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內心的小孩對話》成為兒女的神隊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與內心的小孩對話》的作者是金伯利·羅斯(Kimberly Ross)和弗雷達·弗蘭德曼(Freda Friedman)。他們兩位都是美國知名的心理學研究者和諮商師,專注於心理創傷治療及家庭心理學領域。金伯利·羅斯在心理治療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經常受邀在各類心理學會議上演講,而弗雷達·弗蘭德曼則致力於心理創傷研究,並在多所大學教授相關課程。

《與內心的小孩對話》這本書於2003年首次出版,當時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還是一個相對新興的研究領域。這本書的背景基於作者多年來對童年創傷和心理治療的深入研究,以及他們在臨床心理諮商中的豐富經驗。

兩位作者在書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學研究成果,並結合真實的諮商案例,深入剖析了邊緣型人格障礙父母對子女的影響。他們強調,這些影響並不是因為父母對子女沒有感情,而是由於父母自身的心理問題所致。書中提出了一套自我療癒的方案,幫助那些受到童年創傷困擾的人們,透過自我認識和與父母的和解,逐步走出心理陰影,重塑健康的生活。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父母:四種類型

 

在《與內心的小孩對話》這本書中,作者金伯利·羅斯和弗雷達·弗蘭德曼將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父母分為四種類型,每種類型都有其特定的行為模式對子女的影響。這四種父母類型分別是:

1.     流浪漢型父母

o   特徵:這類父母表現出孤弱無助或憂鬱,極度依賴自己的家人和孩子。他們情緒不穩定,容易哭泣或歇斯底里,並拒絕親友的幫助。

o   例子:一位名叫薩拉的患者,她的母親安吉拉是一位典型的「流浪漢型」母親。安吉拉經常抱怨健康和情緒問題,吸引孩子們的注意,但對家庭生活毫無管理。薩拉的母親對她情感勒索,使薩拉筋疲力盡,但她對母親始終不離不棄。

2.     國王型/女王型父母

o   特徵:這類父母往往是控制狂,自視甚高,要求子女在所有方面都與自己保持一致。他們可能會貶低子女的成就,以確保自己獲得最大關注。

o   例子:一位名叫林賽的患者,她對待自己的孩子非常嚴苛,限制孩子們的生活水平,並貶低他們的成就。例如,她用離婚所得的財產購買奢侈品,但卻不願意讓孩子們參加昂貴的遊學夏令營。

3.     女巫型父母

o   特徵:這類父母會透過傷害來控制孩子,把孩子當作自己遭遇不幸時的替罪羔羊。他們會誘導孩子承認過失,然後進行羞辱與懲罰。

o   例子:好萊塢女星瓊·克勞馥的養女克莉絲蒂娜回憶,母親喜歡問她最喜歡哪條裙子,然後當著她的面把裙子剪碎,理由是讓孩子學會堅強和分享。

4.     隱士型父母

o   特徵:這類父母的核心情緒是恐懼,認為外在世界充滿惡意和傷害,因此選擇蜷縮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對孩子過度保護。

o   例子:這類父母的孩子往往繼承了父母的內向和焦慮,頻繁生病,如腹瀉、發燒和頭痛。這是因為他們長期處於父母行為的不確定性中,導致生理失調,並學會利用生病來吸引父母的注意。

這些類型的邊緣型人格障礙父母對子女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可能會導致孩子在成年後出現混亂、低自尊、討好型人格等問題。書中提供了詳細的自我療癒方法,幫助受創傷者逐步重塑與父母的關係,實現心理康復。

 

與父母和解--自我療癒

 

《與內心的小孩對話》中,作者金伯利·羅斯和弗雷達·弗蘭德曼詳細說明了如何透過與父母和解來實現自我療癒。這個過程包含多個階段和步驟,以下是主要的幾個方面:

