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簡單了解經濟的本質,金融的價值,以及經濟成長的挑戰!

90-avatar-img
發佈於閱讀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3214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3214

1.經濟結構

全球經濟

最常衡量經濟指標的GDP:由消費、投資、存貨、跨境貿易組成。

現今世界購買力前三名: 1.中國 2.美國 3.印度。

以購買力平均計算各國GDP排名:第13名美國($57638)、第22名台灣($47170) 第77名中國($15535) 、第120名印度($6570)。


經濟體的參與者

家戶:藉由勞動、消費與企業互動

企業:藉由借貸、吸引投資,來提供商品和服務。

金融機構:利用存款與貸款,將資金更好的流動。

政府:藉由徵稅、補助來調節市場。

並藉由進出口與其他經濟體互動。


金融市場

將儲蓄者與融資者連結起來。

股票的所有權證、債劵憑證,無法活用資金再跟銀行信用貸款。

股票:殖利率,公司獲利有三種用途,儲備金或投資、分配員工和國家(薪資、繳稅)、分配給股東。
債劵:優勢,固定收益、低風險,殖利率越高風險也越高。

金融,就是讓經濟結構中的參與者,進行資源最好的利用。


2.經濟成長

著重於附加價值。


難長期、穩定成長

經濟潛在成長率:勞動力、資本量、生產力

實質經濟成長率小於潛在經濟成長率,代表該經濟出於轉速不足的狀態。

全球經濟不再飛快成長,已發展國家人口老化,無法用信用貸款支持經濟成長,除非新的革命到來。


勞動市場

經濟成長的動力源頭:優質人力。

失業,最危險、沉重的社會負擔。

直接導致:喪失購買力,可能過度負債,成為社會的邊緣人,自身健康惡化。

間接導致:提升違法、犯罪的可能性,有工作的人不安全感增加,沉重的社會成本。

結構性失業,來自勞動市場不健全。


儲蓄越多,越不利經濟成長?

企業儲蓄是未來經濟成長的資本,

家庭儲蓄用於投資企業股票才有助經濟成長,

在銀行的儲蓄,提供經濟成長的金援。


預期經濟

4大指標:個體經濟、景氣循環、央行流動性、投資人信心。

預測利率變動:未來通膨預期、景氣狀況、公共財政狀況、市場不確定程度、央行是否介入。

金融市場沒有好價格,比起現在,投資人更注意未來,泡沫都是事後才看得清楚,金融危機下的投資,需要有多元的不同資產類型。

經濟成長,來自於勞動、資本的生產。



3.經濟挑戰

GDP的缺陷

無法衡量生活品質、無法涵蓋所以經濟活動(未申報、地下經濟)、經濟活動好壞與造成的損失(環境污染)、財富分配的狀況

HDI 人類發展指數:所得、健康、教育水準

BLI美好生活指數、GNH國民幸福指數。

綠色成長,將幸福納入考量,才能創造長遠的幸福,綠色成長從能源轉型做起。


經濟政策,經濟成長的幕後操盤手

GDP成長不是經濟政策的唯一指標,而是制定長期經濟政策,針對不同市場制定法規、扶持特定產業、財富從新分配實現社會正義、改善環境與科技,提升經濟成長品質。

週期性短、中期經濟政策:景氣調節,利用利率控制放款、預期心理,來調節通膨,以及賦稅、公共支出。

同時要穩定物價、控制貨幣梳理、調節貨幣流動性、公信力。

經濟政策其實只是大風吹,核心還是要看商品、服務的銷量、增加工作機會。


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從一籃子商品就知道

4大原因,原料價格上漲、需求上升、貨幣增加、預期漲價心理

預測通膨:

短中期,國際價格上升、貨幣貶值,國內景氣、生產力、財政政策。
長期,央行共信力越高,通膨越接近2%。


財富不平等

收入被偷走,現今的貧窮人,比10年前還要更窮。

2018年台灣59.8%資產掌握在10%的人手裡,資產都囤積在房地產,繼承與贈與,讓財富更不均等。

薪資差距能幫助經濟成長?加薪造成企業成本增加,如果受薪階級沒有增加消費,會導致經濟成長減緩。

經濟的挑戰,除了無法精確評估,還有資源分配不均。

經濟本質在於生產,並藉由金融進行資源利用。


推薦:

1.金融無處不在:個人、商業、投資

2.金融的智慧

3.新經濟浪潮來襲! 掌握未來趨勢!

