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後,兒子若有所思的說:「媽~你們那個課都甚麼人在上?」
「怎麼這麼問?」天外飛來一筆,不知道他想問什麼。
「我覺得我同學的爸媽應該要去上課。」他悠悠的說。
「怎麼說?」我好奇了。
「他爸媽整天吵架,不然就都不在家,一天到晚罵小孩怎樣怎樣,他都不想待在家裡,找藉口在外面四處遊蕩....」
聽在同樣是當父母的耳裡,其實蠻心疼這樣的孩子。
沒有孩子想要變壞,很多時候是家庭系統出了狀況,沒有人可以接住他們青春期身心的變化,更多的是得不到愛與關注。
就如同《 現在的青少年很難教吧?─ 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這本書裡提到。
青少年雖然看起來什麼都不懂,但他們其實能夠洞悉大人們的秘密,如外遇、說謊、假裝去工作或詐騙等行為。
這些隱瞞會導致青少年開始對大人產生不信任和瞧不起,對大人產生不尊重的態度。並對大人的權威產生質疑。
他們可能反抗大人的管教,認為大人自己也沒有資格說教他們。
那怎麼辦?
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以自身的努力和改變作為榜樣,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其次,青少年需要學會負責,而這種學習是透過大人自身的行為和榜樣來實現的。當大人開始改變並展現出對自身行為的負責任態度時,青少年也會開始重新評估他們對大人的看法。
另外,很多父母常叨念孩子例如,你再繼續玩電動,以後沒前途。或者每次都考這麼差,怎麼考得上大學。
越製造危機感,青少年越逃避,往往會用遊戲的快樂和成就感去遺忘這個危機。你以為他沒看到危機,但事實上,他可能內心比誰都清楚,只是他抗拒去承認。
又或者,這是你認為的危機還是他認為的危機?你說的未來太遙遠,對他根本無法感受到危機。
危機感常會啟動防衛機轉,在面對焦慮情境時,反而容易利用否認、合理化、隔離負面情緒、壓抑來逃避問題。
更好的方式是從青少年的角度出發,適度地提醒他們,而不過度擔憂。這樣做能避免引起青少年的反感和抵抗。
這本書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鼓勵大人通過自己的行為改變和正確的溝通方式,與青少年建立更健康、更信任的關係。這樣的方式有助於讓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學會如何負責和面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