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間成為時間的時候:《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正如尼采所說,憎恨的對象是時間本身,即對es war的憎恨,對『那曾經是如此』的憎恨。憎恨,極其不願了解未來的過去,而未來的過去也就是過去的未來。」——洪席耶《歷史的形象》

「上帝才知道我是否害怕原子彈把世界摧毀,但至少有一件事我同樣擔憂,那就是國家對整個人類的侵犯。」——貝納德·貝倫森(Bernard Berenson,1865-1959)

由小說家胡淑雯、童偉格編選的四冊《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其編排與選錄的方式本身,已經是一種回應。這回應不僅僅是針對某個議題、某段過去、某種文學史的重整需求,而是純粹且堅定的回應「應然的此刻」。

回應,是因為此刻必須回應,必須在此刻回應。猶如童偉格在序的結尾所引的策蘭詩句:「是時候了。」

是什麼時候?是「讓人知道的時候了」,是「石頭要開花了」、「心兒跳得不寧了」。最重要的:是時間成為時間的時候了。


若這四冊的編選是種回應,指涉的必然是時間。不僅是日常可供指認的,我們以為客觀存在的時間(一段年代、曆法鐘錶刻下的時間),而是某種被召喚出來的主體所感知的時間。亦即,若時間終於能成為時間,必然召喚起一種新的感知方式,而這個新,是「重新」:我們在此刻必須迫出的卻依然要(更)細微去覺察的眼睛,去觀看的時間。

於是,(重新)觀看時間,所訴求的絕非在某種不經省思的時空尺度內,單純攤開內容、指認客體(加害者、受害者或罪行、恐懼),將簾幕揭開,將秘密說出,將沉冤洗清,將創傷展示。

更重要的重點,在其形式:簾幕以怎樣方式蓋上(〈黑衣先生傳〉、〈男女關係正常化〉、〈李秋乾覆C.T.情書〉),秘密如何成為秘密且如何發生作用(〈告密者〉、〈玉米田之死〉)、影響話語與行為(〈月印〉、〈老人〉),創傷的回望(〈狄克森片語〉、〈回家〉、〈暮色將至〉)。

所謂白色恐怖所使之噤聲、抹去、蒼白、凹折、殘廢,該去追問與重新審制,去動用所有可能語言訴說與理解,以所有感官去察覺與感受的,不僅是「有哪些?」、「是什麼?」。我們需要更大的方式去質問「如何發生?」、「如何作用?」。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不是只是拔河式的,零和遊戲式的。在更多的情況下,記憶與遺忘不僅是緊緊交纏,且互相吞食,以為是記憶的其實遭遺忘竄改,以為遺忘的其實是記憶的隱隱呼喚,譬如〈賴索〉的內心迷宮。

被遺忘的、無法被言說的,不是實際的內容,而是形式。換言之,那更像是巨大的失語症(如施明正、舞鶴展現在其敘事中),重點在於語言架構的失能。

因此,文學在此喚出。目的不在於單純的見證,亦非用文學虛構再現真實的過去。乃是文本本身,在某種審慎且專心致志地閱讀中,即「記憶-遺忘」的語言。重要的不僅在於這些小說是說了什麼、描寫什麼,小說並不只是載體或工具,小說本身的呈現就是此「記憶-遺忘」本身。

不藉由小說說什麼,揭露什麼,小說本身就是說,就是揭露本身。

如果,小說就是特殊的言說,它也必定更大程度指出了沈默,指出了不可言說(〈虎姑婆〉),無以名之(〈尋找名字〉),無法思考(〈渴死者〉),無法被覺察(〈消失的男性〉)的部分。由言說之外,不能言說之處構成的言說。文學,唯有在其無能之處,消散之處,言語的邊境、認識的極限,才可能發揮其真正價值。畢竟,曾有許多的靈魂,被剝奪的是時間意識,囚困在不被記憶的過去,也阻斷在不被允諾的未來之外,最終,也無法被時間所意識。一轉眼,人生數十載如煙,像是浦島太郎的玉手箱(〈從前有個浦島太郎〉)。如今,我們需要更有意識地去見其不可見,才可能贖回文學當中無論有無意識,卻能讓我們看到的,不可見性是如何的不可見。

