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春秋》:諸侯從王伐鄭(二)

2023/12/3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周平王晚年打算把鄭莊公的部份權力分給西虢公,這引起鄭國的不滿,於是周王室和鄭國各自交換人質。後來平王駕崩,周王室內部把權力交給西虢公,鄭莊公一怒之下派兵割取周王室的麥子和稻禾,雙方已經結下仇怨。

raw-image

《左傳》評價這件事時,說:「如果諾言不是真誠地發自內心,即使互相交換人質作為抵押,對於履行承諾而言都是沒有幫助的。要是有光明正大的行為、能夠推己及人,又能以禮儀作為約束,雖然沒有交換人質、沒有抵押品,又有誰能離間他們呢?只要有誠信,即使是山澗邊的野草、池塘中的水草、竹製的還是用金屬造的器具,都可以用來祭祀鬼神、奉獻給天子和諸侯。何況君子締結兩國之間的誠信,所行的全部符合禮儀,又怎會需要用人質來擔保呢?《詩經.國風》中的〈采蘩〉和〈采蘋〉、《詩經.大雅》中的〈行葦〉和〈泂酌〉都是顯明忠信的重要性。」

周平王去世後,周桓王繼位。由於前面鄭國與周天子已經結下仇怨,鄭莊公沒有覲見天子。到桓王即位的第三年,鄭莊公才來朝見桓王。縱觀當時的國際形勢,鄭國與宋、衛、陳、蔡等國家發生戰爭,鄭莊公這個時候來朝見天子,顯然是想要透過這個行動來向諸侯表明自己還是能得到天子的支持,地位是與眾不同的。沒想到,桓王仍因為鄭人偷割王城稻禾而感到憤怒,於是沒有以正規儀式接待鄭莊公。

桓王身邊的大夫周桓公看到這個情況,便勸桓王,說:「天子啊,我們周人能夠順利東遷,全是靠着晉國和鄭國的幫助。我們現在好好對待鄭國以鼓勵來朝覲的諸侯,還會恐怕他們不來朝覲了,更何況這次沒有正式接待鄭莊公,以後鄭國不會再來了。」

史書上沒有記載桓王最後怎樣接待鄭莊公,但兩年後桓王正式任命虢公忌父為卿士,是削減鄭莊公權力的第一步。接下來桓王還有什麼行動來對付鄭莊公呢?


【原文依據】

《春秋左氏傳.隱公三年》:

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苟有明信,澗、谿、沼、沚之毛,蘋、蘩、薀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繁〉、〈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春秋左氏傳.隱公六年》:

鄭伯如周,始朝桓王也。王不禮焉。周桓公言於王曰:「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善鄭以勸來者,猶懼不蔇,況不禮焉?鄭不來矣。」


《春秋左氏傳.隱公八年》:

虢公忌父始作卿士于周。

55會員
150內容數
以儒學、古文字、武俠評論以及書法為主的文化普及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