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好的半獨居生活》 我能做的只是累積今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時是在博客來網站上看到這本書的書名,「半獨居」一詞我理解為在擁有自己的生活的同時,開放式的和外界接觸,「剛剛好」用柔和緩慢的口氣,彷彿是在告訴我生命可以走出自己的中庸調和之道。

raw-image


四十二歲開始獨居至今的Chocolat,從她的文字中找尋「觀生活、觀自己」的新視角

他人是如何生活的,其實一直都使我很好奇,對於一向被動接受周遭環境的我,「習慣」成為我在面對嶄新的或難以適應的事物時處變的方式,但偶爾也會想到如果「衝破」我所處在的框架,是否會更喜歡、更了解自己,也能夠以自豪的步調不為任何壓力所擊倒,泰然生活在這個地球上。

同時,想到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他人--我的母親,她的生活方式向來是少說多做,珍惜愛護自己的工作,對於擔負的責任也毫不退縮。儘管沒有看起來巨大變故降臨,但在這一年來,我感受到我們有需要為生命的下一個篇章做好準備的必要性,於是出於好奇和感受到的不可阻擋的需求,我借閱了這本書並和以往一樣向媽媽分享,同時記錄Chocolat小姐奇想妙語裡觸動內心的字句。

「與自己的程度相符」

書中說到,成為兼職員工並著手進行「老前整理」的Chocolat,為了將來不麻煩任何人且能過得心安舒適,她所做的行動便是只留下需要的物品減少生活的開銷。這或許不是太新穎的目標,但在Chocolat描述她執行的過程時,卻不是一味地崇尚丟棄和寡欲。她說自己今後的生活需要的是「與自己的程度相符」,去百元商店、拍賣網站上購物,到圖書館借書已經是持續多年的日常,但人有時候也需要「與自己的程度不符」的時間,真正想要的衣服、食物儘管不在規劃或能力內卻也不吝惜地達成所求。

在整理家中物品時,Chocolat認為自己這個年紀的人經歷過物質缺乏的年代,因此會更清楚記得被滿足的心情和得來的不易,在「斷捨離」時有時也更加困難和遲疑;於是在談到丟棄衣服時,如果猶豫是否要淘汰便可以先將衣物放入行李箱不用當場做出判斷,在未來的一年中如果發現根本不會記起和使用,那時就可以確定它們是不需要的物品。

在Chocolat的分享中,我看到她體諒自己身為人擁有的私情,我們不必如設定好的程式一般只有非黑即白的觀念,可以肯定自己會有私心和偏愛;但同時必須明瞭自己真正的需求,有一套合理適宜的準則和邏輯,這是我認為不論年齡閱歷和身分地位,每個人都可以具備的方針。生命在不同階段可能有各自的慾望和執著,去接納而非刻意屏棄這些情緒,但也能夠判斷外物對自己展現的魅力是否在於其本身的價值,而不僅僅依靠想像中的美好營造出虛幻的魔力,所作所為因此張弛有度、與心合一,如此豈不是可以活得更加自如、通暢。

專注於眼前的幸福,所以沒有壓力

有兩個時常聯絡的兒子和肯定自己價值的工作,不代表Chocolat沒有想要和人群接觸,也同樣會有從周遭感受到擠壓的時刻。

因此安排時間參加感興趣的社交活動,可以隨心所欲地嘗試但一旦覺得不適合也能沒有負擔的離開,同時自己騎腳踏車出遊也是到56歲才開始,但認為以後也想繼續下去的旅行方式,自由的與社會和環境交流也是帶給生活另一種動力。

感受到壓力時,回到家能夠擁有自由的時間和空間,用自己喜歡的物品、吃自己喜歡的食物,享受歲月靜好的時光,可以支撐自己的工作,溫暖的家人和朋友,Chocolat認為這些她所擁有的足以撫慰自己去除恐懼,因為能夠專注於眼前的幸福,現在也不再覺得有壓力

「我能做的只是累積今天」

不要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感到悲觀這是應該覺得高興的日子。

未來難以預測但時間不會停留,與其瞻前顧後不如勇往直前。我想Chocolat身上我所感受最深的,便是她不被憂慮所困的心態了,她看似平淡普通的生活,其實也有很多難以迴避的問題,存款是否足夠?工作能到幾時?生了重大疾病該怎麼辦?......,在文中並沒有被忽視不談,但與其說這些疑問深謀遠慮,更多恐怕也是無法未雨綢繆,那麼朝著理想中的狀態,如同Chocolat多次的提及年邁但健康,還能夠自己穿衣吃飯、散步賞花的母親,為擁有如此和諧的退休生活做好準備,如果實在無法時也有能力到養老院,更重要的是既然無法事事如意,那我們能夠做到的便是累積今天,往理想前進的每一步,都能夠讓為未來不確定性而懸起的心踏實下來趨於堅定。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討論書中房間的格局、擺設,談到喜歡的旅行地點和處理雜務的安排。因為這本書很輕巧便於攜帶,於是慢慢地讀在家中、捷運上、最後在公園,看完最後一行字。總是能以輕鬆愉悅的心情翻動書頁讓我很感謝,每讀一段都感覺身體輕盈思緒明朗,我想就是因為Chocolat透過文字傳遞而來的平緩自洽的態度,感染我一起去勾勒明亮的生活可以如何進行。

