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預見而遇見。

2024/01/15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老子》第一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孤獨並不是指落單或著只有一個人時的狀態,而是「當仁不讓」的殷殷期盼,就像每天在澆花,等待著種子發芽長成大樹,而當過程中經歷的一切都能被自己容納、包涵,甚至是因預見而遇見時,有時候會體驗到冷流的沁心寒,才聯想到人在高處不勝寒;領悟到暖流的熱心腸,才聯想到天人合一天行健。

當自己的夢想或著是使命,會陷自己於孤獨的狀態時,是否該放棄?

因為只是情境中的狀態,所引發的感受,當撐下去就是往前走時,當仁不讓的心會讓自己有著凜冽昂揚的韌性,而這份感受若放在心裡,就好像是自己的心,自己正在做不對的事情,才會有不好的感受,若不放在心裡,那麼不經意間流淌出來的冷鋒,就會讓人感覺不到自己心中充滿的仁義。 

才懂得「絕仁棄義,民復孝慈。」,所針對的對象並非自己,而是他人,當自己的心中充滿著仁義,而實際上是讓人感受到絕仁棄義時,一切只是為讓「無用之用」的運作,可以發揮到極致、達成最有效率的運行。

滋養著成長的同時,還保護著對方的內心,使之能感受到彷彿一切的力量都是從自己身上湧現、一切的良善都只因為相信著自己的心。 一旦成為著循環而能帶領影響著循環時,又怎麼會在意表面上的自己,一切只為把對方的好投射回自己身上,而不再投射於自己,終於準備好,可以再次向自己的內心前進。

原來老子說: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的原因,是在救經世致用學子們的心,不要再因為「當仁不讓」的殷殷期盼而被孤獨所吞噬,雖然任重而道遠,但偶爾放鬆一下肩膀,也是「民復孝慈」的有所作為。

悟得至此,終於可以讓老子不再孤獨,透過閱讀穿越時空陪伴著他,感謝他在那麼久之前,就已經準備好拯救自己的心。

23會員
519內容數
心理與心靈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