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分享]關於我從零轉職成網頁前端工程師的那檔事(中)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職場故事 #網頁設計 #前端工程師 #轉職 #跨領域

raw-image



五、網頁設計師要做什麼?


說實話,每間公司不一樣。


我不是只面試一間而已,光是網頁設計我應該至少投了十間以上,我問到的職務內容跟範圍不全然相同。依照公司規模和用的框架,會有滿大的差別。


網頁設計主要分成以下工作:


  1. 前期需求討論:需取得案主的LOGO、企業形象,以及需要的頁面跟功能
  2. 主視覺設計:通常會先設計首頁最上方Banner,須配合LOGO及企業形象規劃
  3. 版面規劃、設計:主視覺確認後,開始規劃網頁的所有頁面編排以及流程
  4. 切版:將設計圖寫成html+css+js的程式碼
  5. 串接資料:網站需要資料庫(登入、購物車…等功能)的情況下才有這一步,靜態網頁(純展示圖片及資料)就不需要。


【註1:什麼是串接資料?】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前後端溝通的方式不同,需要負責串接資料的人也不一樣。

以傳統網頁設計來說,網頁設計師(前端)只需要用html+css+js程式碼完成前面的架構,但你的html檔案必須改用php檔,輸出的網頁就會是php網頁,你把程式碼交給後端工程師,他會負責完成串接資料的工作。

php檔案也可以做簡單的模組化管理,比方說統一管理Menu,不用一樣的Code寫好幾個地方,方便維護。

總之,傳統網頁設計中,前後端的程式碼會混在一起,不利管理。

新型態的網頁設計會把前端跟後端分開,前端會開始使用Vue、React、Angular等框架語言,讓網頁專案的管理更加便捷,前端跟後端的程式碼總算不會混在同一份檔案內,可以完全個別作業。而在這種合作模式中,串接資料就是網頁前端工程師的工作了。


【註2:什麼是API?】

前端會透過呼叫Web API的方式取得(GET、POST)、修改(POST、PATCH)、刪除(DELETE)資料。在任意網頁按F12打開開發人員工具切到Network欄位,選項選Fetch/XHR,再按F5重整網頁,你就可以看到這個網頁中,前端call了哪些API。

這些API資料是完成目前網頁需要取得的資訊,可能是登入資訊、商品資料、搜尋結果等等,這些是後端工程師提供給前端工程師的資料,我們需要將資料塞進設計好的網站中,讓網站能夠正常運作。

這邊的知識算進階,有考慮往前端工程師發展才需要知道,網頁設計師不知道也沒關係。



因為我待的是小公司,除了前期需求討論是老闆做以外,主視覺、版面規劃、切版都是我的工作。


剛入職時,我已經會切版了,只是寫程式的速度挺慢,也有很多需要優化的地方,但好歹是能做到的程度,真正讓我感受到災難的是設計……


我不是設計科系出身的,雖然有畫過漫畫、排版過小說封面,但做出來的作品要跟真正的商案相比還是只能用一個字形容:「」。


入職的前半年,因為我做出來的設計實在太醜,被老闆娘嫌的不行,但他們還是有給我零星的案子讓我練手(那段時間的作品我沒放進作品集……),沒有能練手的案子就讓同事設計完再給我切版,或者做些修圖的簡單美工。


這半年間,我一有時間就開圖庫網看別人的設計,也有去買書、查資料,學構圖、色彩、版面編排,大量吸收資訊後,我慢慢內化成自己的能力。終於在半年後,我做出來的設計已經能夠稱得上是設計公司出品的了,從那之後我經手的案子也慢慢變多,自信心慢慢建立起來。


不得不說,網頁設計師經歷的前半年很生不如死(精神上)。遭受批評跟成為需要他人照顧才能活下來讓我受到很大的打擊,從這裡也看得出我是自信心極高的人,在那半年期間,我僅存的自信心都徹底瓦解了。這個事件讓現在的我回頭來看,是很五味雜陳的。


