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點滴] 第一兒童發展中心:早療課程分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還記得從醫院接小孩返家照顧一陣子後,他的狀況逐漸穩定,當時的我有很大的焦慮是:我知道社會上有很多資源,能幫助這樣腦傷的孩子恢復,但我不知道資源在哪裡?要如何取得?我要怎麼做才不會錯過早療的黃金期?

 

面對上述問題,醫院社工是我們第一個尋求協助的管道。

 

在孩子還在加護病房時,醫院社工就曾來關心,也告訴我們若有需要可隨時聯繫她,所以當我們發現醫院的復健課程幾乎只能在平日,我們夫妻的工作又實在難以配合時,便請社工協助提供「到宅療育」的資源。

 

「第一兒童發展中心」的早療資源即是由社工引介,該中心隸屬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有服務使用鼻胃管的孩子,若孩子僅持有發展遲緩證明、尚未持有身障證明(我的小孩當時就是如此),也可以申請服務。申請方式是家長帶孩子到發展中心接受基本的評估,之後即可與早療老師約時間上課。

 

我們媒合的老師具豐富的特殊兒教學經驗,因為到宅授課,所以是兩週一次、每次一個半小時的模式進行。上過幾次課後,我們發現一個半小時對孩子來說太長,最後半小時常會因太累直接睡著,效果不佳,所以等孩子狀況比較穩定後,我們便改成阿媽帶小孩到發展中心教室上課,每週一次、每次一小時。如此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同時也能讓他接收到不同的環境刺激(教室有比較多的教材、背景也有其他小孩的聲音),減少感官過度敏感的情形。

 

就我目前的觀察,發展中心早療課程跟醫療復健課程最大的差別是:

發展中心的早療老師會用全面性的手法,促進孩子認知及動作發展。老師基於多年照顧特殊兒的實務經驗,能聽得懂家長在說什麼,也較能體會家長的辛苦與掙扎,會分享許多醫生未必說、但很實用的臨床經驗,例如癲癇小孩會因為氣溫變化誘發癲癇,所以有些家長照顧久了,會在氣溫變化前加藥預防癲癇。(當然是否能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仍要諮詢過專業的醫生)


醫療院所的治療師則比較專業分工,例如物理治療師(PT)針對大動作發展、職能治療師(OT)針對精細動作、語言治療師(ST)針對口腔吞嚥功能進行復健治療,手法更著重局部性、針對特定功能。因為治療師具醫療背景,過程中可能會講到一些醫學專有名詞,聽不懂但讓人覺得很放心XD。

 

在課堂上,早療老師會不斷地跟孩子說話(是真的幾乎沒有留白的時候),孩子再微小的反應都會大大給予鼓勵,讓孩子更願意出聲音表達情緒。老師的熱情和耐心讓我非常敬佩、甚至有點汗顏,身為媽媽,我好像沒辦法做到這種程度呢。此外,老師也準備了瑜珈球,讓他或坐或趴在瑜珈球上,經由前後滾動瑜珈球,增加前庭覺的刺激,同時訓練他的頭部控制能力及背部肌肉力量。

 

老實說,老師上課的內容我們在其他復健課或多或少學過,家裡也有瑜珈球,但最困難的部分還是執行,因為照顧者沒有三頭六臂,在完成小孩各種生活瑣事後,還要有體力、有耐心陪玩一個小時,實在太強人所難,所以把這部份外包給專業人士,讓阿媽能稍微喘息一下,是我們摸索出來比較能長久的方式。

 

註:相較外面自費的復健課程,發展中心早療課的收費相對實惠,收據也可以拿去申請政府每個月的早療補助(台北市一般戶為每人每月4,000元、低收入戶6,000元)


瑜珈球有好多玩法,老師神乎其技地讓孩子覺得舒服又有趣。圖為借助瑜珈球的支撐,小孩能「站」在老師腿上

瑜珈球有好多玩法,老師神乎其技地讓孩子覺得舒服又有趣。圖為借助瑜珈球的支撐,小孩能「站」在老師腿上





我的孩子三個月大時,因為被保母兒虐,因而有了一輩子無法復原的腦傷。這段與眾不同的育兒經歷,讓我流了不只一公升的眼淚,也灌溉出「後莎琳 陪腦傷兒飛翔」這個秘密花園。


希望我的經歷能帶給在痛苦中的人們一些勇氣,如果有問題想詢問我,或是單純想給我支持和鼓勵,都歡迎與我聯繫喔!


