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的極致強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這兩天因為陳俊翰我得到了許多受之有愧的正面迴響,臉書增加的追蹤人數也遠遠超出我的預料,雖然我非常感謝,但其實還是搞不太懂為什麼這麼多人願意追蹤,我以後不是只會寫跟他相關的事耶。不過因為怕掉粉掉太快,我想今天還是得寫一些與我的高中同學陳俊翰有關的事,畢竟這個事件除了一個極為優秀的生命殞落,我更覺得這是一堂陳俊翰留給全台灣的課,他先下課去保健室躺躺了,但我們還沒,要是就只是把他繼續當個遙遠且完美的典範放在案頭之上緬懷,那就真的太可惜了。

 

  那篇很多人說真正開始認識陳俊翰,順便被迫認識我的文章「當最極致的強大就在你身邊」,好像幾乎所有人從這個標題中看到的都是「極致強大」這個部分,這當然非常合理,但當我這幾天協助治喪事宜時卻逐漸覺得,會不會我們真正應該思考的是我們該怎麼讓這樣的極致強大「來到你身邊」?

 

  只有極少人知道,在過年前我很不要臉的跟俊翰提議:「要不要一起開個Podcast啊?」當時我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跟他說,節目中可能會比較冒犯的地獄梗大概要麻煩他,因為他應該是全台灣講這種地獄梗最不會被炎上的人。這當然不會是找他一起開節目的主要原因,我跟他說,從他這次被全台灣注意到的事件看來,台灣雖然說對身障人士抱有善意的人還是占大多數,但其實一般人不太清楚究竟身障人士在台灣社會會遭遇到什麼困難,又究竟我們該對這些身障朋友抱持著怎樣的態度。而對俊翰所擅長的人權議題,尤其是「弱勢者的人權」到底該做到怎樣的程度才比較合理?當然其實我也不太清楚。然後我就想,如果要做到這件事,我們是不是該從「讓身障者走進大眾生活」這件事開始?於是我腦海中出現了這樣一個Podcast:這是一個以訪談為主的節目,受訪者可能是身障者本人、身障者的家人、相關照護機構醫療機構的專業人士,我們除了可以讓他們自己說他們遇到的困難,更可以讓他們談談他們的生活,好與壞的都可以談,俊翰可以從他擅長的法律面或是相關社會面的角度來談論台灣應該怎麼調整制度和觀念,我甚至想邀蕭煌奇老師上節目,讓他們兩個「示範」一下互飆真正的地獄梗是怎麼一回事一定很過癮……

 

  老實說,我其實本來並不指望他會答應,因為他好忙,雖然沒有真正進入立法院,但是他已經開始在中研院進行相關法律的研究和推動工作,而且不知道在可見的未來中,他會不會遞補成立法委員。所以這個做Podcast的提議,我其實是希望他跟我說:「嘿,魚丸,我覺得滿好的,不過我可能沒時間做耶。」然後我就可以很心安理得的半途而廢了。但是他是陳俊翰,面對挑戰永遠願意去試試看的男人。於是他這樣跟我說,他覺得滿有趣的,我們可以多做一些了解之後再來聊一聊實際要怎麼執行。於是我就開始想,準備過完年就煞有其事跟他提個商業報告書:第一集就我們兩個聊天,第二集就一定要邀請一位重量級來賓,那勢必就得是我不斷被敲碗求專訪的陳媽媽了,我有好多問題想好好拷問他們母子倆,有些問題我在之前那篇文章有提過,有些問題是我近期想到的。我希望當聽眾沒有因為舉目所見就先入為主套上一層憐憫的濾鏡時,是不是能透過聲音讓身障者和罕病患者的「靈魂」更貼近每一個聽眾的內心,他們或許在某些方面需要特別的幫助,但在其他方面他們跟我們有一樣的渴求,他們渴望自己真正的聲音被聽見,他們渴望被覺得幽默有趣、他們渴望自己除了身體的不便之處之外,勝過別人的地方也能被注意到,他們渴望能夠擁有平等的機會對大眾說話。我甚至這樣覺得,如果有聽眾留言:「靠!原來陳俊翰這麼白爛!」我想他應該會很高興。

 

  所以我現在覺得有些沮喪,我的動作顯然是太慢了。這個暫且定名為「搏礙座」的Podcast應該會很有趣才對,儘管我沒有百分之百成功的把握,但是現在這個節目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了。

 

  Podcast沒了也就只好沒了,但是有些思考我覺得還是不能放下。這幾天在一旁看到陳媽媽跟許多身障者和罕病患者的來往,有個念頭逐漸越來越清楚,一月十一日那個後來造成巨大風波的造勢晚會,你或許跟我一樣看到的是陳俊翰有些辛苦的在舞台上出現,很多人感動,很多人不捨,很多人甚至是出自善意覺得為什麼要讓一個身體這麼不方便的人辛苦上台。但這個畫面看在那些同樣身體不方便或是罕病病友的眼裡,他們看到的顯然不會跟我們一樣,他們看到的是屬於他們的其中一分子,在那個時候贏得了全台灣、甚至是全世界的目光,不假手他人用自己的聲音說出對未來的希望,那個時刻我覺得或許每個身體不便的人都可以因此相信自己也是那個站在舞台中央的人,台下的人不必仰望他們,他們只是要求一個被正面平視的機會,而陳俊翰為他們做到了這件事。

