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裡也有一個發展遲緩的小孩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現在發展遲緩的孩子越來越多,希望可以給更多家長正確的觀念,以及讓更多家長有勇氣,面對孩子發展遲緩的問題。


文章目錄


我對發展遲緩的觀點

發展遲緩不是病,不了解才要人命

  曾經在媽媽社團看到有孩子因發展遲緩被退貨,結果有許多人開始評論,像是說要孩子上特殊學校、接受特殊教育,甚至有人覺得是媽媽有問題等等,大多數人還是對發展遲緩不理解,貼上不友善的標籤。看完後,發覺多數這樣評論的人都屬於沒有相關經驗的家長,所以他們說的話聽聽就好,建議父母不用太放在心上!

  給個案例,一個兩歲一個字都不會說的小孩▼

  經過早療後,兩歲十個月是這樣▼

  可能有人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但至少他現在出門,沒人相信他是領有發展遲緩證明的小孩,給各位在低潮中的父母一點鼓勵。在我認為,發展遲緩的小孩,像是班上「功課不好」的學生,上一些復健課(課後輔導)就會有進步,爸媽不用太擔心或太難過。

  然後有許多早療的家長也很不平,為什麼他們這樣看待我家孩子,其實身為過來人,這些事情真的要靠媽媽自己的心境轉換,心理的部分外力很難幫到忙,如果有需要,建議爸爸媽媽也不要吝於尋求心理諮商。

💖媽媽紓壓好物

🔥 漢方養身茶https://mall.iopenmall.tw/020121/index.php?action=product_detail&prod_no=P2012102996075

raw-image

🔥隨手可敲木魚https://mall.iopenmall.tw/020121/index.php?action=product_detail&prod_no=P2012102620189

raw-image

🔥K歌神器~藍芽麥克風https://mall.iopenmall.tw/020121/index.php?action=product_detail&prod_no=P2012103301407

raw-image

  如果父母不夠堅強,很容易會被流言蜚語擊倒,不管什麼孩子,總會遇到挑三揀四的路人,或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家長,硬是要表現出他的小孩比較優秀,我只能說,你小孩這麼優秀,在這裡浪費青春幹嘛呢?怎麼不去中研院?所以跟一些無知的陌生人解釋一大堆,我覺得,還不如多花時間照顧小孩,當孩子學習有成果,這比陌生人說一大堆讚美的話,還要更感動。所以,爸爸媽媽除了要夠了解自己孩子能力到哪裡(不要容易被他人話語影響),也要堅持不懈的持續上課,孩子的進步才看的到喔!


發展遲緩會好嗎?會有終生問題嗎?

發展遲緩跟自閉症、唐氏症不一樣

這樣說好了:

👉發展遲緩比較多是後天造成

👉自閉、唐氏症是生理因素,就像是缺胳膊少腿,天生身體上少了一部分功能

或許我這樣說並不是很恰當,但可能比較好理解🧐

  不可否認,會造成發展遲緩的因素很多,包含孩子先天一些能力較弱、主要照顧者給予的引導、生活環境等等,但發展遲緩是健康的孩子,只要適當復健,就可以跟上同齡孩子的腳步☺️。

  後天因素會比先天因素好處理多,畢竟先天功能沒有就是沒有,是不可逆的條件,復健科醫生曾告知,發展遲緩好處理,過動症不難解決,自閉症是最棘手的。

  但在早期上,這些病症很多徵兆會非常雷同,例如固執、只對單一事物有興趣、言語表達障礙等等,主因是孩子太小,有時候很難正確表達其意思或老師的要求,所以無法很精確的判定症狀,So~醫生一般也不會太早下定論(我們要給孩子還有自己多一點機會🤟),大部分只會跟你說,持續不間斷地做治療。要正確判定孩子是否是自閉,至少要等六歲或上小學,但不論是什麼狀況,等到孩子有顯著問題(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怒、衝動或攻擊性等)才治療,不僅錯過黃金時間,孩子許多行為固定了,治療效果更有限,而且處理親子衝突更費力。


