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46):禮後乎?—­古人習慣于用比擬闡釋道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八佾第三)。

raw-image


『倩』,形容笑容好看;『盼』,形容眼睛明亮;『素』,素粉;『絢』,絢麗。子夏請教孔子,『「笑得那麼好看,美麗的眼睛那麼明亮,再用素粉來裝扮她的美麗',是什麼意思呢』?孔子答道:『繪畫不也是最後才加素色嗎?』子夏似乎得到啟發,就說到:『是不是與禮在仁後是一樣的道理呢?』孔子聽後就大加讚歎,也許是對子夏說,也許是事後對旁人說,『能啟我的人,子貢算一個。現在可以和他討論《詩經》了。』

 

《論語》中,孔子說過兩次『始可與言詩已矣』。這是一次,還有一次是稱讚子貢。可見這兩人也深受孔子喜愛。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學而第一)。

 

兩段話都是將《詩經》的詩句與為學為政的道理相比擬。與子貢言,是先論道理,然後子貢再引伸到詩句;而與子夏言,則是先論詩句,再引伸到道理。

 

子夏從孔子所言『繪事後素』,就聯想到『禮』後於『仁』。『禮後乎』應是『禮在仁之後』之意。這裡有三層關係,首先,『素以為絢』是一層關係,素粉彰顯了女子的絢麗;然後孔子用『繪事後素』來比擬解釋『素以為絢』,『繪事後素』是第二層關係;最後,子夏又將『繪事後素』引伸到『禮後乎(仁)』,『禮後乎(仁)』是第三層關係。師徒二人都很能聯想發揮。

 

子夏認為『禮』的作用就是彰顯『仁』。先有『仁』,後有『禮』。『仁』要通過『禮』來彰顯。『禮』與『仁』的關係就如素粉彰顯女子的絢麗,素色勾勒繪畫一樣。將『仁』注入『禮』中,正是孔子對『周禮』的闡發,讓周禮有了合理性,更具有說服力。所以,子夏的這番發揮,深得孔子的讚賞。

 

孔子也引用或評論《詩經》中的詩句來闡發自己的看法,如『「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八佾第三)。又如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子罕第九)。

 

這四句是逸詩,詩三百中沒有這四句;很可能就是因被孔子刪除,沒有流傳下來。

 

唐棣又作棠棣,一種灌木,其花很有個性。一般的花剛開始都是花瓣緊閉,然後慢慢張開,而唐棣之華(花)卻是初期張開,成熟期合攏。人們觀察到這種花的特性,就用之來比喻兄弟之情。兄弟雖然會暫時分開或爭鬥,但最終會走到一起。《詩經•小雅》有唐棣一詩,描寫了兄弟之情,『兄弟鬩于牆,外禦其侮』就出自此詩。

 

這四句詩理解為男女相思更貼切些。一方唱到,『唐棣的花呀,花瓣兒偏離相反,就像我倆一樣。我怎麼能不思念你呢?因為我們的居室相隔甚遠』。詩人觸景生情,看到唐棣之花相背開放,就聯想到自己與情人相隔一方。寫到哪想到哪,作者很可能是個大戶人家的妾室,她的居室離其丈夫的居室比較遠,難得見到老公和與之相處,故有此情此思。

 

孔子對此詩不以為然,奚落道,『壓根兒就沒有思念,不然怎會覺得遠呢?』孔子這是典型的『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將客觀的距離遠近轉為主觀的感受,所謂『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將對情人的思念挪用為對仁的追求,『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第七)。

 

古代中國人習慣于通過比喻來講道理,這是他們最擅長的。如從天尊地卑,就推及君尊臣卑,男尊女卑。《詩經》中的興和比,都是比擬手法。興是觸景生情生理,比是寓情理於物。這都是形象思維,能讓文學藝術更為生動。但論講道理就不如抽象思維,不如歸納和演繹。

 

2018年9月9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上小堂的沙龍
95會員
334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江上小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1、詩經、詩、詩三百、三百篇、葩 (ㄆㄚ) 經、風詩:中國最早的韻文,最早的四言詩,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最早的純文學作品;其地域以黃河流域ㄧ帶為主,是中國北方文學代表,大都是各地的民間歌謠,反映人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Thumbnail
1、詩經、詩、詩三百、三百篇、葩 (ㄆㄚ) 經、風詩:中國最早的韻文,最早的四言詩,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最早的純文學作品;其地域以黃河流域ㄧ帶為主,是中國北方文學代表,大都是各地的民間歌謠,反映人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Thumbnail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六)。  孔子的『變』,是變回去,變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時代;正好與法家的『變法』相反。  孔子之時,『禮樂崩壞』。但相對而言,魯國沿襲下來的禮制多些。而齊國相對于魯國,有管仲廢舊立新、富國強兵的變法,於是離先王
Thumbnail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六)。  孔子的『變』,是變回去,變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時代;正好與法家的『變法』相反。  孔子之時,『禮樂崩壞』。但相對而言,魯國沿襲下來的禮制多些。而齊國相對于魯國,有管仲廢舊立新、富國強兵的變法,於是離先王
Thumbnail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Thumbnail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八佾第三)。  『禘(dì)』是古代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典禮,非常隆重。繼位時必須搞一次,然後,隔五年搞一次。孔子對當時的禘禮十分不滿,以至於不想全程觀看魯國國君舉行的禘禮。看個頭,看完開頭的祭酒,後面的就不想看了,扭頭
Thumbnail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八佾第三)。  『禘(dì)』是古代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典禮,非常隆重。繼位時必須搞一次,然後,隔五年搞一次。孔子對當時的禘禮十分不滿,以至於不想全程觀看魯國國君舉行的禘禮。看個頭,看完開頭的祭酒,後面的就不想看了,扭頭
Thumbnail
孔子在《論語》中多次引用《詩經》中的詩句來補充他的語言,為他的觀點提供更具說服力的論證。
Thumbnail
孔子在《論語》中多次引用《詩經》中的詩句來補充他的語言,為他的觀點提供更具說服力的論證。
Thumbnail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甯戚』(八佾第三)。 林放,字子丘,魯國人。與孔子同時代,以知禮著稱。他問孔子禮的根本是什麼?孔子回答道,『你這個問題意義非常重大!禮,與其奢侈,寧可節儉;就喪禮而言,與其鋪張治辦,寧可真情哀悼。』 易,治理;戚,悲傷。
Thumbnail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甯戚』(八佾第三)。 林放,字子丘,魯國人。與孔子同時代,以知禮著稱。他問孔子禮的根本是什麼?孔子回答道,『你這個問題意義非常重大!禮,與其奢侈,寧可節儉;就喪禮而言,與其鋪張治辦,寧可真情哀悼。』 易,治理;戚,悲傷。
Thumbnail
『八佾』這一篇的主要內容是孔子關於禮和樂的論述。既有對禮樂的一般性闡述,又有針對具體事例的評論。第一條就是針對魯國季氏僭用禮樂的批評。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第三)。    孔子批評季氏,說,『他在庭院中觀賞八佾組成的舞蹈佇列表
Thumbnail
『八佾』這一篇的主要內容是孔子關於禮和樂的論述。既有對禮樂的一般性闡述,又有針對具體事例的評論。第一條就是針對魯國季氏僭用禮樂的批評。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第三)。    孔子批評季氏,說,『他在庭院中觀賞八佾組成的舞蹈佇列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