1.     哀悼與接受真相

o   描述:療癒的第一步是哀悼,這包括哀悼自己失去的童年、理想化的父母和虛假的自我。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承認和接受自己所遭受的傷害,以及那些傷害對自我形象和人生的深遠影響。

o   例子:一位患者在療癒過程中,意識到自己一直在渴望父母的認可,但這些認可從未真正到來,這讓她感到失落和悲傷。通過哀悼,她接受了自己童年的痛苦,並開始釋放壓抑已久的情緒。

2.     詳細盤點與量化損失

o   描述:作者建議列出一張表格,盤點在童年逆境中堅持下來的資源和支持。這包括自己的優點、在逆境中幫助過你的人及其給予的支持,以及從童年不幸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

o   例子:患者瑞克回憶起祖母的支持,祖母的家是他的避難所,給予他情感支持和安慰。這些積極的記憶幫助他在悲傷情緒中找到力量,並向前邁進。

3.     設定具體目標與明確溝通主題

o   描述:在與父母溝通之前,設定具體的目標和主題,避免全盤否定父母的行為,從而引發爭吵。要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訴求,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客觀情況,而非指責對方。

o   例子:一位病人告訴父母:「你們常說‘你能不能像你姐姐那樣’,這讓我感到你們對孩子的愛有差別,這是不公平的。」這種清晰的溝通有助於父母理解她的感受和訴求。

4.     劃定界限與保持耐心

o   描述:在與父母的溝通中,劃定清晰的界限,避免無休止的退讓,並保持耐心。溝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不斷的努力和調整。

o   例子:一些患者在與父母溝通時,設置了具體的界限,例如「請不要在每次見面時評論我的體重」,這樣可以減少情感上的傷害和壓力。

5.     建立聯合統一戰線

o   描述:如果父母中只有一方是邊緣型人格障礙,可以先與另一方溝通,獲得支持,這樣在正式溝通時會更有助力。

o   例子:一位患者在與父親溝通前,先與母親交流,說明自己的計劃和感受,得到母親的支持後,溝通變得更加順利。

這些步驟和策略幫助童年創傷受害者與父母和解,實現自我療癒,逐步走出心理陰影,重塑健康的生活。

 

結語

 

《與內心的小孩對話》這本書告訴我們,雖然童年創傷可能對我們的心理和情感造成深遠的影響,但我們仍然可以選擇走上療癒之路與父母和解,並重塑自我。正如俗話所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即使父母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犯下了錯誤,我們也應該嘗試理解和原諒他們,畢竟父母的愛往往是深沉且無私的。當我們成為父母時,也會更深刻地體會“養兒方知父母恩”的道理,理解到養育子女的艱辛和不易。

通過這本書所提供的療癒方法,我們可以努力成為子女的“神隊友”,支持他們,與他們共同面對成長中的挑戰。這不僅幫助我們自身從過去的傷痛中解脫,也能讓我們更好地關愛和引導下一代,打破代際傳承的痛苦循環。

最終,我們希望每一個受到童年創傷困擾的人都能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擁抱未來,走向幸福和健康的人生。讓我們共同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為下一代創造一個充滿愛與支持的環境。

 

歡迎您免費加入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瀏覽人生相關文章,歡迎留言寫下您的感想。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

 

