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釀影評|《在水中》:失焦與真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在水中》電影劇照/可樂電影

《在水中》電影劇照/可樂電影

文/Yi

洪常秀(홍상수)的最新作品《在水中》(2023,in water)於柏林影展邂逅單元中以幾乎全片失焦的畫面展示於眾人眼前時,不僅嚇傻了所有觀眾,也激怒了許多影評和媒體。作為洪常秀的第 29 部長片,本片描寫一個年輕男演員首次擔任導演,邀請兩位朋友一起到濟洲島上創作的故事,而這一切全都在失去對焦的模糊畫面中進行。在我看來,《在水中》顯然是一部帶有挑釁意味與實驗性質的電影,而它的失焦除了作為一種作者風格之外,至少還有以下三種意涵:

(一)對於過往電影精緻畫面的抗拒:本片看似以失焦作為形式上的賣點,實則是以形式抵銷形式,否定了過去創作者對於影像形式的追求,讓觀眾更聚焦在文本內容上。
(二)對於肖像攝影及寫實主義傳統的反動:百年來電影所不斷追求的影像「真實」感,於本片是反其道而行,透過失焦鏡頭反問──畫面的清晰是否真的能幫助反映真實?
(三)關於影像紀錄與真實的反思:透過本片與匈牙利導演內梅什・拉斯洛(Nemes László)之作品《索爾之子》(2015,Saul fia)的焦點選擇,討論真實是否可以被影像捕獲,以及關於影像與真實之間複雜的辯證關係。

本文期望透過討論失焦影像在《在水中》的意義,思考其對於作者創作與反映「真實」概念的作用。

《在水中》電影劇照/可樂電影

《在水中》電影劇照/可樂電影

從影像風格到一場電影實驗

觀察洪常秀的創作軌跡,他近幾年的作品都具有高度自傳性,文本也與他個人的私人生活、感情狀況有密切關係。就這層意義上,片中使用失焦影像的契機或許也能從他的生活經驗中找到。筆者大致推出可能的原由有二:

其一,洪常秀在 2023 年坎城影展的《𝙸𝚗 𝙾𝚞𝚛 𝙳𝚊𝚢》映後座談時透露,他近兩年罹患了眼疾。我們可以猜想,或許是眼疾所帶來的不便,給予他在本片鏡頭運用的創作靈感──亦即,《在水中》的世界,或許就是洪常秀眼裡的世界。