前半生堪稱順遂,直到孩子在保母家遭受嚴重腦傷,才體會到人生的苦悲。 希望用文字寫下走過幽谷、迎向光明的心情點滴,賦予這段歷程更正向的意義。 聯絡信箱:FlyWithRW@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妳心目中理想的家庭生活,究竟是什麼模樣呢?」 那天,和諮商師聊到現在的生活節奏讓我有點卡住時,諮商師反問了我這個問題。我愣住,因為似乎沒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就當了媽媽。 回想在有孩子以前,我喜歡自由的生活,喜歡想出去就出去、想耍廢就耍廢的隨心所欲,我可以滿腔熱血和朋友飛到馬祖北竿跑馬拉松
週日早上七點,我還在睡夢中,依稀聽到孩子嗯嗯啊啊叫的聲音,我心想,昨天明明哭鬧到一點才睡,怎麼這麼早就起床呢?排除肚子餓的可能性(自從生病後,他就不太會因為肚子餓而哭鬧),我隱隱有不祥的預感,也許,他的大腦又在亂放電,癲癇可能要發作了。   這一個多月來,我們觀察到孩子有些不自主的動作,例如:突
人有五個感官受器:眼、耳、鼻、口舌、皮膚,讓我們得以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來建構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孩子三個月大時因為意外腦傷,雙眼頓時失去了視覺,在協助孩子復健的過程中,我這才明白習以為常的「看見」,其實一點都不容易。
過去一個月對我來說是十分艱難的日子。 起因是小孩在十月底回診時,醫生考量到孩子的腦波已正常,決定減少抗癲癇藥物的劑量,原本滿心期待的我們,回家照顧後卻發現孩子變難帶了,除了頻繁地哭鬧,像是身體不舒服卻又有苦說不出,還反常地就算被大人抱著,還是不停抽噎,令人心疼。
小孩受虐性腦傷後,其中一個明顯的後遺症就是肌肉張力過高,一點風吹草動都能讓他全身僵硬,腳用力蹬直,雙手握拳硬邦邦,臉用力而脹紅,脖子擠到看不見。 每當看到小孩在跟張力對抗,內心真是萬般不捨,因為張力屬於不可控的反射,就像我們坐雲霄飛車,會因為緊張而無法控制地全身緊繃一樣。明知道他很難受,我們卻
又到了馬偕回診的時間,這次除了要補打四個月的五合一疫苗(第2劑)、和六個月的B肝疫苗(第3劑),還要回去看腦波檢測的報告,確認腦部是否有異常放電。 去醫院回診,意味著我必須請一個下午的假,從公司先開車回家進行一連串前置作業:換穿乾淨衣服。擠奶。準備外出包(裝有尿布、奶嘴、口水巾、濕紙巾和備用衣服,
「妳心目中理想的家庭生活,究竟是什麼模樣呢?」 那天,和諮商師聊到現在的生活節奏讓我有點卡住時,諮商師反問了我這個問題。我愣住,因為似乎沒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就當了媽媽。 回想在有孩子以前,我喜歡自由的生活,喜歡想出去就出去、想耍廢就耍廢的隨心所欲,我可以滿腔熱血和朋友飛到馬祖北竿跑馬拉松
週日早上七點,我還在睡夢中,依稀聽到孩子嗯嗯啊啊叫的聲音,我心想,昨天明明哭鬧到一點才睡,怎麼這麼早就起床呢?排除肚子餓的可能性(自從生病後,他就不太會因為肚子餓而哭鬧),我隱隱有不祥的預感,也許,他的大腦又在亂放電,癲癇可能要發作了。   這一個多月來,我們觀察到孩子有些不自主的動作,例如:突
人有五個感官受器:眼、耳、鼻、口舌、皮膚,讓我們得以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來建構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孩子三個月大時因為意外腦傷,雙眼頓時失去了視覺,在協助孩子復健的過程中,我這才明白習以為常的「看見」,其實一點都不容易。
