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兩難」18要上早療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情境

有時候光是談到早療,就會有很多人有想法跟意見。除了當事者以外,還有其他的親朋好友會你一言我一語的「哎呦,我家那個還不是很晚說話,現在也是很會講」「大隻雞慢啼啦」「還要什麼評估不是很麻煩?」「我們以前哪有那種東西,現在不是還是活得好好的」「他只是害羞」「他會講,他只是不想講」「上學以後就好了啦」。



這些說法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但是真的決定該不該上早療的,應該是這個家庭的成員來思考跟決定的。不清楚情況的外人,沒有理由跟立場干涉。

該不該去早療,應該是考量孩子的狀況,未來的影響,家庭的資源等內容來決定的。這些提供意見的人,通常後來都是拍拍屁股就走人,也當作自己沒說過那些話。

🍎怎麼了

⭐️開始早療之前⭐️

#了解狀況了嗎

首先是把握現狀,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孩子跟同齡孩子發展速度不一樣,但是具體落後多少,你並不知道,因此網路上的量表也好,醫院的評估也可以,首先要先跟看孩子的身高體重一樣,知道孩子跟同齡的兒童相比,在哪一個位置。是在平均以下一點嗎?還是倒數的百分之一。


#會帶來什麼影響

當你更認識孩子以後,就是去了解未來的影響。看看這是發展落後的問題?還是認知能力的問題?或是注意力造成的持緩?更或是有生理上的困難。你第一次生孩子沒有這些答案,但是專業人士有更好的預測能力,因為他們療育的經驗,可以大致預測孩子未來的發展與可能會遇到的困難。術業有專攻,請把專家意見也當作資料一起蒐集起來。


#家庭資源夠嗎

由於孩子早療需要時間與陪伴,因此勢必需要個接送與照顧孩子的人力。家中是否有後援?或者夫妻其中一個需要找時間帶孩子去?

家裡附近是否有適合的地方?或者需要跑到比較遠的地方去早療?

如果付出的時間與金錢成本可以,那當然可以義無反顧。但如果已經壓縮到生活時間與金錢,就請先顧好自己,不然有了早療卻失去照顧者的陪伴,孩子的狀況會更糟糕。


⭐️當開始早療以後⭐️

#硬體環境安全嗎?

可以看看環境與教室狀況,是否有足夠的安全性。有軟墊、有安全的玩具、適合高度的桌椅、合理的上課人數。

#有沒有補助

有預算考量的可以確認是否可以補助車馬費,申請方式是否繁瑣。

#同儕可不可以

遇到的同儕有沒有緣份,屬性合不合?孩子能否在互動中獲得學習跟練習機會?有沒有合適的模仿對象?

#治療師如何處置

遇到狀況時,治療師會用什麼方式處理?結束之後的衛教感覺如何?能否順利溝通?

#和其他家長的互動

等待時,與其他家長的互動氣氛如何?與同一個團體的家長是否能交換訊息或討論?


🍎複習一次

1.確認自己了解孩子多少,如果不夠就去尋求客觀的資料或意見

2.盤點利弊得失,包括孩子未來的情況,以及自身是否有這樣的資源可以陪孩子早療

3.選定早療單位以後也繼續評估,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也要找到一群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治療師。


業界現況老實說的確是良莠不齊,有執照與資歷也不代表一個治療師的能力,還是要自己觀察與判斷,保持順暢的溝通,早療之路才能走得安穩。


教養兩難的文章會繼續連載,用圖文的方式分享一些工作上我與家長們的衛教內容,敬請期待。

歡迎追蹤臉書 (適合家長) 

以及IG  (適合青少年成人及本人)