我帶發展遲緩小孩的經歷

配合做早療、復健是最正確的選擇

  很多孩子在一開始,只有醫生跟資深治療師,可以比較好的判斷是不是自閉症。幼兒園老師、年輕的治療師,常常都會有誤判的狀況,甚至我曾去坊間一個很有名的心理諮商師診所,明明一個很正常的孩子,評估報告都是通過的,這個諮商師卻可以判成自閉症,還叫我要認清現實,我跟諮商師溝通,諮商師還開書單給我,要我多了解自閉症,就能理解他為什麼評斷我的孩子是自閉。現在回頭看,覺得諮商師只是想讓小孩上課吧,因為那是全自費治療沒有補助,40分鐘收費$1700。

  家長要記得一件事,就是不間斷地給小孩上早療,因為兒科醫生說,早療課對任何(包含正常的)孩子都有幫助,不論之後評估結果如何,現在的復健都不會白費。早療課越早上成效會越快越好,我也一直鼓勵類似的媽媽,不要放棄發展遲緩的孩子。

  所以,我不懂那些,要求發展遲緩小孩去特教機構的意義,發展遲緩只是缺乏刺激,他們的智商跟學習能力是正常的,幼稚園階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特教機構與一般幼兒園的環境還是有落差,❗我不能說模仿特教小孩的行為有什麼不好❗,但把正常的孩子送去特教機構,會抹煞他們許多跟同儕相處的機會,以及學習深度,我反倒建議家長可以多跟幼兒園溝通。


早療課真的有效嗎?到底該不該上?

效果因人而異,但不上只會更慘

  發展遲緩小孩治療後,到底會不會跟正常小孩一模模一樣樣❓老實說無法保證,原因很多,如:

1.投注在這個孩子身上的資源、時間

2.治療的黃金時段

3.孩子的人格特質

4.成長或家庭環境

5.其他孩子發展的速度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發展遲緩的孩子不上課,只會跟別的孩子越差越遠,長大後很容易變成問題兒童。

  各位觀眾~我總結一句,看到上面影片的成果,還要擔心嗎?


給各位早療父母鼓勵的話

任何孩子都有他來到這世界上的意義

  最後,也要鼓勵自閉症或其他病症的父母,我沒有想要排擠或刻意區隔這些孩子,也沒有幸災樂禍的意思,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問題,我只是想分享我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不一樣的孩子會有不一樣的困擾,不代表生了天才兒童,媽媽就可以頹廢的躺在沙發上,只是相對起來,早療的孩子父母會需要付出更多心力。人說上天關了一扇窗,會開另一道門,大腦有補償作用,他會把缺失部分,用另一區塊特別補強,所以才會發現有些孩子在某些領域特別有天賦,也許你的孩子的天賦還沒有被激發,但你要相信孩子的無限可能。

  希望這篇可以幫助到所有有需要的人~



推薦西瓜時光團購LINE社群:

