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了, 然後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生氣了, 很久沒這麼生氣了, 確認過不是我的錯, 告訴自己冷靜點, 察覺心裡很多的念頭, 有幼稚的、有成熟的, 有理性的,有情緒性的。 為什麼我這麼生氣? 蚊子背後的大象是什麼? 抱怨背後的需要是什麼? 這件事,退一步想有這麼嚴重嗎? 到底是因那部分,讓我生氣? 是因為這件事? 還是過往的經歷? 生氣了,怎麼辦? 不要否認,生氣很正常, 但不要因為生氣, 作出讓自己後悔的行為, 或是傷害自己和他人。 不妨試試,以下的方法: 1.先離開讓你生氣的場景 2.深呼吸幾次,或是倒著減數。 3.不馬上反應,不立即與人討論 4.情緒過去後, 再來探討生氣的原因。 5.用旁觀者的角度, 重新梳理一次事情。 6. 找出能作的,放下無法控制的。 生活裡不會順風順水, 有時候就是會遇到讓你生氣的事, 覺得生氣當然可以, 但是不要因為生氣傷了自己。

avatar-img
25會員
12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閱讀和寫作真的沒那麼難
你今天抬頭看看天空了嗎?
別人給不了的,那就自己給。
接受不一樣,放下控制欲。
■來寫字吧!
閱讀和寫作真的沒那麼難
你今天抬頭看看天空了嗎?
別人給不了的,那就自己給。
接受不一樣,放下控制欲。
■來寫字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之前說過, A棟的電梯說要換,結果竟然要換3個月。 而且,公告出來之後,完工日期又默默從明年2月14日, 延長到27日。 是怎樣!2月14日情人節,要避開嗎!   對,於是,從本月25日開始,已經沒有電梯用了, 本週去上班,要爬到5樓了。 是要讓我多累……   於是各種不
Thumbnail
本週是硬體之亂,再加上系統之亂。   一到學校,就看到A棟的電梯邊貼了告示, 說要換電梯了, 從11月25日到明天2月14日,都不能用了。   殺人了啊! 你知道從B1爬到5樓研究室,腿會斷掉嗎! 而且,一天要上下幾次? 去上課、回來,去系辦、回來,去學餐、回來……是要走死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陪伴女兒閱讀一本富有情感的繪本,從中觀察情緒的變化與認識,並反映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對書中故事的不同理解。透過內容中的插畫及故事,分享了情緒的複雜性及家庭關係的修復,讓大人和孩子一同學習如何面對和表達情緒,形成更深的親子連結。
Thumbnail
生氣的背後常常有很多情緒,這個我知道。 但為什麼生氣的時候,尤其是有個當事人存在時,總是讓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動手動腳? 最近我才漸漸能夠看得更深,原來那些舉動,是因為想要讓對方也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1. 我們好好談談 「有空嗎?我們好好談談 。」 「你現在有時間嗎?我們談談 。」 「我們聊一下。」 2.我了解你生氣的原因 「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不爽。」 「 我知道,你現在不想說話, 那你聽我說就好。」 3.我理解你要表達的 「 你的工作流程,被我打亂, 心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2024年5月共讀圖書中提到了孩子生氣時的處理方式,以及建議製作一套自己的「生氣選擇輪」來管理情緒。這本書的內容也適用於成年人,提醒人們管理情緒是與情緒好好相處的重要部分。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特別容易生氣,可能一件外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卻能讓我們暴跳如雷、無法釋懷 我自己以前也會這樣,只要看到事情沒有依照我認為「應該」的方式進行,我就會大發雷霆,甚至氣到無法言語 最近一年來,我學著用另一種方式跟自己對話,問自己生氣或有情緒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因為某件事情發生了
Thumbnail
長期觀察長新冠腦霧的研究與影響,其中之一「易怒」似乎也在台灣社會隱隱浮現。好消息是,《自然科學報告》中的最新研究(2024/04/09)發現,通過處理一個物體來中和主觀憤怒,可通過認識到物理實體(如一張紙)的消失,從而導致原始憤怒情感也消失來實現。簡單的說,生氣了,寫下來,撕碎或丟掉那張憤怒紙。。。
Thumbnail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的人。 為了探討為什麼一方激動時對方反而選擇保持沉默,本文從兩種情況出發,分析了沉默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及該如何有效溝聽。 當激動者和溝通者意識到雙方情緒和沉默者的身體語言後,可以實現更良好有效的溝通。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之前說過, A棟的電梯說要換,結果竟然要換3個月。 而且,公告出來之後,完工日期又默默從明年2月14日, 延長到27日。 是怎樣!2月14日情人節,要避開嗎!   對,於是,從本月25日開始,已經沒有電梯用了, 本週去上班,要爬到5樓了。 是要讓我多累……   於是各種不
Thumbnail
本週是硬體之亂,再加上系統之亂。   一到學校,就看到A棟的電梯邊貼了告示, 說要換電梯了, 從11月25日到明天2月14日,都不能用了。   殺人了啊! 你知道從B1爬到5樓研究室,腿會斷掉嗎! 而且,一天要上下幾次? 去上課、回來,去系辦、回來,去學餐、回來……是要走死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陪伴女兒閱讀一本富有情感的繪本,從中觀察情緒的變化與認識,並反映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對書中故事的不同理解。透過內容中的插畫及故事,分享了情緒的複雜性及家庭關係的修復,讓大人和孩子一同學習如何面對和表達情緒,形成更深的親子連結。
Thumbnail
生氣的背後常常有很多情緒,這個我知道。 但為什麼生氣的時候,尤其是有個當事人存在時,總是讓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動手動腳? 最近我才漸漸能夠看得更深,原來那些舉動,是因為想要讓對方也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1. 我們好好談談 「有空嗎?我們好好談談 。」 「你現在有時間嗎?我們談談 。」 「我們聊一下。」 2.我了解你生氣的原因 「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不爽。」 「 我知道,你現在不想說話, 那你聽我說就好。」 3.我理解你要表達的 「 你的工作流程,被我打亂, 心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2024年5月共讀圖書中提到了孩子生氣時的處理方式,以及建議製作一套自己的「生氣選擇輪」來管理情緒。這本書的內容也適用於成年人,提醒人們管理情緒是與情緒好好相處的重要部分。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特別容易生氣,可能一件外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卻能讓我們暴跳如雷、無法釋懷 我自己以前也會這樣,只要看到事情沒有依照我認為「應該」的方式進行,我就會大發雷霆,甚至氣到無法言語 最近一年來,我學著用另一種方式跟自己對話,問自己生氣或有情緒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因為某件事情發生了
Thumbnail
長期觀察長新冠腦霧的研究與影響,其中之一「易怒」似乎也在台灣社會隱隱浮現。好消息是,《自然科學報告》中的最新研究(2024/04/09)發現,通過處理一個物體來中和主觀憤怒,可通過認識到物理實體(如一張紙)的消失,從而導致原始憤怒情感也消失來實現。簡單的說,生氣了,寫下來,撕碎或丟掉那張憤怒紙。。。
Thumbnail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的人。 為了探討為什麼一方激動時對方反而選擇保持沉默,本文從兩種情況出發,分析了沉默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及該如何有效溝聽。 當激動者和溝通者意識到雙方情緒和沉默者的身體語言後,可以實現更良好有效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