過去一個月對我來說是十分艱難的日子。 起因是小孩在十月底回診時,醫生考量到孩子的腦波已正常,決定減少抗癲癇藥物的劑量,原本滿心期待的我們,回家照顧後卻發現孩子變難帶了,除了頻繁地哭鬧,像是身體不舒服卻又有苦說不出,還反常地就算被大人抱著,還是不停抽噎,令人心疼。
小孩受虐性腦傷後,其中一個明顯的後遺症就是肌肉張力過高,一點風吹草動都能讓他全身僵硬,腳用力蹬直,雙手握拳硬邦邦,臉用力而脹紅,脖子擠到看不見。 每當看到小孩在跟張力對抗,內心真是萬般不捨,因為張力屬於不可控的反射,就像我們坐雲霄飛車,會因為緊張而無法控制地全身緊繃一樣。明知道他很難受,我們卻
又到了馬偕回診的時間,這次除了要補打四個月的五合一疫苗(第2劑)、和六個月的B肝疫苗(第3劑),還要回去看腦波檢測的報告,確認腦部是否有異常放電。 去醫院回診,意味著我必須請一個下午的假,從公司先開車回家進行一連串前置作業:換穿乾淨衣服。擠奶。準備外出包(裝有尿布、奶嘴、口水巾、濕紙巾和備用衣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回想一年半前,當我的孩子發生腦傷意外時,我不知道哪裡有資源可以幫助孩子復健,身邊也沒有人可以詢問。茫然無助的我,看不到未來在哪裡。 沒想到,一路上跌跌撞撞走來,因為認識了一群堅強、樂觀且樂於分享的特兒家長,大家互相分享經驗與資源,才讓我逐漸摸索出方向,也漸漸累積了一些心得。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育兒點滴] 如何申請身心障礙的長照資源?」中,我詳細介紹了各項長照資源的申請流程和注意事項。 本篇將進一步分享這四大長照服務(交通接送、復能訓練、輔具補助、喘息服務),我實際使用的經驗與心得,希望能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參考。
Thumbnail
以前的我,每每想到孩子將被貼上「身心障礙」的標籤,內心就有點抗拒。可是,前輩們都說,孩子若能早點取得身障證明,就能早點使用政府的資源和福利,不管對他或整個家庭來說,都會是很大的幫助。 事後回想,前輩說的果然沒錯,自從孩子有了身障資格,我們全家的生活變得輕鬆許多,是個非常值得的決定!
Thumbnail
自從孩子的腦部受傷後,身體就無法有效調節環境的溫度,每當天氣變化,癲癇發作更加頻繁。因此,我們家常年夏天開冷氣、冬天吹暖氣,希望控制環境溫度,能夠讓孩子減少癲癇之苦。 政府有提供身心障礙者冷氣及暖氣的用電補助,對我們這樣的家庭來說可謂一大幫助,因此符合資格的人,別忘了去申請,以盡早享受福利喔!
『以前想要有個女兒,但在急診待久了,感覺生小孩就像抽盲盒,最怕抽到都20多歲了,還要你幫他收拾善後的,有這個風險,我不如多存點錢讓自己日子過好一點。』
因為先前做了一個小型研究,研究的時候發現中重度障礙的兒童要找到適合學習美術的環境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以受訪家長的經驗來說,合適的畫室有空位能再收新生,除非有良好的機緣,否則等個半年、一年才排到,更顯現了特殊兒童在藝術教育資源的匱乏。
Thumbnail
新生兒出生後,補助這麼多類,到底要怎麼辦理比較好?本篇會告訴你,這麼多補助,如何輕鬆完成辦理,只要跑2處,就可以完成所有補助。
Thumbnail
開案就是嚴重的個案需要定期追蹤 今天社工再次打給我 對於近期小孩子的狀況 家暴是否持續發生的狀況 以及過去家暴的一些細節 進一步做了解 關於小孩子是否有被施暴的可能 社工建議可以觀察: 身上是否有一塊一塊的瘀清? 在公共場所遇到有人大聲講話是否孩子會異常害怕?
Thumbnail
才剛開始學習當媽媽,上天就為我開了另一扇門,成為了特殊兒的媽媽。 沒有新生訓練,沒有學長姐帶領,初入特殊兒的世界,大小事都能令人手足無措。因為一般人對特殊兒的所知甚少,無法理解長得這麼像人類的他們,為何會屬於不同的物種。這些時刻總讓我期盼,如果有同溫層能夠理解我和我的孩子,那該有多好呀!
