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數到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這句話在小時候,甚至有些伴隨著到長大,雖然長大後回想這句話,才知道大人講這句話就算真的讓他數到三也不太會發生什麼事,那麼為什麼還要再說這句話呢,我覺得很主要的原因是當這句話說出口的時候,只是聽著都會讓孩子緊張或感到害怕,所以也因為這樣孩子會快速地完成大人所要求的事情。

  但站在大人的角度我們清楚的知道是因為孩子一直不聽話,或者因為孩子太頑皮所以延伸出這句話,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又或者回想自己的小時候,當聽到大人說這句話時,當下的感受是如何?可能會有害怕、恐懼、甚至會嚇哭,或許有些人早就知道大人說這句話只是一種嚇唬,甚至有些早就清楚知道就算真的數到三也不會發生什麼事,所以不會害怕或恐懼,可能還會繼續做著自己的事,可是對於真的會照做的孩子來說,是真的知道要趕快做好,還是只因內心恐懼才做,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這樣的方式有些隨著年紀增長知道其道理,但若是不知道或者說大人是真的會在數到三後處罰,那麼這也不是不可能成為一種心理陰影,那麼要用什麼方式呢?在這分享以下兩種自己本身小時候所聽到的,和自己覺得蠻不錯的方式。

1.學會什麼時間要做什麼事

適用在:拖拖拉拉

例如:要吃飯/出門時

事情:說要吃飯/出門說了兩次,都沒有行動就說「不出來就不能吃囉/不出來就不能出去玩囉」,然後就把飯菜收起來/把門關起來,讓孩子知道什麼時間要做什麼事,這樣也可以養成學會時間分配和管理的習慣。

2.用競賽的方式,沒有壓力

適用在:重複說一件事很多遍都沒有行動

例如:不想整理自己房間/玩具

事情:總是不想整理自己的房間,那麼就用競賽的方式,如果是小小孩,大人陪著小小孩一起整理,如果是青少年,用鼓勵的方式,「若房間可以保持乾淨整潔就可以有小獎勵」,讓孩子更有動力完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宇彗星的沙龍
79會員
147內容數
有時好奇,人有那麼多情緒和不同的情感表現,人們會給予不同的形容詞甚至說是標籤,但真的都是符合的嗎?在這可以看成是心靈雞湯,也可以看成是對每一種情緒和情感表現的另一種自我理解,這裡是宇彗星,歡迎你來。
宇彗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11
2024/05/11
2024/03/15
以下內容皆以本人想法提出,也歡迎格友們友善討論
Thumbnail
2024/03/15
以下內容皆以本人想法提出,也歡迎格友們友善討論
Thumbnail
2024/03/14
以下內容皆以本人想法提出,也歡迎格友們友善討論
Thumbnail
2024/03/14
以下內容皆以本人想法提出,也歡迎格友們友善討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