 

  那麼,當天俊翰的身影之所以如此動人,是因為那是一種希望的實現。

 

  與其說「他們跟我們一樣」,我更願意說的是「不一樣還是一樣」,他行動的方式跟你不一樣、他感知世界的方式跟你不一樣、他生存的方式跟你不一樣,但我們永遠可以找到一樣的地方,一樣希望被尊重,一樣希望被別人喜歡,一樣希望在乎的人可以幸福,一樣希望可以擁有更好的未來,我們都一樣希望永遠可以擁有希望。

 

  我想我們就讓那些也同樣強大的「不一樣」來到你的身邊吧!在先入為主的憐憫之前,給他們一個公平的機會,讓你自己真正的去認識他,然後,你會發現你自己身邊的極致強大。


#媒體轉載請留言告知

avatar-img
83會員
66內容數
生活其實沒有那麼理所當然,很多時候看起來天馬行空的詭異想法,可能才是這個世界運行的方式。我試著「講錯話」,讓我們可以從另一個方向,更靠近事實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章至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的高中同學陳俊翰一定是看見了這個島嶼上還是有些可愛之處,這塊土地上還有很多值得他那樣做的理由,還有很多人們在心裡留下一塊願意為了別人跳動的善意。他看見了這塊土地的不完美卻仍然願意站出來,那必然是他也相信我們依然可以抱有希望。   我相信他相信這些,而我期盼你也相信。
  民主並不完美,民主永遠不會達成完美,甚至民主可能有點恐懼完美。民主從來不是社會發育最終的結果,像一面華美的錦旗,拿到了就沒事了,民主更像是一個工具,小心翼翼的控管風險、分擔責任,以及最大程度降低權力轉移的社會成本。當然我們可以企圖把民主變得更好一點,只是把民主變得更好的方式,還是只有民主而已。
「以菁英自居的傲慢」風氣,正大面積的席捲全台各個領域,因為太方便,我不必去理解別人,因為我是菁英而你愚昧;我不用向你妥協,因為我是菁英而你愚昧;我不用去檢視自己,因為我是菁英而你愚昧。
當公眾人物有很爽的地方,被追捧、接業配、靠個人品牌獲取利益,這都沒關係,你應得的。但是當一個公眾人物需要有怎樣的自覺,以及該付出怎樣的代價,或許在新媒體橫流的時代下,是堂該被列入國民教育的課。可能比顧炎武的「廉恥」還更要緊一點。
分開兩個面向來談論:一是國文教學對於「道德教育」的責任;二是文言文對於國文教學的必要性為何。如果不分開談論,那就只會陷入一場沒有交集的爛仗,得不到任何有價值的結論。如果要讓這場爛仗更混亂一點,那大概就是把討論的核心放在「去中國化」這件事。而我無法分辨是「去中國化」和「反去中國化」何者比較泛政治。
在憤怒的同時我也同時感到狐疑,當我們不得不悲哀的接受那些受害者及加害者其實就在身邊的事實時,我不知道有多少此時此刻大力譴責加害者的男性,會像我一樣頓時恐慌起來,究竟自己有沒有當過那個讓女性不適的加害者?
  我的高中同學陳俊翰一定是看見了這個島嶼上還是有些可愛之處,這塊土地上還有很多值得他那樣做的理由,還有很多人們在心裡留下一塊願意為了別人跳動的善意。他看見了這塊土地的不完美卻仍然願意站出來,那必然是他也相信我們依然可以抱有希望。   我相信他相信這些,而我期盼你也相信。
  民主並不完美,民主永遠不會達成完美,甚至民主可能有點恐懼完美。民主從來不是社會發育最終的結果,像一面華美的錦旗,拿到了就沒事了,民主更像是一個工具,小心翼翼的控管風險、分擔責任,以及最大程度降低權力轉移的社會成本。當然我們可以企圖把民主變得更好一點,只是把民主變得更好的方式,還是只有民主而已。
「以菁英自居的傲慢」風氣,正大面積的席捲全台各個領域,因為太方便,我不必去理解別人,因為我是菁英而你愚昧;我不用向你妥協,因為我是菁英而你愚昧;我不用去檢視自己,因為我是菁英而你愚昧。
當公眾人物有很爽的地方,被追捧、接業配、靠個人品牌獲取利益,這都沒關係,你應得的。但是當一個公眾人物需要有怎樣的自覺,以及該付出怎樣的代價,或許在新媒體橫流的時代下,是堂該被列入國民教育的課。可能比顧炎武的「廉恥」還更要緊一點。
分開兩個面向來談論:一是國文教學對於「道德教育」的責任;二是文言文對於國文教學的必要性為何。如果不分開談論,那就只會陷入一場沒有交集的爛仗,得不到任何有價值的結論。如果要讓這場爛仗更混亂一點,那大概就是把討論的核心放在「去中國化」這件事。而我無法分辨是「去中國化」和「反去中國化」何者比較泛政治。
在憤怒的同時我也同時感到狐疑,當我們不得不悲哀的接受那些受害者及加害者其實就在身邊的事實時,我不知道有多少此時此刻大力譴責加害者的男性,會像我一樣頓時恐慌起來,究竟自己有沒有當過那個讓女性不適的加害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作者採訪日本 23 組創意人員,拆解日本地方創生案例的來龍去脈,挖掘平常無法得知的編輯思維,如果你對地方創生、設計、品牌打造、行銷企劃有興趣,都可以在書裡找到靈感。