因為那段回憶,我遭受過強烈的批評,連我自己也覺得自己做的東西跟屎一樣,導致我現在很難肯定自己的實力,不管做得多好都覺得還不夠。


但也因為那段經歷,我才慢慢學會可以依靠別人,不要什麼事情都獨自承擔,就算我不那麼可靠,也有其他人能夠擋在我前面。說來很難過,但我從小到大,不曾從父母身上感受到這種感覺,反倒是我替父母擦屁股的經驗居多,小時候我總是感到自己很孤獨,而且還不時會有大浪把我捲走,捲到一個新地方要我重新適應。


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自己這次沒有退路、只能硬著頭皮硬幹的原因。我家是沒有後路的,我甚至在待業期間還要給家裡錢,不然家裡會繳不出房租,然後我還有學貸跟保險要繳,沒工作真的只能吃土。


但我不得不說,如果沒有把我逼到這個程度,我想我應該會逃跑,我不會耐著性子、忍受著批評學習這麼多專業技能,背水一戰的心情大幅促進了我的學習動力,也成就了現在的我,所以……


是福是禍,真的很難說。




六、為什麼要從網頁設計師轉職成前端工程師?


很膚淺的理由,一開始只是因為前端工程師薪水比較多,職稱聽起來比較猛。


別懷疑,就是這麼無聊。網頁設計當時的平均薪資是30~40k,我因為是超菜新人所以薪資談到28k,而且因為老闆沒有順應潮流做改變,又剛好遇到疫情,年終發不出來、也不會調薪,我就開始找下一份工作了。


我那時候查前端工程師的薪資大約是40k~65k,實際面試真的有給到40k的還真不多,除非你已經有一年以上的前端工程師經驗,才能談個42k~55k,不然像我這種轉職的很多都開35k~38k……喔我這邊說的是台中的狀況,如果台中你願意去博弈確實很多新人都給你40k起跳,但因為我想避開博弈業,整體薪資就會少個幾千。


對那時候的我來說,我心裡想:哇底薪40k耶好多喔~~~


……QQ


幹,現在想想都覺得以前的自己好可憐,買什麼都要考慮好幾個月。




七、網頁設計師轉前端設計師需要什麼技能?


基本上就是:

  1. Vue.jsReact.jsAngular.js這三個框架任選一項專精
    • 建議Vue或React,Vue的難度低較容易上手,React遠端工作機會多
  2. 熟悉JavaScript,至少ES6、ES7要熟悉
  3. 會使用Git做版本控制,沒有大型專案經驗至少要看過教學、稍微使用過


以技能面來說,上面這三點是基本盤,性格部分的話:


  1. 自學能力強
  2. 可獨立作業
  3. 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4. 擅長溝通佳(需團隊合作)


如果以上三個特質都有會很加分,因為寫程式實際上是個很孤獨的工作,大多時間都是看著自己的電腦坐著一整天,有Bug通常都自己想辦法解決。


但是前端工程師又需要跟後端工程師密切合作,後端工程師講的技術語言你其實常常會聽不懂,思考邏輯也跟一般人完全不同,這種時候最怕的就是不懂裝懂、沒有追問,我們做出來的東西就會不能用,多耗一堆時間,所以擅長溝通的人因為能降低誤解機率,工作效率就會高很多。


從網頁設計轉職成前端工程師,因為我會偷用上班時間學習,所以沒什麼銜接期,但也是用個半桶水響叮噹的狀態四處投履歷,面試了幾間,到某間被洗臉說JavaScript功力根本不夠,我玻璃心又碎了滿地……我回家邊哭邊氣邊查資料,好不容易才把面試時解不出來的題目解完了,又驚覺自己的實力還是不夠!繼續惡補自己的各種知識,又多學了一些必備技能。


過了幾天,現在上班的公司找我去面試(期間還有很多別間的面試),我跟主管聊的還算愉快,但筆試考題很多都寫不出來,我心知自己的專業能力遠遠不夠,我就問主管說:「為什麼會找我來面試?」