avatar-img
90會員
188內容數
從走入職場工作,到規劃退休,自由安排人生的旅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這篇文章討論了全球股市自7月中旬以來面臨的強力賣壓,主要指數回檔幅度達10%到20%。美國ISM製造業指數和非農數據引發了「景氣衰退」的討論,科技股受到的壓力尤為沉重。市場也開始懷疑日本央行意外升息是否導致「利差交易」瓦解,使市場資金快速被收回。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但到底全球的財富總量有多少、聚焦在哪、世上有多少富豪,世界的M型化年年進階,到底M到哪去,身為世界一份子的自己,或許一輩子也無法擁有,但以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也是一種富饒趣味的學習。
總體經濟茫茫,從哪邊著手 投資脫離不了了解總體經濟,但是範疇廣闊,從何著手?以證券分析師的教材內容,總體經濟重點 1.GDP的組成 2.經濟模型:簡單凱因斯、ISLM、ASAD 3.貨幣:供需、政策、央行、利率 4.景氣成長與循環 5.通膨與失業 6.開放經濟 7.金融市場:市場與金
Thumbnail
根據眾多報導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外商直接投資連續下降、股匯雙殺、房地產市場崩跌及財政收入萎縮等問題。中國政府本應提振內需促進經濟成長,但卻補貼供給。 中國經濟,最後下場,恐怕會像日本「泡沫經濟」崩盤,最終淪入「失落的三十年」一樣,甚至可能還會更加悽慘。而想要復興,恐怕則需要幾十載!
Thumbnail
按官方公佈的資料,中國2023年GDP為126萬億人民幣,合17.8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但人們卻感覺經濟增長不盡人意和憂慮經濟將進一步減緩。照說,按中國現在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即使按2-3%的年增長率,那也是不小的增長額。2023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接近一個中等國家的全年經濟總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1、本週大事如下: a、美國商務部24日公佈總體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僅增長1.6%遠低於市場預期。加上26 日 公佈數據顯示,3 月個人消費支出 (PCE ) 物價指數年增 2.7%,高於市場預期的 2.6% 與前值 2.5%;按月來看成長 0.3%,符合市場預期且與前值持平。這兩個
Thumbnail
經濟作為社會科學的其中一科,《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一書提供另一種解釋社會或文化的思考路徑。
Thumbnail
經濟循環中,信用擴張促使繁榮,但也可能引發通膨或通縮。美國近期狀況未至衰退,但失業率與消費力仍需觀察。若失業率上升,將影響消費與企業利潤,可能導致通貨緊縮。因此,未來經濟走勢將取決於就業情況、消費力與通膨趨勢。
Thumbnail
如上一篇文章,金融市場的存在,能夠促成資金供給者,將資金提供給資金需求者,並賺取合適的報酬。然而,金融市場僅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實際上,大多數金融交易的產生,仍需要透過金融機構來進行。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這篇文章討論了全球股市自7月中旬以來面臨的強力賣壓,主要指數回檔幅度達10%到20%。美國ISM製造業指數和非農數據引發了「景氣衰退」的討論,科技股受到的壓力尤為沉重。市場也開始懷疑日本央行意外升息是否導致「利差交易」瓦解,使市場資金快速被收回。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但到底全球的財富總量有多少、聚焦在哪、世上有多少富豪,世界的M型化年年進階,到底M到哪去,身為世界一份子的自己,或許一輩子也無法擁有,但以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也是一種富饒趣味的學習。
總體經濟茫茫,從哪邊著手 投資脫離不了了解總體經濟,但是範疇廣闊,從何著手?以證券分析師的教材內容,總體經濟重點 1.GDP的組成 2.經濟模型:簡單凱因斯、ISLM、ASAD 3.貨幣:供需、政策、央行、利率 4.景氣成長與循環 5.通膨與失業 6.開放經濟 7.金融市場:市場與金
Thumbnail
根據眾多報導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外商直接投資連續下降、股匯雙殺、房地產市場崩跌及財政收入萎縮等問題。中國政府本應提振內需促進經濟成長,但卻補貼供給。 中國經濟,最後下場,恐怕會像日本「泡沫經濟」崩盤,最終淪入「失落的三十年」一樣,甚至可能還會更加悽慘。而想要復興,恐怕則需要幾十載!
Thumbnail
按官方公佈的資料,中國2023年GDP為126萬億人民幣,合17.8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但人們卻感覺經濟增長不盡人意和憂慮經濟將進一步減緩。照說,按中國現在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即使按2-3%的年增長率,那也是不小的增長額。2023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接近一個中等國家的全年經濟總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1、本週大事如下: a、美國商務部24日公佈總體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僅增長1.6%遠低於市場預期。加上26 日 公佈數據顯示,3 月個人消費支出 (PCE ) 物價指數年增 2.7%,高於市場預期的 2.6% 與前值 2.5%;按月來看成長 0.3%,符合市場預期且與前值持平。這兩個
Thumbnail
經濟作為社會科學的其中一科,《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一書提供另一種解釋社會或文化的思考路徑。
Thumbnail
經濟循環中,信用擴張促使繁榮,但也可能引發通膨或通縮。美國近期狀況未至衰退,但失業率與消費力仍需觀察。若失業率上升,將影響消費與企業利潤,可能導致通貨緊縮。因此,未來經濟走勢將取決於就業情況、消費力與通膨趨勢。
Thumbnail
如上一篇文章,金融市場的存在,能夠促成資金供給者,將資金提供給資金需求者,並賺取合適的報酬。然而,金融市場僅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實際上,大多數金融交易的產生,仍需要透過金融機構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