Thumbnail
綠洲泉的神祕宅邸前面,出現了神祕的面孔。對於老練的情報界分析員來說,左邊兩位並不難辨認,他們是黑雀組織的高級探員。不過右邊那位穿西裝、梳油頭的年輕男子,就完全沒有資料,沒有人知道他是誰,或許也沒有人在乎。 年輕男子跟著黑雀探員進了屋,他麻木的表情顯示他必須聽命行事,沒有個人意志。 儘
比起平時和朋友說了足夠的話
Thumbnail
房地產 房地產用途可分為住宅地產、商業地產和工業地產等種類。住宅地產,通常以自住為主要用途,或者自行出租、物業管理公司代管等等方式收取租金報酬,當購屋金額與租屋金額倍數與長期平均值相比偏高時,代表房地產產生泡沫現象。 在不健全的房市政策下,住宅地產可能會被過度炒作,當泡沫破裂時,房市逐漸回歸
什麼是三觀相同的人???重要嗎? 我想,或許不是百分之多少的雷同處 而是,讓彼此都能有舒服的表達方式 能在對方面前做自己而不感到負擔與窘迫 若此,就算三觀再不同,有何可或不可? 因為,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她是她 有時,有人話說的輕巧,只是因為他沒有不如意過 不懂得,在不順遂的人生路
Thumbnail
雖然我知道這是一部青春校園音樂愛情片(好長的敘述...)但我沒想到的是...我身邊的國小三年級學生會看得那麼歡樂 XD 大家一起 07/05 準備脫單~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底層邏輯》,作者:劉潤。我們來談談關於工作,如何從平凡進化到卓越的三個關鍵要素。先從一位上海計程車司機的營運心法說起...
不同且大同。
如果別人因為那些外在條件而靠近你, 他們靠近的其實是條件,重視的是條件,而不是你; 你的價值無可取代,你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當你認知到這一點,就可以清楚知道你要什麼, 榮耀你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作者採訪日本 23 組創意人員,拆解日本地方創生案例的來龍去脈,挖掘平常無法得知的編輯思維,如果你對地方創生、設計、品牌打造、行銷企劃有興趣,都可以在書裡找到靈感。
Thumbnail
綠洲泉的神祕宅邸前面,出現了神祕的面孔。對於老練的情報界分析員來說,左邊兩位並不難辨認,他們是黑雀組織的高級探員。不過右邊那位穿西裝、梳油頭的年輕男子,就完全沒有資料,沒有人知道他是誰,或許也沒有人在乎。 年輕男子跟著黑雀探員進了屋,他麻木的表情顯示他必須聽命行事,沒有個人意志。 儘
比起平時和朋友說了足夠的話
Thumbnail
房地產 房地產用途可分為住宅地產、商業地產和工業地產等種類。住宅地產,通常以自住為主要用途,或者自行出租、物業管理公司代管等等方式收取租金報酬,當購屋金額與租屋金額倍數與長期平均值相比偏高時,代表房地產產生泡沫現象。 在不健全的房市政策下,住宅地產可能會被過度炒作,當泡沫破裂時,房市逐漸回歸
什麼是三觀相同的人???重要嗎? 我想,或許不是百分之多少的雷同處 而是,讓彼此都能有舒服的表達方式 能在對方面前做自己而不感到負擔與窘迫 若此,就算三觀再不同,有何可或不可? 因為,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她是她 有時,有人話說的輕巧,只是因為他沒有不如意過 不懂得,在不順遂的人生路
Thumbnail
雖然我知道這是一部青春校園音樂愛情片(好長的敘述...)但我沒想到的是...我身邊的國小三年級學生會看得那麼歡樂 XD 大家一起 07/05 準備脫單~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底層邏輯》,作者:劉潤。我們來談談關於工作,如何從平凡進化到卓越的三個關鍵要素。先從一位上海計程車司機的營運心法說起...
不同且大同。
如果別人因為那些外在條件而靠近你, 他們靠近的其實是條件,重視的是條件,而不是你; 你的價值無可取代,你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當你認知到這一點,就可以清楚知道你要什麼, 榮耀你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