他回說:「因為妳的設計作品集不錯。」


聽到這裡,我心底很感動,也很自豪。


我曾經被嫌棄地一文不值的設計能力,到了現在,竟然成為我最大的武器。


我們又聊了一陣子,他問我還有沒有其他間找我面試,我說明天還有一間,好幾間在等通知(實話)。


他就說:「好啦!不然你後天上班行不行?」


當下我超級驚喜,一口就答應了。


雖然最後談得底薪比預期低,但我第一次領公司獎金時被數字嚇到,算一算年薪在台中已經是挺好的待遇了。




-----


因為故事挺長,我會分成上、中、下三篇發佈。

目前已經全部寫完了,最後一章會在本週五更新。


如果喜歡我的故事,歡迎留言跟我互動,跟我說你最喜歡哪個橋段哦!


斜槓不是為了賺更多錢,只是因為我想做就做! 國中斜槓寫小說,高中斜槓畫插畫,大學斜槓畫漫畫──現在又要斜槓寫部落格、做Podcast,到底有沒有在念書/工作呢? 這個部落格會分享我從小到大斜著向前走的過程,以及一些心靈成長、自我成長相關的故事,若有興趣歡迎追蹤訂閱,並留言讓我知道你的想法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職場故事 #網頁設計 #前端工程師 #轉職 #跨領域 一、為什麼想轉職? 初次踏入網頁設計這一行,是在我26歲時。 為什麼想轉行呢? 在這之前,我是個畢業於化學工程學系,每天在實驗室中跟檢體搏鬥的化驗員。你以為實驗室化驗員薪水很高嗎?並沒有,起薪23k而已,你做好幾年把考核...
1. 打造個人品牌,創造被動收入 --初期先規劃一種形象,等定位明確再加上其他個人特色 --釐清一次性收入和被動收入的差別 --了解市場需求、世界趨勢跟自己的優勢 --釐清自己的主要客群 --創造自己能提供給市場的價值 2. 部落格 => Podcast => 線上課程 --想做的事情慢慢往上加
#被動收入 #POD #印刷業轉型 #按需打印 一、POD是什麼? 我在找被動收入來源的時候查到了「POD」這個關鍵字,也就是「按需打印(Print On Demand)」,創作者可以在平台上傳自己的作品,買家可以在平台上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案,下單印製成T-shirt、手機殼、馬克杯、貼紙...
#職場故事 #網頁設計 #前端工程師 #轉職 #跨領域 一、為什麼想轉職? 初次踏入網頁設計這一行,是在我26歲時。 為什麼想轉行呢? 在這之前,我是個畢業於化學工程學系,每天在實驗室中跟檢體搏鬥的化驗員。你以為實驗室化驗員薪水很高嗎?並沒有,起薪23k而已,你做好幾年把考核...
1. 打造個人品牌,創造被動收入 --初期先規劃一種形象,等定位明確再加上其他個人特色 --釐清一次性收入和被動收入的差別 --了解市場需求、世界趨勢跟自己的優勢 --釐清自己的主要客群 --創造自己能提供給市場的價值 2. 部落格 => Podcast => 線上課程 --想做的事情慢慢往上加
#被動收入 #POD #印刷業轉型 #按需打印 一、POD是什麼? 我在找被動收入來源的時候查到了「POD」這個關鍵字,也就是「按需打印(Print On Demand)」,創作者可以在平台上傳自己的作品,買家可以在平台上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案,下單印製成T-shirt、手機殼、馬克杯、貼紙...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你身邊也有雷隊友嗎?搜搜關鍵字,可看見大量文章評點各種你應該要避開的雷隊友,乍看這些資訊真受用,多了一個分析人種性格在職場明哲保身的能力…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解讀,雷隊友種類這麼多,不也反映了人人都可能是雷隊友嗎?也許我們該重新思考職場關係,更關心同事與自己工作風格與步調。
在職場中,人際溝通技巧至關重要。本文探討了避免撞上說話地雷的四個方法,使你在會議和日常交流中更加得體與有效。透過替代過度誇張的語氣、引導討論的表達方式以及誠懇的稱讚藝術,能幫助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讓職場氛圍更為和諧。這些溝通技巧將促進彼此的理解,提升工作效率。