七寶媽與兒子笑資源班的孩子: 1. 讀資源班的人並非都智能不足 2.以後妳的兒子會這樣笑別的孩子 3.真有障礙的人會怎麼想,他們的家人呢? 4.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是應該的,如同我這篇一樣 身障,不是你想的那樣 家庭教育從小做起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回想一年半前,當我的孩子發生腦傷意外時,我不知道哪裡有資源可以幫助孩子復健,身邊也沒有人可以詢問。茫然無助的我,看不到未來在哪裡。 沒想到,一路上跌跌撞撞走來,因為認識了一群堅強、樂觀且樂於分享的特兒家長,大家互相分享經驗與資源,才讓我逐漸摸索出方向,也漸漸累積了一些心得。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育兒點滴] 如何申請身心障礙的長照資源?」中,我詳細介紹了各項長照資源的申請流程和注意事項。 本篇將進一步分享這四大長照服務(交通接送、復能訓練、輔具補助、喘息服務),我實際使用的經驗與心得,希望能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參考。
Thumbnail
以前的我,每每想到孩子將被貼上「身心障礙」的標籤,內心就有點抗拒。可是,前輩們都說,孩子若能早點取得身障證明,就能早點使用政府的資源和福利,不管對他或整個家庭來說,都會是很大的幫助。 事後回想,前輩說的果然沒錯,自從孩子有了身障資格,我們全家的生活變得輕鬆許多,是個非常值得的決定!
Thumbnail
自從孩子的腦部受傷後,身體就無法有效調節環境的溫度,每當天氣變化,癲癇發作更加頻繁。因此,我們家常年夏天開冷氣、冬天吹暖氣,希望控制環境溫度,能夠讓孩子減少癲癇之苦。 政府有提供身心障礙者冷氣及暖氣的用電補助,對我們這樣的家庭來說可謂一大幫助,因此符合資格的人,別忘了去申請,以盡早享受福利喔!
『以前想要有個女兒,但在急診待久了,感覺生小孩就像抽盲盒,最怕抽到都20多歲了,還要你幫他收拾善後的,有這個風險,我不如多存點錢讓自己日子過好一點。』
因為先前做了一個小型研究,研究的時候發現中重度障礙的兒童要找到適合學習美術的環境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以受訪家長的經驗來說,合適的畫室有空位能再收新生,除非有良好的機緣,否則等個半年、一年才排到,更顯現了特殊兒童在藝術教育資源的匱乏。
Thumbnail
新生兒出生後,補助這麼多類,到底要怎麼辦理比較好?本篇會告訴你,這麼多補助,如何輕鬆完成辦理,只要跑2處,就可以完成所有補助。
Thumbnail
開案就是嚴重的個案需要定期追蹤 今天社工再次打給我 對於近期小孩子的狀況 家暴是否持續發生的狀況 以及過去家暴的一些細節 進一步做了解 關於小孩子是否有被施暴的可能 社工建議可以觀察: 身上是否有一塊一塊的瘀清? 在公共場所遇到有人大聲講話是否孩子會異常害怕?
Thumbnail
才剛開始學習當媽媽,上天就為我開了另一扇門,成為了特殊兒的媽媽。 沒有新生訓練,沒有學長姐帶領,初入特殊兒的世界,大小事都能令人手足無措。因為一般人對特殊兒的所知甚少,無法理解長得這麼像人類的他們,為何會屬於不同的物種。這些時刻總讓我期盼,如果有同溫層能夠理解我和我的孩子,那該有多好呀!
七寶媽與兒子笑資源班的孩子: 1. 讀資源班的人並非都智能不足 2.以後妳的兒子會這樣笑別的孩子 3.真有障礙的人會怎麼想,他們的家人呢? 4.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是應該的,如同我這篇一樣 身障,不是你想的那樣 家庭教育從小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