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里這間沐莯mumu小館 是當地相當有名氣的義式餐廳,老闆張逸翔從小就對料理有著濃厚興趣。在累積各大餐廳與五星級飯店經驗後,開始有了創業念頭。在著手調查市場後,發現他所處的后里當地,居然沒有一家正統的義式餐廳?於是,張老闆開創了這間店,想用他的手藝,向更多的人介紹什麼是道地的義大利菜,更想讓后里人不必走出后里,就能吃到道地的義式料理。
所謂的好味道,其實是愛的傳承
「從小就吃阿嬤煮的菜長大,阿嬤煮完菜後都覺得好香!吃久了也想要自己學,請教阿嬤能不能教我?談起我做菜的一個師父,我的阿嬤當之無愧。」問起張老闆為何當初會踏入料理這個領域,張老闆的回憶起他的小時候。或許是幸福的味道太濃郁,讓張老闆將回憶與料理綁在了一起。
25歲那年,衝著年輕不怕失敗的那股勇氣,他向父親借了一筆資金,朝著夢想往前邁進。市場評估之後,除了發現后里當地,沒有一間像樣的義式餐廳之外,更看見后里地區存在著許多科技大廠,裡頭有許多歐美洲國家籍的員工;甚至有歐美洲客戶來訪時,苦無這樣的餐廳可供他們選擇。
「我想讓后里地區的人,想吃義式料理的時候不必走出后里。」或許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這句話有點老派,但是吃阿嬤煮的菜長大的張老闆,就是想用料理的方式表達對社會付出的愛。阿嬤當年的好滋味,讓張老闆這樣的年輕人願意留在家鄉,用自己最擅長的料理,照顧培育他長大的土地。
從鄉村出發的高品質料理
「后里這邊很鄉下,剛開始也是會被質疑,這價位在鄉下是否賣的起來?但是我仍舊堅持使用天然的素材、完全不添加人工調味料。因為成本貴了點,相對價位也就低不下來,我卻仍然想讓我的料理,用最好的方式呈現。」
張老闆談起他們所採用的食材,眼神裡充滿著自信:光是最簡單的番茄醬汁或青醬,絕對都是新鮮食材下去熬燉而成。礙於台灣的天氣,培育不出他們青醬所需的羅勒香氣,張老闆花了很多時間,找當地農民幫忙解決氣候、水份等問題後,才能栽植出最適合做青醬的羅勒。
「為了讓客人吃到道地的義大利菜,所以橄欖油、麵條、義大利米等,都是直接從義大利進口。或許成本因此提高不少,但是料理的層次感,客人還是都能吃的出來的。」
也因為這份對食材的堅持,讓沐莯mumu小館 在網路上有著極高的評價,吸引了一些媒體特地去做採訪。由其是他們的義式燉飯,不管是口感、還是香氣都非常的正統;特別是外國客人特別愛點的披薩,總能幫助他們一解思念故鄉的情緒。
不改初衷的義式態度,挑戰台灣味蕾
很多客人曾反應米心沒有透,但這也正是義大利米的特色,台灣米與義大利米的澱粉質結構不同,台灣米第一層咬起來比較軟;義大利米比較Q,在不認識的情況下,這種QQ的口感就很容易被誤會。」
市面上很多號稱義大利餐廳的店家,為了符合台灣人的口味,特意將米換成適合台灣人的口感,張老闆為了這份道地的味道,堅持不迎合市場。當然他也曾試著用台灣米來烹煮,卻在試了20幾種米種後選擇放棄台灣米。「義大利米也是根據他們當地的飲食文化與米種研發而成的,台灣米真的取代不了。」
「米心有沒有透,其實只要把米心拿起來咬,觀察是否有沒有白白的?很白就代表沒有煮熟,我有自信我們燉飯的米一定都是熟透的。如果要用台灣米仿這種QQ的口感,就很容易煮出米心沒有透的米。」張老闆總是不厭其煩的向客人說明。幸好,靠著他一雙好手藝,說服了每張挑剔的嘴。
為了回饋忠實顧客,張老闆在研發菜單上也是別具匠心。「我有很多客人真的很常來吃,最少一週來一次的那種很多,菜單的種類就那些,很快就會輪完。老客人就會開始給意見,問我能不能這個加那個?我說我配看看,不好吃別怪我!久了,他們倒是都反過來相信我,總能為他們搭配出最驚豔的組合。」
這份保留原味的初衷,一路走來真的非常需要毅力才能堅持。
向下扎根練成的肌肉,才有力氣翱翔天空
張老闆回憶起當學徒的時候,常常遇到師父不肯教,他卻越要做給別人看。「我總是比正常上班時間提早兩小時到場,份內的事做完後,才能有餘力問師父需不需要幫忙?一開始當然只獲得一些雞毛蒜皮的差遣,久了他們就發現我不錯、很值得教。甚至後來會鼓勵我,這邊學會了就趕快跳,趁年輕能多學就盡量學。」
張老闆鼓勵跟他同一領域的年輕人也別怕多做、總要想著多學。提醒著他們別想著貿然開店。「客人的嘴都很刁,如果只學一半就很容易拿不出新東西,客群就容易流失,那就也只能失敗收場了。」
料理的領域甚廣,有中餐、西餐、日本料理、或烘焙等。少年時的張老闆也曾對未來迷惘。因著勤勞的個性,讓他在各個領域都能有所涉略,直到最後,他才決定用心專研義大利料理。菜色能不能不斷推陳出新,來自於不同領域料理搭配之下的完美創意。
對於未來其實也有很多計畫在他腦中盤旋,不管是開第二間店、或加盟等,他都有著諸多想法。穩定之中求發展的張老闆,目前最想做到的目標,就是能一直不改初衷的堅持將簡單的事作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