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樣愛上台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北對於我一個南國的鄉下小孩,是什麼樣的地方呢?小時候它是我對都會、潮流和新事物的想像;高中畢業北上求學,好不容易成為一個實質上的北漂青年,生活中某些不滿卻漸漸浮現,才發覺我只是把成長過程的痛苦找一個目標來怪罪;後來隨著自我越長越大,難以回去南部的家,我常常騎著長程機車,在憂鬱又深邃的山景中愛上台北...。

我口中的台北,是台北市和新北市集合起來的台北,或許都會蛋黃區的台北人沒辦法認同這個定義,但請恕我這個極端南的屏東人對於一日生活圈的雙北保有一點認知誤差。

飲食差異

剛到台北的頭一個月有許多疑惑,像是點了一碗滷肉飯,飯上擺的竟然不是滷肉,而是充滿豬皮和脂肪的「肥的肉燥飯」;又或者是某一次欣喜若狂的點下菜單上的「粉腸」,卻不是家鄉那種灌飽了怪異粉紅色內容物的粉腸。你的滷肉不是我的滷肉、你的粉腸不是我的粉腸,那些期望和失望讓我逐漸明白,原來同在一個小小的國境內,我們的語言和飲食文化仍存在差異。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台北生活過穩了以後,我常常在同儕間聽大家在飲食上南北交戰,為了維護南部人以食為天的尊嚴,我也從愛吃轉變成挑嘴,合群地在茶餘飯後說起這裡的閒話,3D油飯、沒有靈魂的乾麵、沒有人情味的份量、不斷複製貼上骰子牛的無聊夜市...。

別小看這股嫌棄的力量,畢竟我們愛吃,所以飲食只是嫌棄一個地方的起點,像媽媽總覺得你把書讀好僅僅是身而為人的本份,飲食之於台北亦是。

食物不合我意、生活空間太窄、建築太壓迫,以前讀的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大概就是指這裡了...回想當時透露的種種好惡,其實是恰好投射了生活中的所有焦慮,畢竟長大的生活,是我第一次開始獨自面對各種「我的課題」例如:處在陌生的群體和環境當中,我的自我認同是什麼?離開了名為家的地方,對我來說家和歸屬又是什麼?再也不必配合家人的生活習慣和價值觀,那我的價值觀又是什麼?

去責怪台北與想像的不同,彷彿變成一種成長過程的喘息和逃避,讓我可以慣性回到原生18年的家的懷抱,安慰著自己回家一切都沒事了,即便事實完全不是這樣。多年過去,我已經不是昨天的自己,我對台北心存感激,台北本身沒有情緒,它承擔過我們莫須有的罵名,就像一隻甘願被心碎的孩子捶打洩憤的兔子娃娃,靜靜地陪我度過長出自己的疼痛時期,它是我解放自己的自由之地。

被山海環抱

充滿商業店舖、到處是喧囂或許是人對台北最典型的想像,但其實我喜歡的台北完全不是如此。我愛上的台北是寂靜的,無論是騎車、搭火車、走路都好,往石碇、烏來、坪林、雙溪、瑞芳、貢寮的行駛過程,是我生活中享受過最大的療癒。台北的森林很香,可能是因為潮濕,即便海拔不高,草木仍能散發出一種像是被雨水燉煮過的新鮮香氣;二來,這裡的森林有生活的味道,偶然飄來那一陣淡淡的煙燻味,總是讓大腦直覺的開始幻想,某一處我看不見的地方,有山居人們燒著柴火的尋常生活。

台北的山林氣味在每個季節、路線、或雨或晴,有成千上萬種變化,導致我常常往深山裡騎兩個小時的車,為的不是多厲害的目的地,而是喜歡像故事一樣有鋪陳和起伏的嗅覺體驗。

我以前以為一樣東西只能有一種樣貌,就像我曾經看台北也只看出一個面向。但其實台北最令人著迷的地方,是它的自由、多變和包容性。即使每一個人有不同的過去,個性也相差十萬八千里,好像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棲身之地。