其二,在劇情上,《在水中》是一部描寫一群年輕學生拍攝短片之過程的後設電影。片中的迷你劇組事實上也展演出洪常秀拍電影時的習慣:一種低預算的、小規模劇組的、無劇本的拍攝模式,而失焦手法所帶來的視覺模糊效果,也正呼應了他的創作過程:在成品出來之前,一切的創作都彷彿失焦鏡頭裡的世界,朦朧且懸而未決。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953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演員吳慷仁主演的懸疑影集「模仿犯」海外收視告捷,寫下台劇歷史性成績單,製作人湯昇榮認為事前備好7語配音有效助陣,也是台灣影視音近年集結的大成果,呼籲大家把目光放眼國際。
Thumbnail
演員吳慷仁主演的懸疑影集「模仿犯」海外收視告捷,寫下台劇歷史性成績單,製作人湯昇榮認為事前備好7語配音有效助陣,也是台灣影視音近年集結的大成果,呼籲大家把目光放眼國際。
Thumbnail
當洪常秀(홍상수)的最新作品《在水中》(2023,in water)於柏林影展邂逅單元中以幾乎全片失焦的畫面展示於眾人眼前時,不僅嚇傻了所有觀眾,也激怒了許多影評和媒體⋯
Thumbnail
當洪常秀(홍상수)的最新作品《在水中》(2023,in water)於柏林影展邂逅單元中以幾乎全片失焦的畫面展示於眾人眼前時,不僅嚇傻了所有觀眾,也激怒了許多影評和媒體⋯
Thumbnail
妳有想過在幾歲時回望自己的過去嗎?再進一步問,妳會想用什麼方法觀賞自己呢?很幸運,我在花蓮好地下藝術空間看到這場精心設計的攝影展「生之流動,靜之幻光」。攝影工作者羅惠瑜老師在與策展人侯鵬暉老師的合作下,完成這場精彩攝影策展。
Thumbnail
妳有想過在幾歲時回望自己的過去嗎?再進一步問,妳會想用什麼方法觀賞自己呢?很幸運,我在花蓮好地下藝術空間看到這場精心設計的攝影展「生之流動,靜之幻光」。攝影工作者羅惠瑜老師在與策展人侯鵬暉老師的合作下,完成這場精彩攝影策展。
Thumbnail
影片劇情 電影第一幕的聞善(胡歌)是無奈憂鬱又沒有自信的、看起來被生活所迫,那一幕的胡歌,顛覆了我印象中帥又有魅力的胡歌,讓我品到演員的專業。 聞善原來是個編劇,不知為什麼開始以寫悼詞為生,個性認真也老實,評價極佳,一般人接活兒是越多越好,這老兄卻是做完一個才做下一個,不肯同時進行。接案第一時間
Thumbnail
影片劇情 電影第一幕的聞善(胡歌)是無奈憂鬱又沒有自信的、看起來被生活所迫,那一幕的胡歌,顛覆了我印象中帥又有魅力的胡歌,讓我品到演員的專業。 聞善原來是個編劇,不知為什麼開始以寫悼詞為生,個性認真也老實,評價極佳,一般人接活兒是越多越好,這老兄卻是做完一個才做下一個,不肯同時進行。接案第一時間
Thumbnail
文/Yi 當洪常秀(홍상수)的最新作品《在水中》(2023,in water)於柏林影展邂逅單元中以幾乎全片失焦的畫面展示於眾人眼前時,不僅嚇傻了所有觀眾,也激怒了許多影評和媒體。作為洪常秀的第 29 部長片,本片描寫一個年輕男演員首次擔任導演,邀請兩位朋友一起到濟洲島上創作的故事,而這一切全都在
Thumbnail
文/Yi 當洪常秀(홍상수)的最新作品《在水中》(2023,in water)於柏林影展邂逅單元中以幾乎全片失焦的畫面展示於眾人眼前時,不僅嚇傻了所有觀眾,也激怒了許多影評和媒體。作為洪常秀的第 29 部長片,本片描寫一個年輕男演員首次擔任導演,邀請兩位朋友一起到濟洲島上創作的故事,而這一切全都在
Thumbnail
推薦度:★★★★☆編劇(同時也是導演)楊閔皓,於劇後座談中坦誠,《戲人》所描繪的是他本人前幾年憂鬱症時期的精神及生活狀態。
Thumbnail
推薦度:★★★★☆編劇(同時也是導演)楊閔皓,於劇後座談中坦誠,《戲人》所描繪的是他本人前幾年憂鬱症時期的精神及生活狀態。
Thumbnail
前陣子回台灣前就決定要做兩件事, 一件是去台北找朋友喝酒, 一件就是要去看兩部電影。 今天就先來說「富都青年」。 在2023年的東京影展, 吳慷仁演出的「但願人長久」就有出品, 但畢竟影展排片都是平日外, 那時候對吳慷仁還沒那麼熟悉(雖然現在也不熟), 而且那時我東京影展的第一首選片
Thumbnail
前陣子回台灣前就決定要做兩件事, 一件是去台北找朋友喝酒, 一件就是要去看兩部電影。 今天就先來說「富都青年」。 在2023年的東京影展, 吳慷仁演出的「但願人長久」就有出品, 但畢竟影展排片都是平日外, 那時候對吳慷仁還沒那麼熟悉(雖然現在也不熟), 而且那時我東京影展的第一首選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