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己和解

更新於 2024/12/2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情,我們的性情在原生家庭中受到不同的對待,有被認同、有被反駁、有被輕視、有被包容。不同對待的關鍵點跟父母有關,比如心性、價值觀、能力、喜好等等,如果我們的性情和優點剛好是父母喜歡的認同的,我們就會與父母無比契合,生活如魚得水。如果我們的性情與專長是父母不懂也不喜歡的,我們的日子就會如鯁在喉、芒刺在背。


我常寫「孝德」文章跟大家分享,但是有些讀者背後覺得心酸,因為跟父母的距離很遠,不是不愛,也不是不願意孝順,而是成長過程,父母以愛之名行壓迫辱罵之實,只有蓄意叛逆、為非作歹,為自己做一點反擊才會好過一點,其實雙方都深受其害。


有一天,叛逆的孩子在外面闖不出名堂卻很快結婚有了小孩,婚後為了柴米油鹽與生計跟另一半吵架,自己處於崩潰邊緣,還要顧及孩子的心靈健康,走投無路憂鬱症病發。勇敢的人去看心理醫生諮詢,透過心理醫師的引導,找出誘發病因的童年傷口,才明白父母當年的無奈痛苦與絕望,跟現在的自己如出一轍。


因為有孩子了,所以才能「走進」父母當年的角色同理角色,因為自己經歷了,所以才能「看見」父母當年酸楚的心感同身受。雖然佛家說,孩子是來討債的,這樣的討債方式縱然討得父母心甘情願,卻也是引領我們回頭去感謝雙親的關鍵,因為吃過同樣的苦,方能同理「同病相憐」的人。


每一個人都是透過孩子的成長,開始與自己和解,與父母和解,透過孩子而重生,也重整了童年不被認同不被祝福的自己。從孩子身上,我們重新認識自己、認同自己、祝福自己,也壯大了自己。


希望孩子充份理解我們的苦楚和無奈,我們要先在心中還原父母當年的痛苦與無奈,我們才會知道孩子心裡想什麼、需要什麼,這才是真正的和解,真正找回自己與父母之間愛的聯結。


