座嗎?」  

  

今天「又」看見一則因博愛座而延伸出的紛爭,距離上一次博愛座的風波,明明還不到三個月,相同的事件又擠入了我們的眼簾,讓人看了好無力啊!

  

對於博愛座我也有很深刻的感觸,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記憶,記得懷孕四、五個月時搭公車,當時公車上的座位尚未坐滿,而我坐在非博愛座的位置,仍被一位從後門上車的老伯伯很生氣的拍打肩膀「妹妹,你還不起來,不會讓一下嗎?」要求讓坐。

  

這時被誤為是年紀小的妹妹一點也開心不起來,因為老伯伯突如其來又無禮的大力拍打,除了驚嚇也讓人感到不解。

  

生病之後,因為神經受損不能久站也不能久走,所以在外出需要搭乘交通工具時,很需要適時的讓自己休息一下,不過因為常有博愛座爭議的事件,讓我對自己的需求也是戒慎恐懼著,深怕被正義魔人拍照錄影和公審。

  

所以我幾乎選擇離峰時段搭乘,不得已在尖峰時段搭乘時,如需坐下休息,或是需要讓位時,我就走出車廂休息,改搭下一班次。

  

當然我也有遇過幾次溫暖的經驗,看我行動不便的乘客會讓座給我,而讓座給我的乘客大多數是年長者,我是說真的,沒有欺騙。

  

並不是所有年長者都像新聞所報導的那樣,他們的親切和關懷不比年輕人少。我想我們不需要被新聞牽著鼻子走,而把所有人貼上莫名奇妙的標籤。

  

「讓座」原本是美意,但不知為何卻演變成讓人爭奪不休的目標物,對於不擅表達的族群來說,更是避之唯恐不及。

  

為某事物貼上標籤是希望能喚起同理和關懷,但人們一旦得知後,就很難避免有著自己主觀的偏見,例如:博愛座和看起來健康、年輕人無法劃上等號,以致於有少部份的想法認為年輕、健康的人就該讓座。

  

近年來也一直宣導著博愛座並非專屬任何人,是給有需要的人坐。但也會有部份的想法是依靠著此觀點,認為我有權利不讓,那是我的自由。

  

就只是為了一個座位?難道每個人都是這樣無情和殘酷嗎?難道真的是這個世代的問題嗎?我覺得並不是這樣的。那到底問題是出在哪裡?其實我也沒有正確的解答。

  

「讓」和「弱」的意思是什麼,連小孩都知道,但背後真正隱藏的意義似乎隱藏著某種權利,當曖昧不明的權利出現在良善當中,很多事情的本意就變了調。

  

有時候似乎不是讓不讓座的問題,也沒有一定要坐的執念。而是對於被貼上標籤的身份別,例如:我是「某某」,我應該被尊重、應該被協助、應該享有更多的權利...等等。

  

於是看見那個座位上有人時,心裡的不公義感就衝了上來,更認為要做些什麼來維持「博愛座」的公正。

  

這讓我想起心理學的一種認知偏誤公平世界理論(Just-World Throey)。在我們有規範有正義的世界裡,是非對錯是沒有所謂的模糊地帶,於是當某事件觸動了內在的「公平世界理論」,就會想找出更多證據來證明不讓座的行為是違反了某種道德。

  

大家應該都知道「奉茶」的分享文化,帶著濃濃人情和關懷的茶,讓人還未喝茶就先被暖著心。因為茶桶上的奉茶二字並沒有身份別,也沒有任何限制,所以人們的內心不會泛起對立和批判。

  

我在想如果奉茶、愛心傘的分享加上了「老弱婦孺優先」的標示,那麼除了標示以外的人去享用的話,或許也會被人用異樣眼光看待,甚至是批評與公審吧?!

  

博愛座應算是一種被動的偏見運動。年輕人或許因此不想、不敢坐或是為了導正博愛座的真正用意而努力證明任何人都能坐,有些長者反而認為博愛座總是和老弱劃上等號,覺得被看低而感到不尊重呢!

  

博愛座是否要取消,不是真正的問題,或許是我們根深蒂固的偏見需要被自己看見,才能有所解。

  

造成對立和仇恨,真的是因為博愛座嗎?如果博愛座換成了「請坐」的分享文化,我想應該會是一幅美麗的風景。

  

photo by Pexels




歡迎你贊助與支持我的文字書寫。感謝你的停留與閱讀。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字,請給我一個鼓勵的愛心或追蹤、分享喔!