你身邊也有雷隊友嗎?搜搜關鍵字,可看見大量文章評點各種你應該要避開的雷隊友,乍看這些資訊真受用,多了一個分析人種性格在職場明哲保身的能力…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解讀,雷隊友種類這麼多,不也反映了人人都可能是雷隊友嗎?也許我們該重新思考職場關係,更關心同事與自己工作風格與步調。
在職場中,人際溝通技巧至關重要。本文探討了避免撞上說話地雷的四個方法,使你在會議和日常交流中更加得體與有效。透過替代過度誇張的語氣、引導討論的表達方式以及誠懇的稱讚藝術,能幫助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讓職場氛圍更為和諧。這些溝通技巧將促進彼此的理解,提升工作效率。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一名鰥夫在工作回家後發現自己的家已經被燒毀,火場附近有具男童焦屍。鰥夫見到自己的兒子死了悲痛萬千的將其火化並骨灰隨身。 其實兒子被土匪帶走並沒有死去。 當兒子來到鰥夫的新住處叫喚著 「是誰?」 『是我,你的兒子。』 「不可能,我兒子已經死了。」 終究鰥夫沒有開門,兒子不得不離去,鰥夫自此永遠失去他的
Thumbnail
『只想著要如何排除萬難,這種感覺真的是很熱血,最終是完美的完成了任務,也讓大家的經驗值瞬間提升了10000萬倍啊!』這是緯寶最近收到BD-Nonny 與我們分享的故事,讓我們來看看他每天在緯創的工作趣事及分享吧! …………………………………………………………………………………………………………………
你聽過podcast嗎?這個近年來在台灣蔚為風潮的社群平台,儼然成為許多通勤族、上班族、媽媽族的好夥伴,你只要打開podcast 的app,掛上耳機,就可以一邊做著既定的事項,另一邊讓podcast帶你去世界各地遨遊。 Podcast對我來說是意見交流的平台、聆聽的同伴、耍廢有理的好工具,當自己成為
Thumbnail
🧱理論簡介 資料來源:https://td026544.pixnet.net/blog/post/32006146   木桶效應又被稱為短板效應,起源於管理學與經濟學,其描述的是:如果組成木桶的木板參差不齊,那麼判斷一個木桶的裝水量多寡,不是看木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片木板,因
Thumbnail
🦃故事內容   從前從前,在一座山莊住著一位獵人。某一天,他設置了誘捕火雞的捕籠,並且試圖用玉米粒吸引火雞走入圈套。終於,好幾個小時過去,獵人看見10隻火雞出現在籠子裡,不過,他並不打算收手,他仍然期待著會有第11隻火雞走進籠子裡。   然而事與願違,不只沒有新的火雞上當,反而有一隻火雞溜出來了
Thumbnail
🌽故事內容   有一天,一隻小猴子下山覓食,他走著走著,發現前方有一大片玉米田,小猴子興奮極了!三兩下功夫就竄進了玉米田裡,不一會兒,他就抱了滿滿的玉米準備回山上享用。   小猴子沿著回家的路走著走著,突然間他又看見前方有一棵大桃樹,樹上布滿一顆又一顆香甜可口的粉嫩桃子,小猴子垂涎欲滴。於是,他
Thumbnail
🧠理論背景   1968年,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Robert King Merton)提出了「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而馬太效應一詞,是源自於《新約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從前,有位貴族要出遠門,臨走前叫來了三位僕人,並且分別給予5,000兩、3,000兩、1
Thumbnail
🧨何謂牛蛙效應?   牛蛙效應就是家喻戶曉的「溫水煮青蛙」。當一隻牛蛙被放進滾燙的熱水中時,牛蛙會嚇到趕緊跳出來。相對的,今天有另一隻牛蛙被放進一盆冷水中,並且慢慢地加熱,起初牛蛙並未有任何反應,因為牛蛙認為水溫還可以忍受,然而,當水溫高到難以忍受之時,牛蛙想跳走,卻已經回天乏術了。 🧨股市中
