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失智居家照顧 先搞懂這些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被偷?被害?失智長輩的妄想難題更指出,到了中、重度失智時,還會出現妄想、幻覺等狀況,嚴重的話將會影響日常生活。



可能出現的狀況


1.日夜顛倒:因大腦功能退化,患有失智症的長者生理時鐘逐漸混亂,或因藥物嗜睡副作用,導致白天昏沉、夜晚無法入眠。>>改善失智長者日夜顛倒 先看這三招


2.黃昏症候群:通常是中度以上的失智長輩較容易出現此症狀。因認知功能退化,當外在環境出現轉變,如黃昏時天色漸暗時,會引起坐立不安、焦躁易怒,甚至意識混亂、妄想等現象。


>>如何改善黃昏症候群


當面對失智長輩情緒不穩,利用7帖妙方 幫失智長輩穩定情緒,對於撫平負面情緒,或降低憂鬱、暴躁的頻率,能有相當的助益。



如何照顧失智長輩


透過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一文,我們開始照顧失智者時,可尋找有相關照顧經驗的照服員,在面對重複性、妄想等失智行為時,他們知道如何適當應對,透過引導、轉移注意力等溝通技巧協助長輩。


除了尋找專業人士的協助,我們也能利用1966長照專線,或是利用網路搜尋相關資訊,連結至政府或地方社區的失智照顧資源。



預防失智的飲食方式


多數失智為不可逆的現象,因此事先的預防相當重要,而我們能從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開始做起。預防失智 飲食把關這樣做提及,清淡卻富含營養的「地中海飲食」,除了能預防心血管疾病,也能降低失智症發生的機率。


