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的圈子裡,我默默拓展自己閱讀的份量和見識。讀了不少散文、小說、經典文學,但目前為止沒有看過如此清晰的散文,那就是《撒哈拉歲月》。生動的對話和清晰的記憶能力讓這本書的所有文章像是一本童話故事集一樣,讓人一翻再翻,一讀再讀,打破了經典文學的沈重。過程中,忘了自己身處的國境,只想追隨著三毛去到異國跟隨那股一波未停一波又起的熱浪。
我可以很坦白的說,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根本不認識三毛老師。印象很深的是在信義誠品最後一星期的營業,那時候全台北的書迷都朝聖於此,想要替信義誠品留下最美好的餞別禮。當然,我也是其中一位,我帶著喜滋滋的心情走到現代華文創作的展示櫃去逛。剛剛好最近很想讀白先勇老師的《台北人》,就帶著試試看的心情在那裡躊躇,書是找到了,卻也意外看見皇冠出版社幫三毛老師所有作品都重新裝幀的新書,引發想要去瞭解一位「看似」很偉大的作家。就在那時,我時隔了將近30年,乘著前人的風潮踏上了這股「三毛熱」。
三毛老師的文字精闢,卻又像小說一般流暢,這很可能和她本人記憶力非常好這件事有直接關係。況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沒有絲毫的破綻或漏洞,全文的起承轉合做的相當優異之外,連最常發生的「意象不連灌」這件事也從來沒發生過。散文書寫的過程中讓讀者覺得不沈悶,反而多了一絲幽默感,完全符合她對人生灑脫、奔放的態度。走在沙漠上的精靈,三毛老師親切的口吻和熱情似火的動力在每一行字句中都看得一清二楚,不論是她替女性的發聲,抑或是對奴隸的忿忿不平都躍然於紙上。「沙漠在我心中猶如聖地的存在,而又是何其幸運能有機會在這個世界上走馬看花,不分享給身邊的人就太不講道理了。」,這是當我看完書依照三毛老師口吻所寫下的最後感受。三毛老師的溫柔和善良都付諸在他鄉,卻從來不劃分國界及你我,讓我對她和這個世界多了一分敬畏。
其實我們常常感受到世界異常的冷漠,不論是天氣抑或是人心,在資訊發達的時代,人們已經忘卻自己屬於群居動物的這份特性。就算是在現代人的家中,除了節慶或晚餐時間之外,其餘的時間能少交流就少交流,「給彼此空間」這類好聽的說詞已經化為陳腔濫調。但在三毛眼裡,就算踏入了一個完全不屬於自己的地方,也要敞開心房去面對這份期盼。書中有不少篇幅提到她和自家鄰居的相處模式,每天打打鬧鬧、吵架、聊天、糾紛等等,但回到這裡,只是因為同一班電梯就降至冰點的尷尬每天都在發生。三毛老師在任何方面都給予鄰居很大的幫助,不是施捨或同情,而是把所有人集中在一起且平視,使愛等無差這一詞變得具象化。我體會她的感受,不期盼自己變成如此勇敢的人,但我期待有一天也能夠踏出冷冽的大門去曬一曬暖陽。
了解三毛老師的都知道,她有一位小八歲的老公,我們都稱他為「荷西」。在《撒哈拉歲月》裡,荷西是從頭到尾在三毛老師身邊相伴的人,沒有一幕是不缺席的,就算在遠赴好幾公里的礦場上班,他們彼此還是會開車接送、詢問對方今天的安排或行程。這種微不足道的關心和呵護,已經超越了物質生活上的愉悅和滿足。對於現代人來說,結婚是一件重大的事,攸關人生和兩個家庭的喜事。三毛和荷西卻是在一個悠閒的時間彼此承諾婚姻,並用很接地氣的「駱駝頭骨」當作給三毛老師的新婚禮物,這些荒謬的行徑在讀者眼裡非常幽默卻不失浪漫的曖昧和閃光。在三毛老師最脆弱的時候,荷西也會守候在一旁,就算不發一語,臉上的憂心忡忡和熱淚也證實他對三毛老師的真心。
所以在這個「速食時代」裡,讓一切都慢下來並切身體悟真的很難。三毛老師也說過,自己是因為走進沙漠所以才對一切有了全新的體悟,變得更加容易滿足,會因為一點小確幸就高興上一整天。這些和往常不同的自己,她也挺喜歡的。
推薦怎麼樣的人去讀?
推薦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