謝謝陪伴我們的那些故事。即使長大了,也不要忘了我們仍然是個孩子。祝福你的每一天都能夠在紛擾裡找回平靜和溫柔自在。







在這裡可以搜尋微微的粉絲專頁: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 

點此連結即可線上聽微微說故事:微微的原創晚安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04
晚安喔!對啊,其實有很多長輩是很體貼,不在意的。博愛座的議題幾乎沒有落幕的時候啊!
記得上次的風波不久,我在公車上看到一位伯伯,急忙想讓座,沒想到伯伯大聲的說:「謝謝啊!我真的不需要,你坐你坐!」 可能是想化解旁人對我可能的誤會吧!真是太體貼。
avatar-img
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的沙龍
23會員
70內容數
慢下來,才能看見與理解孩子,而我們也能在「慢」裡找回自己。
2023/11/02
餐盒裡的糖果!  我媽媽是米其林的大主廚!   我媽媽煮的飯菜是全世界最好吃的!    謝謝媽咪,親自幫我做便當,還幫我送來。    同學都好羨慕我,說我很幸福,同學還要我分他們一點,他們也好想吃。    自從答應兒子的願望後,放學回家後可以聽他「歌頌」媽媽的愛心餐盒,看他
Thumbnail
2023/11/02
餐盒裡的糖果!  我媽媽是米其林的大主廚!   我媽媽煮的飯菜是全世界最好吃的!    謝謝媽咪,親自幫我做便當,還幫我送來。    同學都好羨慕我,說我很幸福,同學還要我分他們一點,他們也好想吃。    自從答應兒子的願望後,放學回家後可以聽他「歌頌」媽媽的愛心餐盒,看他
Thumbnail
2023/10/24
幼兒園的畢業禮物是一個有可愛動物的書包,和幼兒園發的書包相比大了很多,原以為很夠用,沒想到是父母太天真,書包用了一年背帶就斷了,而內容量也不夠撑起每天要帶的物品與簿本。    後來另買了一個新書包,但發現也許是設計的關係,讓兒子的肩膀出現二條紅紅的痕跡,也常喊肩頸酸疼,拉鍊也莫名的壞了,無法好好
Thumbnail
2023/10/24
幼兒園的畢業禮物是一個有可愛動物的書包,和幼兒園發的書包相比大了很多,原以為很夠用,沒想到是父母太天真,書包用了一年背帶就斷了,而內容量也不夠撑起每天要帶的物品與簿本。    後來另買了一個新書包,但發現也許是設計的關係,讓兒子的肩膀出現二條紅紅的痕跡,也常喊肩頸酸疼,拉鍊也莫名的壞了,無法好好
Thumbnail
2023/10/19
閱讀的小點滴      從圖書館借閱的書中,偶爾會在某一頁中與上一位借閱者,透過另一種媒介而有所交集。    「銷貨明細表」是今天在書裡發現的閱讀趣味,記得上一次是在書裡發現手寫的筆記。    很有趣,但如果是你,會讓它保留在原本的頁面裡,或是取出呢?
Thumbnail
2023/10/19
閱讀的小點滴      從圖書館借閱的書中,偶爾會在某一頁中與上一位借閱者,透過另一種媒介而有所交集。    「銷貨明細表」是今天在書裡發現的閱讀趣味,記得上一次是在書裡發現手寫的筆記。    很有趣,但如果是你,會讓它保留在原本的頁面裡,或是取出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博愛座是一種被動的偏見運動 「造成對立和仇恨,真的是因為博愛座嗎?」     今天「又」看見一則因博愛座而延伸出的紛爭,距離上一次博愛座的風波,明明還不到三個月,相同的事件又擠入了我們的眼簾,讓人看了好無力啊!    對於博愛座我也有很深刻的感觸,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記憶,記得懷孕四、五
Thumbnail
博愛座是一種被動的偏見運動 「造成對立和仇恨,真的是因為博愛座嗎?」     今天「又」看見一則因博愛座而延伸出的紛爭,距離上一次博愛座的風波,明明還不到三個月,相同的事件又擠入了我們的眼簾,讓人看了好無力啊!    對於博愛座我也有很深刻的感觸,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記憶,記得懷孕四、五