失智症變化快速,照顧並非易事,要適時地尋求外界協助。當我們自己穩定了,才能好好的照顧失智者。


「優照護」短期居家照護第三方預約照護平台

avatar-img
8會員
137內容數
「優照護」是全台第一家,針對短期居家照護、居家看護需求成立的第三方預約照護平台,核心價值是: 一、讓有需求的家庭能夠方便尋找到安全又合適的照顧服務員、護理人員、治療師等。 二、讓照護人員能自主管理個案,安全地提供服務,並且增加收入來源。 最終目的是讓台灣照護市場的資訊更加流通,創造優質照護環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優照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家中的長輩年紀漸長,身體漸漸衰弱,病痛與其他問題難免會找上門。但是子女們往往被忙碌的工作搞得兩頭燒,無法及時照顧長輩,所以很多家庭會尋找臨時看護服務,但市面上的價錢與項目鄰瑯滿目,讓人看得眼花撩亂,許多臨時看護大都沒有受過照服員訓練,更不用說領有合格證照。
時隔三年,秀瑛又回台灣了,一下飛機似乎又聞到熟悉的味道,嗯,那是故鄉的味道吧?這次她是一個人回來,但卻沒有感到孤單,因為想念這片土地的心情早已充塞心中。
阿公上星期在家下樓梯時不慎跌倒,家人怕年紀大了有損傷,趕進送醫檢查治療,結果照X光後發現有輕微骨折,雖然不用住院,但治療回家後需要躺著多休息,並配合復健。由於家人都上班上學,只有阿嬤能照顧阿公,但阿嬤年紀也大了,家裡商量要不要找看護來幫忙?
「父親怎麼好像變了一個人…?」身為上班族的李先生最近返家之後,發現父親經常記不得當天發生過的事情,需要反覆地詢問同樣問題;獨自出門時也開始會在熟悉的環境迷路;情緒還變得焦躁、總是無來由地發脾氣。李先生的父親還未滿六十五歲,卻沒想到就醫之後被診斷確認為「早發型(年輕型)失智症」。
「這道菜我咬不贏,吞不下去…」、「我只要喝水就一直嗆到、咳嗽…」,照護夥伴是否在照顧高齡者時經常聽到類似的抱怨?這是因為長輩一旦上了年紀,頻繁出現的牙口問題導致胃口不佳,老化造成的吞嚥功能下降,讓進食所需花費的時間拉長,吃東西這件事情變得困難又辛苦
「每次你來我們家,媽媽就特別開心。」「你來了之後,我們鬆一口氣,終於有了解的人了。」以上這些話,真實地發生在照顧的家庭裡。除了提供實際的照顧專業服務,照服員的來訪,對於許多長輩與家屬而言,都是默默支持的力量。
當家中的長輩年紀漸長,身體漸漸衰弱,病痛與其他問題難免會找上門。但是子女們往往被忙碌的工作搞得兩頭燒,無法及時照顧長輩,所以很多家庭會尋找臨時看護服務,但市面上的價錢與項目鄰瑯滿目,讓人看得眼花撩亂,許多臨時看護大都沒有受過照服員訓練,更不用說領有合格證照。
時隔三年,秀瑛又回台灣了,一下飛機似乎又聞到熟悉的味道,嗯,那是故鄉的味道吧?這次她是一個人回來,但卻沒有感到孤單,因為想念這片土地的心情早已充塞心中。
阿公上星期在家下樓梯時不慎跌倒,家人怕年紀大了有損傷,趕進送醫檢查治療,結果照X光後發現有輕微骨折,雖然不用住院,但治療回家後需要躺著多休息,並配合復健。由於家人都上班上學,只有阿嬤能照顧阿公,但阿嬤年紀也大了,家裡商量要不要找看護來幫忙?
「父親怎麼好像變了一個人…?」身為上班族的李先生最近返家之後,發現父親經常記不得當天發生過的事情,需要反覆地詢問同樣問題;獨自出門時也開始會在熟悉的環境迷路;情緒還變得焦躁、總是無來由地發脾氣。李先生的父親還未滿六十五歲,卻沒想到就醫之後被診斷確認為「早發型(年輕型)失智症」。
「這道菜我咬不贏,吞不下去…」、「我只要喝水就一直嗆到、咳嗽…」,照護夥伴是否在照顧高齡者時經常聽到類似的抱怨?這是因為長輩一旦上了年紀,頻繁出現的牙口問題導致胃口不佳,老化造成的吞嚥功能下降,讓進食所需花費的時間拉長,吃東西這件事情變得困難又辛苦
「每次你來我們家,媽媽就特別開心。」「你來了之後,我們鬆一口氣,終於有了解的人了。」以上這些話,真實地發生在照顧的家庭裡。除了提供實際的照顧專業服務,照服員的來訪,對於許多長輩與家屬而言,都是默默支持的力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巴黎越是甜美誘人,現實越是苦澀貧瘠──或許離開家鄉對她來說,從不在於目的地為何,而是攸關逃離本身,逃離她那一望便是終點的人生,逃離她卸下不了的人情包袱。不過因為家人,因為時代,因為性別,她始終跨不出這片困住她的土地──想離開的心願翩然輕巧,留下她的理由卻有千鈞沉重。
一項英國《運動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高心肺適能(CRF)不僅與更佳的認知表現有關,還能顯著降低失智風險。研究涵蓋61,214位年齡介於39至70歲的無失智症參與者,發現心肺適能高者的失智症發病率明顯較低。該研究強調,提升心肺適能可能成為一項有效的失智症預防策略,尤其對於具基因風險的人群。
心血管疾病如心臟衰竭、心房顫動及冠心病,會顯著增加認知衰退及失智症風險。美國心臟協會指出,透過早期發現與健康管理,可有效降低這些風險,維護腦部健康。維持心臟健康不僅能預防心臟病,還有助於保護大腦功能。
Thumbnail
探討年長者聽力損失與失智症之間的關聯,聽力不佳可能導致失智風險提高、生活品質下降的影響。 研究顯示,聽損者與外界的隔離感可能加速認知功能衰退...不好的溝通,導致長輩害怕與人交集,產生對家人的疏離感及對社會的孤立感。
Thumbnail
此篇文章好像在講「失智症的成因之一」是「聽力受損」,這部分是我第一次聽到的資訊,但也充滿困惑,例如你摘要的重要資訊寫到:「大腦便會進行代償作用,將負責思維和記憶區塊所需的資源移轉用來處理這些模糊的音訊,而導致前述二項高階的認知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增加失智的風險。」這段文字讓我驚訝!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隨著年齡增長,記憶力下降是普遍現象,但可透過智力活動、社交互動、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和規律運動來預防。參與益智遊戲和社交活動可顯著提升記憶力和認知功能,健康的生活習慣對維持大腦靈活性至關重要。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巴黎越是甜美誘人,現實越是苦澀貧瘠──或許離開家鄉對她來說,從不在於目的地為何,而是攸關逃離本身,逃離她那一望便是終點的人生,逃離她卸下不了的人情包袱。不過因為家人,因為時代,因為性別,她始終跨不出這片困住她的土地──想離開的心願翩然輕巧,留下她的理由卻有千鈞沉重。
一項英國《運動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高心肺適能(CRF)不僅與更佳的認知表現有關,還能顯著降低失智風險。研究涵蓋61,214位年齡介於39至70歲的無失智症參與者,發現心肺適能高者的失智症發病率明顯較低。該研究強調,提升心肺適能可能成為一項有效的失智症預防策略,尤其對於具基因風險的人群。
心血管疾病如心臟衰竭、心房顫動及冠心病,會顯著增加認知衰退及失智症風險。美國心臟協會指出,透過早期發現與健康管理,可有效降低這些風險,維護腦部健康。維持心臟健康不僅能預防心臟病,還有助於保護大腦功能。
Thumbnail
探討年長者聽力損失與失智症之間的關聯,聽力不佳可能導致失智風險提高、生活品質下降的影響。 研究顯示,聽損者與外界的隔離感可能加速認知功能衰退...不好的溝通,導致長輩害怕與人交集,產生對家人的疏離感及對社會的孤立感。
Thumbnail
此篇文章好像在講「失智症的成因之一」是「聽力受損」,這部分是我第一次聽到的資訊,但也充滿困惑,例如你摘要的重要資訊寫到:「大腦便會進行代償作用,將負責思維和記憶區塊所需的資源移轉用來處理這些模糊的音訊,而導致前述二項高階的認知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增加失智的風險。」這段文字讓我驚訝!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隨著年齡增長,記憶力下降是普遍現象,但可透過智力活動、社交互動、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和規律運動來預防。參與益智遊戲和社交活動可顯著提升記憶力和認知功能,健康的生活習慣對維持大腦靈活性至關重要。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