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心目中理想的家庭生活,究竟是什麼模樣呢?」
那天,和諮商師聊到現在的生活節奏讓我有點卡住時,諮商師反問了我這個問題。我愣住,因為似乎沒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就當了媽媽。
回想在有孩子以前,我喜歡自由的生活,喜歡想出去就出去、想耍廢就耍廢的隨心所欲,我可以滿腔熱血和朋友飛到馬祖北竿跑馬拉松,也可以臨時起意就回台中老家當宅女。我和先生各自生活獨立,不需遷就對方的行程,所以只要把自己照顧好,生活都能在掌握之中。
我理想中的家庭生活,是有小孩後依舊可以做自己,不只外型維持婚前的精心打扮,更多的是擁有單身時的自由,下班後能跟同事談天聚會,假日能帶小孩參與我們的活動,夫妻不會因為有了小孩,就完全改變生活步調。
直到小孩出生後,我才發現這樣的憧憬是多麼天真且遙不可及。
當我的身體開始產製母乳,日常生活便增添了許多限制。首先,外出都要攜帶冰磚、電動擠乳器、集乳袋等用品(哺乳用品包的內容詳見這篇),大包小包像在搬家,秀氣的皮包從此束之高閣;其次,受限於冰磚的保冷時間,我的外出行程被壓縮到半天之內,往往吃個飯就得散會回家;若中途需要去哺乳,為了確保哺乳環境不要太艱困,百貨公司、飯店成為首選,我好久好久沒有去山上走走了。
生活飲食方面,產後每天都要補充大量的蛋白質和湯湯水水,以製造出營養的母乳(蛋白質也有助於剖腹傷口的修復),這對飲食偏草食性的我來說是一大挑戰。我特別去訂購了塞滿冷凍櫃的燉湯,天天喝,就是希望多一點input能製造多一點產出。同時,因為餵母乳不能喝酒,我也很懷念跟朋友把酒言歡,那種微醺之下,身體輕飄飄、很盡興的感覺。
不只我自己,我和先生的關係也需要重新磨合。我們開始共同編輯行事曆,安排活動前,要確保有人能照顧小孩。感激家人的幫忙,讓我能抽空去上瑜珈、吃飯逛街,但老實說,屬於自己的行程變少很多,取而代之的是帶小孩回診、打預防針、早療等行程,填滿了我們的行事曆。
說不辛苦是騙人的,每天下班已經很累,還要忙著餵奶,洗奶瓶,幫小孩洗澡,洗口水巾,陪小孩玩,擠奶,感覺好像做了很多事,卻又好像什麼事都沒做,日復一日,時間好快就過了。
尤其在小孩受傷後,我們多了更多功課:每餐前要口腔按摩吸奶嘴、刺激吞嚥,要定期拍痰引流呼吸道的痰液,要多幫他伸展手腳避免沾黏,要穿副木預防腳變形,要做輔以達誘發他的自發性動作,不要一直抱著、要多讓他坐著和趴著訓練頭控,多使用手電筒的光線讓他練習追視,多跟他講話刺激認知功能發展,多帶他出去接觸外界……周遭有好多好多聲音告訴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才對小孩最好,可是卻很少人知道身為照顧者的辛苦,有時我只想要抽離出來,拋開對小孩的期待(拔不掉鼻餵管就算了吧),好好把關注放在自己身上。
大概是這樣的日子跟我原先的生活步調差異太大,我才會有卡住的感覺吧!這半年來腦中想的都是哪裡有更多資源,我能多做些什麼幫助他早日恢復,小孩的狀況卻不像童話故事般美好,麻煩的癲癇和高肌肉張力依然存在,導致他的身體狀況起伏不定,讓我有種隱隱的無力感在內心發酵。
「妳心目中理想的家庭生活,究竟是什麼模樣呢?」
諮商師的問題點醒了我,也許是我低估了養兒育女的辛苦,只看到別的家庭光鮮亮麗的一面,誤以為自己可以做最小幅度的改變,就成為一個媽媽。事實上不管我的小孩有沒有受傷,我都會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經歷生氣、無助、疲憊、難過的種種情緒,我也都必須學習調適心情,適應身份轉變帶來的變化。
當媽媽仍是我人生不後悔的決定,過去的我無法想像小孩為我生命帶來的驚喜及滿足,當然也無法想像他受傷帶給我的打擊和心痛,這些經歷無疑讓我的人生更豐富了,我也因此變得更加堅強。也許當媽媽就是在重塑新的自己,我會長成一個截然不同的樣貌,沒有好也沒有壞,就是一個嶄新的自己。
至於小孩能夠恢復到什麼程度,就交給老天安排吧!不去想這些無法控制的事情,心情會比較放鬆,也才能好好跟孩子相處。
充滿愛和溫暖的家,是現在的我心中理想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