Thumbnail
🎙️ 前言 博愛座!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想看一介平民討論博愛座!總之,因為每次上公車或捷運幾乎都會思考這個問題,但從來沒有得到一個很滿意的答案,導致尼爾只能用比較簡單的策略去行動(像是博愛座都不坐,有其他位子就坐)。但實際上尼爾覺得這樣很可惜,希望透過今天這篇文章,好好來盤點一下博愛座的相關問題!
Thumbnail
🎙️ 前言 博愛座!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想看一介平民討論博愛座!總之,因為每次上公車或捷運幾乎都會思考這個問題,但從來沒有得到一個很滿意的答案,導致尼爾只能用比較簡單的策略去行動(像是博愛座都不坐,有其他位子就坐)。但實際上尼爾覺得這樣很可惜,希望透過今天這篇文章,好好來盤點一下博愛座的相關問題!
Thumbnail
儘管我認為博愛座需保存,我卻認為其上方標示給身心障礙者或老弱婦孺的標誌應修改。我們不可否認,那些弱勢群體有較大的機會比一般人更需要座位,然而也不能因此以偏概全,將座位的含義制式定義化為,當他們有需要就一定得讓給他們。如此一來,「博愛座」就不再是「博愛座」,而是應將之正名為「偏愛座」。況且,年輕世代的
Thumbnail
儘管我認為博愛座需保存,我卻認為其上方標示給身心障礙者或老弱婦孺的標誌應修改。我們不可否認,那些弱勢群體有較大的機會比一般人更需要座位,然而也不能因此以偏概全,將座位的含義制式定義化為,當他們有需要就一定得讓給他們。如此一來,「博愛座」就不再是「博愛座」,而是應將之正名為「偏愛座」。況且,年輕世代的
Thumbnail
這次的博愛座事件,讓我看到長輩與青年世代之間缺乏對話以及互貼標籤。 社會上不是只有一種年輕人,也不是只有一種老人,更不是只有兩種聲音。所以事情不應該是這樣發展的。
Thumbnail
這次的博愛座事件,讓我看到長輩與青年世代之間缺乏對話以及互貼標籤。 社會上不是只有一種年輕人,也不是只有一種老人,更不是只有兩種聲音。所以事情不應該是這樣發展的。
Thumbnail
在大眾運輸上,女性/尤其年輕女性總是最容易被請託,因為我們心軟善良;卻也容易被責怪,彷彿女性就該照顧別人,同時默不作聲的男性旁觀者,卻經常厚著臉皮,置身事外。 "讓" 是一種主動的行為,不是應該,沒有強制性,必須先有這樣的共識基礎。 每個座位都可以讓座,每個人都付同樣票價,承擔同樣的社會責任。
Thumbnail
在大眾運輸上,女性/尤其年輕女性總是最容易被請託,因為我們心軟善良;卻也容易被責怪,彷彿女性就該照顧別人,同時默不作聲的男性旁觀者,卻經常厚著臉皮,置身事外。 "讓" 是一種主動的行為,不是應該,沒有強制性,必須先有這樣的共識基礎。 每個座位都可以讓座,每個人都付同樣票價,承擔同樣的社會責任。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我一直以來,都優先坐博愛座,因為可以靠旁邊睡覺,我幾乎每天都花很多時間交通,非常需要快速充電一下!但如果我醒著或是在用手機,看見有需要被讓位的人,譬如:看起來站不穩、孕婦、臉色蒼白很累的人等等,無論是否在博愛座,我都會站起來走到其他車廂,把位子空出來,讓這個人可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我一直以來,都優先坐博愛座,因為可以靠旁邊睡覺,我幾乎每天都花很多時間交通,非常需要快速充電一下!但如果我醒著或是在用手機,看見有需要被讓位的人,譬如:看起來站不穩、孕婦、臉色蒼白很累的人等等,無論是否在博愛座,我都會站起來走到其他車廂,把位子空出來,讓這個人可
Thumbnail
現在,如果上捷運或火車,如果博愛座明顯空著,我還是會坐。我發現,許多時候,博愛座像是有刺一樣,沒人敢碰,每個人都不想因為博愛座而被攻訐或霸凌……
Thumbnail
現在,如果上捷運或火車,如果博愛座明顯空著,我還是會坐。我發現,許多時候,博愛座像是有刺一樣,沒人敢碰,每個人都不想因為博愛座而被攻訐或霸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