正如胡淑雯所說:「書寫是強敘事。閱讀,則是強記憶。」


以台灣「白色恐怖」為經緯,在失語的歷史記憶主體中探勘,文學的可能,須從既有的框架——無論是時代、主題、情節與事件、人物樣板、作者個人經歷——逃逸出去。

《讓過去成為此刻》的選文、分冊,加上兩位編選者的撰文,本身就是重新定義白色恐怖。並非由既有的領域當中去揀選、代表,每一冊的分類——《血的預感》、《眾聲歸來》、《國家從來不請問》、《白色的賦格》——乃是一種回應,以文學之眼,不再將歷史視作一個固定不變的客體。這樣的美學策略的必要性,剔除了編年史的形式,不以作者、寫作、主題的年代而論,在小說的主題也大為拓展且重新定義(或說,在這裡成為一樣的事)白色恐怖勾出的文學可能圖景。時間,就在其框架界定之外,解放成為真正的時間。


過去若能成為此刻,必然的交換、唯一可能的交換,能換取過去的可能性的交換者,正是我們的此刻。包括此刻朝向未來的可能性在內。亦即,過去不再是被封鎖在時間的客體,而在成為此刻的瞬間,過去能夠擁有未來。過去不再靜止,而可以連同我們的當代,一起朝未知發展。

主編之一童偉格曾多次引用學者阮斐娜那令人動容的結論,:「直到所有的日語教育世代帶著他們最後一縷的殖民地記憶、語言以及詩歌完全辭世為止,否則後殖民時期將不會真正地來臨。」

既是此刻,就不會是別的時刻,如今,確實是時候了。編選也好,研究也好,評論也好,評論的評論也好。閱讀也好,書寫也好,確實是時候了。因為這麼做,不僅是讓過去成為此刻,我們必須這麼做,此刻才會成為真正有可能性的此刻,並敞開於未來。

最後,僅以策蘭的詩句,一起迎接「我們尚未成為時間的時間」(但就在此刻):