https://line.me/ti/g2/z8SffyC4ztPUTuD62Bne24v9KIqdI-fl-S68Tw?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專門為早療量身打造的玩具、日用品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衛福部立基隆醫院26日指出,幼童語言發展遲緩,影響未來人格發展,家長如發現幼童有語言障礙,即應儘快治療。 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李穎安表示,俗云「3歲定80,6歲定終生」。6歲之前確實為孩子早療的黃金期,絕非空穴來風的口號。以神經醫學來說,0至3歲幼兒的神經連結非常快速,此一時期
做了幾年早療服務, 也服務過了不少家庭, 但直到現在還在持續釐清一件事, 什麼是好的早療服務? 「進步」這個詞與早療服務息息相關, 早療社工做的所有處遇,都是為了讓孩子能更進步。 無論是療育連結、活動辦理、諮詢服務,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進步。 但同樣是進步的上限又分成幾種。(
父母需要了解和接受孩子的特質,並積極尋找社會及家庭支持,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成長。此外,需要避免盲目信賴診斷,同時擁有批判性思考能力。
許多家長誤解孩子發展遲緩主要是因為教養方式不當,而導致自責和壓力。然而,發展遲緩的成因主要與腦功能和神經系統的異常有關,並非單一原因所造成。神經可塑性的概念提供了改善發展遲緩的希望,讓家長更加堅定自己的心情,並早早發現及讓孩子接受療育,把握學齡前的黃金治療期,讓孩子的潛能得以發揮。
孩童發展遲緩常常在2-3歲逐漸表現,可透過網路搜尋,或就醫進行全面性評估。發展障礙分為認知、語言、感官、及社會情緒等類型,並非單獨存在。雖無法根治,但早期療育可扮演重要角色,此為關鍵治療期。
Thumbnail
學習障礙孩子從小到大缺乏完整的服務協助,不僅在學校教育方面,就業照顧方面都有困難。本文提出建立完整一條龍的特殊需求孩子服務觀念,需早療、特教、社會福利系統的介入服務,以及完善的課後照顧系統,以幫助這些特殊需求孩子脫離貧窮、犯罪,找到自己應有的人生。支持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的特殊需求課後照顧服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小開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媽媽面對孩子特殊需求時的考量與擔憂。媽媽猶豫是否讓孩子接受醫院檢查與鑑定,擔心會給孩子貼標籤,造成家庭與孩子的困擾,也會影響至未來的一系列問題。作者提供了一些潛在的解決方案以及應對這種情況的方法,即使不鑑定依然可以從其他方式去了解與幫助孩子。
Thumbnail
許多人都說過,陪伴小孩長大,也是療癒自己的成長歷程。但這療癒並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照顧小孩勞力辛苦不說,心理上孩子也尚未發展出和成人一樣的大腦認知。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衛福部立基隆醫院26日指出,幼童語言發展遲緩,影響未來人格發展,家長如發現幼童有語言障礙,即應儘快治療。 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李穎安表示,俗云「3歲定80,6歲定終生」。6歲之前確實為孩子早療的黃金期,絕非空穴來風的口號。以神經醫學來說,0至3歲幼兒的神經連結非常快速,此一時期
做了幾年早療服務, 也服務過了不少家庭, 但直到現在還在持續釐清一件事, 什麼是好的早療服務? 「進步」這個詞與早療服務息息相關, 早療社工做的所有處遇,都是為了讓孩子能更進步。 無論是療育連結、活動辦理、諮詢服務,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進步。 但同樣是進步的上限又分成幾種。(
父母需要了解和接受孩子的特質,並積極尋找社會及家庭支持,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成長。此外,需要避免盲目信賴診斷,同時擁有批判性思考能力。
許多家長誤解孩子發展遲緩主要是因為教養方式不當,而導致自責和壓力。然而,發展遲緩的成因主要與腦功能和神經系統的異常有關,並非單一原因所造成。神經可塑性的概念提供了改善發展遲緩的希望,讓家長更加堅定自己的心情,並早早發現及讓孩子接受療育,把握學齡前的黃金治療期,讓孩子的潛能得以發揮。
孩童發展遲緩常常在2-3歲逐漸表現,可透過網路搜尋,或就醫進行全面性評估。發展障礙分為認知、語言、感官、及社會情緒等類型,並非單獨存在。雖無法根治,但早期療育可扮演重要角色,此為關鍵治療期。
Thumbnail
學習障礙孩子從小到大缺乏完整的服務協助,不僅在學校教育方面,就業照顧方面都有困難。本文提出建立完整一條龍的特殊需求孩子服務觀念,需早療、特教、社會福利系統的介入服務,以及完善的課後照顧系統,以幫助這些特殊需求孩子脫離貧窮、犯罪,找到自己應有的人生。支持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的特殊需求課後照顧服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小開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媽媽面對孩子特殊需求時的考量與擔憂。媽媽猶豫是否讓孩子接受醫院檢查與鑑定,擔心會給孩子貼標籤,造成家庭與孩子的困擾,也會影響至未來的一系列問題。作者提供了一些潛在的解決方案以及應對這種情況的方法,即使不鑑定依然可以從其他方式去了解與幫助孩子。
Thumbnail
許多人都說過,陪伴小孩長大,也是療癒自己的成長歷程。但這療癒並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照顧小孩勞力辛苦不說,心理上孩子也尚未發展出和成人一樣的大腦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