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紅包幫你保管

2024/02/0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就快過年了,這句話有些人從小就聽過了,甚至也有從小聽到大的,可能還有部分人是一直到出社會開始工作後,才沒有再聽到這句話,但是這句話出現時的走向大多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被大人/家人保管,然後在銀行或者郵局開一個帳戶後存了起來,在成年後,可能是一滿18歲的時候或者滿20歲的時候,再把存的壓歲錢全部還給孩子。

  第二種一樣被大人/家人保管,也有開帳戶把錢存起來,只是用在了孩子的教育資金,或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所以隨著年紀增長,帳戶的錢也就減少了,到了成年時,或許錢也就沒有剩下了。

  第三種則是被大人/家人收起來了,但這個收起來是指,把這筆錢放在家庭本身,如:家庭的各類生活開銷、水電瓦斯、柴米油鹽醬醋茶上,所以到了成年時,可能只有一個慶祝成年的紅包了。

  站在大人的角度想或許覺得,

「孩子還小也不需要這些錢,先幫他保管以後再教孩子如何加以利用。」、

「這是孩子的壓歲錢,那把這筆錢花在孩子身上也很合適。」、

「家裡剛好缺一筆錢,那就先拿這筆錢來用,反正孩子也還小。」

但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那是一年一次的過年所累積下一筆一筆的壓歲錢,是每一位家人/親戚給予孩子的祝福,那麼那份壓歲錢的使用是否也應該是由孩子決定,大人/家人可以因為孩子小所以代為保管,但如何使用?我覺得也要問過孩子,就以上述說的第二種來說,要把壓歲錢拿去繳/花關於孩子相關的費用,也該問一問孩子本身的想法,若孩子答應才能去做使用,我覺得這是一種禮貌和尊重,大人應該被禮貌和尊重的對待,孩子也應該要有。

上述說得以上三種,小時候的你,體驗過哪一種呢?

就快過年了,在這邊祝大家新年快樂!諸事一切平安順遂!


75會員
99內容數
有時好奇,人有那麼多情緒和不同的情感表現,人們會給予不同的形容詞甚至說是標籤,但真的都是符合的嗎?在這可以看成是心靈雞湯,也可以看成是對每一種情緒和情感表現的另一種自我理解,這裡是宇彗星,歡迎你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