avatar-img
23會員
29內容數
生命本身或許不具意義,故事讓活過的都有了意義。假使我們都看得見自身一連串的故事並認知到自己正是用生命執筆“Do we still take life so seriousely?”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自由的鳥地方 的其他內容
人生這趟旅程總是很奇妙,我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有什麼樣的體驗,地球上那些和自己毫無關聯的人,我們的故事究竟會不會在未來產生交集呢?有趣。 自從離職、獨自旅行、自由接案,到現在準備要進入新公司已過了半載,意識到不久將重返高工時、責任制的創意產業,讓我此刻的悠閒更顯珍貴。
在西班牙朝聖之路上的人文風情、在地風土都是旅途中很寶貴的體驗,更何況是飲食文化呢!身為一位預算不容許天天放縱的吃貨,出發前多少也調查了一些重點美食,不過後來卻也發現,最令我的味蕾印象深刻的食物,大多都不是網路上推薦的特色美食或人氣餐廳,而是默默隱身在鄉村。
走朝聖之路前,最令人費神的恐怕就是到底該帶什麼、穿什麼?該做什麼樣的準備。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該」要怎麼樣,因為季節、天氣、個人狀況通通都是不一樣且變動的。 本篇希望透過經驗分享,能夠讓將啟程的同好們從中思考,怎麼準備裝備更適合自己。
2022.10.29是我從法國SJPP出發朝聖之路的第一天,清晨五點的Refuge Albergue有人陸續起床盥洗,戴著頭燈以螢火蟲的姿態在黑暗裡穿梭,躡手躡腳地經過門口第一床的我。或許是內心對旅程體驗的期待,睡眠同時也激發腎上腺素,我感覺自己像停在急診室大門的那一台救護車,風吹草動就清醒的不得了
沿著國小外牆而行,我和一個車輪餅小攤擦身而過,在一個嚐遍大江南北的貪吃鬼面前,它的平凡讓我沒有多留意,可眼角餘光卻有團身影吸引著我......。
延續上一篇屏東的地方趣聞(請先服用:八年級屏東人才懂的街頭傳說—袋鼠車)再來要分享,依我的觀察,當年「袋鼠車」一個平凡的交通工具,究竟何以成為青少年潮流,甚至擴展街頭呢?
人生這趟旅程總是很奇妙,我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有什麼樣的體驗,地球上那些和自己毫無關聯的人,我們的故事究竟會不會在未來產生交集呢?有趣。 自從離職、獨自旅行、自由接案,到現在準備要進入新公司已過了半載,意識到不久將重返高工時、責任制的創意產業,讓我此刻的悠閒更顯珍貴。
在西班牙朝聖之路上的人文風情、在地風土都是旅途中很寶貴的體驗,更何況是飲食文化呢!身為一位預算不容許天天放縱的吃貨,出發前多少也調查了一些重點美食,不過後來卻也發現,最令我的味蕾印象深刻的食物,大多都不是網路上推薦的特色美食或人氣餐廳,而是默默隱身在鄉村。
走朝聖之路前,最令人費神的恐怕就是到底該帶什麼、穿什麼?該做什麼樣的準備。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該」要怎麼樣,因為季節、天氣、個人狀況通通都是不一樣且變動的。 本篇希望透過經驗分享,能夠讓將啟程的同好們從中思考,怎麼準備裝備更適合自己。
2022.10.29是我從法國SJPP出發朝聖之路的第一天,清晨五點的Refuge Albergue有人陸續起床盥洗,戴著頭燈以螢火蟲的姿態在黑暗裡穿梭,躡手躡腳地經過門口第一床的我。或許是內心對旅程體驗的期待,睡眠同時也激發腎上腺素,我感覺自己像停在急診室大門的那一台救護車,風吹草動就清醒的不得了
沿著國小外牆而行,我和一個車輪餅小攤擦身而過,在一個嚐遍大江南北的貪吃鬼面前,它的平凡讓我沒有多留意,可眼角餘光卻有團身影吸引著我......。
延續上一篇屏東的地方趣聞(請先服用:八年級屏東人才懂的街頭傳說—袋鼠車)再來要分享,依我的觀察,當年「袋鼠車」一個平凡的交通工具,究竟何以成為青少年潮流,甚至擴展街頭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午陪著娘來鬆筋,我喜歡東園街的氛圍,沒有進步的街容,長相符合期待中的平實,平庸無華才愈接近我慣用的平常。 這條老舊的街有95%的店家都不年輕,店內的商品與人的流動,以及不修邊幅的言語,就像是民國70幾年的況味。我一直不喜歡待在巿中心及人多的熱區,這會帶來心頭莫名的淒涼。 一直想去墾
Thumbnail
近年,我跟伴侶都會騎著摩托車在臺北遊逛,挖掘小吃是我們的習慣。 這次特別介紹位於華西街夜市的阿義滷肉飯,深受臺南口味影響,臺北必試的好滋味。
Thumbnail
「你們台北人不懂什麼東西好吃。」 去到每一個古蹟景點,或是每一個有文化背景意義的地點,他雖然對於這些地點如數家珍,但每次話語的最後都會加上: 「台北沒有這樣的地點。」或是「你一定都知道台北有沒有這種故事背景。」
Thumbnail