看更多文章與參加活動喔



各種教養相關的內容會在本專題中按照類別分類,方便大家查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ilemma17要坐好嗎 🍎情境 為什麼不能乖乖坐好?像條蟲一樣動來動去的。 坐著玩不行嗎?別人都可以好好坐著,為什麼你不行?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說孩子都沒辦法乖乖坐好,總是跑來跑去。 但為什麼要坐好?不做好會怎樣嗎? 🍎怎麼了 #為什麼要坐著? 對於讓孩子安坐,我們有幾個
🍎情境 最近新聞沸沸揚揚的討論吃藥的問題,我想來我這邊的家長可能更早會遇到。有的孩子從小就吃癲癇的藥、吃注意力的藥、吃情緒的藥。其實家長們都戒慎恐懼,都很小心甚至很無助。因為不理解,所以其實很害怕。更有些保守的家長連糖果餅乾都一概禁止,畢竟添加物或者來源不明,凡事小心為上。 . 今天這裡不
🍎情境 家裡的玩具四散一地 各種零件就是兇器 被絆倒、踩到、找不到 亂丟的是你,抱怨的也是你 玩具是快樂來源也是亂源 所以怎麼處理好呢?要孩子自己收嗎? 🍎怎麼了 玩具有促進發展的目的,我們的遊戲治療也需要玩具。玩具是孩子可以放心操弄的物品,在設計上沒有真實世界的物品那般的危險,常常會使用低硬度
#Dilemma15 安靜一點 🍎情境 常會叫小孩安靜一些,但又說要讓他們勇於表達,怎麼抓那個分寸? 都已經叫了很多次「安靜一點」說完之後只安靜幾秒,孩子還是一樣吵,是發生什麼事情? . 如果這兩條你有中任何一條,這篇文章是適合你看的。 🍎怎麼了 #你想過孩子大聲的可能原因嗎? 儘管看起來都
#Dilemma14什麼叫公平 🍎情境 「你不公平,為什麼他的比較多」「你偏心」「他還不是一樣」 孩子沒有滿意的時候,總是抱怨東抱怨西,這種情況在有手足的家庭中更為明顯,很容易就把時間跟氣力都花在調停上面,結果就不用談什麼好的互動時間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實說沒有公平的時候,而父母怎麼避也避不了
小孩子生什麼氣 🍎情境 大人總是說「不能生氣」「小朋友怎麼可以生氣」 但到底為什麼不能生氣? 說這句話的人自己不就正在生氣嗎? 為什麼大人可以小孩不行? 這社會充滿這種沒有道理的道理 你是否有曾懷疑過這個問題? 🍎怎麼了 我們被這樣養大了,開始複製上一代給我們的這些教條。 因為被說過太多次了,所
#Dilemma17要坐好嗎 🍎情境 為什麼不能乖乖坐好?像條蟲一樣動來動去的。 坐著玩不行嗎?別人都可以好好坐著,為什麼你不行?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說孩子都沒辦法乖乖坐好,總是跑來跑去。 但為什麼要坐好?不做好會怎樣嗎? 🍎怎麼了 #為什麼要坐著? 對於讓孩子安坐,我們有幾個
🍎情境 最近新聞沸沸揚揚的討論吃藥的問題,我想來我這邊的家長可能更早會遇到。有的孩子從小就吃癲癇的藥、吃注意力的藥、吃情緒的藥。其實家長們都戒慎恐懼,都很小心甚至很無助。因為不理解,所以其實很害怕。更有些保守的家長連糖果餅乾都一概禁止,畢竟添加物或者來源不明,凡事小心為上。 . 今天這裡不
🍎情境 家裡的玩具四散一地 各種零件就是兇器 被絆倒、踩到、找不到 亂丟的是你,抱怨的也是你 玩具是快樂來源也是亂源 所以怎麼處理好呢?要孩子自己收嗎? 🍎怎麼了 玩具有促進發展的目的,我們的遊戲治療也需要玩具。玩具是孩子可以放心操弄的物品,在設計上沒有真實世界的物品那般的危險,常常會使用低硬度
#Dilemma15 安靜一點 🍎情境 常會叫小孩安靜一些,但又說要讓他們勇於表達,怎麼抓那個分寸? 都已經叫了很多次「安靜一點」說完之後只安靜幾秒,孩子還是一樣吵,是發生什麼事情? . 如果這兩條你有中任何一條,這篇文章是適合你看的。 🍎怎麼了 #你想過孩子大聲的可能原因嗎? 儘管看起來都
#Dilemma14什麼叫公平 🍎情境 「你不公平,為什麼他的比較多」「你偏心」「他還不是一樣」 孩子沒有滿意的時候,總是抱怨東抱怨西,這種情況在有手足的家庭中更為明顯,很容易就把時間跟氣力都花在調停上面,結果就不用談什麼好的互動時間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實說沒有公平的時候,而父母怎麼避也避不了
