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機回英前和女兒吃晚飯,繼續消化《白日之下》的種種情緒和現象戲內符號。說到那個視老人如包袱的記者母親和那幾位記者的掙扎,忽然間要和女兒分享一下當父母的心情。
「你知道為甚麼Asian parents都多要子女讀專業學科畢業後當專業人士嗎?」女兒說因想子女生活安定能賺錢養活自己。「同意,不過我今天看戲後有新體會。」我道。「其實動物繁衍,對於後代都會自然而然地保護。畢竟傳宗接代才是繁衍目的。」媽媽讀過生物學啊,忍不住拋一下書包。「因為父母想規避風險,所以在子女職業學位選擇時,都忍不住會偏向保守安全的方向考慮。你想一下,正常怕血的人會避開醫護科目;怕數字的會避開理工數學;怕鑽研文字的肯定不想面對文史哲學……父母當然都有類似想法啊,他們想後代繁衍平平安安,哪會有人希望下一代讀一些風險高回報未知的學科?還有就是投身社會,打個比喻,當兵偉大嗎?偉大得很,但肯定沒有父母希望自己子女上戰場。當兵這一職業要比其他來得高風險,所以以生物學角度解釋,父母不想下一代當兵但想他們讀專科當專業人士,其實很合理。說得極端一點,即使子女當醫護,父母都不希望他們到戰場上救人,免得有甚麼意外絕後。」
女兒仍在消化以上的一切,我看穿她的眼眸,堅定地告訴她:「但我不會。我不會希望你讀些甚麼成為我眼中一個預設的人。」她問我為甚麼。我呷一口茶:「因為媽媽不希望你活得像我預想的。你的人生是你的,由你出生一刻開始,我和你爸就決定盡力成就你所想成為的你自己,而非我們想像中的任何一個模樣。只有你能成就自己,才是我們兩個最大的成就。你的未來是你的,我總會有一日先行離去,為甚麼我這早離場的人要指點控制留下來掌管自己世界的人的人生?不是太不公平太不負責任嗎?」
女兒的眼神明亮起來:「所以《白日之下》的記者們雖然有讀書識字,但都很『貼地』。他們有知識保護自己,明明可以高高在上,但選擇去了解不同階層。」
我再具體一點:「選擇是皇道。若果有人希望成為一個賺很多錢的生意人,別批抨他市儈,重點是他能夠選擇並忠於自己的想法。若有人不怕血,夢想成為醫護,的確旁人包括父母至親都應該為言其吶喊加油。所以當父母,要時刻避免自己規避風險的想法影響下一代的選擇。父母當然不希望自己下一代戰死沙場,但千萬別因此左右子女選擇當兵的志向。你的路是自己行的,也許在最初時父母前輩可以在旁稍為幫一下,但人生路上,孤獨的時光還是比較多。要支撐自己,最大的動力就是自己。」
「啊媽媽就是余香凝飾演的記者,她被過世的爺爺支持着,原本都不想爺爺入老人院;然後那胡楓飾演的老人,和那裝傻伯伯(對不起姜大偉雖然是鋒利的刀,但他不跳cha cha女兒有眼不識泰山)都在支撐着她當記者的工作。」
是信念。我不知道父母親的期望會否成為某些孩子的信念,但耳聞目睹更多因上一代的期望引起與下一代的衝突。堅持報道深入虎穴的勇者往往是因為自身信念,父母的期望可能只能支撐心靈未夠成熟的靈魂?我不知道,但生物學上保護和繁衍後代為大,父母本質規避風險沒有錯,只是別耳提面命至左右甚至誤判子女的路便好了。
「別因為自己選擇做對的事而內疚。」 – 《白日之下》這一句,是我對下一代的期望。但願這期望沒有耽誤她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