前往故宮的捷運上,捧在膝上的書和目的地同樣讓我雀躍

前往故宮的捷運上,捧在膝上的書和目的地同樣讓我雀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u_SELF
1會員
4內容數
早安開心!
chu_SELF 的其他內容
2024/02/25
木柵公園座落於住宅、教育為重的文山區興隆路,從我家到公園要走上一道斜坡,一看到醒目的木柵游泳池入口,就知道目的地已到達。 作為孩童的二十四小時不打烊遊樂園,成人不用消費的散心、運動場所,我想當地人對木柵公園極為親近也熟稔。對於下榻、安居於此的各種動物,我們人類可能也時不時會闖入他們的生活。 其中
Thumbnail
2024/02/25
木柵公園座落於住宅、教育為重的文山區興隆路,從我家到公園要走上一道斜坡,一看到醒目的木柵游泳池入口,就知道目的地已到達。 作為孩童的二十四小時不打烊遊樂園,成人不用消費的散心、運動場所,我想當地人對木柵公園極為親近也熟稔。對於下榻、安居於此的各種動物,我們人類可能也時不時會闖入他們的生活。 其中
Thumbnail
2024/02/19
CMS COP14是《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的締約國大會,於2月12日至17日在烏茲別克的撒瑪爾罕舉行,是COP第一次於中亞舉辦全球性環境公約大會。聯合國在開幕日(2/16)發布世界首份《全球遷徙物種狀況報告》,
Thumbnail
2024/02/19
CMS COP14是《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的締約國大會,於2月12日至17日在烏茲別克的撒瑪爾罕舉行,是COP第一次於中亞舉辦全球性環境公約大會。聯合國在開幕日(2/16)發布世界首份《全球遷徙物種狀況報告》,
Thumbnail
2024/02/18
TAISE作為目前十分活躍的基金會,可以感受到年輕、積極的氛圍,相信以推動台灣永續為目標和使命的他們,也是期盼如此更貼近生活且富有創意的形象,能讓大眾藉此認識「永續」不是陳腔濫調,也不只是國際議題,更是每個人都能實行和推廣的一種生活態度。
Thumbnail
2024/02/18
TAISE作為目前十分活躍的基金會,可以感受到年輕、積極的氛圍,相信以推動台灣永續為目標和使命的他們,也是期盼如此更貼近生活且富有創意的形象,能讓大眾藉此認識「永續」不是陳腔濫調,也不只是國際議題,更是每個人都能實行和推廣的一種生活態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無論何時何地 我都想自己一個人靜靜的獨處 不管喜怒哀樂 能夠有一個人的空間 有何不可......思考著 現在....過去....未來 走的每一步獨處 都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加的沉穩理性...... 也要讓自己心更廣闊與平和
Thumbnail
無論何時何地 我都想自己一個人靜靜的獨處 不管喜怒哀樂 能夠有一個人的空間 有何不可......思考著 現在....過去....未來 走的每一步獨處 都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加的沉穩理性...... 也要讓自己心更廣闊與平和
Thumbnail
在我的經驗裡,單身/獨居/獨自工作,這樣的生活狀態,有極其滋養我的部分,有我絕對無法割捨的部分,現在的我有很重要的核心是在這樣長時間獨處的生活裡生長出來的。但是,這樣的生活,也有它煎熬的、空虛的、讓人迷失茫然的、避之唯恐不及的面向。 正如同我們的心靈。
Thumbnail
在我的經驗裡,單身/獨居/獨自工作,這樣的生活狀態,有極其滋養我的部分,有我絕對無法割捨的部分,現在的我有很重要的核心是在這樣長時間獨處的生活裡生長出來的。但是,這樣的生活,也有它煎熬的、空虛的、讓人迷失茫然的、避之唯恐不及的面向。 正如同我們的心靈。
Thumbnail
我的夢想是隱居,不問世事,不關世事紛擾,興緻來了,就找人閒聊廢話,沒心情就把自己關起來,做自己的事,過自己的生活,這樣的生活甚是美好,現在的我,也基本是這樣的狀態,如果能財富自由,這個夢想就達成了~~
Thumbnail
我的夢想是隱居,不問世事,不關世事紛擾,興緻來了,就找人閒聊廢話,沒心情就把自己關起來,做自己的事,過自己的生活,這樣的生活甚是美好,現在的我,也基本是這樣的狀態,如果能財富自由,這個夢想就達成了~~
Thumbnail
最近在走的關, 學會與自己獨處, 即使手機不再旁邊, 我不會在感受到焦慮了, 也很少在看社交圈的日常生活了, 開始專注自身身上,把時間拿來創作與看書, 往內在發展, 了解每個情緒來源, 練習放鬆,敞開心胸, 練習無條件的去愛伴侶每個面向, 好與壞都愛. 練習往內在取愛,那是源源
Thumbnail
最近在走的關, 學會與自己獨處, 即使手機不再旁邊, 我不會在感受到焦慮了, 也很少在看社交圈的日常生活了, 開始專注自身身上,把時間拿來創作與看書, 往內在發展, 了解每個情緒來源, 練習放鬆,敞開心胸, 練習無條件的去愛伴侶每個面向, 好與壞都愛. 練習往內在取愛,那是源源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當時是在博客來網站上看到這本書的書名,「半獨居」一詞我理解為在擁有自己的生活的同時,開放式的和外界接觸,「剛剛好」用柔和緩慢的口氣,彷彿是在告訴我生命可以走出自己的中庸調和之道。
Thumbnail
當時是在博客來網站上看到這本書的書名,「半獨居」一詞我理解為在擁有自己的生活的同時,開放式的和外界接觸,「剛剛好」用柔和緩慢的口氣,彷彿是在告訴我生命可以走出自己的中庸調和之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