raw-image



avatar-img
172會員
133內容數
圍繞“幸福”這個主題,分享相關好書,一起學習成長。 --於七夕更名為 幸福沙龍 --於8/24將沙龍分成5個區 --於9/17中秋將沙龍改為不定期更新文章 --於11/23關閉廣告 🔵職場區 🔴情感區 🟡自我成長區 🟢健康區 🟣討論區 歡迎瀏覽、留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幸福的婚姻》由約翰·戈特曼撰寫,是深入研究夫妻關係及婚姻穩定性的傑作。戈特曼以其獨特的研究方法,提出「末日四騎士」和增進婚姻的三個方法,強調友誼在婚姻中的重要性以及表達愛和讚美的必要性。透過這些理論和實用建議,夫妻們可以識別婚姻中的危機信號並建立更穩固的情感連結,從而維持幸福的婚姻生活。
《雪隱鷺鷥》深入探討《金瓶梅》的社會背景、思想內涵及寫作技巧。書中分析了西門慶的「經濟型人格」與「無善無惡」的價值觀,並揭示了人們在慾望和道德之間的掙扎。作品不僅探索了歷史與文化的深刻信息,還讓讀者重新認識這部經典名著及其對社會的影響。透過這本書,讀者能理解人性的複雜性及在變革中尋找平衡的重要性。
為人父母,不是工作,不是木匠做桌子;為人父母,是園丁種花,給予他們成長所需要的環境,使孩子長成獨特的自己。 《園丁與木匠》這個書名非常形象地反映了書中的核心理念。艾莉森‧戈普尼克教授在書中提出,為人父母的角色更像是園丁,而不是木匠。這個比喻的背後有著深刻的含義
如果說依賴共生是以關懷為名的控制,那麼良好的邊界就是以限制為手段的關愛。 《如何為愛立界限》這本書的書名可能會讓人感到困惑,因為我們通常認為愛是全心付出、不應該有邊界的。然而,作者梅洛迪·貝蒂在書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缺乏邊界感的愛可能會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
犯人不會學習如何成為監獄看守,而是學習如何成為犯人。 《教養的迷思》這本書的書名之所以叫做《教養的迷思》,是因為它挑戰了我們對於父母教養方式的傳統認知。最大的迷思在於,許多人認為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然而,作者朱迪絲‧哈里斯在書中提出,這種觀點其實是錯誤的。
所謂陪伴,就是我們:善於精打細算的人類,用我們最珍貴的資源:生命,和你愛的人,一起度過不求回報的時間。 《愛的起源》這本書的書名之所以叫做《愛的起源》,是因為它從生物演化和腦科學的角度,探討了愛這種情感的起源和發展。書中的核心論點是,愛並不是一種虛無縹緲、難以捉摸的情感,而是有其科學根據。
《幸福的婚姻》由約翰·戈特曼撰寫,是深入研究夫妻關係及婚姻穩定性的傑作。戈特曼以其獨特的研究方法,提出「末日四騎士」和增進婚姻的三個方法,強調友誼在婚姻中的重要性以及表達愛和讚美的必要性。透過這些理論和實用建議,夫妻們可以識別婚姻中的危機信號並建立更穩固的情感連結,從而維持幸福的婚姻生活。
《雪隱鷺鷥》深入探討《金瓶梅》的社會背景、思想內涵及寫作技巧。書中分析了西門慶的「經濟型人格」與「無善無惡」的價值觀,並揭示了人們在慾望和道德之間的掙扎。作品不僅探索了歷史與文化的深刻信息,還讓讀者重新認識這部經典名著及其對社會的影響。透過這本書,讀者能理解人性的複雜性及在變革中尋找平衡的重要性。
為人父母,不是工作,不是木匠做桌子;為人父母,是園丁種花,給予他們成長所需要的環境,使孩子長成獨特的自己。 《園丁與木匠》這個書名非常形象地反映了書中的核心理念。艾莉森‧戈普尼克教授在書中提出,為人父母的角色更像是園丁,而不是木匠。這個比喻的背後有著深刻的含義
如果說依賴共生是以關懷為名的控制,那麼良好的邊界就是以限制為手段的關愛。 《如何為愛立界限》這本書的書名可能會讓人感到困惑,因為我們通常認為愛是全心付出、不應該有邊界的。然而,作者梅洛迪·貝蒂在書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缺乏邊界感的愛可能會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
犯人不會學習如何成為監獄看守,而是學習如何成為犯人。 《教養的迷思》這本書的書名之所以叫做《教養的迷思》,是因為它挑戰了我們對於父母教養方式的傳統認知。最大的迷思在於,許多人認為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然而,作者朱迪絲‧哈里斯在書中提出,這種觀點其實是錯誤的。