總要發生什麼,

總有點事

發生

在高處,在

低處。

總要有點什麼,在大地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ocus Solus:朱嘉漢的文學沙龍
26會員
57內容數
本空間收藏朱嘉漢過去累積的短文與評論。 全文開放。若有意願,可小額贊助。
2025/02/12
閱讀楊双子的《臺灣漫遊錄》,最好的建議,是依循小說的「敘事者我-青山千鶴子」所說的:「小說是小說,我是我。」 將小說當作小說讀,就是最好的讀法。 撇開其餘的資訊,拿起《臺灣漫遊錄》閱讀,其中的「小說性」不但沒有沖淡,反倒看到相當純粹的虛構性。即便你一度懷疑或相信真有青山千鶴子的存在,此書的主
2025/02/12
閱讀楊双子的《臺灣漫遊錄》,最好的建議,是依循小說的「敘事者我-青山千鶴子」所說的:「小說是小說,我是我。」 將小說當作小說讀,就是最好的讀法。 撇開其餘的資訊,拿起《臺灣漫遊錄》閱讀,其中的「小說性」不但沒有沖淡,反倒看到相當純粹的虛構性。即便你一度懷疑或相信真有青山千鶴子的存在,此書的主
2025/02/11
當你走進蒙帕納斯墓園尋找涂爾幹安葬之地時,你將會踏入墓園裡的猶太區,也許,在你發現那並不起眼的墓碑前,已數度看見諸多墓碑上刻著Dreyfus這個姓。請不要意外涂爾幹的孤單,或疑問為何他身旁看不到與他同姓的親人,他死後身旁所真正陪伴的,正是其妻露易絲‧德雷福斯(Louise Dreyfus
Thumbnail
2025/02/11
當你走進蒙帕納斯墓園尋找涂爾幹安葬之地時,你將會踏入墓園裡的猶太區,也許,在你發現那並不起眼的墓碑前,已數度看見諸多墓碑上刻著Dreyfus這個姓。請不要意外涂爾幹的孤單,或疑問為何他身旁看不到與他同姓的親人,他死後身旁所真正陪伴的,正是其妻露易絲‧德雷福斯(Louise Dreyfus
Thumbnail
2024/01/23
1. 兩千年,創作生活史前史 關於個人文學年代的劃分,十年為期,恰好都標誌著我的重要時期。 兩千零一年,剛滿十八歲,進入大學,一頭栽進文學。 那時候總想走得更純粹一些,於是朝這方面打造自己。反正相較早熟的、超齡的、天才的、有多項才藝的同學們,我擁有的只是堅不可破的孤獨,以及絕對的純粹。至少,我
2024/01/23
1. 兩千年,創作生活史前史 關於個人文學年代的劃分,十年為期,恰好都標誌著我的重要時期。 兩千零一年,剛滿十八歲,進入大學,一頭栽進文學。 那時候總想走得更純粹一些,於是朝這方面打造自己。反正相較早熟的、超齡的、天才的、有多項才藝的同學們,我擁有的只是堅不可破的孤獨,以及絕對的純粹。至少,我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在這裡的一切就像是發高燒,沒有人想發燒,但忽然就燒起來了。我們不想要,敵人不想要,但我們卻走到了這一步,半個世界走到這一步。而且上帝眼睜睜看著我們互相殘殺。
Thumbnail
在這裡的一切就像是發高燒,沒有人想發燒,但忽然就燒起來了。我們不想要,敵人不想要,但我們卻走到了這一步,半個世界走到這一步。而且上帝眼睜睜看著我們互相殘殺。
Thumbnail
《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記者的中立視角、採用平實的風格敘事,確實規避掉如《現代啟示錄》那樣意在反戰卻浪漫化戰爭的問題,並且有力地提醒大家,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就沒有文明討論意見的空間了,只剩下求生存與殺敵。至於明瞭這點的人們在真實世界裡有沒有辦法阻止戰爭發生?就是個令人傷感的問題了。
Thumbnail
《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記者的中立視角、採用平實的風格敘事,確實規避掉如《現代啟示錄》那樣意在反戰卻浪漫化戰爭的問題,並且有力地提醒大家,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就沒有文明討論意見的空間了,只剩下求生存與殺敵。至於明瞭這點的人們在真實世界裡有沒有辦法阻止戰爭發生?就是個令人傷感的問題了。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戰廢品》,敘述主角在朝鮮戰爭中的艱難經歷與對戰爭的感慨,充滿人性與政治的複雜交織。書中揭露了戰爭的殘酷和戰俘在戰俘營中的遭遇。同時展現在國共內戰後選擇的困難抉擇,無論選擇何方,都伴隨著犧牲和後悔。文章表達了對戰爭的憎惡,對信仰的質疑以及對人生的絕望。
Thumbnail
《戰廢品》,敘述主角在朝鮮戰爭中的艱難經歷與對戰爭的感慨,充滿人性與政治的複雜交織。書中揭露了戰爭的殘酷和戰俘在戰俘營中的遭遇。同時展現在國共內戰後選擇的困難抉擇,無論選擇何方,都伴隨著犧牲和後悔。文章表達了對戰爭的憎惡,對信仰的質疑以及對人生的絕望。
Thumbnail
《百年孤寂》的時間線跨越了百年(如同書名所暗示),並且以波恩地亞家族在此地從興盛到滅亡的過程為主軸。儘管結合了政治、民族主義、愛情、宗教與神話等不同元素,讀者不難發現其中的情節,就如同他們所使用的名字一般,只是不斷輪迴重演,帶有宿命色彩的文字,也讓人深刻體悟到人生在世的虛幻。
Thumbnail
《百年孤寂》的時間線跨越了百年(如同書名所暗示),並且以波恩地亞家族在此地從興盛到滅亡的過程為主軸。儘管結合了政治、民族主義、愛情、宗教與神話等不同元素,讀者不難發現其中的情節,就如同他們所使用的名字一般,只是不斷輪迴重演,帶有宿命色彩的文字,也讓人深刻體悟到人生在世的虛幻。
Thumbnail
這是去年就打的觀後心得,由自己的社群媒體轉載過來。 戰爭 就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短短只有20年的間隔來看,人類的確擅長遺忘,但至今已過了七十年卻並未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聽起來雖然諷刺,但結束二戰的原子彈,似乎確實嚇阻了下一場大規模戰爭,那從天而降的死神,帶著不公平的審判與毀滅之光,不僅給予日
Thumbnail
這是去年就打的觀後心得,由自己的社群媒體轉載過來。 戰爭 就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短短只有20年的間隔來看,人類的確擅長遺忘,但至今已過了七十年卻並未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聽起來雖然諷刺,但結束二戰的原子彈,似乎確實嚇阻了下一場大規模戰爭,那從天而降的死神,帶著不公平的審判與毀滅之光,不僅給予日
Thumbnail
【過年NETFLIX影集三選之二_ 京城怪物】 「人類就是這樣子,不管遇到什麼都能很快地適應,無論那是苦楚或是幻滅。」 《京城怪物》背景設定在 1945 年春天,甲午戰爭後從中國獨立的朝鮮,在數年後被日本併吞,開啟了日本對朝鮮半島35年的統治,直至1945年
Thumbnail
【過年NETFLIX影集三選之二_ 京城怪物】 「人類就是這樣子,不管遇到什麼都能很快地適應,無論那是苦楚或是幻滅。」 《京城怪物》背景設定在 1945 年春天,甲午戰爭後從中國獨立的朝鮮,在數年後被日本併吞,開啟了日本對朝鮮半島35年的統治,直至1945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