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陷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回提到,要想有效率的運用發生在生活周遭的資訊,單純記得所有的資訊並不是好的方法,畢竟同時發生在世界上的資訊太多,我們更該將自身遇到的經驗經思考轉化為可用的反思。


這些反思最好包含對事件的完整理解,包含做事當下我們的假設為何、做決定的時空背景為何、做決定當下我們的情緒為何,收集的越完善,我們越有機會將反思的推論套用在未來具體的情境下。

將生活事件以第三者的角度進行詳盡記錄,就是個很好的切入點。記錄下外人的角度會如何看待自己的行動,回頭看我們當時有什麼目標與設想,那麼到了現在是否真正滿足預期,兩者之間的差距是什麼,會不會遇上了什麼困難?依照這些一條一條進行記錄,我們就可以先對事情有完整的了解。


接著要針對其中可以操縱的元素進行反思,假設任一個元素改變了,會不會影響事情的走向,是不是事前能進行更詳盡的調查,是不是執行層面可以進行改善等,是不是能再多學習些什麼。

進行這些反思後,我們可以在下一次遇到一樣的事情時進行實驗,看我們的猜測是否真正讓事情朝向我們希望的方向去,並在一次次的反思之間持續改善。


以上就是標準的反思流程,依此,我們就可以將過去的經驗拆解,變成現在我們成長的養分,並且在未來我們下決定的時候指引我們一條道路。

但是,我們永遠不可能100%了解事實,而只能從我們的觀點出發,將事情的全貌盡可能保留下來,但我們所見與事實的差距無法被證明,換言之,使用我們自己反思的每一項行動,都可能建立於錯誤的觀點、片面的事實。


除此之外,就算我們努力客觀中立,回想過去的動機、情境仍是挑戰,我們很可能陷入動機性推理的漩渦,也就是我們先看到了最終我們做了或沒做,再來編織理由合理化當下行為的現象。

這可能讓我們對生活經驗的反思產生危險,我們可能都以為自己做的很棒、將事情都想成對自身有利,但實際上可能有事前調查的盲點、執行中的盲點等,這些需要多加學習來加以排除。

即使我們的反思採用的都是危險的證據-記憶,但將這些記憶經過轉譯成文字後,可以確保外在的一致性,可以確保記錄下來的東西不會改變,減少回憶長久之前的記憶產生的錯誤。所以,除了我們在回憶中與當時的自己對話,留下的文字記錄也方便我們跟過去的自己對話,看做事當下的自己、回顧當下的自己、跟離開當下情境的自己,是不是有些事情經過時間的考驗出現不一樣的觀點,也就能知道當下的反思還有什麼不足的觀點可以在未來使用。


利用發生在身邊的事件進行反思,可以將世界中零碎的資料轉換成有意義的訊息、知識,長久運用可以發展成自身的智慧。但切記,反思的切入點只能是自身受限的觀點而非事實,以此建立的知識也會受動機性推理影響,只有多次進行實驗、反覆進行反思,才可能達成真正有效的改變。