小孩子生什麼氣 🍎情境 大人總是說「不能生氣」「小朋友怎麼可以生氣」 但到底為什麼不能生氣? 說這句話的人自己不就正在生氣嗎? 為什麼大人可以小孩不行? 這社會充滿這種沒有道理的道理 你是否有曾懷疑過這個問題? 🍎怎麼了 我們被這樣養大了,開始複製上一代給我們的這些教條。 因為被說過太多次了,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身高常成為家長的關注焦點。有些孩子可能因為身高未達標準而錯失未來的機會。透過早期瞭解成長曲線,家長可以提早採取措施,確保孩子在關鍵時期擁有更多選擇權。本文將探討如何透過科學方法及專業建議,幫助孩子在快樂的環境中健康成長,並強調知識的重要性和選擇的權利。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衛福部立基隆醫院26日指出,幼童語言發展遲緩,影響未來人格發展,家長如發現幼童有語言障礙,即應儘快治療。 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李穎安表示,俗云「3歲定80,6歲定終生」。6歲之前確實為孩子早療的黃金期,絕非空穴來風的口號。以神經醫學來說,0至3歲幼兒的神經連結非常快速,此一時期
做了幾年早療服務, 也服務過了不少家庭, 但直到現在還在持續釐清一件事, 什麼是好的早療服務? 「進步」這個詞與早療服務息息相關, 早療社工做的所有處遇,都是為了讓孩子能更進步。 無論是療育連結、活動辦理、諮詢服務,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進步。 但同樣是進步的上限又分成幾種。(
父母需要了解和接受孩子的特質,並積極尋找社會及家庭支持,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成長。此外,需要避免盲目信賴診斷,同時擁有批判性思考能力。
建議家長在孩子可能有發展問題時,及早安排檢查和諮詢,並盡量備齊相關資料,在就醫時告知醫師。專業人員會共同討論孩子的狀況,提供最貼近孩子需求的建議和安排。心理師提醒家長要練習觀察和描述孩子的狀況,以促進溝通和提供對孩子可能的行為特質描述。
孩童發展遲緩常常在2-3歲逐漸表現,可透過網路搜尋,或就醫進行全面性評估。發展障礙分為認知、語言、感官、及社會情緒等類型,並非單獨存在。雖無法根治,但早期療育可扮演重要角色,此為關鍵治療期。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身高常成為家長的關注焦點。有些孩子可能因為身高未達標準而錯失未來的機會。透過早期瞭解成長曲線,家長可以提早採取措施,確保孩子在關鍵時期擁有更多選擇權。本文將探討如何透過科學方法及專業建議,幫助孩子在快樂的環境中健康成長,並強調知識的重要性和選擇的權利。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衛福部立基隆醫院26日指出,幼童語言發展遲緩,影響未來人格發展,家長如發現幼童有語言障礙,即應儘快治療。 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李穎安表示,俗云「3歲定80,6歲定終生」。6歲之前確實為孩子早療的黃金期,絕非空穴來風的口號。以神經醫學來說,0至3歲幼兒的神經連結非常快速,此一時期
做了幾年早療服務, 也服務過了不少家庭, 但直到現在還在持續釐清一件事, 什麼是好的早療服務? 「進步」這個詞與早療服務息息相關, 早療社工做的所有處遇,都是為了讓孩子能更進步。 無論是療育連結、活動辦理、諮詢服務,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進步。 但同樣是進步的上限又分成幾種。(
父母需要了解和接受孩子的特質,並積極尋找社會及家庭支持,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成長。此外,需要避免盲目信賴診斷,同時擁有批判性思考能力。
建議家長在孩子可能有發展問題時,及早安排檢查和諮詢,並盡量備齊相關資料,在就醫時告知醫師。專業人員會共同討論孩子的狀況,提供最貼近孩子需求的建議和安排。心理師提醒家長要練習觀察和描述孩子的狀況,以促進溝通和提供對孩子可能的行為特質描述。
孩童發展遲緩常常在2-3歲逐漸表現,可透過網路搜尋,或就醫進行全面性評估。發展障礙分為認知、語言、感官、及社會情緒等類型,並非單獨存在。雖無法根治,但早期療育可扮演重要角色,此為關鍵治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