Thumbnail
撰寫這篇文章,並非認為股市將走向泡沫,僅為分享有趣的理論故事。 理論背景   擦鞋童理論是1927年由甘迺迪家族的老約瑟夫·P·甘迺迪所提出。當時的華爾街股市持續多頭行情多年,在當時的年代,幾乎擁有資金投入股市的人都能賺取豐厚的報酬,幾乎怎麼買怎麼賺。這樣的投資風潮不分社會階級的感染社會大眾,於是連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一名鰥夫在工作回家後發現自己的家已經被燒毀,火場附近有具男童焦屍。鰥夫見到自己的兒子死了悲痛萬千的將其火化並骨灰隨身。 其實兒子被土匪帶走並沒有死去。 當兒子來到鰥夫的新住處叫喚著 「是誰?」 『是我,你的兒子。』 「不可能,我兒子已經死了。」 終究鰥夫沒有開門,兒子不得不離去,鰥夫自此永遠失去他的
Thumbnail
『只想著要如何排除萬難,這種感覺真的是很熱血,最終是完美的完成了任務,也讓大家的經驗值瞬間提升了10000萬倍啊!』這是緯寶最近收到BD-Nonny 與我們分享的故事,讓我們來看看他每天在緯創的工作趣事及分享吧! …………………………………………………………………………………………………………………
你聽過podcast嗎?這個近年來在台灣蔚為風潮的社群平台,儼然成為許多通勤族、上班族、媽媽族的好夥伴,你只要打開podcast 的app,掛上耳機,就可以一邊做著既定的事項,另一邊讓podcast帶你去世界各地遨遊。 Podcast對我來說是意見交流的平台、聆聽的同伴、耍廢有理的好工具,當自己成為
Thumbnail
🧱理論簡介 資料來源:https://td026544.pixnet.net/blog/post/32006146   木桶效應又被稱為短板效應,起源於管理學與經濟學,其描述的是:如果組成木桶的木板參差不齊,那麼判斷一個木桶的裝水量多寡,不是看木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片木板,因
Thumbnail
🦃故事內容   從前從前,在一座山莊住著一位獵人。某一天,他設置了誘捕火雞的捕籠,並且試圖用玉米粒吸引火雞走入圈套。終於,好幾個小時過去,獵人看見10隻火雞出現在籠子裡,不過,他並不打算收手,他仍然期待著會有第11隻火雞走進籠子裡。   然而事與願違,不只沒有新的火雞上當,反而有一隻火雞溜出來了
Thumbnail
🌽故事內容   有一天,一隻小猴子下山覓食,他走著走著,發現前方有一大片玉米田,小猴子興奮極了!三兩下功夫就竄進了玉米田裡,不一會兒,他就抱了滿滿的玉米準備回山上享用。   小猴子沿著回家的路走著走著,突然間他又看見前方有一棵大桃樹,樹上布滿一顆又一顆香甜可口的粉嫩桃子,小猴子垂涎欲滴。於是,他
Thumbnail
🧠理論背景   1968年,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Robert King Merton)提出了「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而馬太效應一詞,是源自於《新約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從前,有位貴族要出遠門,臨走前叫來了三位僕人,並且分別給予5,000兩、3,000兩、1
Thumbnail
🧨何謂牛蛙效應?   牛蛙效應就是家喻戶曉的「溫水煮青蛙」。當一隻牛蛙被放進滾燙的熱水中時,牛蛙會嚇到趕緊跳出來。相對的,今天有另一隻牛蛙被放進一盆冷水中,並且慢慢地加熱,起初牛蛙並未有任何反應,因為牛蛙認為水溫還可以忍受,然而,當水溫高到難以忍受之時,牛蛙想跳走,卻已經回天乏術了。 🧨股市中
Thumbnail
撰寫這篇文章,並非認為股市將走向泡沫,僅為分享有趣的理論故事。 理論背景   擦鞋童理論是1927年由甘迺迪家族的老約瑟夫·P·甘迺迪所提出。當時的華爾街股市持續多頭行情多年,在當時的年代,幾乎擁有資金投入股市的人都能賺取豐厚的報酬,幾乎怎麼買怎麼賺。這樣的投資風潮不分社會階級的感染社會大眾,於是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