所謂陪伴,就是我們:善於精打細算的人類,用我們最珍貴的資源:生命,和你愛的人,一起度過不求回報的時間。 《愛的起源》這本書的書名之所以叫做《愛的起源》,是因為它從生物演化和腦科學的角度,探討了愛這種情感的起源和發展。書中的核心論點是,愛並不是一種虛無縹緲、難以捉摸的情感,而是有其科學根據。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你知道嗎,本來只是5個人的家庭旅遊,最後因為一個揪一個,截至最後人數膨脹到25人,總共四個家庭,我真的嚇壞了。後來我這個建立群組的人變成了主揪兼聯絡人,我的老天鵝!」 每個人對於行程規劃從天數到逛哪些點都有不同意見、吃什麼更是一門大學問,還要配合請假時間,大家都想要符合自己的時間表,盡善盡美。
「你知道嗎,本來只是5個人的家庭旅遊,最後因為一個揪一個,截至最後人數膨脹到25人,總共四個家庭,我真的嚇壞了。後來我這個建立群組的人變成了主揪兼聯絡人,我的老天鵝!」 每個人對於行程規劃從天數到逛哪些點都有不同意見、吃什麼更是一門大學問,還要配合請假時間,大家都想要符合自己的時間表,盡善盡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對於還不清楚如何建立何種教養價值的父母來說,這本書提供作者矽谷教母艾絲特‧沃西基的教養哲學。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Thumbnail
許多人都說過,陪伴小孩長大,也是療癒自己的成長歷程。但這療癒並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照顧小孩勞力辛苦不說,心理上孩子也尚未發展出和成人一樣的大腦認知。
Thumbnail
2023年年底時,一位母親因為陪讀,壓力大到身體不適,從那天起,孩子的變化使她發覺,孩子保持原本的樣子就好,真正需要拯救的是『你自己』!一本非常療癒的書,將「孩子帶來的焦慮」轉變為「我自己的幸福」的方法。
Thumbnail
這是我探索內在小孩-回顧童年生活系列的第三篇,繼續分享給各位: 🟡 寶劍侍者(學習、思考、表達、溝通) 在高中以前都算是資優生,在眾人眼中是個自動自發的乖乖牌,爸媽也會灌輸我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讀書(導致在金錢、生活或其他方面都是小白),我也表現不錯。前面提到,我很需要外在的認同,因為
Thumbnail
“當孩子飛奔而至,開心說著近況,散發出來的愛與能量會填補療癒已被生活折磨得能量盡失的我們”   好書分享:讀懂孩子內心話 作者:郭葉珍 天下文化出版 親子溝通是一堂無止盡的課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但其實也會隨著自己的人生階段而有不同的變化。然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對於還不清楚如何建立何種教養價值的父母來說,這本書提供作者矽谷教母艾絲特‧沃西基的教養哲學。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Thumbnail
許多人都說過,陪伴小孩長大,也是療癒自己的成長歷程。但這療癒並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照顧小孩勞力辛苦不說,心理上孩子也尚未發展出和成人一樣的大腦認知。
Thumbnail
2023年年底時,一位母親因為陪讀,壓力大到身體不適,從那天起,孩子的變化使她發覺,孩子保持原本的樣子就好,真正需要拯救的是『你自己』!一本非常療癒的書,將「孩子帶來的焦慮」轉變為「我自己的幸福」的方法。
Thumbnail
這是我探索內在小孩-回顧童年生活系列的第三篇,繼續分享給各位: 🟡 寶劍侍者(學習、思考、表達、溝通) 在高中以前都算是資優生,在眾人眼中是個自動自發的乖乖牌,爸媽也會灌輸我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讀書(導致在金錢、生活或其他方面都是小白),我也表現不錯。前面提到,我很需要外在的認同,因為
Thumbnail
“當孩子飛奔而至,開心說著近況,散發出來的愛與能量會填補療癒已被生活折磨得能量盡失的我們”   好書分享:讀懂孩子內心話 作者:郭葉珍 天下文化出版 親子溝通是一堂無止盡的課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但其實也會隨著自己的人生階段而有不同的變化。然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