avatar-img
3會員
11內容數
這裡記錄了一位貓派人士的奇妙發想,期待著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迷你發想能給予你一點樂趣、一點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az拉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生活中的資訊充盈,獲得並背誦知識並不合哩,將自身經驗進行反思後運用才是有效用的方法。
如何在資訊之海中找出我們需要的智慧、如何將抽象的洞見變成真正能落實的推論,我們需要DIKW架構的幫忙。
生活中有很多資訊流經你我,只有經過思考轉譯,才能將資訊轉化成如何運用於自身的知識。
或許我們會對學習的定義太過鬆散、或許我們會對學習的定義太過嚴謹。 如果找到學習的"效果"與"目的",生活周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作為學習的來源。
喜歡的就蹭上,不喜歡的就抓,這就是貓。
記憶是不準確的,所以人類將一部份的自身託付給外界;類比的資料、電子的資料乘載著過去的我們,究竟什麼才是最好的長期儲存媒介呢?
生活中的資訊充盈,獲得並背誦知識並不合哩,將自身經驗進行反思後運用才是有效用的方法。
如何在資訊之海中找出我們需要的智慧、如何將抽象的洞見變成真正能落實的推論,我們需要DIKW架構的幫忙。
生活中有很多資訊流經你我,只有經過思考轉譯,才能將資訊轉化成如何運用於自身的知識。
或許我們會對學習的定義太過鬆散、或許我們會對學習的定義太過嚴謹。 如果找到學習的"效果"與"目的",生活周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作為學習的來源。
喜歡的就蹭上,不喜歡的就抓,這就是貓。
記憶是不準確的,所以人類將一部份的自身託付給外界;類比的資料、電子的資料乘載著過去的我們,究竟什麼才是最好的長期儲存媒介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經驗回顧是成長的好工具,但很多人容易掉入「觀眾席誤區」:只看成敗情緒、與別人比較,卻忽略行動細節和環境因素。這種被動反思只會放大無力感,無法找到進步方向。要讓回顧真正有效,要用三種視角來審視:球員視角專注行動,教練視角找到改進點,策略視角看清全局。每次回顧不是批評過去,而是為未來蓄力。
Thumbnail
年度的最後一個月,許多企業、公司行號,都正進行今年度業績檢討,及明年度的營運策略、預算規劃。
Thumbnail
從買買買到斷捨離,改變你對生活的想像:兩本書帶來的啟發。 眾所周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消費已成為一種不假思索的習慣。每到週末商場打折,我們總忍不住「剁手」,累積了一堆用不上的東西。而當快遞送到手,快樂也隨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對金錢流失的焦慮和空虛感。 或許你也開始好奇,這樣的生活是否真的能讓我們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重讀《大森林裡的小木屋》後的感受,探討了時隔多年再看書籍的不同視角以及生活的感悟。從小女孩逐漸成為母親的過程中,書中的故事勾起了對童年和家庭的懷念,同時也引發對現代生活方式的思考,讓人重新審視每一天的忙碌與當下的價值。
Thumbnail
關於如何面對過去的錯誤,以及減少內耗,提出了不同的方式,取代所評文章的方法。 善待自己與旁人,先以提醒、暫停來停下內耗。了解侵入性反應的歷程後,可以以「流動」、「覺察」、「選擇」和「負責」的四個步驟,避免自己陷入內耗及反芻負向回憶。 雖然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應對當下,並展望未來。
Thumbnail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這個月,從『人』身上學到了很多事情,反思了許多前因後果,設想了許多處境,然後開始理解了許多事情,因此想到了古語這句話。 人跟人之間的問題真的非常有趣,雖然我是個內向型人,不太熱衷於融入群體,但在邊緣看著每個人在面對困難時做出的選擇,總會忍不住思考著,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是
Thumbnail
或許,你害怕的不是失敗或錯誤本身, 而是失敗和犯錯,需要面對別人的眼光,承受可能的結果, 當你覺察這樣的慣性與態度,試著洞察背後的真相, 那將為你帶來新的轉機,新的開始,結束與重生。
現代社交媒體使用者經常會被大量抄書仔的內容淹沒, 這些內容雖然精簡,但缺乏真實經驗和深度, 往往會誤導讀者。 以下是幫助你識別和避免這些劣質資訊的三個心態。 ▋心態1 - 培養批判性思維 在面對網路上的各種資訊時,保持批判性思維尤為重要。 問問自己,這些內容的來源
Thumbnail
進行自我反思立意良善,但反思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陷阱,需要有所意識才能有效避免。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經驗回顧是成長的好工具,但很多人容易掉入「觀眾席誤區」:只看成敗情緒、與別人比較,卻忽略行動細節和環境因素。這種被動反思只會放大無力感,無法找到進步方向。要讓回顧真正有效,要用三種視角來審視:球員視角專注行動,教練視角找到改進點,策略視角看清全局。每次回顧不是批評過去,而是為未來蓄力。
Thumbnail
年度的最後一個月,許多企業、公司行號,都正進行今年度業績檢討,及明年度的營運策略、預算規劃。
Thumbnail
從買買買到斷捨離,改變你對生活的想像:兩本書帶來的啟發。 眾所周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消費已成為一種不假思索的習慣。每到週末商場打折,我們總忍不住「剁手」,累積了一堆用不上的東西。而當快遞送到手,快樂也隨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對金錢流失的焦慮和空虛感。 或許你也開始好奇,這樣的生活是否真的能讓我們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重讀《大森林裡的小木屋》後的感受,探討了時隔多年再看書籍的不同視角以及生活的感悟。從小女孩逐漸成為母親的過程中,書中的故事勾起了對童年和家庭的懷念,同時也引發對現代生活方式的思考,讓人重新審視每一天的忙碌與當下的價值。
Thumbnail
關於如何面對過去的錯誤,以及減少內耗,提出了不同的方式,取代所評文章的方法。 善待自己與旁人,先以提醒、暫停來停下內耗。了解侵入性反應的歷程後,可以以「流動」、「覺察」、「選擇」和「負責」的四個步驟,避免自己陷入內耗及反芻負向回憶。 雖然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應對當下,並展望未來。
Thumbnail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這個月,從『人』身上學到了很多事情,反思了許多前因後果,設想了許多處境,然後開始理解了許多事情,因此想到了古語這句話。 人跟人之間的問題真的非常有趣,雖然我是個內向型人,不太熱衷於融入群體,但在邊緣看著每個人在面對困難時做出的選擇,總會忍不住思考著,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是
Thumbnail
或許,你害怕的不是失敗或錯誤本身, 而是失敗和犯錯,需要面對別人的眼光,承受可能的結果, 當你覺察這樣的慣性與態度,試著洞察背後的真相, 那將為你帶來新的轉機,新的開始,結束與重生。
現代社交媒體使用者經常會被大量抄書仔的內容淹沒, 這些內容雖然精簡,但缺乏真實經驗和深度, 往往會誤導讀者。 以下是幫助你識別和避免這些劣質資訊的三個心態。 ▋心態1 - 培養批判性思維 在面對網路上的各種資訊時,保持批判性思維尤為重要。 問問自己,這些內容的來源
Thumbnail
進行自我反思立意良善,但反思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陷阱,需要有所意識才能有效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