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港人速寫日記#31 台灣的夜市牛排 懷念香港失去了的感覺與味道

2018/10/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天爸從台北回到台南已經是晚上十點多,餐廳都已經關門,只好餓着肚子騎T-bike 回家,心中萬念俱灰地想:又要吃麥當勞了嗎…這時候幾台機車從旁衝過,往遠方燈火燦爛處飛奔…對!剛好這天晚上有大東夜市!天爸衝進夜市,在人山人海之中,憑感覺走進一攤,點了一客夜市厚片牛排…當鐵板燒着醬汁吱吱地上桌時,從胃中湧上一股幸福感…
台灣的牛排餐廳多如繁星,便宜又份量十足,一百多兩百元已經有不錯的選擇,有的更是半自助餐形式,提供其他熟食或前菜吃到飽。天爸二十多年前到台灣升學,當時林口仍然只是一個偏鄉小鎮,只由兩三條馬路所組成的社區中,就有一家牛排餐廳,收費百多元,對當時只是學生的天爸來說,已經是天文數字,但印象中吃得很滿足,因為當時的香港,並不是家家戶戶有能力去吃牛排的!
或許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牛排真的是象徵西方高貴的生活方式。天爸小時候從來沒有嚐過甚麼叫「鋸扒」(切牛排),「鋸扒」從來只會在電影與電視劇中,看着中環白領洽談生意的時候,或是男女在高級餐廳約會的場景,才會偶一出現。在市區內有一些平民化的西餐廳,以提供廉價西餐作招倈…所謂廉價西餐,就是「鋸扒」,但收費一點不低,在八九十年代,要價港幣六十多元,對一般家庭來說,這已可以足夠買五六頓晚餐菜色的價錢了!
天爸第一次鋸扒,已是中學五年級(高中二年級)的時候,親戚帶我們去吃西餐。穿著整齊但臉無笑意的待應走來,問我們要紅湯還是白湯?要黑椒汁抑或是磨茹汁?牛排要幾成熟?…我們習慣吃唐餐,根本沒有那麼多選項可供選擇,天爸害羞又緊張,待應每問一次,天爸只懂回說隨便、無所謂…害待應不知如何是好,臉色也愈來愈黑!
台灣夜市的牛排攤,顧攤的阿姨不會問你幾成熟,只問你要不要辣,辣的就是黑椒汁,不辣就是磨菇汁,簡單直接。鐵板上桌,揭開蓋子,一陣煙急冒上天,但你手上不會有紙巾餐巾擋住身前,任那些如跳舞的醬汁四處亂噴…不免引來路旁遊人注目…在夜市吃東西的感覺,就是一則直播的開箱文,你每一個動作與面部表情,都是遊獵美味的遊客覓食指標。
可惜香港⋯⋯
大家都愛在夜市鋸扒?
註:因為付費文章比例增加,所以不會每一篇都貼到《帶住三個仔女去台灣》粉絲專頁,如果你想更直接與天爸天媽交流,或者知道每一篇的題目,歡迎按讚及追蹤《台灣港人速寫日記》粉專,謝謝!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33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台港澳的味蕾冒險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236會員
272內容數
<p>當粵菜的味蕾遇上台式的料理,每一頓飯都是一場文化差異的衝擊!我們是來自港澳的天爸天媽,將在此與你分享台港澳的飲食大不同。</p>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