我喜歡吃小吃!老店!有時候吃的是一種情懷,外帶就不對了,有人也是跟我一樣的嗎? 推薦名單如下: 1.中壢瞎子巷:板條,油麵,米苔目,濃郁的湯頭,據說是每天熬煮非常多的豬骨而來,我自國小的時候,父母帶我去吃的,一吃可能30幾年了,後來有兩年公司設立在中壢,幾乎也是每週至少一次的午餐饗宴! 小菜:
Thumbnail
記得月初時有人問我,身為新北市的居民,覺得與台北市居民有什麼不一樣? 󠀠 當時的討論者有三 一號小滴是台北市居民。 二號阿土在高雄出生長大,但18歲之後的求學生涯似乎都遠離都市中心,最後在新北租屋。 三號阿蓮我不曉得,但她對台北居民的成見最深。 󠀠 我加入話題時,他們已辯過一輪。
跟我一樣從別的縣市飄來的北漂仔,大概都有類似這樣莫名其妙的體驗:假期節慶時,我說我要「回家鄉」,回到家鄉,家鄉的人又問你什麼時候要「回台北」,到底我是要回哪,回到哪裡才是我的基地,哪裡才是回家?有句歌詞說「台北不是我的家」,這句話怪怪的,原來身為台北活人,哪裡都是家。
Thumbnail
這是一趟只為了享受美食的臺南之旅。作者分享了在臺南品嘗牛肉湯與米粿的心得,並感嘆人生的短暫與美好。藉由走訪文化特色店家和巷弄,感受了臺南的人文風情。文中介紹了臺南著名的文章牛肉湯和七誠米粿,並分享了美食帶來的愉悅與幸福。這篇文章還揉合了作者對人生和旅程的感悟和回顧,讓人流連忘返。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小時候在台灣的鄉下地方, 只有過年節的時候母親買來雞隻煮成白斬雞祭祀才有可能喝到鮮美的雞湯。 那雞湯的香氣遠遠的在外邊就聞到, 會令人好奇地跑去廚房一看究竟, 自多年前媽媽生病去世, 這兒時美味記憶也就隨著消失了。 2003年的冬天, 因工作初到上海, 整個人還在適應當地的工作環境以及飲食文化,
Thumbnail
來臺北生活,人潮密集、交通壅擠、天氣潮濕,這些都是來自南部對臺北生活最大的不適應。然而,臺北也是個有趣的城市,充滿活力和各種新奇的事物。生活就像一場強姦,既然無力反抗不如好好享受。希望每個人都能用寬闊的心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午陪著娘來鬆筋,我喜歡東園街的氛圍,沒有進步的街容,長相符合期待中的平實,平庸無華才愈接近我慣用的平常。 這條老舊的街有95%的店家都不年輕,店內的商品與人的流動,以及不修邊幅的言語,就像是民國70幾年的況味。我一直不喜歡待在巿中心及人多的熱區,這會帶來心頭莫名的淒涼。 一直想去墾
Thumbnail
近年,我跟伴侶都會騎著摩托車在臺北遊逛,挖掘小吃是我們的習慣。 這次特別介紹位於華西街夜市的阿義滷肉飯,深受臺南口味影響,臺北必試的好滋味。
Thumbnail
「你們台北人不懂什麼東西好吃。」 去到每一個古蹟景點,或是每一個有文化背景意義的地點,他雖然對於這些地點如數家珍,但每次話語的最後都會加上: 「台北沒有這樣的地點。」或是「你一定都知道台北有沒有這種故事背景。」
Thumbnail
我喜歡吃小吃!老店!有時候吃的是一種情懷,外帶就不對了,有人也是跟我一樣的嗎? 推薦名單如下: 1.中壢瞎子巷:板條,油麵,米苔目,濃郁的湯頭,據說是每天熬煮非常多的豬骨而來,我自國小的時候,父母帶我去吃的,一吃可能30幾年了,後來有兩年公司設立在中壢,幾乎也是每週至少一次的午餐饗宴! 小菜:
Thumbnail
記得月初時有人問我,身為新北市的居民,覺得與台北市居民有什麼不一樣? 󠀠 當時的討論者有三 一號小滴是台北市居民。 二號阿土在高雄出生長大,但18歲之後的求學生涯似乎都遠離都市中心,最後在新北租屋。 三號阿蓮我不曉得,但她對台北居民的成見最深。 󠀠 我加入話題時,他們已辯過一輪。
跟我一樣從別的縣市飄來的北漂仔,大概都有類似這樣莫名其妙的體驗:假期節慶時,我說我要「回家鄉」,回到家鄉,家鄉的人又問你什麼時候要「回台北」,到底我是要回哪,回到哪裡才是我的基地,哪裡才是回家?有句歌詞說「台北不是我的家」,這句話怪怪的,原來身為台北活人,哪裡都是家。
Thumbnail
這是一趟只為了享受美食的臺南之旅。作者分享了在臺南品嘗牛肉湯與米粿的心得,並感嘆人生的短暫與美好。藉由走訪文化特色店家和巷弄,感受了臺南的人文風情。文中介紹了臺南著名的文章牛肉湯和七誠米粿,並分享了美食帶來的愉悅與幸福。這篇文章還揉合了作者對人生和旅程的感悟和回顧,讓人流連忘返。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小時候在台灣的鄉下地方, 只有過年節的時候母親買來雞隻煮成白斬雞祭祀才有可能喝到鮮美的雞湯。 那雞湯的香氣遠遠的在外邊就聞到, 會令人好奇地跑去廚房一看究竟, 自多年前媽媽生病去世, 這兒時美味記憶也就隨著消失了。 2003年的冬天, 因工作初到上海, 整個人還在適應當地的工作環境以及飲食文化,
Thumbnail
來臺北生活,人潮密集、交通壅擠、天氣潮濕,這些都是來自南部對臺北生活最大的不適應。然而,臺北也是個有趣的城市,充滿活力和各種新奇的事物。生活就像一場強姦,既然無力反抗不如好好享受。希望每個人都能用寬闊的心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