#和解

#父母的愛

#同理可證愛

    avatar-img
    50會員
    1.1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舊時社會,如果生太多女兒,就會在名字上看見大人的情緒,比如生到第五個還是女兒,女兒的名字就會是「足」、「滿」、「免」、「嫌」,或是「停」。女兒長大了,看到自己的名字就會聯想當初父母的失望之情而自卑黯然神傷。 現代人,心中缺什麼就會炫耀什麼,比如,存了好久的錢終於買了一個名牌包,趕緊傳到臉書炫耀
    前陣子逢九月九日重陽節,從前聽大人說過,重陽節也是祭祖的大日子,一般人家都會準備豐盛的菜餚祭拜祖先。有一段時間,祭祖節日一到,電視就會插播許多相關廣告,先生看了之後都會若有所思。有一次,他終於開口問我,「如果拜祖先這麼重要,基督徒怎麼辦?」 祭祖是慎終追遠,也是孝親的表現,代表不忘本,長懷感恩
    一個人出生的樣貌,身形,以及與生帶來的病痛,都顯現於我們這個身體,換句話說,美醜、胖瘦、高矮、健康或疾病、享福或遭難,都由我們這個身體總括承受,所以又稱之為「報身」。 我們的肉體有神經能感覺疼痛,所以當作「報身」是最恰當的,熬夜酗酒吸毒,不愛惜父母給予的身體就是失去健康,貪口腹之慾殺害生命就有
    一個女人,每天做三份工,一天超過十二個小時,做到手指變形、脊椎彎曲,這樣子的苦命女人跟一位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富豪太太說,「人生苦難多」,「人生是一場永難治癒的綜合性感冒」,「人生的真相是受苦受難」,這位富豪太太會相信苦命女人說的話嗎?當然不會。 被石頭絆倒膝蓋破掉的痛,要自己親身摔一回才會知道痛
    從前無明時,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都會起煩惱心,比如,看到有些老人家為了替兒子女兒佔停車位,拉了凳子坐在停車格一整天,不眠不休的,有時坐累了,拉盆栽來佔,反反覆覆做著一件自私自利的事。無明時看到這種情況會起瞋心,現在不會了,現在會替對方感到遺憾,因為他們沒有好的因緣與善知識來提點,只能用愚心和私心在
    舊時社會,如果生太多女兒,就會在名字上看見大人的情緒,比如生到第五個還是女兒,女兒的名字就會是「足」、「滿」、「免」、「嫌」,或是「停」。女兒長大了,看到自己的名字就會聯想當初父母的失望之情而自卑黯然神傷。 現代人,心中缺什麼就會炫耀什麼,比如,存了好久的錢終於買了一個名牌包,趕緊傳到臉書炫耀
    前陣子逢九月九日重陽節,從前聽大人說過,重陽節也是祭祖的大日子,一般人家都會準備豐盛的菜餚祭拜祖先。有一段時間,祭祖節日一到,電視就會插播許多相關廣告,先生看了之後都會若有所思。有一次,他終於開口問我,「如果拜祖先這麼重要,基督徒怎麼辦?」 祭祖是慎終追遠,也是孝親的表現,代表不忘本,長懷感恩
    一個人出生的樣貌,身形,以及與生帶來的病痛,都顯現於我們這個身體,換句話說,美醜、胖瘦、高矮、健康或疾病、享福或遭難,都由我們這個身體總括承受,所以又稱之為「報身」。 我們的肉體有神經能感覺疼痛,所以當作「報身」是最恰當的,熬夜酗酒吸毒,不愛惜父母給予的身體就是失去健康,貪口腹之慾殺害生命就有
    一個女人,每天做三份工,一天超過十二個小時,做到手指變形、脊椎彎曲,這樣子的苦命女人跟一位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富豪太太說,「人生苦難多」,「人生是一場永難治癒的綜合性感冒」,「人生的真相是受苦受難」,這位富豪太太會相信苦命女人說的話嗎?當然不會。 被石頭絆倒膝蓋破掉的痛,要自己親身摔一回才會知道痛
    從前無明時,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都會起煩惱心,比如,看到有些老人家為了替兒子女兒佔停車位,拉了凳子坐在停車格一整天,不眠不休的,有時坐累了,拉盆栽來佔,反反覆覆做著一件自私自利的事。無明時看到這種情況會起瞋心,現在不會了,現在會替對方感到遺憾,因為他們沒有好的因緣與善知識來提點,只能用愚心和私心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與內心的小孩對話》這本書告訴我們,雖然童年創傷可能對我們的心理和情感造成深遠的影響,但我們仍然可以選擇走上療癒之路,與父母和解,並重塑自我。正如俗話所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即使父母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犯下了錯誤,我們也應該嘗試理解和原諒他們,畢竟父母的愛往往是深沉且無私的。
    Thumbnail
    「是否有一種感覺,身在外地時渴望家的歸屬感,但一旦回到家卻感到莫名的壓力與煩躁?」這種矛盾的情緒在許多成年子女的生活中反覆上演。小時候,我們的DNA刻畫著對家的深刻依戀,那是無條件的依附。而長大後,當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模式與價值觀,回到家卻往往因生活習慣產生摩擦。
    要想解開與父母之間的情緒鎖鏈,首先需要勇敢地面對自己內心的黑洞。父母的嚴厲、不耐煩或打壓,並非出於惡意,而是因為他們自己也經歷了艱難的童年,不知道如何正確地愛你。他們的行為方式,或許只是對自己過往經歷的無意投射。 然而,理解他們的背景並不代表我們要否定自己的感受或無條件接受所有的傷害。相反,理解他
    Thumbnail
    有的時候大家是冤冤相報而來的,父母、子女也不例外。子女常常跟父母有冤欠,報仇、報怨的時候是在父母剛結婚的時候,生小孩一直找父母親的麻煩;有的小孩是少年的時候,一直找父母的麻煩,跟人同居、墮胎、飆車、吸毒、私奔,讓父母傷透心;有的是青年的時候、老年的時候。
    Thumbnail
    本文探討家庭中父母之間情感表達的複雜性,及作為子女如何在他們的爭執中學會觀察與理解,通過擁抱與同理心,為父母的關係帶來暫時的緩解,讓他們意識到彼此的脆弱與需求。 強調在面對家庭摩擦時,保持自我照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讓愛與理解成為改善家庭互動的關鍵。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並提出與自己的連結以發展智慧的觀點。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與內心的小孩對話》這本書告訴我們,雖然童年創傷可能對我們的心理和情感造成深遠的影響,但我們仍然可以選擇走上療癒之路,與父母和解,並重塑自我。正如俗話所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即使父母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犯下了錯誤,我們也應該嘗試理解和原諒他們,畢竟父母的愛往往是深沉且無私的。
    Thumbnail
    「是否有一種感覺,身在外地時渴望家的歸屬感,但一旦回到家卻感到莫名的壓力與煩躁?」這種矛盾的情緒在許多成年子女的生活中反覆上演。小時候,我們的DNA刻畫著對家的深刻依戀,那是無條件的依附。而長大後,當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模式與價值觀,回到家卻往往因生活習慣產生摩擦。
    要想解開與父母之間的情緒鎖鏈,首先需要勇敢地面對自己內心的黑洞。父母的嚴厲、不耐煩或打壓,並非出於惡意,而是因為他們自己也經歷了艱難的童年,不知道如何正確地愛你。他們的行為方式,或許只是對自己過往經歷的無意投射。 然而,理解他們的背景並不代表我們要否定自己的感受或無條件接受所有的傷害。相反,理解他
    Thumbnail
    有的時候大家是冤冤相報而來的,父母、子女也不例外。子女常常跟父母有冤欠,報仇、報怨的時候是在父母剛結婚的時候,生小孩一直找父母親的麻煩;有的小孩是少年的時候,一直找父母的麻煩,跟人同居、墮胎、飆車、吸毒、私奔,讓父母傷透心;有的是青年的時候、老年的時候。
    Thumbnail
    本文探討家庭中父母之間情感表達的複雜性,及作為子女如何在他們的爭執中學會觀察與理解,通過擁抱與同理心,為父母的關係帶來暫時的緩解,讓他們意識到彼此的脆弱與需求。 強調在面對家庭摩擦時,保持自我照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讓愛與理解成為改善家庭互動的關鍵。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並提出與自己的連結以發展智慧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